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林婉兒獨自坐在村口的小路邊,手裏捧著一本書,書頁在微風中輕輕翻動。這本書是她最近從鎮上帶迴來的,書名是《中醫入門》,裏麵詳細講解了常見病症的辨證方法和一些簡單的調理方子。她一邊讀,一邊在心裏默默記下每一條藥方,生怕漏掉任何一個細節。
就在她全神貫注時,一個熟悉的聲音從身後傳來:“婉兒,我有點事想問你。”
林婉兒抬起頭,看到男主顧辰逸正站在她身後,臉上帶著幾分難得的認真。他的眼神透著一絲不安,似乎心裏有事。
“顧辰逸?”林婉兒有些意外,“你怎麽來了?”
顧辰逸走到她身旁,低頭沉思片刻後說道:“是這樣……我媽最近身體不好,我想問問你,有沒有什麽辦法調理她的身體。”
林婉兒聽後立刻坐直了身子:“你媽媽怎麽了?”
顧辰逸的眉頭微微皺起,聲音裏透著擔憂:“她去年生了小妹妹,之後身體一直不好。現在經常覺得頭暈、乏力,臉色也很蒼白,連下床走幾步都覺得費勁。家裏請了醫生來看,但她一直沒怎麽好轉。我記得你家裏種了很多草藥,你是不是學過一些藥方?所以,想問問你,有沒有什麽辦法能幫她調理一下。”
林婉兒一聽,神情變得認真起來:“是產後氣血虛弱吧?”
顧辰逸點頭:“好像是。醫生也說她氣血不足,吃了很多什麽阿膠,燕窩,效果不大。”
林婉兒沉吟了一會兒,目光望向遠處的夕陽:“這種情況,我得好好查一查才行。我不能隨便給方子,得對症下藥。”
顧辰逸感激地看著她:“謝謝你,婉兒。我知道你還在學,但我覺得你很用心,可能會有辦法。”
迴到家後,林婉兒第一時間跑到書桌前,翻開了《本草綱目》和《中醫婦科入門》。她快速瀏覽書中的章節,重點查看與產後氣血虛弱有關的內容。
她一邊看,一邊在筆記本上寫下關鍵的藥材和方子: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黃芪:補氣升陽,增強體力。
熟地黃:滋陰補血,生津潤燥。
黨參:益氣養血,健脾益肺。
白芍:柔肝止痛,調和營衛。
她將這些藥材的性味、歸經、主治功能一一記下,然後按照書中的方子,整理出了一個簡單的產後調理方。
“這個方子主要是補氣血,還要考慮到她身體虛弱、容易出汗的問題。”林婉兒自言自語道,“還需要一點理氣的藥物,比如陳皮,幫助消化吸收。”
她又在書中查找了理氣的藥材,最後在筆記本上寫下一個完整的方子:
調理方:四物湯加黃芪、黨參、陳皮
當歸 12克
熟地黃 15克
白芍 10克
川芎 8克
黃芪 20克
黨參 15克
陳皮 6克
“這個方子既能補氣血,又能調理脾胃。”林婉兒滿意地點了點頭。
第二天一早,顧辰逸來到林婉兒家。林婉兒拿出筆記本,將自己的方子遞給他。
“這個方子是我查閱了好幾本書之後整理出來的。”她解釋道,“我還加了黃芪和黨參,主要是為了補氣;陳皮是用來理氣的,防止補藥太滋膩,影響消化。”
顧辰逸接過方子,目光中透著幾分敬佩:“婉兒,你真的很厲害。我媽肯定會感激你的。”
“不過,你得注意一點。”林婉兒提醒道,“中醫講究辨證施治,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效果也會不同。如果你媽媽喝了這個湯藥,身體有好轉,就繼續服用;如果有不適反應,就要及時調整。”
顧辰逸點點頭:“明白了。我會讓媽媽按你的建議來試試。”
林婉兒剛送走顧辰逸,外婆便從屋裏走了出來。
“婉兒,你給人開方子了?”外婆的語氣裏帶著一絲擔憂。
“嗯,顧辰逸的媽媽身體虛弱,我查了書,給她整理了一個方子。”林婉兒有些不好意思地迴答。
外婆歎了口氣:“你這孩子,心是好的,但記住,醫者仁心,學藝不精可不能隨便出手。”
林婉兒抿著嘴,認真地點了點頭。
外婆繼續說道:“補氣血的方子看似簡單,但不同人的體質、病情都不同,治病救人可不是簡單的事情。你要知道,有時候病人家屬會感激你,但也可能有人刁難你、質疑你。隻有學得紮實,才能真正幫到人。”
林婉兒握緊筆記本,目光堅定:“外婆,我會繼續學習,學得更多、更紮實。我不會讓自己半路放棄的。”
外婆笑了,伸手摸了摸她的頭:“好孩子。醫者之路漫長,你得一步一步來。”
林婉兒望著手中的方子,心中默默立下誓言:“我一定要成為一個真正有本事的中醫,用我的知識去治病救人。”
就在她全神貫注時,一個熟悉的聲音從身後傳來:“婉兒,我有點事想問你。”
林婉兒抬起頭,看到男主顧辰逸正站在她身後,臉上帶著幾分難得的認真。他的眼神透著一絲不安,似乎心裏有事。
“顧辰逸?”林婉兒有些意外,“你怎麽來了?”
