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台接到了許新安打的匿名電話,對於發生在一個小村莊裏的小學生罷課事件極為好奇,他們迅速派了兩名調查記者下來了解情況。
這個時候的調查記者那是真調查。
一點都不玩虛的。
這兩位調查記者,一個姓馮,另一個姓袁。
馮記者負責給市裏、縣裏的教育局打電話了解情況,袁記者長得比較淳樸一點,稍微喬裝打扮直接趕赴南辛莊村。
一大早出發,來到南辛莊的時候,已經快到傍晚了。
正是不起眼的時候。
他悄悄來到南辛莊小學門口,直接就看到了大門上掛著的“罷課橫幅”。
袁記者從自己的農村走親戚款大黑提包裏掏出了照相機,“哢哢”就是兩張照片。
他在周邊轉了轉,找了個侃大山人群湊了進去。同時,袁記者按下了自己便攜式磁帶錄音機的錄音鍵。
“我剛才從學校那兒路過,門口怎麽還掛著橫幅呢?李慶軍是誰啊?”
有人問他:“你不是我們村的吧?”
袁記者一邊給大家遞煙,一邊笑道:“不是,我是來走親戚的。”
“你這口音怎麽這樣啊?挺時髦啊。”
袁記者笑道:“這不是在外麵打了兩年工,裝裝樣子嘛,顯得我去過城裏,見過世麵了。”
他裝出一副愛慕虛榮的樣子,逗得大家直笑。
“你是誰家的親戚啊?”
“離這兒遠著呢,在西南角。我閑著沒事在咱們村溜達溜達,沒想到就看到這個了。”
有人笑話他:“你這就跟那個笑話說的似的,有個人去城裏打工了,迴來以後,他家鄰居問他,‘你什麽時候迴來的啊’,他說,‘我昨兒晚上迴來的’,他鄰居就說他,‘你怎麽昨兒碗上迴來,不昨兒鍋上迴來呢’?”
一群人哈哈大笑,袁記者也笑。
笑夠了,大家就跟他說:“李慶軍是我們小學三年級的老師,他自己就是個糊塗蛋,當年上小學都沒完全畢業,成績差的喲,沒眼看。這種人能當老師嗎?不能吧!要我說不能。但人家有個好姐夫啊,人家姐夫是鎮教委的,愣是讓他當上老師了。
我聽說,他啥也不教。因為他也不會。隻會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己背書、自己抄寫,他也看不出好壞來,就故意找茬罵學生寫的不好,背書太慢,這樣才能顯得他有水平。
天天有學生挨他罵,有時候還挨打。他罵人可難聽了,我聽說,罵稍微胖點的學生是肥豬,罵瘦點的是猴子,穿的差點就說人家是要飯的,一輩子沒出息……哎呦喂,大家怨言可大了。我們這兒凡是上過他課的學生,就沒有一個對他沒怨言的。”
袁記者露出一個極為震驚的表情:“天!他這樣,竟然沒人管?”
“誰管啊?咱都是老實巴交的莊稼人,誰敢跟當官的作對啊。”
“當官的?誰?他姐夫啊?不就是鎮教委的嗎?”
“謔!小夥子你口氣不小啊!‘不就是鎮教委的嗎’?那就是挺大的官啦!自古民不與官鬥!我們老百姓哪敢惹啊?捏著鼻子認了唄。”
“那這迴怎麽鬧起來了呢?”
“那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認。人家有的人就不想受他的氣!無緣無故的,憑什麽讓他罵啊?學生要是真有問題那也就算了,可是人家沒問題啊,純粹是這個老師有問題。”
有人歎了口氣,說道:“我們農村小學,不就這樣嗎?我們這兒教學質量和城裏沒法比,就李慶軍這樣的都能當老師,你就能看出來啦。
我們農民,注定就是要一輩子吃苦受累的。孩子們去學校裏認幾個字,別做睜眼瞎就行了。上幾年學就迴家種地。跟著李慶軍這樣的老師,能考出什麽好成績來?我們農民啊,祖祖輩輩的,就這樣了。沒指望了。”
袁記者:“……”
有人問他:“你們村的學校教學質量好嗎?”
