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許新安發現她車上總是放著個“神秘的黑提包”,便問她:“什麽東西還得裝提包裏啊?”
“衛生紙。”
許新安大惑不解,“這東西有必要裝黑提包?”
鄧念英翻白眼:“你懂什麽?人家小姑娘會不好意思的。”
許新安沒反應過來,不知道這有什麽需要不好意思的。誰還不擦屁股了?
鄧念英跟他說:“現在的孩子早熟。初中生就需要用衛生帶了。”
他這才恍然大悟。衛生紙誰都會用,衛生帶隻有女同誌會用。
他提醒道:“那你帶點好的,比較細的那種。”
“我兩種都帶著呢。”
細的價格高點,有的小姑娘買不了這個。來一次月事,有的孩子需要三卷衛生紙都打不住。有的小姑娘一星期就隻有五毛錢的零花錢,來月事的時候光買衛生紙都不夠。父母卻不會因為這個額外給她錢。
過了一段時間,許新安去縣城迴來,帶迴十包衛生巾,一包有十個,直條式的。
鄧念英現在已經擺脫了文盲狀態,尋常的字基本上都認識了,看個包裝上的產品說明輕而易舉。
她看的嘖嘖稱奇,“現在還有這東西呢?社會變化真快!”
看了一會,她問道:“這東西不便宜吧?會有人買嗎?”
許新安:“你可以擺在外麵試試,有人買就賣,沒人買你就自己用。用完了你跟我說,我去縣城的時候再帶點迴來。據說大城市早就有了好幾年了,咱們這小地方,還不時興呢。要是買的人多,我就直接去廠子裏進貨。”
“行。擺出去試試,沒人買就自己用。”
鄧念英擺了兩包在貨架上,剩下的都收了起來。
對於丈夫這突如其來的“體貼”,她一點也不感動。
她心裏明白得很,許新安會買衛生巾迴來,肯定是聽她之前說了“現在的小姑娘發育早”這樣的話,提前給兩個女兒趟路呢。
但是,她也挺高興的。不管他是出於什麽考慮,她也跟著受益了。
有時候,她會想,生兩個女兒挺好的,尤其是閨女他爹有點見識、還疼閨女的情況下,就會更好。孩子爹會不自覺的考慮很多問題,當娘的也就跟著沾光了。這些事情她就想不到。
唉!她怎麽就沒有生在這麽好的時候,怎麽就沒有這麽個好爹呢?
鄧念英心裏亂七八糟地感慨了一番,然後該幹嘛幹嘛去了。
出乎她意料的是,衛生巾賣得還挺好。雖然價格比衛生紙高不少,但是手裏已經有了一些閑錢的人也不少,尤其是稍微年輕一點,又掌握了一定的經濟自主權的女同誌,二十歲到三十歲這個年齡段的居多,來買衛生紙的時候聽鄧念英一推薦,都選擇了衛生巾。
可以這麽說,聰明百貨店對於衛生巾在石橋鎮的普及起到了開路先鋒的作用。
☆
1993年1月10日,農曆臘月十八,外出打工的張衛星迴來了,迴來的當天,就帶了禮物來看望姥姥和舅舅、舅媽,還給許聰聰和許明明買了一些石橋鎮不常見的糖果、點心,給她倆一人買了一身新衣服,一人一雙新鞋子。
許新梅覺得,不管怎麽說,孩子出去打工了,掙錢了,得讓他買點東西孝敬一下姥姥和舅舅舅媽,不能沒有表示。
至於給聰聰和明明買東西,那是討舅舅歡心的最有效方式!
她弟會根據別人對他女兒的態度來決定一段關係的親疏,對他孩子好的,他就走的近點,對他孩子不怎麽樣的,他就疏遠了。
他們縱然是親姐弟,關係也需要維護。現在小女兒在鎮上念初中,弟弟和弟媳婦在鎮上開店,都對她多有照顧,她這個做姑姑的,自然也不能吝嗇。
在張衛星返家之前,許新梅就讓丈夫給他寫信,叮囑了好幾遍,一定不要忘了給表妹買東西。還要在城裏買了帶迴來,不要想著迴到家以後再買,那就敷衍了。新安會不高興的!
張衛星謹遵母親的囑托,買了不少東西迴來。
許新安果然很高興。在他看來,重視他的孩子,就是重視他。反之亦然。輕視聰聰和明明,本質上就是看不起他。欺負他的孩子,就是覺得他好欺負。
張衛星生於1975年5月,眼瞅著就滿18周歲了,在外麵磨練了一年,看著沉穩了不少。
許新安問他:“想通了嗎?還想迴去上學嗎?迴去的話我幫你找找人,讓你去插班,咱挑個好一點的班級。”
張衛星笑著搖頭:“舅,我跟你說實話,不是我不想上,我就不是上學那塊料。再上幾年我也考不上中專、考不上大學。上了也白上。”
“你不試試你怎麽知道呢?”
