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完,李蓮花幾人便即告辭,也不知道另外兩處情況如何,在這裏完全得不到外麵的信息。臨別,李蓮花猶豫了一下,還是拜托守牢的這位前輩不要向百川院泄露他的身份。
四名暗衛心中大駭,他們熟知各種江湖典故,本身也是非常聰慧之人,自然能想得到李蓮花不可能指的是他李蓮花這個身份,聯想到殺敵之時李蓮花展示出來的實力、他對此處的了解、和跟守牢這位前輩的熟稔,那麽他真實的身份唿之欲出。原來大家的猜測是真的!原來咱們的主人真的就是傳說中的李相夷!曾經無數次他們都這麽猜測過,又都強行打消了這個念頭,對自己的猜測覺得匪夷所思,李相夷有什麽理由不迴四顧門?哪怕是四顧門已經不存在了,但隻要李相夷站出來,振臂一唿,一個嶄新的四顧門隨時都可以重新建立起來。要做什麽事情不方便?何必要用一個江湖遊醫的身份來行走江湖。可惜啊,身為暗衛,看到知道任何秘密都隻能爛在自己肚子裏,如同錦衣夜行。
那位前輩有幾分愕然,隨即想到了數年前的舊事,和現如今他明麵上的身份,以及百川院諸人對他若有若無的忌憚之心,似乎也能理解幾分,心有戚戚焉。
幸好,無論是他還是李蓮花,還有其他各位應邀來看守一百八十八牢的武林人士,他們為的不是什麽四顧門,什麽百川院,他們為的是這武林,是這江湖,是這天下蒼生。若非如此,當初四顧門解散,李相夷生死不知之際,這一百八十八牢早就隨著四顧門一道土崩瓦解了。
出了幕阜山,各路消息紛至遝來,李蓮花他們才知道敵人這次針對一百八十八牢的行動竟如此大的陣仗,三處牢房,每處都有上百人,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分別對這三處發動攻擊。雖然如此大的動靜,這麽大的規模,卻詭異的沒有人知道幕後策劃組織的究竟是誰?江湖上對此眾說紛紜,有說是金鴛盟的;有猜測是一個還沒露麵的江湖組織要拿此事打響自己的名頭的;甚至還有人因為來犯之敵對這三處的熟悉,猜測是李相夷不滿四顧門解散,百川院接掌了一百八十八牢,要給他們一個教訓的。
知道內情天機山莊和如意樓迅速對傳出第三種猜測的人開展了調查,這種帶有明顯指向性的惡意的言論說不定就跟當初單孤刀身死,引起天下最大的兩個幫派火拚的陰謀有著莫大的關係。
傳出這種流言的人隱藏得很好,可惜雁過留聲,隻要做過,怎麽可能不露出馬腳,無數證據都隱隱指向了一個崛起不久的江湖幫派---萬聖道。
萬聖道是一個很奇怪的幫派,它的崛起時間很湊巧,正好是四顧門解散、金鴛盟隱匿之時,這個時機拿捏的剛剛好,比之其他門派大多觀望後再小心翼翼的開始伸出自己的觸角不同,它從一開始就大肆吸引離開四顧門的江湖人,蠶食吞並四顧門和金鴛盟的地盤,迅速的在江湖剛剛開始呈現亂象的時候便站穩了腳跟。同時大力拉攏和結交朝廷官員,積極的在朝廷需要的地方出錢出力,在朝廷上下也博得了一個很好的名聲。要知道,一般江湖人都是對朝廷敬而遠之的,李相夷當初幾乎是跟朝廷可以分庭抗禮的,若不是他還恪守一個大熙人的本分,對於皇權保留了幾分禮貌上的恭敬,這天下誰說了算還不一定呢。而萬聖道這般與朝廷如此親近,在江湖中實屬異類,在朝堂之上卻是得到了一片好評。
這些都還罷了,這終究是人家的生存之道,也不能要求每個人都像李相夷一樣,一心隻為這江湖有一處不依不附,絕對公正的存在。
可是這萬聖道奇怪之處在於除了它自己主動招攬之人,別的人是進不去的,即使進去了,也隻能在外圍聽令行事,絲毫接觸不到任何秘密,拿錢開道都不行,反而會暴露。這嚴密得,甚至比皇帝最信任的皇城司還更甚。
這時,李原也說出了一個秘密,他在來犯的敵人中發現了一個似曾相識的人,那是趁亂逃脫的領頭人之一。當初他作為齊知原被軟禁在那處農莊之時,時不時的會被帶出去做任務,每次任務的負責人不盡相同,這人便是其中一次任務的負責人。結合現下手裏得到的消息,難道當初暗中控製他的人竟是萬聖道的?
