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買了沒幾天,老許家又發生了一件事。
許德和許新忠爺倆又打起來了。
秋收過後,許德在家等著許新忠來給他送糧食,結果許新忠遲遲不上門,許德沒辦法,隻好親自登門去要。結果許新忠說:“之前分家不公平,我要重新分。不然糧食我就不給你。”
許德暴跳如雷,“你跟老子講什麽公平,你又憑什麽跟我要公平?你兄弟媳婦幹了多少活,你媳婦幹了多少,你心裏沒點數嗎?人家多孝順,你們兩口子是什麽玩意,你們自己不清楚嗎?”
分家以後,這個大兒子一家再也沒管過他們老兩口任何事。二兒媳婦每天給他們洗衣做飯,伺候得好好的,他們當然偏心,這有什麽問題?
但是,任他磨破嘴皮子,罵的嗓子冒煙,許新忠就是不給他糧食,條件隻有一個,他要和許新民交換住宅。
說起來,許家族群在村裏的地理位置是很好的,位於村子的正中間不說,門口的那條路是全村最寬、修得最好的一條路,是全村唯一的一條柏油路,也是附近幾個村子唯一的一條。雖然修的質量不是很好,而且已經被踩得有點坑坑窪窪,不是那麽平整了,但是,這條柏油路的牌麵還在。隻要提到南辛莊街上,指的就是這一條。
這條路是在70年代修的。為什麽在這兒修呢?因為南辛莊是附近幾個村子裏最大的一個,而這條路,原來是一個社員們自動自發聚集的農村大集。
每隔五天,附近的社員會在這裏聚集,出售(交換)自家的農副產品。後來,人民公社為人民服務,就把這條路修成了柏油路,大集的規模越來越大,人也越來越多。
後來,經濟放開之後,來這個大集賣東西的人越來越多,賣的東西越來越多樣化,來趕集的人也越來越多,其中出現了一些職業小攤販,到處趕集賣東西。
這兩年,這些小攤販已經引起了鎮上工商所的注意,每個月都會來大集上收一次稅。
小攤販們對這幾個大蓋帽簡直討厭極了。
但是沒關係,還有讓他們更討厭的。
1988年春天,許新安出了一個餿主意:收服務費。
這些小攤販在他家門口擺攤,他給他們提供服務,包括但不限於板凳、熱水,甚至如果你想吃點熱乎的,還能把家裏的爐子借給你煮個麵。
每個小攤每次收費5毛,收費範圍就是自家後院牆到前院牆,誰家的地方誰收。
許新安家的宅基地不算大,一共也就能擺10個小攤,每個大集能收5塊錢。當然了,有的小攤販特別愛講價,能把價格殺到4毛,那就少收一點。
他這個主意一出,整條街上大集範圍內的人家以最快的速度達成了一致,並且堅決立刻開始實施起來。
小販們一開始還不太樂意,每次收費都得嘰嘰歪歪扯皮半天,後來就習慣了,而且感覺還不錯。他們能喝上熱水了,不用自己帶板凳了,餓了還能用主家的鍋做飯,天氣太熱的時候能到主家大門洞底下乘涼,有時候看見大蓋帽來了,攤子一兜還能進主家去躲一躲。躲過去了,就能省個兩三塊錢。
以前大集結束了以後要收拾殘局、打掃衛生,現在也不用了,主家自己會打掃。
習慣了以後,大家就覺得這樣也挺不錯。
就這樣,住在大集範圍內的人家都有了進項,這其中,自然也包括許新民一家。分家的時候他們沒挪窩,依舊和許德住在一個院裏,他家範圍內的攤位費,自然都進了許新民的口袋。
許新忠為此而眼紅,也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他想要和許新民交換住宅,由他去收那個攤位費。
許德不同意,許新忠就不給糧食不給錢。
許德帶著小兒子和女兒女婿打上門去,從許新忠家裏把糧食搶走了。
李雲香氣急了,開啟了罵街技能。每天傍晚就到許德家門口破口大罵,罵的都是許聰聰聽不懂的詞。
許聰聰問她媽:“什麽叫破鞋?”
