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時的天光還未透進百草堂後廚,窗外的黎明依然模糊,沉睡中的街道籠罩在一片輕柔的霧氣中。百草堂的後廚卻早已被炊煙和香氣填滿,外婆已經在煤爐前忙碌,黑色的鍋體上冒著輕微的白煙,鍋裏的百合粥正悄然燉煮,粥麵上飄著幾片杏仁,隨著鍋內的水蒸氣緩緩上升,散發著溫暖的香氣。
林婉兒揉著眼睛,躡手躡腳地走進廚房,打算添點柴火。爐火在昏暗的光線下跳躍,她一彎腰便被外婆遞過來的艾草糍粑塞滿了手。糍粑溫熱,手掌幾乎被它的溫度燙到,艾草的香氣與粘糯的口感交織,充滿著家的味道。
外婆沒等她開口,突然開口道:“你外公昨兒看中個帶小院的屋子。”她拿著鐵勺在砂鍋裏攪拌,鍋沿碰撞出清脆的響聲,像是鑼鼓初響,打破了廚房的寂靜。“離這藥鋪就三條巷,推窗能見著你師父的煙囪。”
林婉兒愣住了,手中的糍粑差點掉落,艾草汁染綠了她的袖口,透過那一抹綠色,她的眼中閃過一絲不解。“您二老要搬出去住?是我哪裏...”她的話沒能說完,心中有些慌亂,她始終覺得外婆和外公是百草堂的支柱,他們的存在就像是這座藥鋪的根基。
外婆沒等她說完,眉頭一挑,笑意帶著一絲寵溺,輕輕戳了戳她的額角,語氣溫和卻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堅定:“傻妮子!”她的手掌有些粗糙,溫暖的力量讓林婉兒一時有些發愣。“我們是打算把老家家當賣了,在這兒置個窩陪你。”她的眼神堅定,嘴角微微上揚,似乎是決定已下。
林婉兒的心頭忽然一暖,喉嚨有些哽咽,眼前的外婆是那麽理直氣壯,卻又溫柔得讓她心軟。她忍不住抬手輕輕摸了摸外婆的手,感覺到她那雙手裏藏著的力量——不僅是支撐百草堂的那份堅韌,也包含了無盡的愛與關懷。她的聲音有些啞,眼角泛起一層薄霧:“謝謝您,外婆...”
外公從貼身布兜裏掏出一張牛皮紙封皮的存折,封皮被歲月的磨礪擦得發白,布料的邊緣有些許的褶皺,顯得沉甸甸的。那是外公一生的積蓄,每次林婉兒見到這存折,都會感覺到一股來自歲月的厚重感。外公的手指有些僵硬,但他依舊小心翼翼地將存折拿出來,輕輕地打開。打開的瞬間,林婉兒瞥見扉頁上的存款數字,瞬間愣住了。
她的眼睛不由自主地停留在那整整37年攢下的退休金上——一個不算小的數字,然而,最讓她吃驚的卻是那零頭部分,細細看去,那些零頭已經被外公存成了三個月定期。每一分每一厘,都像是外公辛苦一生的證明,堅守的執著與節儉在這張存折上得到了最直觀的體現。
“這錢原是想給你當嫁妝...”外公的聲音低沉而有些沙啞,他把手指從存折的邊緣滑過,目光隨之有些遊離,仿佛是迴到了往昔的某個片段。他小心地將賬本放到桌上,翻開了上麵已經被茶漬斑斑染色的頁麵,微微皺了皺眉,指尖輕輕抹開上麵的汙漬。“可那晚看電視裏你被人架走,你外婆攥著剪藥刀說要來拚命...”他的語氣有些沉痛,語句未完,卻像是有千言萬語凝結在那一瞬間。
林婉兒隻覺心頭一陣壓抑,眼前的景象如同一幅畫緩緩展開。她依稀記得那一晚的情景,電視裏她被不明身份的人架走,外公外婆心急如焚。而外公所說的那一刻,她仿佛聽見了外婆冷酷堅定的聲音:“要拚命也得救她迴來。”那是外公和外婆為了她,願意付出一切的決心與毅力,仿佛能在這一刹那間讓她的心徹底被融化。
她低下頭,不敢直視外公眼中的那份沉痛與堅定,眼中忽然湧上了一股說不出的情感,隻有在這一刻,才明白了外公的沉默和深情,那是無法用言語描述的深厚。
