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陽迴到家中,將辦理居住證明的經過簡要敘述了一番,隨後又提及每月收益按五五分潤的打算,明確表示大伯和三叔家各分一兩。起初,兩家人說什麽都不肯接受。能獲得民籍,他們已然覺得如同做夢一般,不敢再有更多奢望。最終,在顧陽父母加入勸說後,大伯和三叔才勉強應下。
有了這穩定的收入,一家人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信心。如今顧陽有了大本事,結識了城裏有權有勢之人,這樣的人情自然要充分利用。畢竟世事無常,誰也說不準這人情日後還能不能派上用場。
不得不說,老王家的人心裏都跟明鏡似的,深知不能總是依賴他人,隻有把好處實實在在地攥在自己手裏,那才算是真正的好處。即便有了保底收入,大家也並未放鬆對家具生意的經營。
這幾日去集市擺攤,生意還算不錯,不僅有售賣收入,還能接到一些修理家具的活兒。雖說每次收入不過幾文到十幾文錢,但眾人都明白積少成多的道理,日子可不就是這樣,一點點積累,慢慢過起來的嘛。
除了每日按時喝藥水調養身體,以及正常出工外,顧陽每天還會前往限購糧店購買糧食。當下限購規定每人每日限購一斤,即便如此,糧店門口依舊人滿為患。誰也不清楚這糧食供應還能維持多久,說不定哪天就不賣了。
所以,手頭有點積蓄的人都爭分奪秒地把銀子換成糧食,以求安心。
經過半個月的精心滋補,家人們的身體狀況有了明顯改善。隻要繼續堅持喝藥水,身體就能進一步調養好,虧空得以補全後,接下來便能著手強身健體。一家人有了好身體,起碼能遠離疾病,不至於過早折損壽命。
再加上城裏的生意不算太累人,如此下去,過上小康生活指日可待。
第二天,證明文書準時送達,全家人懸著的心終於落了地。接下來,大家便將心思放在存錢和買房上。倘若附近有合適的房子出租,先租下來過渡一段時間也未嚐不可,畢竟長期住在老二家,總歸不是長久之計。
大伯和三叔一家也因此有了新的奮鬥目標。至於鄉下的田地,如今一畝地能值多少錢呢?不過幾兩到十幾兩銀子罷了,與城裏的房子和戶籍相比,簡直不值一提。沒有民籍,根本無法在城裏做生意,隻能一輩子困在鄉下當農民。如此一來,那些田地舍棄也就舍棄了。
況且在戶籍轉換之後,按照規定,那些田地會自動收歸朝廷名下,即便想賣都不可能。這次能順利轉換戶籍,全靠顧陽在城裏的人脈關係,否則衙門哪會這麽輕易地辦理相關手續。對普通人而言,想要轉換戶籍,簡直難如登天。且不說拿不出孝敬的銀子,單是後續繁瑣的手續費用,就能讓人望而卻步。
冬日的氣溫愈發寒冷,雖未見雪花飄落,但空氣幹燥得厲害,寒意刺骨。沒有厚實保暖的衣物,根本不敢輕易出門。顧陽也是頭一迴體驗到這種幹冷的滋味,感覺仿佛要被凍透了一般。
從高處俯瞰城中,家家戶戶都燃起了爐火,煙囪中升騰起嫋嫋炊煙。
顧陽見狀,也在自家堂屋的牆壁上開了個口子,用青石精心壘砌了一個類似壁爐的“大肚灶台”。這灶台比普通灶台小巧許多,肚子部分用來放置柴火,分上下兩層,上層用於添加柴火,下層則用來承接燃燒後的碳灰。灶台開口處裝了個小鐵門,鐵門上還設有一個小孔,通過調節小孔的開合程度,能夠控製火勢大小。
灶台上方放置著一塊厚實的青石,四周用粘性極強的泥巴密封嚴實,防止透氣。在青石上放置水壺,便能燒水。此外,還專門設置了煙囪,用於排放燃燒產生的一氧化碳,以免家人中毒。
雖說這個年代的人對一氧化碳一無所知,但顧陽知道啊!這可是關乎全家人性命安全的重要細節。
有了這個“大肚灶台”,一家人圍坐在堂屋內,暖意融融,無需再穿得過於厚重。
大家圍坐在桌子旁,一邊悠閑地喝著茶,一邊暢所欲言,日子就這樣平靜而溫馨地過著。
到了冬季末,天氣依舊寒冷,絲毫沒有轉暖的跡象。
