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的進步其實是很明顯的。
許聰聰88年上小學,學校基本上沒有正經的美術、音樂和體育課,美術完全沒有,音樂就是老師帶著唱唱歌,基本的樂理知識都不教,貓狗老師一人擔任全校的體育老師,帶著大家跑跑步,做做廣播體操。
她的整個小學生涯幾乎都是如此。
許明明比她晚三年上小學,從三年級開始,就有了固定的音樂老師和美術老師,還有專門的體育老師,學的東西比許聰聰那時候多了不少。
一開始,許聰聰還以為,是因為許明明轉學到了鎮上的緣故,鎮上的整體教學水平還是比村裏要好一些。
但是她後來問過許勇和許倩倩,村裏的小學也在進步,美術、音樂和體育都比之前正規了不少。
十五中的老師更替也比較快,年輕老師越來越多,新來的都是正規的師範專科畢業的。
年底的時候,許聰聰依然拿下了年級第一。
這是她的護身符,隻有成績好,她才能在老師那裏擁有一部分特權,讓老師對她缺席晚自習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任她去練習音樂和體育。
一旦她成績下降,老師們可能就要找她談談了。
更重要的是,成績好,尤其是穩定的成績好,可以讓她在她媽那兒擁有特權。
鄧念英現在對她的態度都快和許新安差不多了。
許聰聰學習積極性很高,根本不需要督促。
1994年底,許新安攜家帶口的迴家過年。
許新建找他聊天,跟他說:“哥,樂樂成績不行。”
“她不是才剛上一年級嗎?一年級成績好壞都無所謂吧,剛開始上學,啥也看不出來呢。”
許新建說:“不是,她是笨。”
“哪有你這麽說孩子的!”
“我也不願意這麽說啊,但她確實是笨,咱得承認。”
許新安:“……”
好吧,樂樂那孩子是有點笨,或者說是有點鈍,看著就不機靈。
“現在推行義務教育了,學生都不留級了,就算她成績不好,也能上到初中畢業。而且,她現在還小,說不定是開竅晚,過幾年就好了呢。你先不要想太多。”
“我不能不想啊。她學習是真不行。啥也學不會。個位數加減法都快愁死我了。我覺得,她上到初中畢業就頂頭了。然後呢?讓她出去打工啊?還是在家裏種地啊?”
許新安想了想,說道:“你攢點錢,初中畢業以後,送她去學門手藝,手藝人,什麽時候都有飯吃。”
“小女孩,能學什麽手藝啊?”
許新安說:“隻要是手藝,她就能學。小女孩怎麽了?小男孩能學的手藝,小女孩都能學,就看她想學不想學。哪有什麽手藝是小女孩不能學的!”
“要是小男孩,能學個修車什麽的,小女孩能學啊?”
“怎麽不能學啊?修車怎麽了?小女孩心細,說不定還學得更好。”
“修車整天弄得油乎乎的,多埋汰。”
“那是你覺得,不是她覺得。你隻需要攢錢,她想學手藝的時候你能交得起學費。至於學什麽,你聽她的。這都什麽年代了,你還覺得小女孩不能學這不能學那的。再說了,什麽事都還沒有定論呢。說不定孩子就是開竅晚。”
許新建一想也對,許樂樂現在還不到七歲,著啥急啊,這麽長時間,足夠他把學費攢出來。
☆
許樂樂於學習一道,確實不太行。
她自己跟哥哥姐姐們聊天,張嘴閉嘴都是“不想上學”,一說起上學,小朋友就開始嘟嘟囔囔、罵罵咧咧,氣哼哼的,“我真的學不會。我一聽老師說話就頭疼。我數學才考了8分。”
許聰聰和許明明都驚呆了,不知道她這個八分是怎麽考出來的。
許聰聰說:“你比我還厲害,我當年還考了三十多呢。”
許樂樂說:“你考三十多是因為你不寫,我考8分是因為我不會。”
許聰聰說:“你腦子這不是挺清楚的嗎!看問題不是很透徹嗎!很顯然,你不笨。”
許樂樂說:“我就是不會學習啊!”
小朋友心態超好,都不用別人問,麵對來訪的親戚,張嘴就是“我是大笨蛋,別問我學習的事。”
直接堵的大人們沒話說。
也是在這個時候,許新安才知道,許麗霞輟學了。說是許峰上初中學費太高,家裏壓力太大,所以不能讓許麗霞再上了。
許新安跟鄧念英嘀咕:“麗霞上學的錢不是她爺爺出的嗎?”
鄧念英說:“我聽玉華說,新忠兩口子想讓麗霞過完年就出去打工去。上學不光是花錢,還耽誤掙錢。”
許新安震驚不已,“麗霞比聰聰大兩歲多點,她是80年底出生的,現在才14吧!”
鄧念英說:“李雲香說,虛歲16了。”
許新安:“……不是,我隔三差五的就迴來一趟,遇見她好幾迴,這孩子也沒跟我說過啊。她啥時候輟學的?”
