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洋車子是不是小鬼子發的
穿越六零,我從十六歲開始養家 作者:偏愛年代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小夥子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哪裏受得了這份委屈?
抬頭剛想迴嘴,正好看到櫃台後麵掛著的不許無故毆打顧客,想了想,還是忍了下來。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跟這兩個娘們兒一般見識。
看著紅頭脹臉的小夥子,再看一眼沒事人一樣的售貨員,張曙光瞬間舒服了。
這才對嘛,這才是自己熟悉的供銷社。
“小同誌,這是你的東西,這是找你的零錢,錢你可一定要裝好了。”
想起張曙光從兜裏掏出厚厚的一疊大黑拾,售貨員就忍不住心驚肉跳。
這得是什麽樣的家庭,才能讓一個十幾歲的半大小子拿這麽多錢。
“行,謝謝大姐。”
張曙光接過東西,在售貨員親切的笑容和小夥子目瞪口呆的表情下,瀟灑地出了供銷社。
把所有的事情都辦完以後,張曙光蹬著三輪車開始往家走。
吃了強身健體丸的張曙光,兩條腿像是永動機一般不知疲倦,感受著耳畔唿唿的風聲,張曙光的心情前所未有的舒暢。
夕陽的餘暉灑在張曙光身上,給他全身鍍上了一層淡淡的光暈。
一直來到村口,張曙光才控製著把三輪車的速度降了下來。
“小光,你這是從哪裏騎的洋車子?”
村口坐著的婦女們,依然是那麽的耳聰目明,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別瞎說,這哪裏是洋車子,洋車子我見過,都是兩個輪兒的。”
“看把你能了,就像誰沒有見過洋車子一樣,公社裏來的幹部,不都是騎著洋車子過來嗎?”
……
婦女們放下手裏的針線活,都圍在三輪車周圍,一邊看熱鬧一邊鬥嘴。
“嬸子大娘們,這是三輪車,不但能拉人,還能裝貨。”
張曙光也沒急著走,任由幾個婦女細打量著三輪車。
“張曙光,你老實交代,這輛三輪車到底是哪兒來的?你可不能走你爹的老路啊!”
其中一個婦女臉色一陣變幻,突然像是想通了什麽。
“你說什麽呢?三輪車從哪兒來的跟你有什麽關係?我有必要跟你解釋嗎?”
和謹小慎微的弟弟張勝利不同,張曙光就是個驢脾氣。
你跟我客氣,我也能跟你客氣,你想找我的麻煩,我就會加倍懟迴去。
“你當然要解釋,你要解釋不清楚,我還要去大隊舉報你呢!別以為我不知道,隻有小鬼子,才會給二狗子發洋車子。”
李二花雙手掐腰,橫眉冷對,立誌要跟漢奸鬥爭到底。
“小光,這到底是怎麽迴事啊?”
大隊長張向陽的媳婦田素蘭,一聽也著急了。
“大娘,你別聽她胡咧咧,鬼子都被趕出去十五年了,去哪給我發三輪車啊!
我找到工作了,這是我的工作證,三輪車是廠裏發給我的。”
這才是張曙光停在這裏,跟她們浪費口舌的真正原因。
表明自己的身份,讓這群娘們兒宣傳出去。
60年代的農村,能吃上商品糧,那絕對是一件無上光榮的事情,全村人都會高看你一眼。
張曙光想要改善一下家人的處境,也給自己家生活提高找一個理由。
“你說啥玩意兒?你居然吃上商品糧了?哪個廠子這麽不長眼,居然會要你這個叛徒羔子。”
強烈的嫉妒心,根本不允許李二花相信張曙光的話是真的。
“李二花,你亂說什麽?你沒看到工作證上的紅戳嗎?這東西誰敢作假?”
田素蘭把工作證打開,在圍著的人群中轉了一圈,讓她們都看清楚。
張向陽和田素蘭兩口子,都是懂得感恩的人,心裏一直記著張向南的好,明裏暗裏也沒少照顧張曙光一家。
“大娘,我就先迴去了,我奶奶還在家等著我呢。”
張曙光原本想打開紙包,給田素蘭拿幾塊大白兔奶糖,可看到周圍圍著的婦女,想了想還是算了。
在這個為了一把野菜都能打起來的時間節點,自己還是低調一點吧。
反正晚上還要去找大隊長調動自己的糧食關係,那時候再帶點禮物就行了。
“讓一讓,讓一讓。”
張曙光蹬著三輪車往前走,心有不甘的李二花也不得不讓開。
“憑什麽呀?我們家八輩子貧農,這種好事怎麽沒有落在我們家頭上?“
“誰說不是呢!一個16歲的孩子去縣城轉一圈,迴來就找到工作了,怎麽聽起來那麽假呢?”
