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戰書
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 作者:第八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吳忠國站在船頭,目光炯炯地盯著眼前堆積如山的物資,臉上露出難以掩飾的興奮之色。
就在他沉浸在喜悅之中時,一名親兵匆匆跑來,向他稟報了一個更為驚人的好消息——官軍水師的主帥已經被成功甄別出來!
原來,此人正在昨晚那批落荒而逃的水師之中,這個發現讓吳忠國心中的疑團瞬間解開,怪不得昨夜那些逃兵如此頑強抵抗。
經過進一步的調查了解,此次前來進犯的官軍水師主力乃是福建水師,但數量並不多,僅有大約兩千人而已。
除此之外,其餘的成員則魚龍混雜,既有江南各大世家的私兵,亦不乏一些海盜之流。
這些人雖然在大規模作戰時或許會因為各自利益勾心鬥角、互相掣肘,但一旦遭遇小規模戰鬥,卻往往能爆發出超乎尋常的戰鬥力,取得之前那般不俗的戰績倒也並非完全出乎意料。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吳忠國威風凜凜地大手一揮,高聲喊道:“出發!”。
隨著他的號令,龐大的船隊如同一股洶湧澎湃的洪流,浩浩蕩蕩地駛離此地,向著遠方破浪前行。
他們離開後僅僅過了兩個小時,一支多達兩萬餘人的官軍隊伍風馳電掣般趕到了這片剛剛經曆過激烈廝殺的戰場。
可惜的是,呈現在他們麵前的唯有滿地觸目驚心的血跡和江麵上隨波逐流的一具具冰冷屍體。
望著這淒慘的景象,這支官軍的主將臉色鐵青,心情也沉重無比,同時也為自己的前途擔憂起來。
別人不知道,他作為高級武官之一,是知道得很清楚的,官軍現在已經難以為繼了,失去了這些物資又是一個重大打擊。
不過現在說這些已經晚了,他隻能讓傳令兵快馬把這裏的情況送迴去,然後帶著隊伍緩緩的往迴走。
秦思源收到水軍消息的時候,已經又過了一天,同時收到的還有官軍哪裏發來的戰書,林伯俊正在抑揚頓挫的誦讀。
“今我大明討逆軍,奉天子之威,守山河之固。汝等叛逆之徒,犯我疆土,擾我子民,罪無可恕。
自爾等犯境以來,燒殺搶掠,塗炭生靈。田園荒蕪,民不聊生,老弱婦孺皆遭荼毒。
我大明將士,同仇敵愾,義憤填膺,誓要討賊平亂,還天下以太平。
我軍兵強馬壯,將才輩出,甲胄鮮明,刀槍銳利。火器精良,弓弩齊發,步騎協同,如虎狼之師。
而汝等烏合之眾,或為流寇草莽,或為番邦蠻勇,雖有匹夫之勇,卻無將帥之謀,不過是土雞瓦犬,何足懼哉!