袁記者說:“嗐,都差不多。”
有人說道:“這個姓李的,重點是說話難聽,打人還不算狠。北辛莊小學有個老師,剛從初中調過去的,我聽說他在初中和人家女生談對象,被人家家長發現了。家長不幹,就鬧了出來。最後,教委就想著大事化小,先把他調到小學裏去教一段時間,等這事過去了再說。”
袁記者驚訝道:“還有這種事?初中女生才多大,他太過分了。”
那人說道:“誰說不是呢。你接著聽啊,這人到了小學,還覺得自己受委屈了,心裏不痛快,拿學生撒氣,考試出題特別難,考不到八十他就打人。全班都挨打了!他拿板子打學生的臉,有的學生臉腫的跟包子一樣,往外滲水。”
“那家長沒做什麽嗎?”
“巧了不是,挨打的那個孩子家長,覺得他家孩子成績不好,活該挨打,還說老師打得好,打重了孩子才能長記性。”
袁記者:“……”
那人又說道:“這個老師有家有室,孩子都好幾歲了。最可憐的是那個女學生,這事發生之後,她也沒臉在學校待下去了,轉學走了。”
“轉到哪兒去了?”
“還能去哪兒,去二十二中了唄。咱們鎮現在就剩兩個中學了,鎮上的十五中,還有大王莊的二十二中。二十二中是公社那時候大隊辦的中學,我們村原來也有一個,後來辦不下去了,取消了。但是大王莊那個中學留下來了。
咱們鎮教學本就一般,十五中教學質量還算好點,那個學校是需要考的,我們小學每年也就考進去四五個人。那個女生考進十五中,算是不錯了。本來有機會上個中專,或者上個好點的高中,結果現在轉到二十二中去了,這輩子算完了。二十二中沒指望的。”
袁記者:“這麽嚴重,對那個老師的懲罰就是調到小學去?那不是禍害小學生嗎?”
“誰說不是呢!我聽說,調到小學是暫時的,過一陣子還把他調迴去呢。那家夥使了錢的。鎮教委的人拿了人家的錢,還能不給人家辦事嗎?”
袁記者:“……”
大家聊起來,也就不管袁記者這個外人了,就當他是個湊熱鬧的。
一群人七嘴八舌的討伐李慶軍,討伐鎮教委。
袁記者不動聲色,就把事情摸得差不多了。
他又繼續在村裏閑逛,溜達到大街上,看見了一群正在你追我趕瘋跑瘋鬧瘋玩的小朋友。
袁記者臉上不由得露出個笑容,看到活力四射的小孩子們,人總是會很高興。他信步走進小賣鋪買了一包糖,隨機搭訕了一個小朋友,問她:“吃糖嗎?”
被搭訕的許明明:“……”
她看了袁記者一眼,隨即一聲大吼:“媽媽,爸爸,奶奶,有人給我糖吃。我不認識他!”
袁記者:“!…”
許聰聰跑過來,把許明明擋在身後,警惕地看著袁記者,問道:“什麽人?哪兒來的?敢在我們的地盤上撒野,是不是活得不耐煩了?”
袁記者:“……”
一群小孩湊過來把他圍了個水泄不通。他們本來就在玩官兵抓強盜,此刻還沒出戲,許勇一個演強盜的,很機靈的變身官兵,跺著腳喊“威……武……”,這是要把袁記者當強盜審。
這是最近看《楊乃武與小白菜》學來的詞。這個電視劇小孩子不愛看,但是大人們超愛,尤其是鄧念英她們這群青年、中年婦女同誌,愛得不得了,霸著電視不放,小孩子們多少也聽到了一些。
許明明說他:“你是強盜,你不能這麽說。”
袁記者:“……”
許念恩站在小賣鋪門口看熱鬧,這時候便插了一句:“糖是好的,剛從我這兒買的。”
許明明跟許聰聰說:“姐,他問我要不要吃糖來著。”
許聰聰伸出手,說道:“吃,給我們吧。”
她嘴饞這事已經沒救了。什麽時候都不忘記吃。
袁記者:“……”
他把糖包直接給了許聰聰,說道:“你給大家分一分。”
許聰聰給每個小孩發了一塊,最後還剩下三塊,想了想,又給了許明明一塊,剩下兩塊都揣自己兜裏了。
袁記者:“……”
省台接到了許新安打的匿名電話,對於發生在一個小村莊裏的小學生罷課事件極為好奇,他們迅速派了兩名調查記者下來了解情況。
這個時候的調查記者那是真調查。
一點都不玩虛的。
這兩位調查記者,一個姓馮,另一個姓袁。
馮記者負責給市裏、縣裏的教育局打電話了解情況,袁記者長得比較淳樸一點,稍微喬裝打扮直接趕赴南辛莊村。
一大早出發,來到南辛莊的時候,已經快到傍晚了。
正是不起眼的時候。
他悄悄來到南辛莊小學門口,直接就看到了大門上掛著的“罷課橫幅”。
袁記者從自己的農村走親戚款大黑提包裏掏出了照相機,“哢哢”就是兩張照片。
他在周邊轉了轉,找了個侃大山人群湊了進去。同時,袁記者按下了自己便攜式磁帶錄音機的錄音鍵。
“我剛才從學校那兒路過,門口怎麽還掛著橫幅呢?李慶軍是誰啊?”