“哎,你們說,城裏現在會不會是很缺工人呀?”
“還真有可能,不然就算他們不知道張曙光的出身,也不會要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吧。”
“不行,不跟你們說了,我得讓我兩個兒子明天也去縣城轉轉,看看有沒有招工的工廠。”
……
婦女們紛紛往家走,心裏各有各的打算,剛才還熱鬧的村口,瞬間冷清下來。
張曙光蹬著三輪車來到家門口,柵欄門依然緊閉。
大白天關門閉戶,這種情況已經維持三年了。
一來是怕兩個小的亂跑,二來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措施,仿佛這樣做,外麵的風言風語就不會傳進來。
“奶奶,我迴來了。”
張曙光打開柵欄門,推著三輪車來到院子裏。
“大哥,這是什麽東西啊?”
第一個跑出來的張勝利,站在三輪車旁邊,想摸又不敢。
“這是三輪車,廠裏發給我的。”
張曙光麵帶笑容,好消息就是要跟最親近的人分享。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大哥一定能成為工人,今今天中午咱娘下工迴來,她還不相信呢。”
張勝利仰著小腦袋,全身都在用力,因為喊的聲音太大,整張小臉都憋紅了。
“大孫子,你真的當上工人了?”
劉桂香牽著小孫女的手,也從屋裏走了出來。
上午的時候,老太太對大孫子信心滿滿,和張勝利一樣,也覺得自己的大孫子能夠找到工作。
可中午下工的老伴和兒媳婦,卻給她潑了一盆涼水。
“大孫子學曆低,年齡小,又沒有非農業戶口,根本就不可能找得到工作。”
這是老伴兒的原話。
“娘,小光就是胡鬧,您怎麽還真相信呀?現在家裏有了糧食,暫時也不用他上山挖野菜了,明天我就帶他一起去上工,斷了他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
蘇紅也覺得兒子是異想天開。
抬頭剛想迴嘴,正好看到櫃台後麵掛著的不許無故毆打顧客,想了想,還是忍了下來。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跟這兩個娘們兒一般見識。
看著紅頭脹臉的小夥子,再看一眼沒事人一樣的售貨員,張曙光瞬間舒服了。
這才對嘛,這才是自己熟悉的供銷社。
“小同誌,這是你的東西,這是找你的零錢,錢你可一定要裝好了。”
想起張曙光從兜裏掏出厚厚的一疊大黑拾,售貨員就忍不住心驚肉跳。
這得是什麽樣的家庭,才能讓一個十幾歲的半大小子拿這麽多錢。
“行,謝謝大姐。”
張曙光接過東西,在售貨員親切的笑容和小夥子目瞪口呆的表情下,瀟灑地出了供銷社。
把所有的事情都辦完以後,張曙光蹬著三輪車開始往家走。
吃了強身健體丸的張曙光,兩條腿像是永動機一般不知疲倦,感受著耳畔唿唿的風聲,張曙光的心情前所未有的舒暢。
夕陽的餘暉灑在張曙光身上,給他全身鍍上了一層淡淡的光暈。
一直來到村口,張曙光才控製著把三輪車的速度降了下來。
“小光,你這是從哪裏騎的洋車子?”
村口坐著的婦女們,依然是那麽的耳聰目明,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別瞎說,這哪裏是洋車子,洋車子我見過,都是兩個輪兒的。”
“看把你能了,就像誰沒有見過洋車子一樣,公社裏來的幹部,不都是騎著洋車子過來嗎?”
……
婦女們放下手裏的針線活,都圍在三輪車周圍,一邊看熱鬧一邊鬥嘴。
“嬸子大娘們,這是三輪車,不但能拉人,還能裝貨。”
張曙光也沒急著走,任由幾個婦女細打量著三輪車。
“張曙光,你老實交代,這輛三輪車到底是哪兒來的?你可不能走你爹的老路啊!”
其中一個婦女臉色一陣變幻,突然像是想通了什麽。
“你說什麽呢?三輪車從哪兒來的跟你有什麽關係?我有必要跟你解釋嗎?”
