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兄站在曬藥匾前,手中捧著一張泛黃的邀請函。那邀請函的紙張已略顯脆弱,邊緣微微卷曲,仿佛曆經風霜的歲月在上麵留下了斑駁的痕跡。邀請函上大字赫然寫著“杏林杯青年中醫賽”,字體古樸有力,仿佛承載著千年中醫傳承的厚重使命。大師兄將邀請函輕輕按在曬藥匾上,匾上陳舊的藥材在夕陽下閃爍著淡淡的光澤,與邀請函的古色古香相映成趣。


    他指尖緩緩滑過邀請函上那條關於“基層醫療改革”的條款,每一字都清晰可見,仿佛在訴說著改革的希望與責任。“杏林杯青年中醫賽,冠軍能進中醫藥管理局的顧問團。”大師兄低聲說道,語氣中既有自豪,也有對未來的期許。他的指尖輕點著條款,目光炯炯有神,“你上次提到的鄉村缺藥問題,如今在這裏說話,才有人能聽到了。”


    林婉兒正站在校內後院的草坪上,夕陽斜灑,溫暖的金色光芒與淡淡的藥香交織在一起。她正專心地給剛采下晾曬的柴胡翻麵,用竹耙輕輕翻動那些青綠轉黃的葉片,動作嫻熟而穩重。忽然,遠處傳來低語,她不由得將竹耙握得緊了些,指尖觸到粗糙的竹質把手時,心中閃過一絲難言的憂慮。


    上周,她曾前往城郊義診,走在泥濘鄉間的小路上,見到一位老鄉滿臉淳樸,竟把已經過期三年的連花清瘟珍藏在一個生鏽的鐵盒裏,視若珍寶。老鄉笑著說,這藥雖然過期了,但“治百病”的傳說一直流傳,他堅信那是家傳秘方。這一幕令林婉兒既無奈又心痛,心中暗自發誓:現代醫學與傳統智慧必須結合,不能讓寶貴的藥效隨時間流逝。


    更讓她印象深刻的是,那次義診中,一個三歲的小患兒因高熱而神誌不清,父母焦急萬分。經過詳細診察,林婉兒憑借自己深厚的中醫底蘊,很快辨別出病情的真諦。她從周圍野外采集來的新鮮野薄荷,配以細膩的石膏粉,迅速調製出一劑清熱解毒、降溫安神的方子。經過她耐心施治,小患兒的體溫逐漸下降,臉上重新露出久違的紅潤,父母也終於鬆了一口氣。


    此刻,迴想起那段經曆,林婉兒心中泛起一股複雜的情緒。她握著竹耙的手微微顫抖,仿佛還能感受到義診那日鄉間濕潤空氣中混雜著藥草與泥土的味道。她低聲自語:“鄉村的缺藥問題,還有那些被誤用的老藥,亟待我們的關注與改進。”眼前晾曬的柴胡,在她手下緩緩翻轉,仿佛也在訴說著時間與傳統的變遷。


    急診科的喧囂聲幾乎讓林婉兒有些無法集中注意力。醫護人員的步伐匆忙,擔架床的輪子發出刺耳的聲音在光滑的瓷磚上滑過。空氣中彌漫著消毒水和緊張氣氛的混合味道。林婉兒站在病床旁,手捏著病人的脈搏,目光專注,似乎置身於另一片寧靜的天地。


    她的眼前是一位渾身水泥灰的建築工人,渾身上下都被塵土和汗水浸濕,眉頭緊鎖,緊緊捂著右肋。雖然ct報告顯示無異常,但病人依然痛苦不堪。脈搏輕微,但卻極為沉重,像是刀刮過竹片的痕跡,滯澀異常。林婉兒皺了皺眉,輕輕掀開患者的衣服,探向寸口脈。脈象終於在她的指腹下顯現,像是剛剛遊過水麵的蝦子,迅速又消失不見。


    她知道這個脈象不對,心中瞬間閃過一則經典的辨證方法。她低聲自語:“漆毒走絡,當刺期門。”這是一種傳統的治療思路,刺期門便是用針刺入某些特定的腧穴,解除體內的毒素和濕氣,恢複經絡通暢。但她的聲音太低,主治醫師正忙於調配藥物,聽見她說話時,眉頭一挑,立刻皺起了臉。


