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洞裏安靜得幾乎令人窒息,唯有偶爾從洞口吹進的風帶來幾分涼意,但那絲絲涼意並未能驅散林婉兒體內的炙熱。她感到頭暈目眩,腦袋仿佛被重錘擊打,一陣陣的寒冷和發熱交替折磨著她的身體。她用手撐住岩石冰冷的表麵,企圖穩住自己顫抖的身軀,但意識漸漸模糊,溫度越來越高,已經無法再堅持坐起。
她閉上眼睛,任由體內的燒灼感愈發強烈,眼前一片模糊。她的腦海裏突然湧現出種種記憶——
媽媽的笑臉,那張從未變老的笑臉,她還記得那是在某個夏天傍晚,陽光透過窗簾灑在媽媽的臉上,媽媽正在教她做小菜。那時她的世界好像無比溫暖、平靜,仿佛什麽困難也不會打破那份平和。然而,轉眼間,媽媽就離開了她。那時,她還小,根本無法理解,也許至今,她依然無法真正理解母親的離去帶給她的傷痛。她隻知道,每次想到媽媽的時候,心裏就會湧上一股撕裂的疼痛。在她的思緒中,媽媽的笑臉漸漸變得模糊,隨之而來的是那個殘酷的現實。
繼母的麵容,冷漠、嚴厲、甚至帶著幾分不耐,深深印在她的記憶中。她每一次試圖靠近繼母時,得到的卻總是冷眼和責罵。每當她犯了錯,那女人總是對她不留情麵地打罵,而父親總是坐在一旁,不發一言,眼神漠然,仿佛一切與他無關。每當她痛苦地求助,父親隻是低頭看著自己的手指,像是在計算什麽,或者幹脆看著窗外,仿佛她的哭泣和求救聲從未存在過。她曾經不明白,為什麽他會這樣冷漠,直到後來她才漸漸懂得——父親的愛早已被生活磨平了棱角,隻剩下責任和習慣。
她記得自己很小的時候,有一次摔了一跤,膝蓋流了血,滿是泥土的傷口疼得厲害。她滿懷期待地跑去找父親,但他隻是輕輕一瞥,然後沒有任何動作,仿佛那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陌生人。繼母看到後,隻是冷冷地扔給她一句話:“別再讓髒東西弄到我身上。”她低下頭,默默地舔幹淨了手中的血跡,然後自己跑到角落裏,抱著膝蓋哭了很久,那時她才真正懂得——她是多麽的孤單。
那個家的每一寸空氣都彌漫著冷漠和暴力,她被逼著每天做家務,像個傭人一樣,承受著繼母無理的苛責與羞辱。她嚐試過反抗過,但每一次都被壓下去,甚至連一點點關愛的聲音都聽不到。直到有一天,她徹底放棄了那些想要依賴和渴求父愛的想法,她知道,這份父愛,永遠也無法從他那裏得到。那時她才決定,自己要走出那個家,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未來,不再依賴任何人,不再期待任何人的保護和理解。
隨著這些記憶的迴潮,林婉兒感到一陣刺骨的寒意。她緊緊地抱住自己,仿佛要將所有的痛苦和孤獨都緊緊壓在懷裏。她再次睜開眼,四周是黑暗的山洞和迷亂的思緒,身體的虛弱讓她幾乎無法思考,但她知道,自己必須撐住。
隨即,外公外婆的身影在她的記憶中逐漸清晰。外公那時候總是坐在老屋的門檻上,穿著一件舊布衣,低聲哼著不知名的曲子。外婆總是細心地給她做布鞋,用溫暖的雙手將她一寸寸包裹。她一度以為,那個家永遠是她的避風港,外公外婆永遠是她生命中的定海神針。但是漸漸地,日子變了,那個家不再那麽充滿溫暖。外公外婆的年紀漸漸大了,身體也不再像年輕時那麽硬朗。她知道,他們的背影已經開始慢慢彎曲,世界上最親的兩個人,終有一天會離開她。
