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在荷塘邊賞花兼大快朵頤後,施施然的出了莊子,一陣風吹過來,卷起一地黃葉。清遠才反應過來,不對啊,這不是已經深秋了嗎?怎麽這采蓮莊的蓮花還在開啊?主要是如今幾人都是內功護體,雖不能說寒暑不懼,但現下氣溫也不算很低,如果不是滿地的黃葉,還沒有反應過來呢。
其餘三人嗬嗬一笑,李蓮花溫聲給她解釋道:“你剛才沒有覺得在荷塘邊要暖和些嗎?這荷塘裏是引的活水,應是有一股溫泉水摻雜其中,以致水溫剛好適合荷花盛開。”
清遠眼睛睜得大大的,吃驚道:“這莊主可真是愛蓮花啊,一般人莊子裏若是有溫湯,都是給人用的,哪舍得白白引到荷塘裏麵,就為了讓這花開不敗,也太大手筆了吧。”
李原解釋道:“這溫湯也不白白引到荷塘裏,莊裏也有溫湯池供人洗浴。水滿則溢,橫豎是要往外流的,往哪裏流不是流呢。何況溫湯剛從地底下出來的時候溫度總是比較高的,直接流到荷塘裏還怕把花給燙死了呢,如此轉上一圈,再混入其他水源,溫度就合適了。便是不養荷花,也可以建暖房,冬日裏還能出些綠菜,自家吃或是高價售賣都是可以的。”
清遠方才恍然大悟,興致勃勃的計劃要不也去自己那處被廢棄的小莊子挖一挖,看能不能也好運氣的挖出一股溫泉出來。對於她的這個想法,另外三人自然也是沒有什麽異議,那小莊子總不能一直這麽荒著,能有溫泉縱然好,即使沒有,還有好幾十畝地呢,也是需要招幾戶佃戶來耕作的。
李蓮花心裏更是在想,按正常來講,那處莊子百川院應該已經去探查過了,不知道他們見著王又林的墳會怎麽樣,不由得有些後悔不該刻那個墓碑,不知道他們有沒有認出那上麵的字跡,也不知道若是認出來了會有什麽反應。上次豆娘他們去談的時候竟然絲毫沒有露口風,直接就很爽快的答應了讓豆娘他們保留下來。
離開采蓮莊後,蓮花樓便又在清遠三人有意引導之下往著樸鋤山方向而去。李蓮花好似絲毫沒有察覺,每日專心於整合自己的新屬下,研究如意樓匯總後送來的各種情報,還奇怪的迷上了製藥。
他神神秘秘的搗鼓著各種藥材,不但在蓮花樓的存貨裏翻找,還去外麵的大藥房買了不少藥迴來。別說隻是對療傷等稍有涉獵的李鴻飛師徒,便是現在醫術已經很是不錯了的清遠也不知道他究竟在製什麽藥。這倒也不能說清遠學藝不精,看病開方她如今很是不錯了,但終究蓮花樓空間有限,雖也有一排藥櫃,但裏麵大都是些治尋常傷風感冒、跌打損傷等的備用藥,要麽就是李蓮花平常湯藥裏用的藥。平日裏開了方大多數時間都是讓患者自己去當地的藥房拿藥,所以對藥清遠雖不是完全不認識,不過也還遠遠沒到聞聞氣味、嘴裏嚐嚐就能知道配方的地步,因此也分辨不出他所製之藥是什麽。
這日蓮花樓晃晃悠悠的來到了一處風景如畫的小城邊,李蓮花連日來搗鼓的藥似乎也已經製成,一顆顆豌豆大的藥丸用蠟封了,放在一個粉嫩嫩的荷包裏麵,封得很嚴實,一點藥味都沒透出來。猜了一路的另外三人樂觀的想道:至少可以排除是做的香丸,否則封這麽嚴實不就白費功夫了嗎。
看來製藥的過程非常順利,李蓮花心情很好的帶他們去了一個看著不起眼,去了以後才發現生意極好的小館子,熟練地點了幾樣特色菜品,贏得小二連聲稱讚,道是客官看著眼生,卻不料卻是老饕食客,點的俱是小店特色。李蓮花笑笑,這小二是店家自家子侄,自幼便在店裏打雜幫工,往昔他常來之時多是他接待,這些都是他和她最愛的菜式,如今不到一年光景便認不得他了,這梵術金針施後對麵容的改變當真如此巨大嗎?(有沒有想過人家之所以不認識你了一來是氣質發生了變化,二來是沒跟美女一起呢?這麵容改變未必就有這麽大吧!)