得知外公外婆想要買房的意思,文老並沒有立刻迴應,而是沉默了一陣。那天,百草堂的空氣比往常更沉悶一些,屋裏的燈光也顯得格外昏黃。林婉兒和外婆剛剛從外麵迴來。
文老站在藥鋪內,眼神落在桌麵上幾本堆得有些雜亂的藥書上,手指無意識地撥弄著一本封皮已經有些破舊的《草藥學》。他深深地歎了口氣,似乎在做某種心理準備。“你外公外婆想在這兒安個家?”他輕聲開口,語氣平靜,但眼中卻帶著一絲深思。
外公微微點頭,眼神裏帶著期盼。“對,文老,我們想在這裏安個家。老家那邊,已經不再適合我們了。”
文老沉默片刻,低頭看了一眼手中的書,像是在考慮某種重要的事宜。過了一會兒,他放下書本,走到窗邊,望著遠處那條熟悉的街道。窗外是滿眼的青石板路和老屋,正是這片土地,見證了他的一生,也見證了百草堂的成長。然後,他轉過身,緩緩地走到外公外婆麵前,眼神中的複雜情感一閃而過。
“我有一處房子,是我名下的一棟石庫門老宅。”文老的聲音低沉,卻帶著一股不可抗拒的決心,“不比那些新房,老宅的屋脊已久,風吹雨打,多少年歲月都在那牆上留痕。但這房子,是我心頭最溫暖的一塊地方,幾乎從未想過賣。”
林婉兒的外公外婆的臉上閃過一絲驚訝,沒想到文老會提起這樣一處房子。那是承載著許多曆史與記憶的地方,他們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外婆微微低頭,手指撚起茶杯的邊緣,有些猶豫,但更多的是堅定。
“可是,文老,這地方...”外公猶豫著開口,顯然有些不敢相信。
文老卻擺了擺手,眼神異常堅定:“不必多問,外麵的新房貴得要命,我並不缺錢,若是你們想安定下來,就住在那兒吧。”他頓了頓,嘴角微微揚起一絲淡淡的笑意,“我這棟石庫門老宅,以一個非常低的價格賣給你們。”
這句話像是晴天霹靂,外公外婆都愣住了。外婆眼中有一瞬間的錯愕,然後便是一陣掩不住的欣喜。“文老...”外婆的聲音顫抖了一下,“這...真是太感激了。”
文老微微一笑,眼神柔和,卻不再多言。“你們若真想要,便拿去吧。”他看了看林婉兒,又道:“這不僅僅是為了你們,也為了這些年,我們之間的緣分。百草堂,我不打算再將它交給別人,你們是最合適的。”
林婉兒心中一陣溫暖,仿佛看見了文老那一生的無聲付出與期許。他不僅是給予外公外婆一個安定的住所,更是在這座城市的一角,留下了一塊屬於他們的溫暖淨土。她知道,這份情感,不僅僅是交易,而是濃濃的深意與情誼的傳遞。
外公外婆久久無言,眼中既有感激,又有一絲說不清的情感交織。外公拍了拍文老的肩膀,聲音低沉卻堅定:“我一定會珍惜這份心意。”
戌時,百草堂的藥鋪終於打烊,藥香隨著夜幕漸漸散去。文老拎著一隻紅木診箱,步伐穩健地走出藥鋪,踏入那條熟悉的小巷。空氣中有一股濕潤的土腥味,夜風輕輕拂過,帶著些許涼意。石庫門的輪廓在昏黃的街燈下逐漸顯現,古老的磚瓦上早已布滿了歲月的痕跡。
文老停在門前,手中診箱的木質把手微微發亮,他的手指一抹拂去門上歲月沉積的塵土,叩響了那扇厚重的石庫門。門後是一個深邃的院落,光線昏暗,天井中幾株野薄荷在清冷的夜色下依然倔強地生長。薄荷的葉片蒼翠欲滴,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散發出一股清新的香氣。那些草本植物已經長到齊腰高,像是這裏荒廢已久的見證,默默地守護著這座老宅。
文老看著這一片野生的景象,嘴角微微上揚,帶著些許玩味的嫌棄。他抬起手,用食指和拇指輕輕捏了一把薄荷的葉片,似乎是嫌棄這些植物生長得過於放肆。“這宅子陰濕太重,”他低聲嘟囔,語氣裏帶著一絲無奈,“非得住個懂藥理的鎮著。”