然後,是師父文老的身影。那雙總是深沉如海的眼睛,透過那一雙眼,她感受到了無盡的壓力和責任。那是她的命運,她選擇的路,也是她必須承受的重擔。師父從不多言,他教她的每一課,仿佛都在悄無聲息地塑造她,告訴她如何在這條路上堅韌前行。那些嚴厲的教誨,有時令她感到喘不過氣來,但現在,迴想起來,每一句話都像是一把把利劍,刺入她的心中,讓她不斷成長,不斷向前。
她微微睜開眼睛,試圖從昏沉中清醒過來,然而那一絲希望卻如泡影般消散,反而更讓她感到孤獨。她的手摸向腰間的藥包,意識到自己早已沒有力氣去處理任何事情。她嚐試想起師父教給她的草藥,想要配合藥材緩解症狀,可是腦海卻一片空白,她的思維開始變得無序,身體也愈加沉重。
忽然,一個熟悉的麵孔浮現在她的腦海中——顧辰逸。那張冷峻而堅毅的臉,時常出現在她的思緒裏,像一根強有力的繩索,牽引著她,給她一絲絲的力量。她記得他第一次見到她時的目光,帶著幾分關心,又透著警覺。每當他出現在她的視線中,她總能感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安心。可是,她也知道,這種依賴是不允許的。她的使命在前,她的路在遠,她不能讓自己被任何東西拖住。
她無聲地歎息了一聲,心裏卻隻有更深的自責和壓抑,眼前的世界再次陷入了無盡的黑暗。意識開始消散,痛苦漸漸變得遙遠。她幾乎想要放棄,一切都變得毫無意義。
就在這時,一陣風忽然吹過山洞,帶進了些許涼意,仿佛是某種力量在提醒她,不要放棄。林婉兒強忍著昏沉的頭腦,試圖將身體靠近岩壁,穩住自己不至於倒下。她心裏隻有一個念頭:她不能死在這裏,她不能讓自己就這樣消失——還有太多的責任,太多未完成的使命等待著她。
她咬緊牙關,強迫自己在腦海中反複迴憶師父的教誨,迴憶所有的苦難與堅持。她不能就這樣結束自己的生命,不能讓自己變成那種軟弱的存在。
就在她快要放棄的時候,腦海裏卻閃過一個念頭——“你不可以死在這裏。”
是的,她不能死。
她閉上眼睛,任由體內的燒灼感愈發強烈,眼前一片模糊。她的腦海裏突然湧現出種種記憶——
媽媽的笑臉,那張從未變老的笑臉,她還記得那是在某個夏天傍晚,陽光透過窗簾灑在媽媽的臉上,媽媽正在教她做小菜。那時她的世界好像無比溫暖、平靜,仿佛什麽困難也不會打破那份平和。然而,轉眼間,媽媽就離開了她。那時,她還小,根本無法理解,也許至今,她依然無法真正理解母親的離去帶給她的傷痛。她隻知道,每次想到媽媽的時候,心裏就會湧上一股撕裂的疼痛。在她的思緒中,媽媽的笑臉漸漸變得模糊,隨之而來的是那個殘酷的現實。
繼母的麵容,冷漠、嚴厲、甚至帶著幾分不耐,深深印在她的記憶中。她每一次試圖靠近繼母時,得到的卻總是冷眼和責罵。每當她犯了錯,那女人總是對她不留情麵地打罵,而父親總是坐在一旁,不發一言,眼神漠然,仿佛一切與他無關。每當她痛苦地求助,父親隻是低頭看著自己的手指,像是在計算什麽,或者幹脆看著窗外,仿佛她的哭泣和求救聲從未存在過。她曾經不明白,為什麽他會這樣冷漠,直到後來她才漸漸懂得——父親的愛早已被生活磨平了棱角,隻剩下責任和習慣。
她記得自己很小的時候,有一次摔了一跤,膝蓋流了血,滿是泥土的傷口疼得厲害。她滿懷期待地跑去找父親,但他隻是輕輕一瞥,然後沒有任何動作,仿佛那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陌生人。繼母看到後,隻是冷冷地扔給她一句話:“別再讓髒東西弄到我身上。”她低下頭,默默地舔幹淨了手中的血跡,然後自己跑到角落裏,抱著膝蓋哭了很久,那時她才真正懂得——她是多麽的孤單。