“就期末考試完。剛輟學。下學期就不讓她去了。”
“就差一學期,她就能小學畢業了,這都不讓她上完!”
鄧念英歎了口氣,說道:“上完小學又怎麽樣呢?肯定不會再讓她上初中了,麗霞成績一般,玉華問過她,她自己也接受了這件事。過完年就走。咱們大隊的婦女主任,現在不是在幫鎮上做勞務派遣嗎,麗霞在她那兒報名,跟著大部隊一起走。
她們要去的那個廠子,至少是咱們鎮政府考察過的。過完年咱們鎮上包大巴車把人送過去,在那邊一幹就是一年,到過年的時候再包車把人接迴來,至少還是有個保障的,比出去打散工要好。”
許新安:“……”
打工這事他沒太關注過,還不如他媳婦知道的多。
“去什麽廠?”
“南方的被服廠。說是個大廠子。咱們村現在好多年輕人在那邊打工,有的也就跟麗霞差不多大,十五六的,十七八的都有。”
許新安歎氣,“麗霞才十四!”
鄧念英說:“農村女孩子,十四就跟個大人一樣啦。有的人沒上學在家裏種地,也差不多當個整勞力使了,割麥子掰玉米,什麽都能幹。你看看金玲…”
許新安問她:“金玲不能出去打工嗎?”
他雖然覺得打工不好,但是對於李金玲來說,出去打工肯定比在家裏輕鬆。
“她爸不讓她去,說她走了家裏的地沒人種,還說她在家幹活掙得也不少,沒必要出去。”
說到這個,鄧念英也十分無語,她二姐夫是個思想不開竅的人,死守著那點地,覺得種地才是農民的本分。
她當時勸他:“金玲賺了錢迴來,你花一點錢雇人幫你把地種了不就行了嗎?”
有的人不方便出去打工,就在家裏幫人種地掙點小錢。現在這樣的人不少。
結果他說不行,他舍不得花這個錢。
許新安撇撇嘴,“他是怕金玲出去了,見識多了,不肯聽他擺弄了。在家裏種地掙的錢都在你二姐夫手裏呢,金玲一個子都撈不著。出去打工掙的錢,金玲不見得全部給他。說到底,是你二姐夫自私。他兩個兒子怎麽都能出去打工呢?怎麽不把他們留家裏幹活呢?”
鄧念英:“……”
這一點她無法反駁。她二姐夫和二姐,確實就是自私。他們最對不起的,就是金玲這孩子。
教育的進步其實是很明顯的。
許聰聰88年上小學,學校基本上沒有正經的美術、音樂和體育課,美術完全沒有,音樂就是老師帶著唱唱歌,基本的樂理知識都不教,貓狗老師一人擔任全校的體育老師,帶著大家跑跑步,做做廣播體操。
她的整個小學生涯幾乎都是如此。
許明明比她晚三年上小學,從三年級開始,就有了固定的音樂老師和美術老師,還有專門的體育老師,學的東西比許聰聰那時候多了不少。
一開始,許聰聰還以為,是因為許明明轉學到了鎮上的緣故,鎮上的整體教學水平還是比村裏要好一些。
但是她後來問過許勇和許倩倩,村裏的小學也在進步,美術、音樂和體育都比之前正規了不少。
十五中的老師更替也比較快,年輕老師越來越多,新來的都是正規的師範專科畢業的。
年底的時候,許聰聰依然拿下了年級第一。
這是她的護身符,隻有成績好,她才能在老師那裏擁有一部分特權,讓老師對她缺席晚自習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任她去練習音樂和體育。
一旦她成績下降,老師們可能就要找她談談了。
更重要的是,成績好,尤其是穩定的成績好,可以讓她在她媽那兒擁有特權。
鄧念英現在對她的態度都快和許新安差不多了。
許聰聰學習積極性很高,根本不需要督促。
1994年底,許新安攜家帶口的迴家過年。
許新建找他聊天,跟他說:“哥,樂樂成績不行。”
“她不是才剛上一年級嗎?一年級成績好壞都無所謂吧,剛開始上學,啥也看不出來呢。”
許新建說:“不是,她是笨。”
“哪有你這麽說孩子的!”
“我也不願意這麽說啊,但她確實是笨,咱得承認。”
許新安:“……”
好吧,樂樂那孩子是有點笨,或者說是有點鈍,看著就不機靈。
“現在推行義務教育了,學生都不留級了,就算她成績不好,也能上到初中畢業。而且,她現在還小,說不定是開竅晚,過幾年就好了呢。你先不要想太多。”
“我不能不想啊。她學習是真不行。啥也學不會。個位數加減法都快愁死我了。我覺得,她上到初中畢業就頂頭了。然後呢?讓她出去打工啊?還是在家裏種地啊?”
許新安想了想,說道:“你攢點錢,初中畢業以後,送她去學門手藝,手藝人,什麽時候都有飯吃。”
“小女孩,能學什麽手藝啊?”