他的話語中雖然帶著抱怨,但眼神卻透露出一份不舍。此刻的文老,似乎並不是單純的抱怨,而是在尋找著什麽,像是有一種責任感驅使著他。腳步輕輕踏入院子,踏在青石板路上,石板的縫隙裏擠滿了青草,院子的角落裏隱約可以看到一些老舊的木製家具,還有幾株常年被忽視的藥草,任憑歲月風雨的侵襲,依然倔強地生長著。
文老停下腳步,視線落在院子一角,那裏的藤蔓纏繞著舊柱子,似乎每一根藤蔓都代表著一些過往的迴憶。他歎了口氣,緩緩放下手中的紅木診箱,走到屋內。輕推開房門,房間內的空氣有些沉悶,盡管四周的窗戶已打開,但空氣中的潮濕感仍然令人不舒服。
他環顧四周,目光落在掛滿牆上的草藥瓶和藥書上,眼中有一絲複雜的情感閃過。這個老宅曾經承載了太多的記憶與故事,而今晚,他終於決定將它交給更懂得這些的後人。
搬家那日,院子裏充滿了熱鬧的氣息,蔣師傅駕著一輛古舊的驢車,慢慢地駛進了新居的大門。車上載滿了老家的醃菜壇子,壇子旁堆滿了泛黃的稻草,醃菜的味道在空中彌漫開來,帶著一股濃鬱的家鄉氣息。蔣師傅的驢車“叭叭”作響,每一步都顯得格外緩慢而穩重。
文老背著手,站在院子的一角,那裏是那麵爬滿忍冬藤的院牆。藤條在夕陽下染上了溫暖的金色,蔓延著,不急不躁,仿佛與這座老宅的歲月相得益彰。忽然,他從袖中抖出一張房本,輕輕地拍在手掌上,發出一聲清脆的響聲。“早讓阿辰過戶了,”他語氣沉穩,麵容卻帶著一絲自豪,“這宅子風水屬木,合該種藥人住。”他的話語簡單卻沉重,仿佛這房本不僅僅是一個產權的象征,更承載著他對這座宅子和百草堂的深深眷戀。
外婆忙碌地走進廚房,拿著灶王像,輕輕地貼在新居灶台上。台上的灰塵早已被她一一清掃幹淨,但供品卻與傳統不同——那是林婉兒從比賽中獲得的鍍金獎牌,金色的獎牌在燈光下閃閃發亮,顯得格外醒目。外婆的動作穩重而熟練,似乎一切都已經按部就班,歲月的痕跡早已被她磨平。
而外公則在院子的角落處辟出了一塊小小的藥圃,他小心翼翼地移栽著文老最寶貝的七葉一枝花。那株植物細長的葉片在陽光下微微彎曲,仿佛承載著某種秘密與希望。外公的動作輕柔而專注,每一寸土壤都像是他自己的心血,緩慢地澆灌著那一片小小的綠洲。
文老站在一旁,看著這一切,臉上露出了疼惜的表情,似乎對於這株七葉一枝花有著特別的感情。“這株算房租!”他一邊肉疼地揪著自己的胡須,一邊對外公說道,語氣雖然帶著抱怨,卻也充滿了戲謔,“等開花分我三成入藥...”他說完這句話,眼角微微上揚,笑容裏有著無奈,也有一絲難得的滿足。
林婉兒蹲在院子的井邊,手中拿著一根黨參,輕輕地搓洗著根莖。清冷的水珠從黨參上滑落,濺起一圈圈微小的水花,空氣中彌漫著藥材的氣息。顧辰逸站在她旁邊,低頭專心地教外公刷醫保電子憑證。外公一臉認真,眉頭緊皺,似乎還在適應這種現代的操作方式。那一刻,林婉兒忽然覺得,身邊的一切都變得格外溫暖,仿佛這座新居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住所,而是她與家人共同的歸屬。
暮色悄悄籠罩了院子,藥香與炊煙在空氣中交織,帶著一種溫馨的混合味道。她的心情變得寧靜,偶爾傳來外公的笑聲,外婆在屋內忙碌的聲音,文老嘴裏時不時的罵罵咧咧,都在這個夜晚交織成一種熟悉的旋律。林婉兒抬頭望向天空,忽然覺得,申城的梅雨季似乎也不再那麽潮濕了。
她低下頭,繼續洗著黨參,手指輕柔地摩挲著那些根莖。外公的艾絨坐墊已經鋪在院子的木椅上,紫色的絨布散發著一股暖意;外婆泡好的紫蘇薑茶靜靜地放在她身旁,茶香繚繞;而師父則依舊時不時用那種有些碎嘴的口吻,關切地提醒著身邊的一切——這所有的關懷、這所有的細微都比任何祛濕方更能溫暖人心。