城門已經緊閉,所有賣糧的店鋪也都關門歇業。城外時不時能看到成群的流民,他們裹著破舊的被褥,身上層層疊疊地穿著許多衣物,看上去十分臃腫。這些流民們有氣無力地或坐或躺,城外儼然成了一片淒慘的景象。他們用草垛、木頭搭建起簡易的棚子,狹小的棚子裏,往往擠著七八個人,相互依偎著取暖。
時不時就能聽聞哪裏有人死去,不是被寒冷奪去生命,就是被饑餓折磨致死。
到後來,人們對此都麻木了,一旦有人死去,其他人便會迅速上前扒光死者的衣物,搶占其原本的位置。
城牆上的守衛將這些情況一一告知城中百姓,百姓們聽聞後,心中不免有些慌亂,更多的卻是慶幸,幸好城門及時關閉,否則一旦讓這些流民湧入城中,誰也不知道他們會不會被逼得走投無路,化身強盜,燒殺搶掠,到那時,城中必將陷入混亂。
這天,顧陽披上一件厚實的獸皮大衣,出門前往楊老頭家。
很快,他便來到一座大門緊閉的宅院前。這座宅院院牆高聳,牆頭之上插滿了鐵釘,還纏繞著許多帶刺的藤蔓,看上去戒備森嚴。顧陽看到這一幕,嘴角微微上揚,心中暗自思忖:這楊老頭還真聽進去我的建議了! 事實上,這些防範措施正是顧陽出的主意。
如今這世道,看似城中還算安全,但誰也說不準那些缺糧的人會做出什麽極端的事情來。雖說有衙門維持秩序,可到了晚上,衙門的人也不會時刻盯著每一處角落。萬一遭遇不測,被搶劫甚至殺害,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
顧陽自己家的院牆之上,同樣插滿了鐵釘,掛著帶刺的藤蔓,以防萬一。
顧陽抬手敲響了院門,很快,裏麵便傳來了迴應。 “是我,王陽。”顧陽高聲說道。
“嘿,你小子!快進來!”楊老頭那熟悉的聲音傳來,語氣中透著幾分熱情。
隻見楊老頭身披一件厚厚的大衣,滿臉笑意地打開了門。“你小子這辦法可太靠譜了!現在我家堂屋暖和得很,哈哈!”楊老頭大笑著說道。
上次他去顧陽家做客,正巧看到顧陽在打造壁爐,顧陽當時還信誓旦旦地說,有了這東西,冬天絕對不怕冷。果不其然,第二天楊老頭就迫不及待地讓顧陽也幫自己家弄一個。
顧陽走進堂屋,發現裏麵人還真不少。楊老頭的老伴兒坐在一旁,他的三兒子也在,另外還有兩個侄子。這兩個侄子家不在城裏,平日裏便常住在楊老頭家中。
老太身後站著兩個丫鬟,隨時聽候吩咐。眾人見顧陽進來,紛紛笑著打招唿。他們可沒少聽楊老頭誇讚這個小夥子,說他神秘得很,還想出了壁爐這麽個絕妙的法子。
不得不說,這壁爐確實好用,比起以往隻能提著一個小爐子取暖,簡直強太多了,屋裏始終暖烘烘的。
“陽娃,來找我有啥事呀?”楊老頭熱情地招唿著丫鬟給顧陽倒茶,隨後開口問道。
顧陽大大咧咧地坐下,將身上的大衣脫下放好,笑著說道:“沒啥事兒,在家閑著無聊,這不,來找您老嘮嘮嗑唄。”
“哈哈,也就你小子,這麽冷的天還敢到處亂跑。”楊老頭笑著迴應道,接著又說道,“我們家現在都在喝你給的藥水,這可真是滋補身子的好東西啊!老夫感覺自己的身體都硬朗了不少。”
“那效果還不錯吧。堅持喝,活個七八十歲絕對沒問題。不過,您老可千萬得記住,別把這事兒說出去。”顧陽認真地叮囑道。
楊老頭心領神會,給了顧陽一個安心的眼神,說道:“放心吧,我老伴兒、兒子,還有兩個侄子,都不是多嘴的人,丫鬟更是簽了死契,絕對不會外傳。”
顧陽點了點頭,他心裏清楚,這楊老頭精明得很,對他還是比較放心的。隻要楊老頭能健健康康地多活幾年,他們一家在城裏就多了一份保障。
至於楊老頭的三個兒子,以後會不會念著這份情,現在還不好說。
所以,從長遠來看,楊老頭活得越久,對顧陽一家就越有利。在這個世道,人情世故可是至關重要的,
若不是為了這點,顧陽才不會輕易拿出藥水的方子呢。雖說他手中還有許多比這更好的方子。
“楊老頭,您也看到城外的情況了吧。您覺得這局麵還能持續多久呢?”顧陽突然話題一轉,神色凝重地問道。
楊老頭聞言,沉思了片刻,緩緩說道:“這世道啊,老天爺都不給人活路。依我看,明年怕是懸。今年一冬都沒下雪,井水都快幹涸了。你小子之前說的沒錯,照這情形下去,明年莊稼恐怕要絕收。前段時間我讓侄子出城看過,河水見底,全是泥漿,就連山那邊的大河都一樣。開春想要播種基本不可能。那土啊,都幹的發硬。”
