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陽正滿心歡喜,突然,神格向他傳輸了一部功法。這可不是一般的修行功法,而是專屬於東方概念神隻的,其中囊括了諸多神術、神隻職業體係、信徒晉升途徑等內容,驚喜滿滿。
顧陽的臉色瞬間黑了下來。感情神格之前說會給他一部契合自身的功法,指的就是這個?可你踏馬沒說要等自己成神之後才給啊?顧陽仔細迴憶,那時自己好像還在碧波湖,過著漁家子的平凡日子呢。這狗日的可真能畫大餅,要是自己不努力,還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得到。
然而,神格根本不理會顧陽的鬱悶,自顧自地繼續推演著各種功法與能力。顧陽這會兒的好心情,大半都被神格給破壞了。他心裏罵了句,閃身進入神域,釋放神力,開始感應曾經穿越過的世界。他發現,在那些設有神像的地方,都悄然發生了諸多變化。
信徒的信仰愈發純粹,數量也更為龐大。在一些因信仰誕生而滋生邪祟的世界,變化尤為顯著:信徒使用神術時威力大增,消滅邪祟更加徹底。這一發現讓這些世界陷入瘋狂,信仰之力愈發澎湃。
在普通世界,信仰顧陽的信徒祈願變得更加容易。隻要是符合神像設定的願望,都能更快速、簡潔地實現。
而在超凡世界,受顧陽成神的影響,所有信仰他的信徒都接收到了神職者之路的信息,這讓那些原本沒有超凡資格的信徒欣喜若狂。他們終於有機會,借助心中的信仰,追趕那些高高在上的超凡者了。
至少,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了,不是嗎?
顧陽瀏覽了所有世界,大致查看了這些世界的變化。看到在自己的影響下,信徒們都能有所進步、變得更強大,他感到十分滿意。
由於有神像和信仰設定的約束,他完全不用擔心信徒強大後會擾亂世界秩序。相反,這些世界隻會越來越好。
顧陽就像俯視著自己親手種下的幼苗,悉心嗬護著,自然不會讓信徒強大後把世界搞得一團糟。
收迴目光,顧陽眼神深邃。如今自己已然成神,按照東方神隻的特性,自己穿越過無數世界,播下了諸多信仰之種,此時想要滅殺自己,基本不可能。
更何況,神域中還有由自己金手指化作的神格鎮守。
這麽看來,自己是不是可以“浪”一下了?
比如,登錄神隻網絡,購買那些神性物品。反正信仰網絡是由神隻規則建立的,沒有任何神隻能通過信仰網絡找到自己,哪怕是命運神隻也不行。
在這方神隻宇宙穿越世界,播撒更多的信仰之種,是不是效率更高?現在自己身為神,在種子裏攜帶一些信息應該不成問題。到時候,自己不用停留太久,投下種子就能返迴。
還能借助神域,向界海投放信仰之種。要是遇到合適的世界,信仰就能紮根。按照這種模式,自己無時無刻不在增加底牌,所要做的,就是安心等待神力不斷積累。
神係那邊有顧青山發展,在自己的主神係之下,顧陽並不擔心有什麽事情能超出自己掌握。
因此,在這樣的情形下,顧陽確實可以選擇徹底放鬆,不再為那些無謂的擔憂所困擾。他隻需將一切交付於時間,相信最終會迎來自己期待的結果。
顧陽本就不善交際,喜靜厭喧。如今這般生活,倒也合他心意。每日,他看著澎湃的信仰之力湧入信仰之海,繼而轉化為神力,內心滿是難以言喻的滿足,這讓他感到格外安心。
顧家這邊,顧青山已將消息傳至顧家島。附屬家族與護島散修聽聞顧家準備遷移的命令,皆是一臉茫然。這一決策意味著他們得重新尋覓庇護家族。
當然,顧青山也給他們提供了第二條路 —— 跟隨顧家前往新的地方生活,也就是加入神界。這些修士大多處於煉氣境,進入神界用不了幾天,便能被教化成為信徒。
這些修士所求者,不過一方安穩之地,外加延年益壽罷了。你難道還指望一群煉氣境的散修能羽化成仙?於神界而言,於他們自身而言,這都是極為妥善的方案。