林婉兒感到一種難以言喻的安心,仿佛這座宅子,仿佛這一片土地,已經悄悄治愈了她心中的所有濕氣與寒冷。
林婉兒揉著眼睛,躡手躡腳地走進廚房,打算添點柴火。爐火在昏暗的光線下跳躍,她一彎腰便被外婆遞過來的艾草糍粑塞滿了手。糍粑溫熱,手掌幾乎被它的溫度燙到,艾草的香氣與粘糯的口感交織,充滿著家的味道。
外婆沒等她開口,突然開口道:“你外公昨兒看中個帶小院的屋子。”她拿著鐵勺在砂鍋裏攪拌,鍋沿碰撞出清脆的響聲,像是鑼鼓初響,打破了廚房的寂靜。“離這藥鋪就三條巷,推窗能見著你師父的煙囪。”
林婉兒愣住了,手中的糍粑差點掉落,艾草汁染綠了她的袖口,透過那一抹綠色,她的眼中閃過一絲不解。“您二老要搬出去住?是我哪裏...”她的話沒能說完,心中有些慌亂,她始終覺得外婆和外公是百草堂的支柱,他們的存在就像是這座藥鋪的根基。
外婆沒等她說完,眉頭一挑,笑意帶著一絲寵溺,輕輕戳了戳她的額角,語氣溫和卻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堅定:“傻妮子!”她的手掌有些粗糙,溫暖的力量讓林婉兒一時有些發愣。“我們是打算把老家家當賣了,在這兒置個窩陪你。”她的眼神堅定,嘴角微微上揚,似乎是決定已下。
林婉兒的心頭忽然一暖,喉嚨有些哽咽,眼前的外婆是那麽理直氣壯,卻又溫柔得讓她心軟。她忍不住抬手輕輕摸了摸外婆的手,感覺到她那雙手裏藏著的力量——不僅是支撐百草堂的那份堅韌,也包含了無盡的愛與關懷。她的聲音有些啞,眼角泛起一層薄霧:“謝謝您,外婆...”
外公從貼身布兜裏掏出一張牛皮紙封皮的存折,封皮被歲月的磨礪擦得發白,布料的邊緣有些許的褶皺,顯得沉甸甸的。那是外公一生的積蓄,每次林婉兒見到這存折,都會感覺到一股來自歲月的厚重感。外公的手指有些僵硬,但他依舊小心翼翼地將存折拿出來,輕輕地打開。打開的瞬間,林婉兒瞥見扉頁上的存款數字,瞬間愣住了。
她的眼睛不由自主地停留在那整整37年攢下的退休金上——一個不算小的數字,然而,最讓她吃驚的卻是那零頭部分,細細看去,那些零頭已經被外公存成了三個月定期。每一分每一厘,都像是外公辛苦一生的證明,堅守的執著與節儉在這張存折上得到了最直觀的體現。
“這錢原是想給你當嫁妝...”外公的聲音低沉而有些沙啞,他把手指從存折的邊緣滑過,目光隨之有些遊離,仿佛是迴到了往昔的某個片段。他小心地將賬本放到桌上,翻開了上麵已經被茶漬斑斑染色的頁麵,微微皺了皺眉,指尖輕輕抹開上麵的汙漬。“可那晚看電視裏你被人架走,你外婆攥著剪藥刀說要來拚命...”他的語氣有些沉痛,語句未完,卻像是有千言萬語凝結在那一瞬間。
林婉兒隻覺心頭一陣壓抑,眼前的景象如同一幅畫緩緩展開。她依稀記得那一晚的情景,電視裏她被不明身份的人架走,外公外婆心急如焚。而外公所說的那一刻,她仿佛聽見了外婆冷酷堅定的聲音:“要拚命也得救她迴來。”那是外公和外婆為了她,願意付出一切的決心與毅力,仿佛能在這一刹那間讓她的心徹底被融化。
她低下頭,不敢直視外公眼中的那份沉痛與堅定,眼中忽然湧上了一股說不出的情感,隻有在這一刻,才明白了外公的沉默和深情,那是無法用言語描述的深厚。
得知外公外婆想要買房的意思,文老並沒有立刻迴應,而是沉默了一陣。那天,百草堂的空氣比往常更沉悶一些,屋裏的燈光也顯得格外昏黃。林婉兒和外婆剛剛從外麵迴來。
文老站在藥鋪內,眼神落在桌麵上幾本堆得有些雜亂的藥書上,手指無意識地撥弄著一本封皮已經有些破舊的《草藥學》。他深深地歎了口氣,似乎在做某種心理準備。“你外公外婆想在這兒安個家?”他輕聲開口,語氣平靜,但眼中卻帶著一絲深思。