鄧念英:“……”
許聰聰又問:“什麽叫有一腿?隻有一條腿嗎?二爺爺有兩條腿呀!”
鄧念英:“……”
許聰聰還想問,鄧念英趕緊把人拖走了。“別聽她胡唚,你這個大嬸子,嘴裏沒一句實話,沒一句好話,在那兒瞎編亂造呢。你躲她遠點。這就不是個人。”
你想爭房子就好好爭房子,在這兒編造弟媳婦和老公公的謠言,這要是遇上個心思重的,那是能逼死人的!太不是個東西了!你罵許德就罵許德,你扯上人家秀芹幹什麽呢!
萬幸罵街的話沒人信,大家也就聽個熱鬧。
許聰聰還在嘚啵:“媽媽,她為什麽在這兒罵人?”
“因為她占便宜沒夠。沒給她占到便宜她就不高興了。”
“她罵人的時候為什麽還笑呢?”
鄧念英想了想,說道:“你看葫蘆娃裏那個蛇精,天天幹壞事,是不是也笑眯眯的?”
許聰聰想了想,“是。”
“你大嬸子就是那樣的人。”
許聰聰恍然大悟,“難怪許峰和麗霞姐姐都長得像蛇精呢!”
鄧念英表示:“別胡扯。人家那是瓜子臉,正宗的瓜子臉、大眼睛。好看著呢。而且,他們倆長這樣和他們的媽沒有任何關係,他們倆都長得都像你二奶奶。”
別說,讓許聰聰這麽一說,她也覺得那倆孩子的瓜子臉有點像葫蘆娃裏那個蛇精。
鄧念英甩了一下腦袋,把這個不著調的念頭甩了出去。
把許聰聰哄到一邊去玩,她自己也不敢去湊熱鬧了,得看著孩子。
鄧念英在心裏慶幸,得虧這幾天她婆婆帶著許明明去她大姑姐那兒住了,沒在家,不然這倆孩子一齊問她問題,保準把她問得招架不住。
李雲香的罵街持續了幾天,許德也忍無可忍了,隻好請來了當初分家的見證人。
大家先勸許新忠適可而止,不要再鬧。
許新忠表示:“我沒鬧啊。我總不能不讓我媳婦出門,不能不讓她說話吧。”
潑皮無賴滾刀肉的氣質越發成熟了。
許德也頭疼不已。再鬧下去,小兒子一家就要被攪和散了。
最後,大家提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抓鬮。
兩個宅子編上號,抓到哪個是哪個。至於攤位費,哪怕住在街上,也不能獨吞攤位費,要和老父親平分。而老父親還不負責提供服務。其他養老條件不變。
許新忠知道這是針對他的,但是他也隻能同意了。老這麽鬧下去顯然也不是個辦法。
抓鬮是在大家的見證下進行的,許新忠抽到了街上的宅子,兩口子頓時喜笑顏開。
當天就催著許新民搬了家。
原來許德和小兒子住一起,說是他們老兩口單獨過,其實並不是。王秀芹承擔了所有家務,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給老太太梳頭,她是個勤勞肯幹心地善良又愛幹淨的人,把許德老兩口伺候得不錯。
許德對小兒子一家也還可以,沒跟小兒子要東西,還把自己之前攢的錢、賣糧的錢都補貼給了他們,攤位費也是全給他們的。
這下好了,相處好的小兒子一家搬走了,鬧得跟烏眼雞一樣的大兒子一家搬迴來了。
許德不可能和大兒子一家在一個鍋裏吃飯,他隻能另起爐灶,真的和老伴單過了。他老伴年輕的時候不幹活,上了年紀依然不幹活,每天洗衣做飯就成了他的事,兩口子眼瞅著就從幹幹淨淨的老頭老太太,變成了邋裏邋遢的老頭老太太。
重新殺迴來的許新忠夫妻倒是整天春風得意。
李雲香走到街上一改往日的德行,見誰都笑著打招唿,包括之前鬧掰了的鄧念英,見麵都樂嗬嗬的叫“嫂子”。
鄧念英也就點點頭,態度不冷不熱。
李雲香對別人的態度毫不介意。她占到好處了,開心~
電視買了沒幾天,老許家又發生了一件事。
許德和許新忠爺倆又打起來了。
秋收過後,許德在家等著許新忠來給他送糧食,結果許新忠遲遲不上門,許德沒辦法,隻好親自登門去要。結果許新忠說:“之前分家不公平,我要重新分。不然糧食我就不給你。”
許德暴跳如雷,“你跟老子講什麽公平,你又憑什麽跟我要公平?你兄弟媳婦幹了多少活,你媳婦幹了多少,你心裏沒點數嗎?人家多孝順,你們兩口子是什麽玩意,你們自己不清楚嗎?”