顧青山在顧陽傳輸的信息中得知,神界眾人尚處修煉初級階段,若有這些修真者加入,或許能為神界的修煉體係帶來新的指引。幾個修真者傳授些經驗,對神界而言,不失為一件好事。
若顧陽知曉顧青山的這番想法,想必也會深表讚同。畢竟,神界最強者不過是神啟大陸上的騎士,其實力甚至不及煉氣圓滿,且無法長生。
即便神格推算出了信徒的修煉方法,也需要修行者加以引領。原本顧陽打算賜下修行法後,借助信仰之力引導眾人修煉,若能讓這些附屬家族的人言傳身教,效果或許更佳。
畢竟,神隻不能頻繁現身或降下神諭,在信徒麵前維護自身形象至關重要,這可不是小事。在神隻星球的信仰網絡中,那些神隻分享的小技巧,便足以說明其中道理。
顧青山的舉措,得到了顧家核心成員的一致認可。他們深知,若要將神域發展壯大,借助外界力量不失為良策。畢竟,神域中的生靈對玄幻的修煉體係頗為陌生,而那些擁有修真經驗的散修,或許能幫助他們更快適應,從而加快信徒軍團的組建。
此刻,顧家眾人的心思,已不再局限於提升自身實力,而是一門心思地琢磨如何增強神域內生靈的實力。在他們看來,唯有信徒強大,顧陽才能愈發強大,無論是抵禦外敵,還是進軍其他世界,信徒軍團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當下,顧家眾人毫不吝嗇地揮灑靈石,全力收集一切可收集之物,秘法、功法、百藝,皆在搜羅範圍之內,但凡能打包帶走的,一概不放過。顧家島的陣法已全力開啟,沒有指令,任何人不得踏出顧家島半步,直至顧家完成遷移。對此,顧家島上的修士們表示理解,家族遷移乃重大之事,提前泄露消息絕無可能。這種情況並非首例,其他家族遷移祖地時,亦是如此行事 。
顧陽的臉色瞬間黑了下來。感情神格之前說會給他一部契合自身的功法,指的就是這個?可你踏馬沒說要等自己成神之後才給啊?顧陽仔細迴憶,那時自己好像還在碧波湖,過著漁家子的平凡日子呢。這狗日的可真能畫大餅,要是自己不努力,還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得到。
然而,神格根本不理會顧陽的鬱悶,自顧自地繼續推演著各種功法與能力。顧陽這會兒的好心情,大半都被神格給破壞了。他心裏罵了句,閃身進入神域,釋放神力,開始感應曾經穿越過的世界。他發現,在那些設有神像的地方,都悄然發生了諸多變化。
信徒的信仰愈發純粹,數量也更為龐大。在一些因信仰誕生而滋生邪祟的世界,變化尤為顯著:信徒使用神術時威力大增,消滅邪祟更加徹底。這一發現讓這些世界陷入瘋狂,信仰之力愈發澎湃。
在普通世界,信仰顧陽的信徒祈願變得更加容易。隻要是符合神像設定的願望,都能更快速、簡潔地實現。
而在超凡世界,受顧陽成神的影響,所有信仰他的信徒都接收到了神職者之路的信息,這讓那些原本沒有超凡資格的信徒欣喜若狂。他們終於有機會,借助心中的信仰,追趕那些高高在上的超凡者了。
至少,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了,不是嗎?
顧陽瀏覽了所有世界,大致查看了這些世界的變化。看到在自己的影響下,信徒們都能有所進步、變得更強大,他感到十分滿意。
由於有神像和信仰設定的約束,他完全不用擔心信徒強大後會擾亂世界秩序。相反,這些世界隻會越來越好。
顧陽就像俯視著自己親手種下的幼苗,悉心嗬護著,自然不會讓信徒強大後把世界搞得一團糟。
收迴目光,顧陽眼神深邃。如今自己已然成神,按照東方神隻的特性,自己穿越過無數世界,播下了諸多信仰之種,此時想要滅殺自己,基本不可能。
更何況,神域中還有由自己金手指化作的神格鎮守。
這麽看來,自己是不是可以“浪”一下了?
