陳宇廢了很大勁才讓自己沒有笑出來。他看著內田和子突然眉頭一皺。
“不對啊……”
內田和子愣了一下,“什麽不對?”
“我似乎沒有怎麽聽說過貴國的僧兵啊……要是僧兵這麽厲害,還有誰能讓他們傷亡殆盡?”
這是陳宇想不通的,如果佛門僧兵真的像內田和子說的那樣勇猛,那豈不是在倭國橫著走了,怎麽還會傷亡殆盡?
內田和子目露兇光,惡狠狠的盯著陳宇,把陳宇看得莫名其妙。
正當陳宇摸不著頭腦的時候,內田和子才從牙縫中擠出兩個字,“方醒!”
“方醒?什麽方醒……?”陳宇更加奇怪了,什麽是方醒?方醒是什麽?
“哼,大明興和伯方醒。就是他!一個流氓!強盜!隻為了來我國的石見銀山搶些銀子,就殺了數以千計的倭國武士和僧兵……!”
“等等,大明興和伯方醒?”陳宇更迷糊了,他腦袋飛速運轉,可想了許久也沒想到這個興和伯方醒。
“喂,你說清楚,這方醒到底是怎麽迴事?你不會是杜撰了一個人物哄騙我吧?”
“我才沒那個興趣呢。”內田和子白了陳宇一眼,“不過,你不知道也是正常的。你們的史書上早就沒有這個人了。”
“史書上沒有這個人了?”陳宇沒聽明白,怎麽就史書上沒了?
“還好你們的文人還知道廉恥,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將我倭國列為不征之國,不恥於那個方醒的所作所為,將他從史書上抹去了!”
“我去!這些狗腐儒!”陳宇忍不住爆了粗口,“都他麽操蛋玩意!”(這段看著玩,致敬本人喜歡的一名作者^^)
內田和子沒有理睬陳宇,而是繼續述說後麵的事情。
倭國皇室在知道皇室三神器下落不明之後,時任天皇擔心不已,隻因為皇室地位超然時還好,每一任的天皇繼位無非是走個過場,隨便拿些盒子展示一下,說三神器就在盒子裏,那些大臣也不敢要求天皇展示。
可現在的幕府,與皇室對立嚴重,如果幕府將軍要求天皇展示神器,而皇室無法將神器示人,無疑對皇室的傳承造成危機。於是,找迴三神器就變成了皇室的當務之急。
在皇室的授意下,倭國開始不斷派出忠於皇室的武士,組織一些浪人和某些華夏在倭國的明人以倭寇的形式騷擾明國,伺機混入大明尋找三神器。
然而此時的大明還沒有完全衰落,特別橫空出世了一個戚繼光,將流竄的倭寇直接打得不敢上岸。
懾於戚繼光的善戰,倭國不敢再派大部隊登岸,而是改為個別人以貿易為名,暗中查找。
隻是這些行動根本沒有效果,尋找活動一直持續到大明覆滅,也未能找到三神器的任何消息。
之後就是大清的建立,在清朝的鼎盛時期,倭國還是不敢明目張膽派人查找。但是,擊敗清朝的野望,卻埋在了倭國皇室的心中。
不過隨著年代越來越久遠,離開三神器遺失已經接近一千三百多年了,皇室對找迴三神器的希望愈發渺茫。
而此時,積弱的大清王朝卻讓倭國皇室突然看到了希望。
再加上,倭國本身被大陸上的華夏壓製在小小的島嶼之上,兩千多年來,倭國上下對大陸有著無比的渴望,一個極其邪惡的計劃便開始在倭國發酵。
當實力的不斷膨脹,膨脹到足以支撐野心時,倭國開始將野心轉化為了行動,踏上那塊大陸,便成了倭國上下的共識。於是,第一步行動開始了,倭國的軍隊踏上了朝鮮半島!
朝鮮之後,是滿洲裏,倭國就像一頭吃不飽的餓狼,將目光對準了虛弱的大清。
“再後來的事情,你們都差不多知道了。高木義人從小林興權手中獲得了三神器的消息,三十九旅團從漳河金閣寺獲得了《自敘帖》……”
陳宇不知道說什麽好了。
如果真的如同內田和子所說,那麽中日兩國的所有恩怨,豈不是在一千多年前就埋下了伏筆?