有了這穩定的收入,一家人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信心。如今顧陽有了大本事,結識了城裏有權有勢之人,這樣的人情自然要充分利用。畢竟世事無常,誰也說不準這人情日後還能不能派上用場。
不得不說,老王家的人心裏都跟明鏡似的,深知不能總是依賴他人,隻有把好處實實在在地攥在自己手裏,那才算是真正的好處。即便有了保底收入,大家也並未放鬆對家具生意的經營。
這幾日去集市擺攤,生意還算不錯,不僅有售賣收入,還能接到一些修理家具的活兒。雖說每次收入不過幾文到十幾文錢,但眾人都明白積少成多的道理,日子可不就是這樣,一點點積累,慢慢過起來的嘛。
除了每日按時喝藥水調養身體,以及正常出工外,顧陽每天還會前往限購糧店購買糧食。當下限購規定每人每日限購一斤,即便如此,糧店門口依舊人滿為患。誰也不清楚這糧食供應還能維持多久,說不定哪天就不賣了。
所以,手頭有點積蓄的人都爭分奪秒地把銀子換成糧食,以求安心。
經過半個月的精心滋補,家人們的身體狀況有了明顯改善。隻要繼續堅持喝藥水,身體就能進一步調養好,虧空得以補全後,接下來便能著手強身健體。一家人有了好身體,起碼能遠離疾病,不至於過早折損壽命。
再加上城裏的生意不算太累人,如此下去,過上小康生活指日可待。
第二天,證明文書準時送達,全家人懸著的心終於落了地。接下來,大家便將心思放在存錢和買房上。倘若附近有合適的房子出租,先租下來過渡一段時間也未嚐不可,畢竟長期住在老二家,總歸不是長久之計。
大伯和三叔一家也因此有了新的奮鬥目標。至於鄉下的田地,如今一畝地能值多少錢呢?不過幾兩到十幾兩銀子罷了,與城裏的房子和戶籍相比,簡直不值一提。沒有民籍,根本無法在城裏做生意,隻能一輩子困在鄉下當農民。如此一來,那些田地舍棄也就舍棄了。
況且在戶籍轉換之後,按照規定,那些田地會自動收歸朝廷名下,即便想賣都不可能。這次能順利轉換戶籍,全靠顧陽在城裏的人脈關係,否則衙門哪會這麽輕易地辦理相關手續。對普通人而言,想要轉換戶籍,簡直難如登天。且不說拿不出孝敬的銀子,單是後續繁瑣的手續費用,就能讓人望而卻步。
冬日的氣溫愈發寒冷,雖未見雪花飄落,但空氣幹燥得厲害,寒意刺骨。沒有厚實保暖的衣物,根本不敢輕易出門。顧陽也是頭一迴體驗到這種幹冷的滋味,感覺仿佛要被凍透了一般。
從高處俯瞰城中,家家戶戶都燃起了爐火,煙囪中升騰起嫋嫋炊煙。
顧陽見狀,也在自家堂屋的牆壁上開了個口子,用青石精心壘砌了一個類似壁爐的“大肚灶台”。這灶台比普通灶台小巧許多,肚子部分用來放置柴火,分上下兩層,上層用於添加柴火,下層則用來承接燃燒後的碳灰。灶台開口處裝了個小鐵門,鐵門上還設有一個小孔,通過調節小孔的開合程度,能夠控製火勢大小。
灶台上方放置著一塊厚實的青石,四周用粘性極強的泥巴密封嚴實,防止透氣。在青石上放置水壺,便能燒水。此外,還專門設置了煙囪,用於排放燃燒產生的一氧化碳,以免家人中毒。
雖說這個年代的人對一氧化碳一無所知,但顧陽知道啊!這可是關乎全家人性命安全的重要細節。
有了這個“大肚灶台”,一家人圍坐在堂屋內,暖意融融,無需再穿得過於厚重。
大家圍坐在桌子旁,一邊悠閑地喝著茶,一邊暢所欲言,日子就這樣平靜而溫馨地過著。
到了冬季末,天氣依舊寒冷,絲毫沒有轉暖的跡象。
城門已經緊閉,所有賣糧的店鋪也都關門歇業。城外時不時能看到成群的流民,他們裹著破舊的被褥,身上層層疊疊地穿著許多衣物,看上去十分臃腫。這些流民們有氣無力地或坐或躺,城外儼然成了一片淒慘的景象。他們用草垛、木頭搭建起簡易的棚子,狹小的棚子裏,往往擠著七八個人,相互依偎著取暖。
時不時就能聽聞哪裏有人死去,不是被寒冷奪去生命,就是被饑餓折磨致死。