比如,登錄神隻網絡,購買那些神性物品。反正信仰網絡是由神隻規則建立的,沒有任何神隻能通過信仰網絡找到自己,哪怕是命運神隻也不行。
在這方神隻宇宙穿越世界,播撒更多的信仰之種,是不是效率更高?現在自己身為神,在種子裏攜帶一些信息應該不成問題。到時候,自己不用停留太久,投下種子就能返迴。
還能借助神域,向界海投放信仰之種。要是遇到合適的世界,信仰就能紮根。按照這種模式,自己無時無刻不在增加底牌,所要做的,就是安心等待神力不斷積累。
神係那邊有顧青山發展,在自己的主神係之下,顧陽並不擔心有什麽事情能超出自己掌握。
因此,在這樣的情形下,顧陽確實可以選擇徹底放鬆,不再為那些無謂的擔憂所困擾。他隻需將一切交付於時間,相信最終會迎來自己期待的結果。
顧陽本就不善交際,喜靜厭喧。如今這般生活,倒也合他心意。每日,他看著澎湃的信仰之力湧入信仰之海,繼而轉化為神力,內心滿是難以言喻的滿足,這讓他感到格外安心。
顧家這邊,顧青山已將消息傳至顧家島。附屬家族與護島散修聽聞顧家準備遷移的命令,皆是一臉茫然。這一決策意味著他們得重新尋覓庇護家族。
當然,顧青山也給他們提供了第二條路 —— 跟隨顧家前往新的地方生活,也就是加入神界。這些修士大多處於煉氣境,進入神界用不了幾天,便能被教化成為信徒。
這些修士所求者,不過一方安穩之地,外加延年益壽罷了。你難道還指望一群煉氣境的散修能羽化成仙?於神界而言,於他們自身而言,這都是極為妥善的方案。
顧青山在顧陽傳輸的信息中得知,神界眾人尚處修煉初級階段,若有這些修真者加入,或許能為神界的修煉體係帶來新的指引。幾個修真者傳授些經驗,對神界而言,不失為一件好事。
若顧陽知曉顧青山的這番想法,想必也會深表讚同。畢竟,神界最強者不過是神啟大陸上的騎士,其實力甚至不及煉氣圓滿,且無法長生。
即便神格推算出了信徒的修煉方法,也需要修行者加以引領。原本顧陽打算賜下修行法後,借助信仰之力引導眾人修煉,若能讓這些附屬家族的人言傳身教,效果或許更佳。
畢竟,神隻不能頻繁現身或降下神諭,在信徒麵前維護自身形象至關重要,這可不是小事。在神隻星球的信仰網絡中,那些神隻分享的小技巧,便足以說明其中道理。
顧青山的舉措,得到了顧家核心成員的一致認可。他們深知,若要將神域發展壯大,借助外界力量不失為良策。畢竟,神域中的生靈對玄幻的修煉體係頗為陌生,而那些擁有修真經驗的散修,或許能幫助他們更快適應,從而加快信徒軍團的組建。
此刻,顧家眾人的心思,已不再局限於提升自身實力,而是一門心思地琢磨如何增強神域內生靈的實力。在他們看來,唯有信徒強大,顧陽才能愈發強大,無論是抵禦外敵,還是進軍其他世界,信徒軍團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當下,顧家眾人毫不吝嗇地揮灑靈石,全力收集一切可收集之物,秘法、功法、百藝,皆在搜羅範圍之內,但凡能打包帶走的,一概不放過。顧家島的陣法已全力開啟,沒有指令,任何人不得踏出顧家島半步,直至顧家完成遷移。對此,顧家島上的修士們表示理解,家族遷移乃重大之事,提前泄露消息絕無可能。這種情況並非首例,其他家族遷移祖地時,亦是如此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