“實在是難以置信……”他歎了口氣,“不過,內田小姐,你還是沒告訴我,小林興全是怎麽取得高木義人信任的呢。”
內田和子眼神複雜的看著陳宇,半晌之後才幽幽歎息。
“唉,既然你想知道,那就告訴你。”
在小林昌浩出生之後,小林興全就有些焦慮。
焦慮主要來自於,他發現關東軍上下彌漫著一種狂熱。正是這種狂熱,讓小林興全認為,中日之間的大戰已經不可避免。
而一旦戰爭全麵爆發,作為工兵的自己一定會首先被送上前線。
如果是前幾年的話,上前線也就上前線了。可是現在,已經有妻子有兒子的小林興全怎麽會甘願上前線?
這幾年,他見多了死亡士兵的家屬過得多麽淒慘。想到自己可能很快會被派往前線,小林興全就徹夜難眠。
連著數天的失眠後,小林興全整個人都消瘦了很多。
直到有一天,他聽說高木義人即將要被調迴朝鮮之後,他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高木義人和小林興全有過一麵之緣。
那是高木義人剛剛調至關東軍任參謀的時候,他為了盡快了解軍隊的戰鬥力,多次前往下級部隊巡視。
而小林興全的工兵聯隊也是高木義人巡視的部隊之一。
當時小林興全拆除地雷的耐心和細心引起了高木義人的注意,在誇獎之餘,還說了一句,“以後如果需要幫助可以來找我……”
小林興全在司令部外整整守候了兩天,終於見到了高木義人。
見到高木義人之後,小林興全將盒子的秘密告訴了高木義人,以換取自己一家離開東北迴到朝鮮的機會。
高木義人還是的確不敢相信,日本皇室尋找了千年的線索,會這樣突兀的出現在自己麵前。
直到小林興全給他看了一張紙……
“什麽紙?”陳宇忍不住開口問道。
“一張泛黃的信箋。”內田和子說道:“我隻知道,這張信箋是小林興全家傳的,據說寫信的時間是唐貞元十一年。”
“唐貞元十一年?”陳宇凝神思考,“唐德宗時期?”
“不對啊……”
內田和子愣了一下,“什麽不對?”
“我似乎沒有怎麽聽說過貴國的僧兵啊……要是僧兵這麽厲害,還有誰能讓他們傷亡殆盡?”
這是陳宇想不通的,如果佛門僧兵真的像內田和子說的那樣勇猛,那豈不是在倭國橫著走了,怎麽還會傷亡殆盡?
內田和子目露兇光,惡狠狠的盯著陳宇,把陳宇看得莫名其妙。
正當陳宇摸不著頭腦的時候,內田和子才從牙縫中擠出兩個字,“方醒!”
“方醒?什麽方醒……?”陳宇更加奇怪了,什麽是方醒?方醒是什麽?
“哼,大明興和伯方醒。就是他!一個流氓!強盜!隻為了來我國的石見銀山搶些銀子,就殺了數以千計的倭國武士和僧兵……!”
“等等,大明興和伯方醒?”陳宇更迷糊了,他腦袋飛速運轉,可想了許久也沒想到這個興和伯方醒。
“喂,你說清楚,這方醒到底是怎麽迴事?你不會是杜撰了一個人物哄騙我吧?”
“我才沒那個興趣呢。”內田和子白了陳宇一眼,“不過,你不知道也是正常的。你們的史書上早就沒有這個人了。”
“史書上沒有這個人了?”陳宇沒聽明白,怎麽就史書上沒了?
“還好你們的文人還知道廉恥,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將我倭國列為不征之國,不恥於那個方醒的所作所為,將他從史書上抹去了!”