另外三人中有兩人倒是老江湖,雖然對這個小館不熟,不過見他的做派也能猜到幾分,必是昔日常來常往之處,想到江湖傳聞中李相夷一向是非佳肴不食,倒對這小館子的菜品興起了幾分期待。待得佳肴上桌,果然是美味非常,完全不是自家能做出來的美味。雖然清遠小丫頭做的飯也不錯,但人家好歹是靠這個手藝吃飯的,那業餘的怎麽能跟專業的比較呢。
他們四人坐的位子風景不算頂好,並非是他慣常坐的,不過那處已經有人捷足先登了,總不好叫人家讓出來。那是觀風景絕佳的位置,阿娩最喜歡了,以往總是提前便叫人來將位置定下,如今......倒也不必了。
是夜,李蓮花獨自一人悄悄離開了蓮花樓,輕車熟路的來到一個小院子邊,院子裏沒有燈火,說明不是沒人就是都已經睡下了。他伸手摸了摸懷裏裝著藥丸的荷包,正待要飛身入內,又頓住了,轉身又迴了蓮花樓。
他在蓮花樓裏翻找半天,最終選中一個玉雕小瓶,將荷包裏麵裝的藥丸放了進去,用軟木塞子塞住,以蠟封了口,又找出一張桃花箋來,用不常用的字體寫了幾句話,無非是受人所托送些治療氣疾藥丸,藥方為何......雲雲,這是怕對方因為藥丸來曆不明而棄之不用。做完這些後,他方才將空空的荷包小心地放進一個秘密的小空間裏,拿著瓶子和信箋又出去了。
這次他毫不遲疑的飛身入內,感覺了一下,發現隻有一個守房子的下人的氣息,主人家並不在家。他徑直走到主屋,站在門口,想想還是沒有進去。轉身走到窗邊,用劍尖挑開窗戶上的插銷,打開窗戶,又用劍尖挑了信箋和玉瓶,放到臨近窗戶的書案中間,再輕輕關上窗戶。
其餘三人嗬嗬一笑,李蓮花溫聲給她解釋道:“你剛才沒有覺得在荷塘邊要暖和些嗎?這荷塘裏是引的活水,應是有一股溫泉水摻雜其中,以致水溫剛好適合荷花盛開。”
清遠眼睛睜得大大的,吃驚道:“這莊主可真是愛蓮花啊,一般人莊子裏若是有溫湯,都是給人用的,哪舍得白白引到荷塘裏麵,就為了讓這花開不敗,也太大手筆了吧。”
李原解釋道:“這溫湯也不白白引到荷塘裏,莊裏也有溫湯池供人洗浴。水滿則溢,橫豎是要往外流的,往哪裏流不是流呢。何況溫湯剛從地底下出來的時候溫度總是比較高的,直接流到荷塘裏還怕把花給燙死了呢,如此轉上一圈,再混入其他水源,溫度就合適了。便是不養荷花,也可以建暖房,冬日裏還能出些綠菜,自家吃或是高價售賣都是可以的。”
清遠方才恍然大悟,興致勃勃的計劃要不也去自己那處被廢棄的小莊子挖一挖,看能不能也好運氣的挖出一股溫泉出來。對於她的這個想法,另外三人自然也是沒有什麽異議,那小莊子總不能一直這麽荒著,能有溫泉縱然好,即使沒有,還有好幾十畝地呢,也是需要招幾戶佃戶來耕作的。
李蓮花心裏更是在想,按正常來講,那處莊子百川院應該已經去探查過了,不知道他們見著王又林的墳會怎麽樣,不由得有些後悔不該刻那個墓碑,不知道他們有沒有認出那上麵的字跡,也不知道若是認出來了會有什麽反應。上次豆娘他們去談的時候竟然絲毫沒有露口風,直接就很爽快的答應了讓豆娘他們保留下來。
離開采蓮莊後,蓮花樓便又在清遠三人有意引導之下往著樸鋤山方向而去。李蓮花好似絲毫沒有察覺,每日專心於整合自己的新屬下,研究如意樓匯總後送來的各種情報,還奇怪的迷上了製藥。