李蓮花聽他這麽說,不禁陷入了沉思,當初他懷疑是四顧門內有人和金鴛盟有勾結,現在看來內奸勾結的原來是萬聖道。這萬聖道倒是隱藏得很好啊,以當初四顧門的情報網都沒有提到過它半分消息。不對,不是沒有,是被人攔截了,消息沒有到達自己的手裏。
他又想起一件同樣被人攔截下來沒有到達自己手裏的消息:江湖上傳言四顧門曾大力追索過南胤後人,這麽個在江湖上廣為人知的大事,自己作為四顧門門主竟然被蒙在鼓裏,沒有察覺分毫,還是在李原的口中首次得知。能將這兩件甚至更多的江湖大事在自己麵前瞞得密不透風,四顧門裏麵究竟是何人有如此手段!
如果這兩件事是同一人瞞下,那這兩件事之間是否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這兩件事有關係,那是不是說明當初追索南胤人和不擇手段斂財的人都是萬聖道?如果,追索南胤人不是為了他們的財富,而是為了將他們聚集在一起呢?李蓮花得出了一個連他都一身冷汗的結論:萬聖道也許就是當年挑起四顧門和金鴛盟大戰,好在後麵坐收漁翁之利的幕後黑手。而他們做這一切的理由----他們是南胤人!所以他們斂財肆無忌憚;所以他們要擾亂這個江湖;所以他們要慢慢侵入朝堂;所以他們能夠輕易的甄別誰是自己人,誰是探子;所以......
南胤也不是隻有萱公主這麽一個皇族,雖然她是南胤公認的接班人,但是畢竟她的子嗣是否還在人世、如何甄別也不是容易的事。南胤其他有實權的皇族、貴族說不定也有問鼎中原之意,那麽他們無論怎麽策劃都是有可能的。自己這個萱公主後人的身份還真是尷尬。
四名暗衛心中大駭,他們熟知各種江湖典故,本身也是非常聰慧之人,自然能想得到李蓮花不可能指的是他李蓮花這個身份,聯想到殺敵之時李蓮花展示出來的實力、他對此處的了解、和跟守牢這位前輩的熟稔,那麽他真實的身份唿之欲出。原來大家的猜測是真的!原來咱們的主人真的就是傳說中的李相夷!曾經無數次他們都這麽猜測過,又都強行打消了這個念頭,對自己的猜測覺得匪夷所思,李相夷有什麽理由不迴四顧門?哪怕是四顧門已經不存在了,但隻要李相夷站出來,振臂一唿,一個嶄新的四顧門隨時都可以重新建立起來。要做什麽事情不方便?何必要用一個江湖遊醫的身份來行走江湖。可惜啊,身為暗衛,看到知道任何秘密都隻能爛在自己肚子裏,如同錦衣夜行。
那位前輩有幾分愕然,隨即想到了數年前的舊事,和現如今他明麵上的身份,以及百川院諸人對他若有若無的忌憚之心,似乎也能理解幾分,心有戚戚焉。
幸好,無論是他還是李蓮花,還有其他各位應邀來看守一百八十八牢的武林人士,他們為的不是什麽四顧門,什麽百川院,他們為的是這武林,是這江湖,是這天下蒼生。若非如此,當初四顧門解散,李相夷生死不知之際,這一百八十八牢早就隨著四顧門一道土崩瓦解了。
出了幕阜山,各路消息紛至遝來,李蓮花他們才知道敵人這次針對一百八十八牢的行動竟如此大的陣仗,三處牢房,每處都有上百人,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分別對這三處發動攻擊。雖然如此大的動靜,這麽大的規模,卻詭異的沒有人知道幕後策劃組織的究竟是誰?江湖上對此眾說紛紜,有說是金鴛盟的;有猜測是一個還沒露麵的江湖組織要拿此事打響自己的名頭的;甚至還有人因為來犯之敵對這三處的熟悉,猜測是李相夷不滿四顧門解散,百川院接掌了一百八十八牢,要給他們一個教訓的。
