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斯年哈哈笑著,抬手給辛木遊斟了一杯茶,“我很好奇,辛老板你看起來不像沽名釣譽之人,做這些對你有什麽好處呢?”
辛老板這樣的人,應該不在乎名,不在乎利,更不像是喜歡多管閑事的,她為什麽要做這些?
段斯年很好的掩飾起自己的探究。
辛木遊承認自己有賭的成分,她行善更像投機,看看能不能從這個世界薅到羊毛。
不過“論跡不論心”,就算她有私心,做的也是百姓受益的事情,這是雙贏。
隻有心沒行動的好人,她那一片真心值多少錢,有什麽用?
心裏這樣想,話卻不能這樣說。
辛木遊:\"不是有賢者說,窮者獨善其身,達者兼濟天下,我有能力,見到了人間身邊的苦難,自然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前幾天我客棧之中,有一位客人將她的孩子丟在克客棧裏,等我店裏的員工發現的時候那人已經不見蹤跡了。原本打算將孩子送到城中的育嬰所裏去,卻發現那裏的條件並不好,我不知道那裏的乳母與管理人員,有沒有貪汙侵占的行為,還是說育嬰所真的缺乏資金。”
“育嬰所中的孩子居然衣不蔽體,在這樣的冬天還穿著單鞋,就這樣,管理者還不願意再接收新的孩子。”
說著辛木遊又把目光轉向了顧應雲:“城隍廟後麵救出來的那批孩子,有一部分年紀小又沒有家人接收的被顧大人送到育嬰所去了吧,不知道當時顧大人有沒有考察過育嬰所的條件。”
辛木遊聲音平淡,聲量也不大,聽不出什麽情緒,顧應雲卻聽得有些臉紅,安排孩子這種事情自然不需要他親力親為,所以他真的不知道育嬰所的具體情況,也不知道那些孩子在育嬰所裏生活的怎麽樣。
辛木遊沒有指責他的意思,隻是在陳述事實。
“冬天到了,棄嬰可能還會增多,如果沒有地方收留這些孩子,那她們就會在這個冬天無聲的死去,甚至沒有人知道她們曾經存在過。”
“育嬰所是官方創辦的,直接由朝廷出資和派人管理,為的是救助和保護流浪的兒童和棄嬰。可是你們看,在京城之中就都有很多孩童在街上乞討流浪,更不用說下麵的州府是怎樣的情況。”
“那天去送孩子的時候,我的店員看到有孩子正在往外麵跑,這些孩子覺得在育嬰所裏麵的生活還不如在外麵流浪,這不就是朝廷政策落實有問題嗎?”
聽到這裏,段斯年也收起了漫不經心的態度,兩人確實應該臉紅。他們站在高處的時間太長,即便有心為民,視線也很難真正的落到底層,真正的落到百姓身上。
他們看到的是政治鬥爭,是不同派別。
“別的地方我也管不了,我身邊發生的事情,我既然有能力就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事實上,育嬰所缺乏資金,我想組織人捐獻一些,隻是不知道這種官方經辦的機構,能不能接受民間捐贈。再者,也不知道這筆錢能不能真正用到孩子身上。”
“如果官方民間能共同出人管理,相互之間有個監督就再好不過了。當然我個人能做到的不多,自然想要再多聯係一些人一起去做,如果能有朝廷的牽頭支持就更好了。”
“如果朝廷支持那更好,如果朝廷不支持,甚至反對的話,我也不強求。”
辛木遊換了個舒服的坐姿,又問道:“或者說兩位有什麽想要的,我看情況,咱們做個交易。”
段斯年站起身,衝著辛木遊行了一個禮,“辛老板真是折煞我了,育嬰所出現問題確實是朝廷的失職,朝廷這邊會派人去育嬰所查看,商量出章程來我會派人來來告知辛老板,辛老板先等等。”
辛木遊笑了:“好的。”
她將果盤往兩人麵前推了推:“吃水果。”
既然人家答應了,辛木遊也不能什麽都不表示。
辛木遊又起身去了別的屋子,迴來的時候手裏多了幾本書。
書是辛木遊從盲盒裏抽出來的其他世界的書籍,辛木遊查看過,這個世界沒有相關書籍,挑了幾本她覺得有用的,留下原件,拿了幾份複印件出來推到了段斯年麵前。
辛木遊的複印機十分給力,完全是一比一複製,連紙張材材料都與原件相同。
