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婉兒不斷地通過手術觀摩提升對人體的了解後,她的心態和認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盡管她仍然會在某些時候感到不適和緊張,但她逐漸學會了克服,慢慢地接受了人體的各個器官和結構。每一次的解剖觀摩,都讓她更加熟悉人體內部的神奇構造,也讓她更加堅定了自己要成為一名醫學專家的決心。


    然而,文老並未讓她沉浸在西醫的解剖學和手術技術的學習中太久。某個傍晚,文老叫她來到屋子裏,點燃了案前的香爐,擺放了幾張書籍,神色凝重地對她說道:“婉兒,你已經開始了解人體的結構,這很好,但今天我們要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醫學——我們要講解的是中醫對五髒六腑的理解。這可不僅僅是解剖學上的知識。”


    林婉兒抬起頭,眼神中有著一絲疑惑。她還記得文老曾告訴過她,醫學是要跨越中西醫的界限,融會貫通的。然而,西醫的解剖學固然深入,但中醫的髒腑理論卻是完全不同的。她知道自己要學習的路還很長,甚至比她想象的更加複雜。


    文老慢慢地翻開一本中醫經典書籍,裏麵密密麻麻的文字仿佛一座迷宮。文老指著書頁,緩緩說道:“西醫從生理結構、器官功能的角度出發,把人體分解成不同的部分,解剖學幫助我們理解每一個器官如何運作。而中醫則從整體、陰陽、五行的角度出發,去理解人體內的各種相互聯係。”


    他頓了頓,似乎在組織語言,繼續說道:“中醫把五髒六腑分為心、肝、脾、肺、腎五髒,分別與情誌、體質、脈絡等緊密相聯。西醫講究的是具體的器官,哪怕是心髒的每一條血管、每一片心肌。而中醫更多的是看氣、看血、看精。‘心主神明’,不僅僅是指心髒的功能,而是心神的歸宿;‘肝藏血’也不僅是肝髒的功能,它還代表著一個人的情緒變化。”


    林婉兒專心聽著,腦中一時有些混亂。她記得在西醫的學習中,心髒不過是一個泵血的器官,而在中醫的髒腑理論中,心髒有著更深的象征意義。


    文老見她的表情,微微一笑,繼續道:“例如,西醫研究肝髒的主要功能是排毒、代謝,確實如此,但中醫認為‘肝藏血’,不單是肝髒的功能問題,還是情緒的寄托之所。肝主疏泄,肝氣的疏泄影響著氣血的流通,進而影響人的情誌。你能理解這種差異嗎?”


    林婉兒沉思片刻,抬起頭,似乎想通了什麽:“也就是說,中醫更多的是注重人的整體感受,包括氣血、情緒與身體各個部分之間的互動,而西醫更專注於每個器官的獨立功能,二者各有側重?”


    “對,”文老點了點頭,“中醫講究的是‘陰陽平衡’,‘氣血調和’,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強調的是人與自然、與環境的協調。而西醫則是靜態的,更多關注局部和病變。”他拿起書中的一頁,指著五髒六腑的排列,“你看,五髒的每一髒和相應的經絡,都與特定的器官和功能相關。心主血脈,肝主疏泄,脾主運化,肺主氣,腎主藏精。它們的作用是相互補充、相互影響的,缺一不可。”


    林婉兒聽得有些入神,但依然有些迷茫,她輕輕皺了皺眉:“如果按西醫的方法來講,器官之間好像是獨立分開的,而中醫是把它們看作一個整體來調理,是不是有時候我們不容易分清楚哪裏出了問題?”


    文老看著她,眼中流露出一絲讚許的光芒:“你的問題很敏銳。的確,中醫並不像西醫那樣分割器官和功能,它更像是一個整體的‘平衡係統’,如果五髒中的任何一髒出現問題,就會影響到其他髒腑。比方說,肝氣鬱結了,就會影響到脾胃的運化,脾胃虛弱了,就會導致氣血不足,氣血不足就會影響心髒和肺部的功能。這就是中醫的‘整體觀’。”


    林婉兒頓時恍然大悟。她從未想過人體的各個器官不僅僅是單純的功能性存在,它們之間的關係更像是相互依賴、相互製約的“合奏”。


    文老又說道:“你會發現,中醫在診病時,往往通過病人的脈象、舌象、麵色等綜合表現,來推測五髒六腑的健康狀況。而這些表現,是西醫所沒有的,它更多地是通過檢查、化驗等方式。”


    林婉兒終於理解了文老所說的區別。她深吸一口氣,感到一股全新的動力從心中湧出。她明白,醫學並不是一個單一的領域,它有多種看法和解讀,而她將走的這條路,需要她將中西醫的精髓融會貫通。


    “我明白了,師傅。”林婉兒低聲說道,“我會更加努力學習,不僅要學好西醫,也要將中醫的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


    文老聽後,滿意地點點頭,“嗯,記住,不要急於一時,慢慢來,積累才是最重要的。你已經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


    這番話仿佛一股清泉,洗淨了林婉兒心中的迷茫,也點燃了她更加堅定的決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藥香伴仁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毛豆36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毛豆369並收藏藥香伴仁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