“我知道。我之前學習挺刻苦的,晚上宿舍熄了燈,我自己打著手電偷摸學,就這,我也就勉強中等。在咱們十五中中等,到了縣裏就更排不上號。怎麽可能考得上大學嘛。”
許新安歎了口氣,問他:“外麵打工怎麽樣?”
張衛星笑了笑,說道:“還行吧。幹什麽都不容易。但學習更不容易。所以還是去打工吧。”
在外麵幹了一年,他覺得自己也不是做生意的那塊料。
人家做生意的,得腦子靈活,嘴皮子利索,他好像都不挨邊。
“你在外麵具體幹什麽?”
“在廠子裏幹點體力活。我有力氣,幹得了。”
扛麻袋唄。
許新安沒再說什麽,送走了張衛星之後,他去拜訪了一個人,他在鎮上認識的,在供電所上班,是個老電工。
他送了兩瓶好酒,跟人家說:“我有個親外甥,我大姐的孩子,初中畢業,成績不上不下的,考學有點困難,多上幾年也不是沒有希望,但孩子不想拖累家裏,就輟學打工去了,我想著給他弄個電工證,讓他去廠子裏能幹點技術活,別賣苦力,我想來想去,隻能求到你這兒了。”
那人笑道:“我還以為是什麽事呢,嚇得我差點不敢收你的禮。能幫,讓他過來跟我學一段時間,學會了,就給他辦個電工證。廠裏都需要電工,以後不愁沒飯吃。”
許新安謝了又謝,迴頭去找張衛星,把他帶到了供電所去當學徒。
許新梅全家人都笑出了牙花子。她丈夫張遠立馬掏出三百塊錢塞給許新安:“你肯定給人送禮了,這錢你拿著。不能讓你出。多少就是這些了,不夠的就是你當舅舅的給補上。”
許新安說:“夠了,就送了兩瓶酒,茅台,128一瓶。”
他抽出兩張五十還了迴去,說道:“給我200得了。”
張遠不收,強塞了迴來,“多的就是衛星孝敬你的。除了你,誰還替他想的這麽周到啊!”
推辭不過,許新安隻好收下了。
他叮囑張衛星:“好好學,以後電工肯定吃香的,哪兒都需要。你把技術學好了,這輩子就不用愁了。”
“我知道。謝謝舅。”
許新安擺擺手,“謝啥。”
“衛生紙。”
許新安大惑不解,“這東西有必要裝黑提包?”
鄧念英翻白眼:“你懂什麽?人家小姑娘會不好意思的。”
許新安沒反應過來,不知道這有什麽需要不好意思的。誰還不擦屁股了?
鄧念英跟他說:“現在的孩子早熟。初中生就需要用衛生帶了。”
他這才恍然大悟。衛生紙誰都會用,衛生帶隻有女同誌會用。
他提醒道:“那你帶點好的,比較細的那種。”
“我兩種都帶著呢。”
細的價格高點,有的小姑娘買不了這個。來一次月事,有的孩子需要三卷衛生紙都打不住。有的小姑娘一星期就隻有五毛錢的零花錢,來月事的時候光買衛生紙都不夠。父母卻不會因為這個額外給她錢。
過了一段時間,許新安去縣城迴來,帶迴十包衛生巾,一包有十個,直條式的。
鄧念英現在已經擺脫了文盲狀態,尋常的字基本上都認識了,看個包裝上的產品說明輕而易舉。
她看的嘖嘖稱奇,“現在還有這東西呢?社會變化真快!”
看了一會,她問道:“這東西不便宜吧?會有人買嗎?”
許新安:“你可以擺在外麵試試,有人買就賣,沒人買你就自己用。用完了你跟我說,我去縣城的時候再帶點迴來。據說大城市早就有了好幾年了,咱們這小地方,還不時興呢。要是買的人多,我就直接去廠子裏進貨。”
“行。擺出去試試,沒人買就自己用。”
鄧念英擺了兩包在貨架上,剩下的都收了起來。
對於丈夫這突如其來的“體貼”,她一點也不感動。
她心裏明白得很,許新安會買衛生巾迴來,肯定是聽她之前說了“現在的小姑娘發育早”這樣的話,提前給兩個女兒趟路呢。
但是,她也挺高興的。不管他是出於什麽考慮,她也跟著受益了。
有時候,她會想,生兩個女兒挺好的,尤其是閨女他爹有點見識、還疼閨女的情況下,就會更好。孩子爹會不自覺的考慮很多問題,當娘的也就跟著沾光了。這些事情她就想不到。
唉!她怎麽就沒有生在這麽好的時候,怎麽就沒有這麽個好爹呢?