有人問他:“你不是我們村的吧?”
袁記者一邊給大家遞煙,一邊笑道:“不是,我是來走親戚的。”
“你這口音怎麽這樣啊?挺時髦啊。”
袁記者笑道:“這不是在外麵打了兩年工,裝裝樣子嘛,顯得我去過城裏,見過世麵了。”
他裝出一副愛慕虛榮的樣子,逗得大家直笑。
“你是誰家的親戚啊?”
“離這兒遠著呢,在西南角。我閑著沒事在咱們村溜達溜達,沒想到就看到這個了。”
有人笑話他:“你這就跟那個笑話說的似的,有個人去城裏打工了,迴來以後,他家鄰居問他,‘你什麽時候迴來的啊’,他說,‘我昨兒晚上迴來的’,他鄰居就說他,‘你怎麽昨兒碗上迴來,不昨兒鍋上迴來呢’?”
一群人哈哈大笑,袁記者也笑。
笑夠了,大家就跟他說:“李慶軍是我們小學三年級的老師,他自己就是個糊塗蛋,當年上小學都沒完全畢業,成績差的喲,沒眼看。這種人能當老師嗎?不能吧!要我說不能。但人家有個好姐夫啊,人家姐夫是鎮教委的,愣是讓他當上老師了。
我聽說,他啥也不教。因為他也不會。隻會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己背書、自己抄寫,他也看不出好壞來,就故意找茬罵學生寫的不好,背書太慢,這樣才能顯得他有水平。
天天有學生挨他罵,有時候還挨打。他罵人可難聽了,我聽說,罵稍微胖點的學生是肥豬,罵瘦點的是猴子,穿的差點就說人家是要飯的,一輩子沒出息……哎呦喂,大家怨言可大了。我們這兒凡是上過他課的學生,就沒有一個對他沒怨言的。”
袁記者露出一個極為震驚的表情:“天!他這樣,竟然沒人管?”
“誰管啊?咱都是老實巴交的莊稼人,誰敢跟當官的作對啊。”
“當官的?誰?他姐夫啊?不就是鎮教委的嗎?”
“謔!小夥子你口氣不小啊!‘不就是鎮教委的嗎’?那就是挺大的官啦!自古民不與官鬥!我們老百姓哪敢惹啊?捏著鼻子認了唄。”
“那這迴怎麽鬧起來了呢?”
“那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認。人家有的人就不想受他的氣!無緣無故的,憑什麽讓他罵啊?學生要是真有問題那也就算了,可是人家沒問題啊,純粹是這個老師有問題。”
有人歎了口氣,說道:“我們農村小學,不就這樣嗎?我們這兒教學質量和城裏沒法比,就李慶軍這樣的都能當老師,你就能看出來啦。
我們農民,注定就是要一輩子吃苦受累的。孩子們去學校裏認幾個字,別做睜眼瞎就行了。上幾年學就迴家種地。跟著李慶軍這樣的老師,能考出什麽好成績來?我們農民啊,祖祖輩輩的,就這樣了。沒指望了。”
袁記者:“……”
有人問他:“你們村的學校教學質量好嗎?”