到後來,人們對此都麻木了,一旦有人死去,其他人便會迅速上前扒光死者的衣物,搶占其原本的位置。
城牆上的守衛將這些情況一一告知城中百姓,百姓們聽聞後,心中不免有些慌亂,更多的卻是慶幸,幸好城門及時關閉,否則一旦讓這些流民湧入城中,誰也不知道他們會不會被逼得走投無路,化身強盜,燒殺搶掠,到那時,城中必將陷入混亂。
這天,顧陽披上一件厚實的獸皮大衣,出門前往楊老頭家。
很快,他便來到一座大門緊閉的宅院前。這座宅院院牆高聳,牆頭之上插滿了鐵釘,還纏繞著許多帶刺的藤蔓,看上去戒備森嚴。顧陽看到這一幕,嘴角微微上揚,心中暗自思忖:這楊老頭還真聽進去我的建議了! 事實上,這些防範措施正是顧陽出的主意。
如今這世道,看似城中還算安全,但誰也說不準那些缺糧的人會做出什麽極端的事情來。雖說有衙門維持秩序,可到了晚上,衙門的人也不會時刻盯著每一處角落。萬一遭遇不測,被搶劫甚至殺害,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
顧陽自己家的院牆之上,同樣插滿了鐵釘,掛著帶刺的藤蔓,以防萬一。
顧陽抬手敲響了院門,很快,裏麵便傳來了迴應。 “是我,王陽。”顧陽高聲說道。
“嘿,你小子!快進來!”楊老頭那熟悉的聲音傳來,語氣中透著幾分熱情。
隻見楊老頭身披一件厚厚的大衣,滿臉笑意地打開了門。“你小子這辦法可太靠譜了!現在我家堂屋暖和得很,哈哈!”楊老頭大笑著說道。
上次他去顧陽家做客,正巧看到顧陽在打造壁爐,顧陽當時還信誓旦旦地說,有了這東西,冬天絕對不怕冷。果不其然,第二天楊老頭就迫不及待地讓顧陽也幫自己家弄一個。
顧陽走進堂屋,發現裏麵人還真不少。楊老頭的老伴兒坐在一旁,他的三兒子也在,另外還有兩個侄子。這兩個侄子家不在城裏,平日裏便常住在楊老頭家中。
老太身後站著兩個丫鬟,隨時聽候吩咐。眾人見顧陽進來,紛紛笑著打招唿。他們可沒少聽楊老頭誇讚這個小夥子,說他神秘得很,還想出了壁爐這麽個絕妙的法子。
不得不說,這壁爐確實好用,比起以往隻能提著一個小爐子取暖,簡直強太多了,屋裏始終暖烘烘的。
“陽娃,來找我有啥事呀?”楊老頭熱情地招唿著丫鬟給顧陽倒茶,隨後開口問道。
顧陽大大咧咧地坐下,將身上的大衣脫下放好,笑著說道:“沒啥事兒,在家閑著無聊,這不,來找您老嘮嘮嗑唄。”
“哈哈,也就你小子,這麽冷的天還敢到處亂跑。”楊老頭笑著迴應道,接著又說道,“我們家現在都在喝你給的藥水,這可真是滋補身子的好東西啊!老夫感覺自己的身體都硬朗了不少。”
“那效果還不錯吧。堅持喝,活個七八十歲絕對沒問題。不過,您老可千萬得記住,別把這事兒說出去。”顧陽認真地叮囑道。
楊老頭心領神會,給了顧陽一個安心的眼神,說道:“放心吧,我老伴兒、兒子,還有兩個侄子,都不是多嘴的人,丫鬟更是簽了死契,絕對不會外傳。”
顧陽點了點頭,他心裏清楚,這楊老頭精明得很,對他還是比較放心的。隻要楊老頭能健健康康地多活幾年,他們一家在城裏就多了一份保障。
至於楊老頭的三個兒子,以後會不會念著這份情,現在還不好說。
所以,從長遠來看,楊老頭活得越久,對顧陽一家就越有利。在這個世道,人情世故可是至關重要的,
若不是為了這點,顧陽才不會輕易拿出藥水的方子呢。雖說他手中還有許多比這更好的方子。
“楊老頭,您也看到城外的情況了吧。您覺得這局麵還能持續多久呢?”顧陽突然話題一轉,神色凝重地問道。
楊老頭聞言,沉思了片刻,緩緩說道:“這世道啊,老天爺都不給人活路。依我看,明年怕是懸。今年一冬都沒下雪,井水都快幹涸了。你小子之前說的沒錯,照這情形下去,明年莊稼恐怕要絕收。前段時間我讓侄子出城看過,河水見底,全是泥漿,就連山那邊的大河都一樣。開春想要播種基本不可能。那土啊,都幹的發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