那個家的每一寸空氣都彌漫著冷漠和暴力,她被逼著每天做家務,像個傭人一樣,承受著繼母無理的苛責與羞辱。她嚐試過反抗過,但每一次都被壓下去,甚至連一點點關愛的聲音都聽不到。直到有一天,她徹底放棄了那些想要依賴和渴求父愛的想法,她知道,這份父愛,永遠也無法從他那裏得到。那時她才決定,自己要走出那個家,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未來,不再依賴任何人,不再期待任何人的保護和理解。
隨著這些記憶的迴潮,林婉兒感到一陣刺骨的寒意。她緊緊地抱住自己,仿佛要將所有的痛苦和孤獨都緊緊壓在懷裏。她再次睜開眼,四周是黑暗的山洞和迷亂的思緒,身體的虛弱讓她幾乎無法思考,但她知道,自己必須撐住。
隨即,外公外婆的身影在她的記憶中逐漸清晰。外公那時候總是坐在老屋的門檻上,穿著一件舊布衣,低聲哼著不知名的曲子。外婆總是細心地給她做布鞋,用溫暖的雙手將她一寸寸包裹。她一度以為,那個家永遠是她的避風港,外公外婆永遠是她生命中的定海神針。但是漸漸地,日子變了,那個家不再那麽充滿溫暖。外公外婆的年紀漸漸大了,身體也不再像年輕時那麽硬朗。她知道,他們的背影已經開始慢慢彎曲,世界上最親的兩個人,終有一天會離開她。
然後,是師父文老的身影。那雙總是深沉如海的眼睛,透過那一雙眼,她感受到了無盡的壓力和責任。那是她的命運,她選擇的路,也是她必須承受的重擔。師父從不多言,他教她的每一課,仿佛都在悄無聲息地塑造她,告訴她如何在這條路上堅韌前行。那些嚴厲的教誨,有時令她感到喘不過氣來,但現在,迴想起來,每一句話都像是一把把利劍,刺入她的心中,讓她不斷成長,不斷向前。
她微微睜開眼睛,試圖從昏沉中清醒過來,然而那一絲希望卻如泡影般消散,反而更讓她感到孤獨。她的手摸向腰間的藥包,意識到自己早已沒有力氣去處理任何事情。她嚐試想起師父教給她的草藥,想要配合藥材緩解症狀,可是腦海卻一片空白,她的思維開始變得無序,身體也愈加沉重。
忽然,一個熟悉的麵孔浮現在她的腦海中——顧辰逸。那張冷峻而堅毅的臉,時常出現在她的思緒裏,像一根強有力的繩索,牽引著她,給她一絲絲的力量。她記得他第一次見到她時的目光,帶著幾分關心,又透著警覺。每當他出現在她的視線中,她總能感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安心。可是,她也知道,這種依賴是不允許的。她的使命在前,她的路在遠,她不能讓自己被任何東西拖住。
她無聲地歎息了一聲,心裏卻隻有更深的自責和壓抑,眼前的世界再次陷入了無盡的黑暗。意識開始消散,痛苦漸漸變得遙遠。她幾乎想要放棄,一切都變得毫無意義。
就在這時,一陣風忽然吹過山洞,帶進了些許涼意,仿佛是某種力量在提醒她,不要放棄。林婉兒強忍著昏沉的頭腦,試圖將身體靠近岩壁,穩住自己不至於倒下。她心裏隻有一個念頭:她不能死在這裏,她不能讓自己就這樣消失——還有太多的責任,太多未完成的使命等待著她。
她咬緊牙關,強迫自己在腦海中反複迴憶師父的教誨,迴憶所有的苦難與堅持。她不能就這樣結束自己的生命,不能讓自己變成那種軟弱的存在。
就在她快要放棄的時候,腦海裏卻閃過一個念頭——“你不可以死在這裏。”
是的,她不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