顧辰逸走到她身旁,低頭沉思片刻後說道:“是這樣……我媽最近身體不好,我想問問你,有沒有什麽辦法調理她的身體。”
林婉兒聽後立刻坐直了身子:“你媽媽怎麽了?”
顧辰逸的眉頭微微皺起,聲音裏透著擔憂:“她去年生了小妹妹,之後身體一直不好。現在經常覺得頭暈、乏力,臉色也很蒼白,連下床走幾步都覺得費勁。家裏請了醫生來看,但她一直沒怎麽好轉。我記得你家裏種了很多草藥,你是不是學過一些藥方?所以,想問問你,有沒有什麽辦法能幫她調理一下。”
林婉兒一聽,神情變得認真起來:“是產後氣血虛弱吧?”
顧辰逸點頭:“好像是。醫生也說她氣血不足,吃了很多什麽阿膠,燕窩,效果不大。”
林婉兒沉吟了一會兒,目光望向遠處的夕陽:“這種情況,我得好好查一查才行。我不能隨便給方子,得對症下藥。”
顧辰逸感激地看著她:“謝謝你,婉兒。我知道你還在學,但我覺得你很用心,可能會有辦法。”
迴到家後,林婉兒第一時間跑到書桌前,翻開了《本草綱目》和《中醫婦科入門》。她快速瀏覽書中的章節,重點查看與產後氣血虛弱有關的內容。
她一邊看,一邊在筆記本上寫下關鍵的藥材和方子: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黃芪:補氣升陽,增強體力。
熟地黃:滋陰補血,生津潤燥。
黨參:益氣養血,健脾益肺。
白芍:柔肝止痛,調和營衛。
她將這些藥材的性味、歸經、主治功能一一記下,然後按照書中的方子,整理出了一個簡單的產後調理方。
“這個方子主要是補氣血,還要考慮到她身體虛弱、容易出汗的問題。”林婉兒自言自語道,“還需要一點理氣的藥物,比如陳皮,幫助消化吸收。”
她又在書中查找了理氣的藥材,最後在筆記本上寫下一個完整的方子:
調理方:四物湯加黃芪、黨參、陳皮
當歸 12克
熟地黃 15克
白芍 10克
川芎 8克
黃芪 20克
黨參 15克
陳皮 6克
“這個方子既能補氣血,又能調理脾胃。”林婉兒滿意地點了點頭。
第二天一早,顧辰逸來到林婉兒家。林婉兒拿出筆記本,將自己的方子遞給他。
“這個方子是我查閱了好幾本書之後整理出來的。”她解釋道,“我還加了黃芪和黨參,主要是為了補氣;陳皮是用來理氣的,防止補藥太滋膩,影響消化。”
顧辰逸接過方子,目光中透著幾分敬佩:“婉兒,你真的很厲害。我媽肯定會感激你的。”
“不過,你得注意一點。”林婉兒提醒道,“中醫講究辨證施治,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效果也會不同。如果你媽媽喝了這個湯藥,身體有好轉,就繼續服用;如果有不適反應,就要及時調整。”
顧辰逸點點頭:“明白了。我會讓媽媽按你的建議來試試。”
林婉兒剛送走顧辰逸,外婆便從屋裏走了出來。
“婉兒,你給人開方子了?”外婆的語氣裏帶著一絲擔憂。
“嗯,顧辰逸的媽媽身體虛弱,我查了書,給她整理了一個方子。”林婉兒有些不好意思地迴答。
外婆歎了口氣:“你這孩子,心是好的,但記住,醫者仁心,學藝不精可不能隨便出手。”
林婉兒抿著嘴,認真地點了點頭。
外婆繼續說道:“補氣血的方子看似簡單,但不同人的體質、病情都不同,治病救人可不是簡單的事情。你要知道,有時候病人家屬會感激你,但也可能有人刁難你、質疑你。隻有學得紮實,才能真正幫到人。”
林婉兒握緊筆記本,目光堅定:“外婆,我會繼續學習,學得更多、更紮實。我不會讓自己半路放棄的。”
外婆笑了,伸手摸了摸她的頭:“好孩子。醫者之路漫長,你得一步一步來。”
林婉兒望著手中的方子,心中默默立下誓言:“我一定要成為一個真正有本事的中醫,用我的知識去治病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