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文老接診的病人是一個小男孩,約莫六七歲,麵色蒼白,看上去十分瘦弱。他的母親緊張地站在旁邊,眼裏帶著一絲焦慮和無助。小男孩的病曆非常複雜,原來他出生時就患有先天性心髒病,經過手術修複後,雖然勉強存活下來,但身體一直比較虛弱,尤其是脾胃功能差,每次感冒都容易引發劇烈的咳嗽和氣喘。經過多次醫院治療,西醫和中醫的藥物都試過,但效果一直不理想,孩子的體質依然差強人意。


    林婉兒站在文老的旁邊,默默觀察著這一切。她看到文老的眉頭微微皺起,似乎在思考一個較為複雜的病情。文老讓小男孩坐在診桌前,溫和地詢問孩子的病史,細心地摸了摸孩子的脈搏,又翻了翻他的小紙條,上麵詳細記載了他以往的治療情況,包括各類藥物的使用情況、病情的變化等。文老的手指輕輕點在桌麵上,顯然已經在腦海中推算出了一些答案。


    孩子的母親緊張地解釋道:“文醫生,這些年來,孩子從醫院迴來了無數次,每次感冒就會劇烈咳嗽,吃了很多藥,醫生說他的身體太虛弱了,免疫力差,我真的不知道怎麽辦才好。能不能給他開點什麽藥,讓他好點?”


    文老聽完後,輕輕歎了口氣,說道:“這孩子的身體素質先天不足,手術修複了心髒,但脾胃虛弱是長期積累下來的問題。你們這段時間過度依賴藥物,反而讓他的脾胃功能更加虛弱,正所謂‘藥不可過用’,這孩子的身體如今就是藥物過度使用的後果。”


    林婉兒靜靜地站在一旁,心裏有些感慨。她明白文老說的意思,藥物如果長期依賴,不僅不能治本,反而可能傷及脾胃,影響孩子的整體免疫力和恢複能力。而這位小男孩,正是藥物使用過度的典型案例。


    文老繼續說道:“這個孩子的情況比較特殊,藥物的治療是需要一定的節製,首先要調理他的脾胃,然後才能通過適當的藥物輔助,幫助增強免疫力。單純的藥物治療是無法治愈他的虛弱體質的,必須要通過食療調理,逐漸恢複。”


    文老拿出了一張紙,給孩子的母親開出了調理的藥方,並仔細解釋道:“這個藥方主要是以補脾養胃為主,藥材包括黨參、白術、黃芪、茯苓等,它們能溫補脾胃,幫助孩子增強消化吸收的能力。同時,我會加一些健脾益氣的藥材,如山藥、蓮子,幫助增強身體免疫力。”


    接著,文老又給出了一份食療方:“你可以根據這個方子,做一些有助於孩子體質恢複的食療。比如‘山藥粥’,或者‘百合枸杞湯’,這些食療能夠幫助孩子的脾胃功能逐步恢複,起到緩解咳嗽的效果。”


    文老停頓了一下,看向孩子的母親,語氣更加溫和:“孩子的身體還很虛弱,不能再依賴藥物治療。你要知道,養生最重要的是調養脾胃,增強體質,補充孩子的先天不足。藥物隻是輔助手段,關鍵在於長期的調理。不要再讓孩子的身體依賴藥物,要多給他吃些天然的食物,保持規律的作息,鍛煉身體,逐漸增強免疫力。”


    母親點頭,感激地看著文老:“我明白了,文醫生,真的非常感謝你。我會按照您的建議,給孩子做好調理。隻是,這樣的調養需要多久呢?孩子的病情能不能徹底好起來?”