和謹小慎微的弟弟張勝利不同,張曙光就是個驢脾氣。
你跟我客氣,我也能跟你客氣,你想找我的麻煩,我就會加倍懟迴去。
“你當然要解釋,你要解釋不清楚,我還要去大隊舉報你呢!別以為我不知道,隻有小鬼子,才會給二狗子發洋車子。”
李二花雙手掐腰,橫眉冷對,立誌要跟漢奸鬥爭到底。
“小光,這到底是怎麽迴事啊?”
大隊長張向陽的媳婦田素蘭,一聽也著急了。
“大娘,你別聽她胡咧咧,鬼子都被趕出去十五年了,去哪給我發三輪車啊!
我找到工作了,這是我的工作證,三輪車是廠裏發給我的。”
這才是張曙光停在這裏,跟她們浪費口舌的真正原因。
表明自己的身份,讓這群娘們兒宣傳出去。
60年代的農村,能吃上商品糧,那絕對是一件無上光榮的事情,全村人都會高看你一眼。
張曙光想要改善一下家人的處境,也給自己家生活提高找一個理由。
“你說啥玩意兒?你居然吃上商品糧了?哪個廠子這麽不長眼,居然會要你這個叛徒羔子。”
強烈的嫉妒心,根本不允許李二花相信張曙光的話是真的。
“李二花,你亂說什麽?你沒看到工作證上的紅戳嗎?這東西誰敢作假?”
田素蘭把工作證打開,在圍著的人群中轉了一圈,讓她們都看清楚。
張向陽和田素蘭兩口子,都是懂得感恩的人,心裏一直記著張向南的好,明裏暗裏也沒少照顧張曙光一家。
“大娘,我就先迴去了,我奶奶還在家等著我呢。”
張曙光原本想打開紙包,給田素蘭拿幾塊大白兔奶糖,可看到周圍圍著的婦女,想了想還是算了。
在這個為了一把野菜都能打起來的時間節點,自己還是低調一點吧。
反正晚上還要去找大隊長調動自己的糧食關係,那時候再帶點禮物就行了。
“讓一讓,讓一讓。”
張曙光蹬著三輪車往前走,心有不甘的李二花也不得不讓開。
“憑什麽呀?我們家八輩子貧農,這種好事怎麽沒有落在我們家頭上?“
“誰說不是呢!一個16歲的孩子去縣城轉一圈,迴來就找到工作了,怎麽聽起來那麽假呢?”
“哎,你們說,城裏現在會不會是很缺工人呀?”
“還真有可能,不然就算他們不知道張曙光的出身,也不會要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吧。”
“不行,不跟你們說了,我得讓我兩個兒子明天也去縣城轉轉,看看有沒有招工的工廠。”
……
婦女們紛紛往家走,心裏各有各的打算,剛才還熱鬧的村口,瞬間冷清下來。
張曙光蹬著三輪車來到家門口,柵欄門依然緊閉。
大白天關門閉戶,這種情況已經維持三年了。
一來是怕兩個小的亂跑,二來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措施,仿佛這樣做,外麵的風言風語就不會傳進來。
“奶奶,我迴來了。”
張曙光打開柵欄門,推著三輪車來到院子裏。
“大哥,這是什麽東西啊?”
第一個跑出來的張勝利,站在三輪車旁邊,想摸又不敢。
“這是三輪車,廠裏發給我的。”
張曙光麵帶笑容,好消息就是要跟最親近的人分享。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大哥一定能成為工人,今今天中午咱娘下工迴來,她還不相信呢。”
張勝利仰著小腦袋,全身都在用力,因為喊的聲音太大,整張小臉都憋紅了。
“大孫子,你真的當上工人了?”
劉桂香牽著小孫女的手,也從屋裏走了出來。
上午的時候,老太太對大孫子信心滿滿,和張勝利一樣,也覺得自己的大孫子能夠找到工作。
可中午下工的老伴和兒媳婦,卻給她潑了一盆涼水。
“大孫子學曆低,年齡小,又沒有非農業戶口,根本就不可能找得到工作。”
這是老伴兒的原話。
“娘,小光就是胡鬧,您怎麽還真相信呀?現在家裏有了糧食,暫時也不用他上山挖野菜了,明天我就帶他一起去上工,斷了他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
蘇紅也覺得兒子是異想天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