外公微微點頭,眼神裏帶著期盼。“對,文老,我們想在這裏安個家。老家那邊,已經不再適合我們了。”
文老沉默片刻,低頭看了一眼手中的書,像是在考慮某種重要的事宜。過了一會兒,他放下書本,走到窗邊,望著遠處那條熟悉的街道。窗外是滿眼的青石板路和老屋,正是這片土地,見證了他的一生,也見證了百草堂的成長。然後,他轉過身,緩緩地走到外公外婆麵前,眼神中的複雜情感一閃而過。
“我有一處房子,是我名下的一棟石庫門老宅。”文老的聲音低沉,卻帶著一股不可抗拒的決心,“不比那些新房,老宅的屋脊已久,風吹雨打,多少年歲月都在那牆上留痕。但這房子,是我心頭最溫暖的一塊地方,幾乎從未想過賣。”
林婉兒的外公外婆的臉上閃過一絲驚訝,沒想到文老會提起這樣一處房子。那是承載著許多曆史與記憶的地方,他們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外婆微微低頭,手指撚起茶杯的邊緣,有些猶豫,但更多的是堅定。
“可是,文老,這地方...”外公猶豫著開口,顯然有些不敢相信。
文老卻擺了擺手,眼神異常堅定:“不必多問,外麵的新房貴得要命,我並不缺錢,若是你們想安定下來,就住在那兒吧。”他頓了頓,嘴角微微揚起一絲淡淡的笑意,“我這棟石庫門老宅,以一個非常低的價格賣給你們。”
這句話像是晴天霹靂,外公外婆都愣住了。外婆眼中有一瞬間的錯愕,然後便是一陣掩不住的欣喜。“文老...”外婆的聲音顫抖了一下,“這...真是太感激了。”
文老微微一笑,眼神柔和,卻不再多言。“你們若真想要,便拿去吧。”他看了看林婉兒,又道:“這不僅僅是為了你們,也為了這些年,我們之間的緣分。百草堂,我不打算再將它交給別人,你們是最合適的。”
林婉兒心中一陣溫暖,仿佛看見了文老那一生的無聲付出與期許。他不僅是給予外公外婆一個安定的住所,更是在這座城市的一角,留下了一塊屬於他們的溫暖淨土。她知道,這份情感,不僅僅是交易,而是濃濃的深意與情誼的傳遞。
外公外婆久久無言,眼中既有感激,又有一絲說不清的情感交織。外公拍了拍文老的肩膀,聲音低沉卻堅定:“我一定會珍惜這份心意。”
戌時,百草堂的藥鋪終於打烊,藥香隨著夜幕漸漸散去。文老拎著一隻紅木診箱,步伐穩健地走出藥鋪,踏入那條熟悉的小巷。空氣中有一股濕潤的土腥味,夜風輕輕拂過,帶著些許涼意。石庫門的輪廓在昏黃的街燈下逐漸顯現,古老的磚瓦上早已布滿了歲月的痕跡。
文老停在門前,手中診箱的木質把手微微發亮,他的手指一抹拂去門上歲月沉積的塵土,叩響了那扇厚重的石庫門。門後是一個深邃的院落,光線昏暗,天井中幾株野薄荷在清冷的夜色下依然倔強地生長。薄荷的葉片蒼翠欲滴,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散發出一股清新的香氣。那些草本植物已經長到齊腰高,像是這裏荒廢已久的見證,默默地守護著這座老宅。
文老看著這一片野生的景象,嘴角微微上揚,帶著些許玩味的嫌棄。他抬起手,用食指和拇指輕輕捏了一把薄荷的葉片,似乎是嫌棄這些植物生長得過於放肆。“這宅子陰濕太重,”他低聲嘟囔,語氣裏帶著一絲無奈,“非得住個懂藥理的鎮著。”
他的話語中雖然帶著抱怨,但眼神卻透露出一份不舍。此刻的文老,似乎並不是單純的抱怨,而是在尋找著什麽,像是有一種責任感驅使著他。腳步輕輕踏入院子,踏在青石板路上,石板的縫隙裏擠滿了青草,院子的角落裏隱約可以看到一些老舊的木製家具,還有幾株常年被忽視的藥草,任憑歲月風雨的侵襲,依然倔強地生長著。
