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婉兒遇到了第一個讓她匪夷所思的病例。平日裏大多數都是一些普通的病例,而今天這個讓她感受到了更多敬畏。


    王大爺的“無明顯症狀”的腰痛


    患者:王大爺


    年齡:65歲


    性別:男性


    主訴:最近腰部酸痛,特別是天氣變化時,痛感加劇。除此之外,王大爺沒有明顯的其他症狀,比如發熱、咳嗽、食欲不振等。他隻是覺得有些累,尤其是早晨起床時,腰部酸痛需要慢慢活動才舒服。


    臨床表現:


    麵診:王大爺麵色偏黃,眼圈稍微有些黑,語言簡短,不太愛多說。


    脈診:脈象浮而細,脈力不強,有些虛弱,但又帶點緊張感,時而急促,時而較慢。


    舌診:舌質偏淡,苔薄白。


    診斷衝突:


    林婉兒根據她學到的中醫基礎理論,看到王大爺的症狀時感到有些困惑。表麵上,脈象偏浮、細弱,但並沒有特別明顯的寒熱症狀,舌頭也是淡白苔,這似乎和常見的腎虛、風濕有關的症狀有些不同。而且王大爺並沒有其他如頭暈、失眠等係統性症狀,表現得也並不特別明顯。


    林婉兒試圖通過脈象和麵色來判斷病情,但都感到有些不確定。她默默在心中做著分析:“脈浮而細,似乎是氣虛,但又有些緊張感,可能是風濕侵襲的跡象,舌淡白不赤,又該是寒濕體質?”


    她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中,反複翻看手邊的資料,心裏卻沒有把握。


    正在林婉兒焦慮的時候,文老淡淡地說了一句:“婉兒,既然脈象和麵診沒有明確的異常,為什麽不從王大爺的生活習慣入手,看看他平時的身體狀態和日常作息?”


    林婉兒一愣,隨即明白了文老的意思。她開始主動詢問王大爺的日常生活習慣和飲食情況。


    “王大爺,平時您吃得怎樣?是不是有些食欲不振或者偏好某種食物?”林婉兒小心翼翼地問。


    王大爺點了點頭:“我這幾年胃口不好,吃飯也少。隻是最近天氣變冷,我總覺得累,尤其是早晨,腰部有些酸,活動一下好些。對了,平時有點泡茶喝。”


    林婉兒又追問:“您有沒有每天都坐著不動的時間?比如看電視或者長時間待在家裏?”


    王大爺皺了皺眉:“這幾年年紀大了,喜歡坐在家裏看些老電影,少出去走動。現在外麵冷,也懶得出門。”


    這時候,林婉兒突然恍然大悟,她心裏閃過一絲思路:“王大爺的症狀並不符合明顯的寒濕或者風濕症,而是因為缺乏運動,久坐導致的氣滯血瘀,脾胃虛弱,氣血不能上行,濕氣容易積聚。再加上他飲食不規律,可能引發了腰部的酸痛。”


    她想到了一個可能的診斷方向,開始詢問更多關於王大爺飲食的細節。


    “王大爺,您的飲食有什麽特別的嗎?有沒有什麽愛吃的食物或者常常不吃的東西?”她繼續追問。


    王大爺迴答:“我喜歡喝茶,特別是那種濃茶,但不喜歡吃肉,也很少吃蔬菜。”


    林婉兒心中更加確定:“王大爺的體質偏寒,喜歡飲茶且胃口差,可能導致了脾胃虛弱。再加上缺乏運動,導致了氣血不暢,濕氣滯留,這才引發了腰部的酸痛。”


    開方:


    基於王大爺的體質情況,林婉兒開始開出一個調理的藥方,並附上食療建議:


    藥方:


    黃芪:補氣固表,助陽化濕。


    當歸:活血補血,調和氣血。


    白術:健脾益氣,化濕。


    杜仲:補肝腎,強筋骨,安腰痛。


    川芎:活血行氣,通絡止痛。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安神。


    加減:若王大爺的腰痛加重,可以加些獨活、防風,以祛風濕;如果感覺寒氣加重,再加桂枝、生薑。


    食療:


    山藥粥:幫助健脾益氣,養胃化濕。


    牛骨湯:補充鈣質和營養,增強骨力。


    林婉兒的反思:


    開完方後,林婉兒輕輕放下藥方,深吸了一口氣。雖然她在開方時有些不自信,但文老在旁邊微笑著點了點頭:“你做得不錯,從王大爺的生活習慣入手,了解他的症狀並結合他的脈象,你已經在思維上邁出了很大一步。”


    林婉兒有些懊惱:“我一直以為脈象才是關鍵,但我忘了一個病人的生活習慣、飲食和活動量也能影響到病情。”她認真地記錄下了診斷的過程,並在心裏默默下定決心:“下次,我一定要更加注重從全方位的角度去了解患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藥香伴仁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毛豆36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毛豆369並收藏藥香伴仁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