鄧念英心裏亂七八糟地感慨了一番,然後該幹嘛幹嘛去了。
出乎她意料的是,衛生巾賣得還挺好。雖然價格比衛生紙高不少,但是手裏已經有了一些閑錢的人也不少,尤其是稍微年輕一點,又掌握了一定的經濟自主權的女同誌,二十歲到三十歲這個年齡段的居多,來買衛生紙的時候聽鄧念英一推薦,都選擇了衛生巾。
可以這麽說,聰明百貨店對於衛生巾在石橋鎮的普及起到了開路先鋒的作用。
☆
1993年1月10日,農曆臘月十八,外出打工的張衛星迴來了,迴來的當天,就帶了禮物來看望姥姥和舅舅、舅媽,還給許聰聰和許明明買了一些石橋鎮不常見的糖果、點心,給她倆一人買了一身新衣服,一人一雙新鞋子。
許新梅覺得,不管怎麽說,孩子出去打工了,掙錢了,得讓他買點東西孝敬一下姥姥和舅舅舅媽,不能沒有表示。
至於給聰聰和明明買東西,那是討舅舅歡心的最有效方式!
她弟會根據別人對他女兒的態度來決定一段關係的親疏,對他孩子好的,他就走的近點,對他孩子不怎麽樣的,他就疏遠了。
他們縱然是親姐弟,關係也需要維護。現在小女兒在鎮上念初中,弟弟和弟媳婦在鎮上開店,都對她多有照顧,她這個做姑姑的,自然也不能吝嗇。
在張衛星返家之前,許新梅就讓丈夫給他寫信,叮囑了好幾遍,一定不要忘了給表妹買東西。還要在城裏買了帶迴來,不要想著迴到家以後再買,那就敷衍了。新安會不高興的!
張衛星謹遵母親的囑托,買了不少東西迴來。
許新安果然很高興。在他看來,重視他的孩子,就是重視他。反之亦然。輕視聰聰和明明,本質上就是看不起他。欺負他的孩子,就是覺得他好欺負。
張衛星生於1975年5月,眼瞅著就滿18周歲了,在外麵磨練了一年,看著沉穩了不少。
許新安問他:“想通了嗎?還想迴去上學嗎?迴去的話我幫你找找人,讓你去插班,咱挑個好一點的班級。”
張衛星笑著搖頭:“舅,我跟你說實話,不是我不想上,我就不是上學那塊料。再上幾年我也考不上中專、考不上大學。上了也白上。”
“你不試試你怎麽知道呢?”
“我知道。我之前學習挺刻苦的,晚上宿舍熄了燈,我自己打著手電偷摸學,就這,我也就勉強中等。在咱們十五中中等,到了縣裏就更排不上號。怎麽可能考得上大學嘛。”
許新安歎了口氣,問他:“外麵打工怎麽樣?”
張衛星笑了笑,說道:“還行吧。幹什麽都不容易。但學習更不容易。所以還是去打工吧。”
在外麵幹了一年,他覺得自己也不是做生意的那塊料。
人家做生意的,得腦子靈活,嘴皮子利索,他好像都不挨邊。
“你在外麵具體幹什麽?”
“在廠子裏幹點體力活。我有力氣,幹得了。”
扛麻袋唄。
許新安沒再說什麽,送走了張衛星之後,他去拜訪了一個人,他在鎮上認識的,在供電所上班,是個老電工。
他送了兩瓶好酒,跟人家說:“我有個親外甥,我大姐的孩子,初中畢業,成績不上不下的,考學有點困難,多上幾年也不是沒有希望,但孩子不想拖累家裏,就輟學打工去了,我想著給他弄個電工證,讓他去廠子裏能幹點技術活,別賣苦力,我想來想去,隻能求到你這兒了。”
那人笑道:“我還以為是什麽事呢,嚇得我差點不敢收你的禮。能幫,讓他過來跟我學一段時間,學會了,就給他辦個電工證。廠裏都需要電工,以後不愁沒飯吃。”
許新安謝了又謝,迴頭去找張衛星,把他帶到了供電所去當學徒。
許新梅全家人都笑出了牙花子。她丈夫張遠立馬掏出三百塊錢塞給許新安:“你肯定給人送禮了,這錢你拿著。不能讓你出。多少就是這些了,不夠的就是你當舅舅的給補上。”
許新安說:“夠了,就送了兩瓶酒,茅台,128一瓶。”
他抽出兩張五十還了迴去,說道:“給我200得了。”
張遠不收,強塞了迴來,“多的就是衛星孝敬你的。除了你,誰還替他想的這麽周到啊!”
推辭不過,許新安隻好收下了。
他叮囑張衛星:“好好學,以後電工肯定吃香的,哪兒都需要。你把技術學好了,這輩子就不用愁了。”
“我知道。謝謝舅。”
許新安擺擺手,“謝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