文老停下腳步,視線落在院子一角,那裏的藤蔓纏繞著舊柱子,似乎每一根藤蔓都代表著一些過往的迴憶。他歎了口氣,緩緩放下手中的紅木診箱,走到屋內。輕推開房門,房間內的空氣有些沉悶,盡管四周的窗戶已打開,但空氣中的潮濕感仍然令人不舒服。
他環顧四周,目光落在掛滿牆上的草藥瓶和藥書上,眼中有一絲複雜的情感閃過。這個老宅曾經承載了太多的記憶與故事,而今晚,他終於決定將它交給更懂得這些的後人。
搬家那日,院子裏充滿了熱鬧的氣息,蔣師傅駕著一輛古舊的驢車,慢慢地駛進了新居的大門。車上載滿了老家的醃菜壇子,壇子旁堆滿了泛黃的稻草,醃菜的味道在空中彌漫開來,帶著一股濃鬱的家鄉氣息。蔣師傅的驢車“叭叭”作響,每一步都顯得格外緩慢而穩重。
文老背著手,站在院子的一角,那裏是那麵爬滿忍冬藤的院牆。藤條在夕陽下染上了溫暖的金色,蔓延著,不急不躁,仿佛與這座老宅的歲月相得益彰。忽然,他從袖中抖出一張房本,輕輕地拍在手掌上,發出一聲清脆的響聲。“早讓阿辰過戶了,”他語氣沉穩,麵容卻帶著一絲自豪,“這宅子風水屬木,合該種藥人住。”他的話語簡單卻沉重,仿佛這房本不僅僅是一個產權的象征,更承載著他對這座宅子和百草堂的深深眷戀。
外婆忙碌地走進廚房,拿著灶王像,輕輕地貼在新居灶台上。台上的灰塵早已被她一一清掃幹淨,但供品卻與傳統不同——那是林婉兒從比賽中獲得的鍍金獎牌,金色的獎牌在燈光下閃閃發亮,顯得格外醒目。外婆的動作穩重而熟練,似乎一切都已經按部就班,歲月的痕跡早已被她磨平。
而外公則在院子的角落處辟出了一塊小小的藥圃,他小心翼翼地移栽著文老最寶貝的七葉一枝花。那株植物細長的葉片在陽光下微微彎曲,仿佛承載著某種秘密與希望。外公的動作輕柔而專注,每一寸土壤都像是他自己的心血,緩慢地澆灌著那一片小小的綠洲。
文老站在一旁,看著這一切,臉上露出了疼惜的表情,似乎對於這株七葉一枝花有著特別的感情。“這株算房租!”他一邊肉疼地揪著自己的胡須,一邊對外公說道,語氣雖然帶著抱怨,卻也充滿了戲謔,“等開花分我三成入藥...”他說完這句話,眼角微微上揚,笑容裏有著無奈,也有一絲難得的滿足。
林婉兒蹲在院子的井邊,手中拿著一根黨參,輕輕地搓洗著根莖。清冷的水珠從黨參上滑落,濺起一圈圈微小的水花,空氣中彌漫著藥材的氣息。顧辰逸站在她旁邊,低頭專心地教外公刷醫保電子憑證。外公一臉認真,眉頭緊皺,似乎還在適應這種現代的操作方式。那一刻,林婉兒忽然覺得,身邊的一切都變得格外溫暖,仿佛這座新居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住所,而是她與家人共同的歸屬。
暮色悄悄籠罩了院子,藥香與炊煙在空氣中交織,帶著一種溫馨的混合味道。她的心情變得寧靜,偶爾傳來外公的笑聲,外婆在屋內忙碌的聲音,文老嘴裏時不時的罵罵咧咧,都在這個夜晚交織成一種熟悉的旋律。林婉兒抬頭望向天空,忽然覺得,申城的梅雨季似乎也不再那麽潮濕了。
她低下頭,繼續洗著黨參,手指輕柔地摩挲著那些根莖。外公的艾絨坐墊已經鋪在院子的木椅上,紫色的絨布散發著一股暖意;外婆泡好的紫蘇薑茶靜靜地放在她身旁,茶香繚繞;而師父則依舊時不時用那種有些碎嘴的口吻,關切地提醒著身邊的一切——這所有的關懷、這所有的細微都比任何祛濕方更能溫暖人心。
林婉兒感到一種難以言喻的安心,仿佛這座宅子,仿佛這一片土地,已經悄悄治愈了她心中的所有濕氣與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