段斯年翻開看了看,有《齊民要術》、《天工開物》、《治河全書》、《河防一覽》等,全部都是一些專業性書籍。
顧應雲也過來翻看了一下,他雖然不是科舉出身,但是從小生在貴族之家,也算是博覽全書,這些書籍以及書籍的作者他都沒有見過聽過。
拿起一本《治河全書》翻看了一下,裏麵全都是治理河道的經驗,裏麵提到的內容專業有用,翻看了幾眼他已經了解到了這幾本書的價值。
就拿這幾本治河的書來說,沒有十幾年的治河經驗是寫不出這樣的書的。
治水關係著農業的發展,有些地區降水稀少,就需要修建水利工程,進行引水灌溉。有些地方降水頻繁,常年發水,就會給當地的百姓帶去特別大的損失。有些地區的人甚至因為洪水泛濫,流離失所,舉家逃難。
因此大雍朝也常年治水卻沒有卓越的成效,因此,朝廷裏特別缺少專業的治河能臣。
再說《齊民要術》,記載的都是廣泛的農業知識,都是作者搜尋文獻,查訪民間,觀察試驗,收錄總結出來的重要農業知識。
這些書籍很有用,相較於這些書籍,段斯年對這些書籍的作者更感興趣,他壓抑著興奮詢問:“辛老板這書是哪裏來的,你知道這些書的作者都在哪裏嗎?這樣的人才,如果不能征用,那都是朝廷的損失。”
段斯年以為這些書的作者都是一些民間隱士,如果能得到這些人的住址,就算是三顧茅廬也要請人出山。
辛木遊:“這些書都是我這些年尋訪所得,與其讓他們躺在我的書房之中不見天日,不如讓他們發揮一本書籍真正的作用,去造福百姓。”
“至於這些書的作者,都是一些古人,已經不在這個世界,恐怕要讓段公子你失望了。”
段斯年確實有些失望,不過他很快就調整好心情,能夠得到這些書已經是意外之喜了。
聊完天,辛木遊又帶兩人去外麵逛了逛,滿足了一下兩人的好奇心後才送兩人迴去。
送完人後,辛木遊又迴了霧山這邊。客棧升級之後,這邊的居住條件變得舒適了很多,不考慮客棧之中的靈氣,辛木遊也願意經常迴來居住。
辛老板這樣的人,應該不在乎名,不在乎利,更不像是喜歡多管閑事的,她為什麽要做這些?
段斯年很好的掩飾起自己的探究。
辛木遊承認自己有賭的成分,她行善更像投機,看看能不能從這個世界薅到羊毛。
不過“論跡不論心”,就算她有私心,做的也是百姓受益的事情,這是雙贏。
隻有心沒行動的好人,她那一片真心值多少錢,有什麽用?
心裏這樣想,話卻不能這樣說。
辛木遊:\"不是有賢者說,窮者獨善其身,達者兼濟天下,我有能力,見到了人間身邊的苦難,自然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前幾天我客棧之中,有一位客人將她的孩子丟在克客棧裏,等我店裏的員工發現的時候那人已經不見蹤跡了。原本打算將孩子送到城中的育嬰所裏去,卻發現那裏的條件並不好,我不知道那裏的乳母與管理人員,有沒有貪汙侵占的行為,還是說育嬰所真的缺乏資金。”
“育嬰所中的孩子居然衣不蔽體,在這樣的冬天還穿著單鞋,就這樣,管理者還不願意再接收新的孩子。”
說著辛木遊又把目光轉向了顧應雲:“城隍廟後麵救出來的那批孩子,有一部分年紀小又沒有家人接收的被顧大人送到育嬰所去了吧,不知道當時顧大人有沒有考察過育嬰所的條件。”
辛木遊聲音平淡,聲量也不大,聽不出什麽情緒,顧應雲卻聽得有些臉紅,安排孩子這種事情自然不需要他親力親為,所以他真的不知道育嬰所的具體情況,也不知道那些孩子在育嬰所裏生活的怎麽樣。
辛木遊沒有指責他的意思,隻是在陳述事實。
“冬天到了,棄嬰可能還會增多,如果沒有地方收留這些孩子,那她們就會在這個冬天無聲的死去,甚至沒有人知道她們曾經存在過。”
“育嬰所是官方創辦的,直接由朝廷出資和派人管理,為的是救助和保護流浪的兒童和棄嬰。可是你們看,在京城之中就都有很多孩童在街上乞討流浪,更不用說下麵的州府是怎樣的情況。”
“那天去送孩子的時候,我的店員看到有孩子正在往外麵跑,這些孩子覺得在育嬰所裏麵的生活還不如在外麵流浪,這不就是朝廷政策落實有問題嗎?”