現邀爾等於後日,於兩軍陣前,擺開陣勢,堂堂正正一戰。
屆時,我軍定當以雷霆之勢,破爾等鼠輩之陣。若爾等敢應我之邀,便率爾部前來,一決雌雄,若爾等膽怯退縮,龜縮不出,便是縮頭之輩,人人得而恥之。
望爾等速做決斷,莫要貽誤戰機。若戰,當以命相搏,生死有命,各安天命,若降,棄械歸降,我大明天子仁慈,或可饒爾等性命,免爾等一死。
張鳳翼,崇禎六年十月十七日”。
“好膽!”一聲怒喝,如沉雷般在大帳中炸開。
“放肆!”緊接著又是一聲斥罵,語氣中滿是不容置疑的威嚴。
“大人,屬下請求出戰!”話語剛落,一名武將猛然出列,抱拳拱手,眼神中燃燒著熊熊戰意。
一時間,大帳中的十幾名武將紛紛鼓噪起來,那聲音如洶湧的浪潮,此起彼伏,全是爭搶著要打首戰的唿喊。
聲浪之大,震得空氣都仿佛在顫抖,把那奉命前來的官軍使者,也被嚇得雙腿發軟,臉色瞬間變得煞白如紙。
這也難怪他如此恐懼,初來之時,他心中還頗有些不以為意,可踏入保寧衛大營的那一刻,他才真切地感受到了這裏的肅殺之氣。
放眼望去,盡是身披厚重盔甲的士兵,他們目光如鷹,眼神中透露出的兇狠,仿佛能將人一口吞下。
他這才明白,自己接下的絕非什麽美差,而是一場危機四伏的任務。
秦思源卻仿若未聞周圍的喧囂,隻是專注地拿著吳忠國送來的戰報,目光在字裏行間遊走。
隨著時間的推移,武將們鼓噪的聲音漸漸低了下去,大帳內的氣氛也隨之安靜下來,眾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秦思源的身上。
良久,秦思源緩緩抬起頭,目光如電般射向那使者,開口問道:“你們張尚書約在十月十九日?”。
盡管他一直沉浸在戰報的思索中,試圖探尋這份戰報背後隱藏的深意,但對於使者傳達的邀戰信息,他卻一字不漏地聽進了耳中。
“額,是……是……”使者忙不迭地點頭,臉上堆滿了討好的笑容,“張大帥希望能夠與貴軍公平一戰”。
秦思源微微頷首,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寒光,說道:“你迴去轉告張尚書,十九日上午九點,我們在兩軍中央對決,希望他不要遲到”。
使者一臉茫然,腦袋上仿佛冒出了無數個問號,顯然是不明白這“上午九點”究竟是個什麽意思。
這時,林伯俊站了出來,不緊不慢地開口道:“上午九點就是巳時正,你可以迴去稟報了”,說著,他將已經簽押好的邀戰書遞給了使者。
“好……好……”,使者急忙接過,點頭哈腰地退出了大帳,仿佛身後有洪水猛獸在追趕一般。
秦思源望著使者離去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輕蔑的嗤笑,冷冷說道:“張鳳翼還真是愚蠢,以為派一個膽小鬼前來,我們就會小看官軍了嗎?”。
他這話並非毫無根據,對麵的官軍號稱多達二十萬,其中不僅有各地征調的精銳之師,更有那威名赫赫的白杆軍。
按理說,在這樣的陣容下,隨便都能選出一個膽大包天、不怕死的使者。可如今派來的,卻是這麽一個膽小如鼠之輩,其中若沒有什麽不可告人的貓膩,那才叫人奇怪。
帳下眾人聽了秦思源的話,隻是相視一笑,剛才他們那番激烈的爭搶邀戰,其實不過是故意演給那使者看的罷了。
好在他們演技精湛,將一支驕狂之軍的模樣展現得淋漓盡致,想必那使者迴去之後,定會將這一幕如實稟報。
就在他沉浸在喜悅之中時,一名親兵匆匆跑來,向他稟報了一個更為驚人的好消息——官軍水師的主帥已經被成功甄別出來!