知道內情天機山莊和如意樓迅速對傳出第三種猜測的人開展了調查,這種帶有明顯指向性的惡意的言論說不定就跟當初單孤刀身死,引起天下最大的兩個幫派火拚的陰謀有著莫大的關係。
傳出這種流言的人隱藏得很好,可惜雁過留聲,隻要做過,怎麽可能不露出馬腳,無數證據都隱隱指向了一個崛起不久的江湖幫派---萬聖道。
萬聖道是一個很奇怪的幫派,它的崛起時間很湊巧,正好是四顧門解散、金鴛盟隱匿之時,這個時機拿捏的剛剛好,比之其他門派大多觀望後再小心翼翼的開始伸出自己的觸角不同,它從一開始就大肆吸引離開四顧門的江湖人,蠶食吞並四顧門和金鴛盟的地盤,迅速的在江湖剛剛開始呈現亂象的時候便站穩了腳跟。同時大力拉攏和結交朝廷官員,積極的在朝廷需要的地方出錢出力,在朝廷上下也博得了一個很好的名聲。要知道,一般江湖人都是對朝廷敬而遠之的,李相夷當初幾乎是跟朝廷可以分庭抗禮的,若不是他還恪守一個大熙人的本分,對於皇權保留了幾分禮貌上的恭敬,這天下誰說了算還不一定呢。而萬聖道這般與朝廷如此親近,在江湖中實屬異類,在朝堂之上卻是得到了一片好評。
這些都還罷了,這終究是人家的生存之道,也不能要求每個人都像李相夷一樣,一心隻為這江湖有一處不依不附,絕對公正的存在。
可是這萬聖道奇怪之處在於除了它自己主動招攬之人,別的人是進不去的,即使進去了,也隻能在外圍聽令行事,絲毫接觸不到任何秘密,拿錢開道都不行,反而會暴露。這嚴密得,甚至比皇帝最信任的皇城司還更甚。
這時,李原也說出了一個秘密,他在來犯的敵人中發現了一個似曾相識的人,那是趁亂逃脫的領頭人之一。當初他作為齊知原被軟禁在那處農莊之時,時不時的會被帶出去做任務,每次任務的負責人不盡相同,這人便是其中一次任務的負責人。結合現下手裏得到的消息,難道當初暗中控製他的人竟是萬聖道的?
李蓮花聽他這麽說,不禁陷入了沉思,當初他懷疑是四顧門內有人和金鴛盟有勾結,現在看來內奸勾結的原來是萬聖道。這萬聖道倒是隱藏得很好啊,以當初四顧門的情報網都沒有提到過它半分消息。不對,不是沒有,是被人攔截了,消息沒有到達自己的手裏。
他又想起一件同樣被人攔截下來沒有到達自己手裏的消息:江湖上傳言四顧門曾大力追索過南胤後人,這麽個在江湖上廣為人知的大事,自己作為四顧門門主竟然被蒙在鼓裏,沒有察覺分毫,還是在李原的口中首次得知。能將這兩件甚至更多的江湖大事在自己麵前瞞得密不透風,四顧門裏麵究竟是何人有如此手段!
如果這兩件事是同一人瞞下,那這兩件事之間是否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這兩件事有關係,那是不是說明當初追索南胤人和不擇手段斂財的人都是萬聖道?如果,追索南胤人不是為了他們的財富,而是為了將他們聚集在一起呢?李蓮花得出了一個連他都一身冷汗的結論:萬聖道也許就是當年挑起四顧門和金鴛盟大戰,好在後麵坐收漁翁之利的幕後黑手。而他們做這一切的理由----他們是南胤人!所以他們斂財肆無忌憚;所以他們要擾亂這個江湖;所以他們要慢慢侵入朝堂;所以他們能夠輕易的甄別誰是自己人,誰是探子;所以......
南胤也不是隻有萱公主這麽一個皇族,雖然她是南胤公認的接班人,但是畢竟她的子嗣是否還在人世、如何甄別也不是容易的事。南胤其他有實權的皇族、貴族說不定也有問鼎中原之意,那麽他們無論怎麽策劃都是有可能的。自己這個萱公主後人的身份還真是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