“我去!這些狗腐儒!”陳宇忍不住爆了粗口,“都他麽操蛋玩意!”(這段看著玩,致敬本人喜歡的一名作者^^)
內田和子沒有理睬陳宇,而是繼續述說後麵的事情。
倭國皇室在知道皇室三神器下落不明之後,時任天皇擔心不已,隻因為皇室地位超然時還好,每一任的天皇繼位無非是走個過場,隨便拿些盒子展示一下,說三神器就在盒子裏,那些大臣也不敢要求天皇展示。
可現在的幕府,與皇室對立嚴重,如果幕府將軍要求天皇展示神器,而皇室無法將神器示人,無疑對皇室的傳承造成危機。於是,找迴三神器就變成了皇室的當務之急。
在皇室的授意下,倭國開始不斷派出忠於皇室的武士,組織一些浪人和某些華夏在倭國的明人以倭寇的形式騷擾明國,伺機混入大明尋找三神器。
然而此時的大明還沒有完全衰落,特別橫空出世了一個戚繼光,將流竄的倭寇直接打得不敢上岸。
懾於戚繼光的善戰,倭國不敢再派大部隊登岸,而是改為個別人以貿易為名,暗中查找。
隻是這些行動根本沒有效果,尋找活動一直持續到大明覆滅,也未能找到三神器的任何消息。
之後就是大清的建立,在清朝的鼎盛時期,倭國還是不敢明目張膽派人查找。但是,擊敗清朝的野望,卻埋在了倭國皇室的心中。
不過隨著年代越來越久遠,離開三神器遺失已經接近一千三百多年了,皇室對找迴三神器的希望愈發渺茫。
而此時,積弱的大清王朝卻讓倭國皇室突然看到了希望。
再加上,倭國本身被大陸上的華夏壓製在小小的島嶼之上,兩千多年來,倭國上下對大陸有著無比的渴望,一個極其邪惡的計劃便開始在倭國發酵。
當實力的不斷膨脹,膨脹到足以支撐野心時,倭國開始將野心轉化為了行動,踏上那塊大陸,便成了倭國上下的共識。於是,第一步行動開始了,倭國的軍隊踏上了朝鮮半島!
朝鮮之後,是滿洲裏,倭國就像一頭吃不飽的餓狼,將目光對準了虛弱的大清。
“再後來的事情,你們都差不多知道了。高木義人從小林興權手中獲得了三神器的消息,三十九旅團從漳河金閣寺獲得了《自敘帖》……”
陳宇不知道說什麽好了。
如果真的如同內田和子所說,那麽中日兩國的所有恩怨,豈不是在一千多年前就埋下了伏筆?
“實在是難以置信……”他歎了口氣,“不過,內田小姐,你還是沒告訴我,小林興全是怎麽取得高木義人信任的呢。”
內田和子眼神複雜的看著陳宇,半晌之後才幽幽歎息。
“唉,既然你想知道,那就告訴你。”
在小林昌浩出生之後,小林興全就有些焦慮。
焦慮主要來自於,他發現關東軍上下彌漫著一種狂熱。正是這種狂熱,讓小林興全認為,中日之間的大戰已經不可避免。
而一旦戰爭全麵爆發,作為工兵的自己一定會首先被送上前線。
如果是前幾年的話,上前線也就上前線了。可是現在,已經有妻子有兒子的小林興全怎麽會甘願上前線?
這幾年,他見多了死亡士兵的家屬過得多麽淒慘。想到自己可能很快會被派往前線,小林興全就徹夜難眠。
連著數天的失眠後,小林興全整個人都消瘦了很多。
直到有一天,他聽說高木義人即將要被調迴朝鮮之後,他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高木義人和小林興全有過一麵之緣。
那是高木義人剛剛調至關東軍任參謀的時候,他為了盡快了解軍隊的戰鬥力,多次前往下級部隊巡視。
而小林興全的工兵聯隊也是高木義人巡視的部隊之一。
當時小林興全拆除地雷的耐心和細心引起了高木義人的注意,在誇獎之餘,還說了一句,“以後如果需要幫助可以來找我……”
小林興全在司令部外整整守候了兩天,終於見到了高木義人。
見到高木義人之後,小林興全將盒子的秘密告訴了高木義人,以換取自己一家離開東北迴到朝鮮的機會。
高木義人還是的確不敢相信,日本皇室尋找了千年的線索,會這樣突兀的出現在自己麵前。
直到小林興全給他看了一張紙……
“什麽紙?”陳宇忍不住開口問道。
“一張泛黃的信箋。”內田和子說道:“我隻知道,這張信箋是小林興全家傳的,據說寫信的時間是唐貞元十一年。”
“唐貞元十一年?”陳宇凝神思考,“唐德宗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