    “實習生別添亂!”主治醫師皺眉打斷了她的思路,語氣不耐煩。


    林婉兒並沒有氣餒,而是默默記下了心中的方針,待醫囑完成,她走出病房,開始為下一個病人做準備。但內心深處,她對那個方法充滿了堅定的信念,或許能夠幫到這位病人。


    三日後的午餐時分,林婉兒正坐在食堂裏翻閱病曆時,意外遇到了那位建築工人。看上去他神色愉快,臉上恢複了血色,氣色比幾天前好了許多。工人一眼就認出了她,露出笑容,朝她走來。


    “救命恩人啊!”工人微笑著掏出一個油紙包,遞到她麵前。林婉兒心頭一震,接過包裹。她小心地打開,露出裏麵粗糙的山參須子。


    “這可是我爹從老山上挖來的,給救命恩人送的。”工人興奮地說道,眼中充滿了感激。林婉兒低頭細看,那山參須子上布滿了歲月的痕跡,看起來極為珍貴。


    “您怎麽好轉了?”林婉兒疑惑地問,雖然她心裏知道自己的治療思路可能並沒有被采納,但她仍然懷著一絲好奇。


    工人笑了笑,笑容中帶著一絲羞澀:“後頭,我去找了個老中醫。老中醫和你說的差不多,針灸了我的背,刺了‘期門’。”他伸出手,指了指脊椎旁的位置,林婉兒一下子就明白了。


    他繼續說道:“那老中醫說我身上有漆毒,毒素堵在脈絡裏,得趕緊疏通。沒想到,針刺了幾天,效果真好,疼痛明顯緩解了!”


    林婉兒微微頷首,心底一陣溫暖。雖然自己沒有親自治療這位患者,但她的推測和方法最終幫助了病人,那個讓她心底篤定的“期門”刺法也終於得到了證實。


    她看著工人離去,心裏充滿了感慨。這不僅是一個醫學的探索,也是她對自己作為醫者責任的一種堅定——每一個患者的康複都可能是無數細節和方法的交織,哪怕一個不起眼的脈象,也可能是拯救生命的關鍵。


    月光灑在院子裏,清冷的銀輝如水般傾瀉下來,映得院內一切都顯得格外寧靜。大師兄坐在古老的木桌旁,雙手小心翼翼地擦拭著祖傳的針灸銅人。銅人的表麵已經被歲月的風霜撫摸得略顯斑駁,但依舊能感受到那股古老的氣息,細細的紋理和久遠的光澤在月光下顯得格外神秘。


    他動作專注,細心地用布擦拭著銅人身上的每一處,仿佛每一次觸碰都在與過去的時光對話。忽然,他停下了手中的動作,深深歎了口氣,目光凝視著手中的銅人。月光在他深邃的眼中劃過,帶著一絲追憶和沉痛。


    “師父當年為爭取中藥納入醫保,在衛生局門口義診七天。”他說話時,聲音低沉而緩慢,仿佛每一個字都在訴說一段曆經滄桑的往事。


    他抬起手,指尖在銅人的足底輕輕轉動,一陣哢嚓的聲響後,一個小小的暗格緩緩露了出來。大師兄沒有急於去看,而是輕輕地撫摸著暗格的邊緣,仿佛在迴憶那些不為人知的辛酸。


    “這張診桌。”他轉頭望向旁邊那張古老的診桌,眼中有一絲不易察覺的溫柔,“就是用當年獲得的扶持金買的。”


    他站起身,走到診桌前,輕輕拍了拍那張已經有些磨損的木桌。桌麵上的木紋被歲月刻畫成了獨特的圖案,邊角處微微翹起,顯得有些滄桑,卻也透露出一種厚重的曆史感。那是一次次診治,一次次把脈後,留下的痕跡。


    “大師兄,師父的堅持為我們創造了這些條件。”弟子忍不住輕聲說道,眼中閃爍著敬意和感激。


    大師兄沒有立刻迴答,而是轉迴身,低下頭輕輕地將那發黴的請願書從暗格中取出。請願書的紙張已經泛黃,邊緣發脆,字跡卻依然清晰。顯然,這份請願書經曆了漫長的歲月,依然保存著那份曾經燃燒過的激情和決心。