許新安說:“隻要是手藝,她就能學。小女孩怎麽了?小男孩能學的手藝,小女孩都能學,就看她想學不想學。哪有什麽手藝是小女孩不能學的!”
“要是小男孩,能學個修車什麽的,小女孩能學啊?”
“怎麽不能學啊?修車怎麽了?小女孩心細,說不定還學得更好。”
“修車整天弄得油乎乎的,多埋汰。”
“那是你覺得,不是她覺得。你隻需要攢錢,她想學手藝的時候你能交得起學費。至於學什麽,你聽她的。這都什麽年代了,你還覺得小女孩不能學這不能學那的。再說了,什麽事都還沒有定論呢。說不定孩子就是開竅晚。”
許新建一想也對,許樂樂現在還不到七歲,著啥急啊,這麽長時間,足夠他把學費攢出來。
☆
許樂樂於學習一道,確實不太行。
她自己跟哥哥姐姐們聊天,張嘴閉嘴都是“不想上學”,一說起上學,小朋友就開始嘟嘟囔囔、罵罵咧咧,氣哼哼的,“我真的學不會。我一聽老師說話就頭疼。我數學才考了8分。”
許聰聰和許明明都驚呆了,不知道她這個八分是怎麽考出來的。
許聰聰說:“你比我還厲害,我當年還考了三十多呢。”
許樂樂說:“你考三十多是因為你不寫,我考8分是因為我不會。”
許聰聰說:“你腦子這不是挺清楚的嗎!看問題不是很透徹嗎!很顯然,你不笨。”
許樂樂說:“我就是不會學習啊!”
小朋友心態超好,都不用別人問,麵對來訪的親戚,張嘴就是“我是大笨蛋,別問我學習的事。”
直接堵的大人們沒話說。
也是在這個時候,許新安才知道,許麗霞輟學了。說是許峰上初中學費太高,家裏壓力太大,所以不能讓許麗霞再上了。
許新安跟鄧念英嘀咕:“麗霞上學的錢不是她爺爺出的嗎?”
鄧念英說:“我聽玉華說,新忠兩口子想讓麗霞過完年就出去打工去。上學不光是花錢,還耽誤掙錢。”
許新安震驚不已,“麗霞比聰聰大兩歲多點,她是80年底出生的,現在才14吧!”
鄧念英說:“李雲香說,虛歲16了。”
許新安:“……不是,我隔三差五的就迴來一趟,遇見她好幾迴,這孩子也沒跟我說過啊。她啥時候輟學的?”
“就期末考試完。剛輟學。下學期就不讓她去了。”
“就差一學期,她就能小學畢業了,這都不讓她上完!”
鄧念英歎了口氣,說道:“上完小學又怎麽樣呢?肯定不會再讓她上初中了,麗霞成績一般,玉華問過她,她自己也接受了這件事。過完年就走。咱們大隊的婦女主任,現在不是在幫鎮上做勞務派遣嗎,麗霞在她那兒報名,跟著大部隊一起走。
她們要去的那個廠子,至少是咱們鎮政府考察過的。過完年咱們鎮上包大巴車把人送過去,在那邊一幹就是一年,到過年的時候再包車把人接迴來,至少還是有個保障的,比出去打散工要好。”
許新安:“……”
打工這事他沒太關注過,還不如他媳婦知道的多。
“去什麽廠?”
“南方的被服廠。說是個大廠子。咱們村現在好多年輕人在那邊打工,有的也就跟麗霞差不多大,十五六的,十七八的都有。”
許新安歎氣,“麗霞才十四!”
鄧念英說:“農村女孩子,十四就跟個大人一樣啦。有的人沒上學在家裏種地,也差不多當個整勞力使了,割麥子掰玉米,什麽都能幹。你看看金玲…”
許新安問她:“金玲不能出去打工嗎?”
他雖然覺得打工不好,但是對於李金玲來說,出去打工肯定比在家裏輕鬆。
“她爸不讓她去,說她走了家裏的地沒人種,還說她在家幹活掙得也不少,沒必要出去。”
說到這個,鄧念英也十分無語,她二姐夫是個思想不開竅的人,死守著那點地,覺得種地才是農民的本分。
她當時勸他:“金玲賺了錢迴來,你花一點錢雇人幫你把地種了不就行了嗎?”
有的人不方便出去打工,就在家裏幫人種地掙點小錢。現在這樣的人不少。
結果他說不行,他舍不得花這個錢。
許新安撇撇嘴,“他是怕金玲出去了,見識多了,不肯聽他擺弄了。在家裏種地掙的錢都在你二姐夫手裏呢,金玲一個子都撈不著。出去打工掙的錢,金玲不見得全部給他。說到底,是你二姐夫自私。他兩個兒子怎麽都能出去打工呢?怎麽不把他們留家裏幹活呢?”
鄧念英:“……”
這一點她無法反駁。她二姐夫和二姐,確實就是自私。他們最對不起的,就是金玲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