    文老撫摸著下巴,思索片刻後說道:“這個問題得慢慢來,調養並非一朝一夕的事。因為孩子的身體先天有所缺陷,藥物再強也無法一蹴而就。你需要有耐心,這條路可能要走得很長。最重要的是,不要再急功近利,遵循自然的規律,慢慢補充,調理到脾胃氣血恢複正常,孩子的免疫力自然會增強。”


    文老看著孩子的母親神情焦急,耐心地一邊安撫她,一邊說道:“你如果願意學,我還有一個辦法。對對孩子長遠來說比較好。”他知道,針灸其實是治療的好手段,但對這位母親來說,針灸所需要的技術要求和熟練程度過高,可能很難馬上學會,因此他決定采用艾灸這種相對簡便易學、效果也不容忽視的治療方式。


    “小朋友的脾胃虛弱,是導致免疫力低下的根本原因,所以我們要通過調理脾胃來恢複他的元氣。”文老一邊說,一邊把紙上寫下的藥方遞給孩子的母親,“這個藥方,我已經給你寫好了,每天早晚分別給他煮一次湯,另外,孩子的身體非常虛弱,你要特別小心,不能吃生冷、辛辣的食物,要溫和調養。”


    說完,他指了指孩子的背部和兩條胳膊,接著給出了艾灸治療的方案:“艾灸是一個非常溫和的治療方法,適合你這種情況。艾灸的關鍵在於溫熱作用,它能溫通經脈,調理髒腑,恢複身體機能。你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每天給他做一次艾灸,時間控製在二十分鍾左右。注意,艾灸時,溫度不能過高,防止灼傷皮膚。”


    林婉兒在一旁認真地記錄著,記錄下了文老指示的每一個細節。她看到這位母親認真傾聽,眼神中充滿了不舍與希望,也深知這一切對她來說意味著什麽。


    文老繼續道:“我們要重點艾灸以下幾個穴位,這些穴位的功能能夠幫助孩子的體質恢複。首先是大椎,這是脊柱的一個重要穴位,能夠調節全身氣血,增強免疫力。然後是列缺,它能疏通肺氣,增強唿吸功能,對孩子的咳嗽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再來是合穀,合穀能調理全身氣血,通調髒腑,幫助脾胃的恢複。然後是肺腧,它在背部,能幫助治療肺部的疾患,促進氣血流通,有助於孩子的咳嗽問題。接著是脾俞,它能補脾養胃,增強消化吸收能力,幫助孩子的食欲和身體消化功能恢複。足三裏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健脾胃、增氣血的穴位,適用於很多虛弱體質的人。膏盲和豐隆,這兩個穴位在腿部和腳部,能夠調理脾胃和消化係統,有助於增加孩子的食欲和身體力量。”


    文老一邊說,一邊從旁邊的櫃子裏拿出了一些艾草,點燃,示範給母親看。“你需要拿艾條,燃燒之後將其懸在距離穴位約三至五厘米的地方,開始艾灸。一般來說,一次艾灸時間控製在二十分鍾左右,每個穴位灸五到十分鍾就可以。你可以按順序,先大椎,再列缺,接著是合穀、肺腧、脾俞、足三裏,最後是膏盲和豐隆。”


    孩子的母親全程目不轉睛地看著文老,手中的筆也在不停地記錄下文老的每個步驟。偶爾她抬起頭來,眼眶紅潤,顯然是被文老的耐心和醫者仁心深深感動。每當她聽到文老特別注意的點時,都會輕輕點頭,表示自己已經明白。她一次又一次地問:“這些穴位,每天都可以艾灸嗎?如果孩子的體質太虛弱,是否能減少艾灸的時間呢?”


    文老微笑著點點頭:“一周控製在5次左右,也要給身體一個喘息的時間。艾灸是一種溫和的治療方式,隻要掌握了正確的操作方法,就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如果孩子太虛弱,確實可以適當減少艾灸的時間,減少刺激,但不要停止。通過調節劑量和頻率,最終會幫助他恢複體力。”


    林婉兒站在旁邊,看著這位母親一邊記錄,一邊輕聲詢問。她看到孩子母親眼中的淚水閃爍,但更多的是希望和感激。這種對孩子深沉的愛,以及她那種不舍卻堅定的決心,深深觸動了林婉兒的內心。她看著文老和這位母親的互動,心中更加篤定了自己將來要走的醫路。


    文老看到她心思有所觸動,微微一笑,低聲對她說:“醫學不僅僅是治病,更是為了讓人活得更好,活得有尊嚴。這份愛與責任,才是我們學醫的真正動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藥香伴仁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毛豆36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毛豆369並收藏藥香伴仁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