袁記者說:“嗐,都差不多。”
有人說道:“這個姓李的,重點是說話難聽,打人還不算狠。北辛莊小學有個老師,剛從初中調過去的,我聽說他在初中和人家女生談對象,被人家家長發現了。家長不幹,就鬧了出來。最後,教委就想著大事化小,先把他調到小學裏去教一段時間,等這事過去了再說。”
袁記者驚訝道:“還有這種事?初中女生才多大,他太過分了。”
那人說道:“誰說不是呢。你接著聽啊,這人到了小學,還覺得自己受委屈了,心裏不痛快,拿學生撒氣,考試出題特別難,考不到八十他就打人。全班都挨打了!他拿板子打學生的臉,有的學生臉腫的跟包子一樣,往外滲水。”
“那家長沒做什麽嗎?”
“巧了不是,挨打的那個孩子家長,覺得他家孩子成績不好,活該挨打,還說老師打得好,打重了孩子才能長記性。”
袁記者:“……”
那人又說道:“這個老師有家有室,孩子都好幾歲了。最可憐的是那個女學生,這事發生之後,她也沒臉在學校待下去了,轉學走了。”
“轉到哪兒去了?”
“還能去哪兒,去二十二中了唄。咱們鎮現在就剩兩個中學了,鎮上的十五中,還有大王莊的二十二中。二十二中是公社那時候大隊辦的中學,我們村原來也有一個,後來辦不下去了,取消了。但是大王莊那個中學留下來了。
咱們鎮教學本就一般,十五中教學質量還算好點,那個學校是需要考的,我們小學每年也就考進去四五個人。那個女生考進十五中,算是不錯了。本來有機會上個中專,或者上個好點的高中,結果現在轉到二十二中去了,這輩子算完了。二十二中沒指望的。”
袁記者:“這麽嚴重,對那個老師的懲罰就是調到小學去?那不是禍害小學生嗎?”
“誰說不是呢!我聽說,調到小學是暫時的,過一陣子還把他調迴去呢。那家夥使了錢的。鎮教委的人拿了人家的錢,還能不給人家辦事嗎?”
袁記者:“……”
大家聊起來,也就不管袁記者這個外人了,就當他是個湊熱鬧的。
一群人七嘴八舌的討伐李慶軍,討伐鎮教委。
袁記者不動聲色,就把事情摸得差不多了。
他又繼續在村裏閑逛,溜達到大街上,看見了一群正在你追我趕瘋跑瘋鬧瘋玩的小朋友。
袁記者臉上不由得露出個笑容,看到活力四射的小孩子們,人總是會很高興。他信步走進小賣鋪買了一包糖,隨機搭訕了一個小朋友,問她:“吃糖嗎?”
被搭訕的許明明:“……”
她看了袁記者一眼,隨即一聲大吼:“媽媽,爸爸,奶奶,有人給我糖吃。我不認識他!”
袁記者:“!…”
許聰聰跑過來,把許明明擋在身後,警惕地看著袁記者,問道:“什麽人?哪兒來的?敢在我們的地盤上撒野,是不是活得不耐煩了?”
袁記者:“……”
一群小孩湊過來把他圍了個水泄不通。他們本來就在玩官兵抓強盜,此刻還沒出戲,許勇一個演強盜的,很機靈的變身官兵,跺著腳喊“威……武……”,這是要把袁記者當強盜審。
這是最近看《楊乃武與小白菜》學來的詞。這個電視劇小孩子不愛看,但是大人們超愛,尤其是鄧念英她們這群青年、中年婦女同誌,愛得不得了,霸著電視不放,小孩子們多少也聽到了一些。
許明明說他:“你是強盜,你不能這麽說。”
袁記者:“……”
許念恩站在小賣鋪門口看熱鬧,這時候便插了一句:“糖是好的,剛從我這兒買的。”
許明明跟許聰聰說:“姐,他問我要不要吃糖來著。”
許聰聰伸出手,說道:“吃,給我們吧。”
她嘴饞這事已經沒救了。什麽時候都不忘記吃。
袁記者:“……”
他把糖包直接給了許聰聰,說道:“你給大家分一分。”
許聰聰給每個小孩發了一塊,最後還剩下三塊,想了想,又給了許明明一塊,剩下兩塊都揣自己兜裏了。
袁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