分家以後,這個大兒子一家再也沒管過他們老兩口任何事。二兒媳婦每天給他們洗衣做飯,伺候得好好的,他們當然偏心,這有什麽問題?
但是,任他磨破嘴皮子,罵的嗓子冒煙,許新忠就是不給他糧食,條件隻有一個,他要和許新民交換住宅。
說起來,許家族群在村裏的地理位置是很好的,位於村子的正中間不說,門口的那條路是全村最寬、修得最好的一條路,是全村唯一的一條柏油路,也是附近幾個村子唯一的一條。雖然修的質量不是很好,而且已經被踩得有點坑坑窪窪,不是那麽平整了,但是,這條柏油路的牌麵還在。隻要提到南辛莊街上,指的就是這一條。
這條路是在70年代修的。為什麽在這兒修呢?因為南辛莊是附近幾個村子裏最大的一個,而這條路,原來是一個社員們自動自發聚集的農村大集。
每隔五天,附近的社員會在這裏聚集,出售(交換)自家的農副產品。後來,人民公社為人民服務,就把這條路修成了柏油路,大集的規模越來越大,人也越來越多。
後來,經濟放開之後,來這個大集賣東西的人越來越多,賣的東西越來越多樣化,來趕集的人也越來越多,其中出現了一些職業小攤販,到處趕集賣東西。
這兩年,這些小攤販已經引起了鎮上工商所的注意,每個月都會來大集上收一次稅。
小攤販們對這幾個大蓋帽簡直討厭極了。
但是沒關係,還有讓他們更討厭的。
1988年春天,許新安出了一個餿主意:收服務費。
這些小攤販在他家門口擺攤,他給他們提供服務,包括但不限於板凳、熱水,甚至如果你想吃點熱乎的,還能把家裏的爐子借給你煮個麵。
每個小攤每次收費5毛,收費範圍就是自家後院牆到前院牆,誰家的地方誰收。
許新安家的宅基地不算大,一共也就能擺10個小攤,每個大集能收5塊錢。當然了,有的小攤販特別愛講價,能把價格殺到4毛,那就少收一點。
他這個主意一出,整條街上大集範圍內的人家以最快的速度達成了一致,並且堅決立刻開始實施起來。
小販們一開始還不太樂意,每次收費都得嘰嘰歪歪扯皮半天,後來就習慣了,而且感覺還不錯。他們能喝上熱水了,不用自己帶板凳了,餓了還能用主家的鍋做飯,天氣太熱的時候能到主家大門洞底下乘涼,有時候看見大蓋帽來了,攤子一兜還能進主家去躲一躲。躲過去了,就能省個兩三塊錢。
以前大集結束了以後要收拾殘局、打掃衛生,現在也不用了,主家自己會打掃。
習慣了以後,大家就覺得這樣也挺不錯。
就這樣,住在大集範圍內的人家都有了進項,這其中,自然也包括許新民一家。分家的時候他們沒挪窩,依舊和許德住在一個院裏,他家範圍內的攤位費,自然都進了許新民的口袋。
許新忠為此而眼紅,也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他想要和許新民交換住宅,由他去收那個攤位費。
許德不同意,許新忠就不給糧食不給錢。
許德帶著小兒子和女兒女婿打上門去,從許新忠家裏把糧食搶走了。
李雲香氣急了,開啟了罵街技能。每天傍晚就到許德家門口破口大罵,罵的都是許聰聰聽不懂的詞。
許聰聰問她媽:“什麽叫破鞋?”