他神神秘秘的搗鼓著各種藥材,不但在蓮花樓的存貨裏翻找,還去外麵的大藥房買了不少藥迴來。別說隻是對療傷等稍有涉獵的李鴻飛師徒,便是現在醫術已經很是不錯了的清遠也不知道他究竟在製什麽藥。這倒也不能說清遠學藝不精,看病開方她如今很是不錯了,但終究蓮花樓空間有限,雖也有一排藥櫃,但裏麵大都是些治尋常傷風感冒、跌打損傷等的備用藥,要麽就是李蓮花平常湯藥裏用的藥。平日裏開了方大多數時間都是讓患者自己去當地的藥房拿藥,所以對藥清遠雖不是完全不認識,不過也還遠遠沒到聞聞氣味、嘴裏嚐嚐就能知道配方的地步,因此也分辨不出他所製之藥是什麽。
這日蓮花樓晃晃悠悠的來到了一處風景如畫的小城邊,李蓮花連日來搗鼓的藥似乎也已經製成,一顆顆豌豆大的藥丸用蠟封了,放在一個粉嫩嫩的荷包裏麵,封得很嚴實,一點藥味都沒透出來。猜了一路的另外三人樂觀的想道:至少可以排除是做的香丸,否則封這麽嚴實不就白費功夫了嗎。
看來製藥的過程非常順利,李蓮花心情很好的帶他們去了一個看著不起眼,去了以後才發現生意極好的小館子,熟練地點了幾樣特色菜品,贏得小二連聲稱讚,道是客官看著眼生,卻不料卻是老饕食客,點的俱是小店特色。李蓮花笑笑,這小二是店家自家子侄,自幼便在店裏打雜幫工,往昔他常來之時多是他接待,這些都是他和她最愛的菜式,如今不到一年光景便認不得他了,這梵術金針施後對麵容的改變當真如此巨大嗎?(有沒有想過人家之所以不認識你了一來是氣質發生了變化,二來是沒跟美女一起呢?這麵容改變未必就有這麽大吧!)
另外三人中有兩人倒是老江湖,雖然對這個小館不熟,不過見他的做派也能猜到幾分,必是昔日常來常往之處,想到江湖傳聞中李相夷一向是非佳肴不食,倒對這小館子的菜品興起了幾分期待。待得佳肴上桌,果然是美味非常,完全不是自家能做出來的美味。雖然清遠小丫頭做的飯也不錯,但人家好歹是靠這個手藝吃飯的,那業餘的怎麽能跟專業的比較呢。
他們四人坐的位子風景不算頂好,並非是他慣常坐的,不過那處已經有人捷足先登了,總不好叫人家讓出來。那是觀風景絕佳的位置,阿娩最喜歡了,以往總是提前便叫人來將位置定下,如今......倒也不必了。
是夜,李蓮花獨自一人悄悄離開了蓮花樓,輕車熟路的來到一個小院子邊,院子裏沒有燈火,說明不是沒人就是都已經睡下了。他伸手摸了摸懷裏裝著藥丸的荷包,正待要飛身入內,又頓住了,轉身又迴了蓮花樓。
他在蓮花樓裏翻找半天,最終選中一個玉雕小瓶,將荷包裏麵裝的藥丸放了進去,用軟木塞子塞住,以蠟封了口,又找出一張桃花箋來,用不常用的字體寫了幾句話,無非是受人所托送些治療氣疾藥丸,藥方為何......雲雲,這是怕對方因為藥丸來曆不明而棄之不用。做完這些後,他方才將空空的荷包小心地放進一個秘密的小空間裏,拿著瓶子和信箋又出去了。
這次他毫不遲疑的飛身入內,感覺了一下,發現隻有一個守房子的下人的氣息,主人家並不在家。他徑直走到主屋,站在門口,想想還是沒有進去。轉身走到窗邊,用劍尖挑開窗戶上的插銷,打開窗戶,又用劍尖挑了信箋和玉瓶,放到臨近窗戶的書案中間,再輕輕關上窗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