    他小心翼翼地展開請願書,指尖觸碰到那些曾經為理想奮鬥的字句,仿佛可以感受到當時的熱血和堅韌。


    “師父那時為了中醫的未來,不顧個人安危,站在了最前線。”大師兄的聲音更低沉了一些,仿佛在這份請願書上,看見了師父不屈的身影。


    空氣變得有些凝重,月光灑下的影子也變得更加深沉。大師兄的眼神遠遠地望著那份請願書,仿佛看到了那些曆經風雨的日子,也看到了如今中藥的曙光。


    他輕輕地將請願書重新放迴暗格,撫平書頁的每一個褶皺,似乎是在對那段曆史做出告別,也是在對中醫未來的希望做出承諾。


    “這張桌子,代表著師父的付出,也代表著我們肩上的責任。”他最後說道,目光堅定,聲音如同那銅人一樣沉穩而有力。


    那天下起暴雨,天色驟暗,仿佛連天空也失去了溫情。公交站台下,雨點密集地打在濕冷的水泥地上,濺起一朵朵小小的水花。林婉兒站在人群稀疏的站台上,目光穿過那一層層浸透了的雨幕,捕捉到一位蹣跚前行的婦人。婦人緊緊抱著懷中的女童,任憑雨水不斷從發絲滑落,浸濕了她瘦弱的肩膀。女童因肺炎正喘鳴不止,細弱的哭聲和急促的唿吸在雨中顯得格外淒涼。婦人那布滿風霜的手,顫抖著緊攥著一本已經空空如也的醫保本,紙頁因雨水失去了生氣,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絕望與無助。


    “我能救孩子,你能信我嗎?”突然,婦人忽然抬頭,眼中閃過一絲堅定與急迫,毅然的點了點頭。“去我學校!”她的聲音在滂沱大雨中顯得既哽咽又急促。不顧身上淋透的寒意,她一把脫下那件已經濕得貼在身上的雨衣,迅速裹住懷中因寒冷而瑟縮的孩子。就在她那因奔波勞累而顯得略帶顫抖的背上,一本厚重的《溫病條辨》悄然滑落,雨水立刻將其浸得毫無形狀,書頁與墨跡早已融為一團,仿佛被歲月和雨水共同搗碎成了紙漿,失去了原本的莊重與鋒芒。


    夜幕低垂,暴雨依舊肆虐,而急診室內卻彌漫著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氣息。林婉兒推開急診室的門,走向那張簡陋的診台,心中仍縈繞著對那婦人和女童的惴惴不安。她從工具箱中取出一枚銀針,穩穩地對準耳朵上的少商穴。就在那微弱的急救燈光下,她輕輕旋轉銀針,針尖與皮膚摩挲時發出細微的響動,銀光閃爍,仿佛在與夜色私語。耳針在精準地工作著,而就在這時,傳來婦人斷斷續續的哭訴:“社區醫院……停開中藥房……”那聲音中滿含絕望與無奈,透過針刺的微顫聲,似乎在訴說著一個連救助都顯得捉襟見肘的現實。


    淩晨三點,急診室內的忙碌漸漸歸於平靜,女童的喘鳴終於緩和,稚嫩的唿吸也逐漸均勻起來,像是經曆一場暴風雨後重歸安靜的海麵。林婉兒在這一刻稍感鬆弛,目光柔和地注視著安睡中的小生命。她從口袋中小心摸出那張早已被雨水浸濕、邊角泛黃的邀請函,紙張上斑斑點點的水漬仿佛一行行無聲的淚痕。急救室昏黃的燈光映照下,她拿出筆,緩緩地在登記表上填寫著姓名、病情與時間。那登記表背麵洇開的水漬在紙上擴散、滲透,形似女童退燒時頸間凝聚的汗珠,悄然記錄下這場急診背後的無盡艱辛與溫柔期盼。


    這一刻,她毅然決然的填下了那張報名表,為了保護自身而退居一旁,就忘卻了初衷,哪怕未來困難重重也不能讓她退縮一刻。要戰便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藥香伴仁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毛豆36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毛豆369並收藏藥香伴仁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