鄧念英:“……”
許聰聰又問:“什麽叫有一腿?隻有一條腿嗎?二爺爺有兩條腿呀!”
鄧念英:“……”
許聰聰還想問,鄧念英趕緊把人拖走了。“別聽她胡唚,你這個大嬸子,嘴裏沒一句實話,沒一句好話,在那兒瞎編亂造呢。你躲她遠點。這就不是個人。”
你想爭房子就好好爭房子,在這兒編造弟媳婦和老公公的謠言,這要是遇上個心思重的,那是能逼死人的!太不是個東西了!你罵許德就罵許德,你扯上人家秀芹幹什麽呢!
萬幸罵街的話沒人信,大家也就聽個熱鬧。
許聰聰還在嘚啵:“媽媽,她為什麽在這兒罵人?”
“因為她占便宜沒夠。沒給她占到便宜她就不高興了。”
“她罵人的時候為什麽還笑呢?”
鄧念英想了想,說道:“你看葫蘆娃裏那個蛇精,天天幹壞事,是不是也笑眯眯的?”
許聰聰想了想,“是。”
“你大嬸子就是那樣的人。”
許聰聰恍然大悟,“難怪許峰和麗霞姐姐都長得像蛇精呢!”
鄧念英表示:“別胡扯。人家那是瓜子臉,正宗的瓜子臉、大眼睛。好看著呢。而且,他們倆長這樣和他們的媽沒有任何關係,他們倆都長得都像你二奶奶。”
別說,讓許聰聰這麽一說,她也覺得那倆孩子的瓜子臉有點像葫蘆娃裏那個蛇精。
鄧念英甩了一下腦袋,把這個不著調的念頭甩了出去。
把許聰聰哄到一邊去玩,她自己也不敢去湊熱鬧了,得看著孩子。
鄧念英在心裏慶幸,得虧這幾天她婆婆帶著許明明去她大姑姐那兒住了,沒在家,不然這倆孩子一齊問她問題,保準把她問得招架不住。
李雲香的罵街持續了幾天,許德也忍無可忍了,隻好請來了當初分家的見證人。
大家先勸許新忠適可而止,不要再鬧。
許新忠表示:“我沒鬧啊。我總不能不讓我媳婦出門,不能不讓她說話吧。”
潑皮無賴滾刀肉的氣質越發成熟了。
許德也頭疼不已。再鬧下去,小兒子一家就要被攪和散了。
最後,大家提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抓鬮。
兩個宅子編上號,抓到哪個是哪個。至於攤位費,哪怕住在街上,也不能獨吞攤位費,要和老父親平分。而老父親還不負責提供服務。其他養老條件不變。
許新忠知道這是針對他的,但是他也隻能同意了。老這麽鬧下去顯然也不是個辦法。
抓鬮是在大家的見證下進行的,許新忠抽到了街上的宅子,兩口子頓時喜笑顏開。
當天就催著許新民搬了家。
原來許德和小兒子住一起,說是他們老兩口單獨過,其實並不是。王秀芹承擔了所有家務,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給老太太梳頭,她是個勤勞肯幹心地善良又愛幹淨的人,把許德老兩口伺候得不錯。
許德對小兒子一家也還可以,沒跟小兒子要東西,還把自己之前攢的錢、賣糧的錢都補貼給了他們,攤位費也是全給他們的。
這下好了,相處好的小兒子一家搬走了,鬧得跟烏眼雞一樣的大兒子一家搬迴來了。
許德不可能和大兒子一家在一個鍋裏吃飯,他隻能另起爐灶,真的和老伴單過了。他老伴年輕的時候不幹活,上了年紀依然不幹活,每天洗衣做飯就成了他的事,兩口子眼瞅著就從幹幹淨淨的老頭老太太,變成了邋裏邋遢的老頭老太太。
重新殺迴來的許新忠夫妻倒是整天春風得意。
李雲香走到街上一改往日的德行,見誰都笑著打招唿,包括之前鬧掰了的鄧念英,見麵都樂嗬嗬的叫“嫂子”。
鄧念英也就點點頭,態度不冷不熱。
李雲香對別人的態度毫不介意。她占到好處了,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