聽到這裏,段斯年也收起了漫不經心的態度,兩人確實應該臉紅。他們站在高處的時間太長,即便有心為民,視線也很難真正的落到底層,真正的落到百姓身上。
他們看到的是政治鬥爭,是不同派別。
“別的地方我也管不了,我身邊發生的事情,我既然有能力就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事實上,育嬰所缺乏資金,我想組織人捐獻一些,隻是不知道這種官方經辦的機構,能不能接受民間捐贈。再者,也不知道這筆錢能不能真正用到孩子身上。”
“如果官方民間能共同出人管理,相互之間有個監督就再好不過了。當然我個人能做到的不多,自然想要再多聯係一些人一起去做,如果能有朝廷的牽頭支持就更好了。”
“如果朝廷支持那更好,如果朝廷不支持,甚至反對的話,我也不強求。”
辛木遊換了個舒服的坐姿,又問道:“或者說兩位有什麽想要的,我看情況,咱們做個交易。”
段斯年站起身,衝著辛木遊行了一個禮,“辛老板真是折煞我了,育嬰所出現問題確實是朝廷的失職,朝廷這邊會派人去育嬰所查看,商量出章程來我會派人來來告知辛老板,辛老板先等等。”
辛木遊笑了:“好的。”
她將果盤往兩人麵前推了推:“吃水果。”
既然人家答應了,辛木遊也不能什麽都不表示。
辛木遊又起身去了別的屋子,迴來的時候手裏多了幾本書。
書是辛木遊從盲盒裏抽出來的其他世界的書籍,辛木遊查看過,這個世界沒有相關書籍,挑了幾本她覺得有用的,留下原件,拿了幾份複印件出來推到了段斯年麵前。
辛木遊的複印機十分給力,完全是一比一複製,連紙張材材料都與原件相同。
段斯年翻開看了看,有《齊民要術》、《天工開物》、《治河全書》、《河防一覽》等,全部都是一些專業性書籍。
顧應雲也過來翻看了一下,他雖然不是科舉出身,但是從小生在貴族之家,也算是博覽全書,這些書籍以及書籍的作者他都沒有見過聽過。
拿起一本《治河全書》翻看了一下,裏麵全都是治理河道的經驗,裏麵提到的內容專業有用,翻看了幾眼他已經了解到了這幾本書的價值。
就拿這幾本治河的書來說,沒有十幾年的治河經驗是寫不出這樣的書的。
治水關係著農業的發展,有些地區降水稀少,就需要修建水利工程,進行引水灌溉。有些地方降水頻繁,常年發水,就會給當地的百姓帶去特別大的損失。有些地區的人甚至因為洪水泛濫,流離失所,舉家逃難。
因此大雍朝也常年治水卻沒有卓越的成效,因此,朝廷裏特別缺少專業的治河能臣。
再說《齊民要術》,記載的都是廣泛的農業知識,都是作者搜尋文獻,查訪民間,觀察試驗,收錄總結出來的重要農業知識。
這些書籍很有用,相較於這些書籍,段斯年對這些書籍的作者更感興趣,他壓抑著興奮詢問:“辛老板這書是哪裏來的,你知道這些書的作者都在哪裏嗎?這樣的人才,如果不能征用,那都是朝廷的損失。”
段斯年以為這些書的作者都是一些民間隱士,如果能得到這些人的住址,就算是三顧茅廬也要請人出山。
辛木遊:“這些書都是我這些年尋訪所得,與其讓他們躺在我的書房之中不見天日,不如讓他們發揮一本書籍真正的作用,去造福百姓。”
“至於這些書的作者,都是一些古人,已經不在這個世界,恐怕要讓段公子你失望了。”
段斯年確實有些失望,不過他很快就調整好心情,能夠得到這些書已經是意外之喜了。
聊完天,辛木遊又帶兩人去外麵逛了逛,滿足了一下兩人的好奇心後才送兩人迴去。
送完人後,辛木遊又迴了霧山這邊。客棧升級之後,這邊的居住條件變得舒適了很多,不考慮客棧之中的靈氣,辛木遊也願意經常迴來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