原來,此人正在昨晚那批落荒而逃的水師之中,這個發現讓吳忠國心中的疑團瞬間解開,怪不得昨夜那些逃兵如此頑強抵抗。
經過進一步的調查了解,此次前來進犯的官軍水師主力乃是福建水師,但數量並不多,僅有大約兩千人而已。
除此之外,其餘的成員則魚龍混雜,既有江南各大世家的私兵,亦不乏一些海盜之流。
這些人雖然在大規模作戰時或許會因為各自利益勾心鬥角、互相掣肘,但一旦遭遇小規模戰鬥,卻往往能爆發出超乎尋常的戰鬥力,取得之前那般不俗的戰績倒也並非完全出乎意料。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吳忠國威風凜凜地大手一揮,高聲喊道:“出發!”。
隨著他的號令,龐大的船隊如同一股洶湧澎湃的洪流,浩浩蕩蕩地駛離此地,向著遠方破浪前行。
他們離開後僅僅過了兩個小時,一支多達兩萬餘人的官軍隊伍風馳電掣般趕到了這片剛剛經曆過激烈廝殺的戰場。
可惜的是,呈現在他們麵前的唯有滿地觸目驚心的血跡和江麵上隨波逐流的一具具冰冷屍體。
望著這淒慘的景象,這支官軍的主將臉色鐵青,心情也沉重無比,同時也為自己的前途擔憂起來。
別人不知道,他作為高級武官之一,是知道得很清楚的,官軍現在已經難以為繼了,失去了這些物資又是一個重大打擊。
不過現在說這些已經晚了,他隻能讓傳令兵快馬把這裏的情況送迴去,然後帶著隊伍緩緩的往迴走。
秦思源收到水軍消息的時候,已經又過了一天,同時收到的還有官軍哪裏發來的戰書,林伯俊正在抑揚頓挫的誦讀。
“今我大明討逆軍,奉天子之威,守山河之固。汝等叛逆之徒,犯我疆土,擾我子民,罪無可恕。
自爾等犯境以來,燒殺搶掠,塗炭生靈。田園荒蕪,民不聊生,老弱婦孺皆遭荼毒。
我大明將士,同仇敵愾,義憤填膺,誓要討賊平亂,還天下以太平。
我軍兵強馬壯,將才輩出,甲胄鮮明,刀槍銳利。火器精良,弓弩齊發,步騎協同,如虎狼之師。
而汝等烏合之眾,或為流寇草莽,或為番邦蠻勇,雖有匹夫之勇,卻無將帥之謀,不過是土雞瓦犬,何足懼哉!
現邀爾等於後日,於兩軍陣前,擺開陣勢,堂堂正正一戰。
屆時,我軍定當以雷霆之勢,破爾等鼠輩之陣。若爾等敢應我之邀,便率爾部前來,一決雌雄,若爾等膽怯退縮,龜縮不出,便是縮頭之輩,人人得而恥之。
望爾等速做決斷,莫要貽誤戰機。若戰,當以命相搏,生死有命,各安天命,若降,棄械歸降,我大明天子仁慈,或可饒爾等性命,免爾等一死。
張鳳翼,崇禎六年十月十七日”。
“好膽!”一聲怒喝,如沉雷般在大帳中炸開。
“放肆!”緊接著又是一聲斥罵,語氣中滿是不容置疑的威嚴。
“大人,屬下請求出戰!”話語剛落,一名武將猛然出列,抱拳拱手,眼神中燃燒著熊熊戰意。
一時間,大帳中的十幾名武將紛紛鼓噪起來,那聲音如洶湧的浪潮,此起彼伏,全是爭搶著要打首戰的唿喊。
聲浪之大,震得空氣都仿佛在顫抖,把那奉命前來的官軍使者,也被嚇得雙腿發軟,臉色瞬間變得煞白如紙。
這也難怪他如此恐懼,初來之時,他心中還頗有些不以為意,可踏入保寧衛大營的那一刻,他才真切地感受到了這裏的肅殺之氣。
放眼望去,盡是身披厚重盔甲的士兵,他們目光如鷹,眼神中透露出的兇狠,仿佛能將人一口吞下。
他這才明白,自己接下的絕非什麽美差,而是一場危機四伏的任務。
秦思源卻仿若未聞周圍的喧囂,隻是專注地拿著吳忠國送來的戰報,目光在字裏行間遊走。
隨著時間的推移,武將們鼓噪的聲音漸漸低了下去,大帳內的氣氛也隨之安靜下來,眾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秦思源的身上。
良久,秦思源緩緩抬起頭,目光如電般射向那使者,開口問道:“你們張尚書約在十月十九日?”。
盡管他一直沉浸在戰報的思索中,試圖探尋這份戰報背後隱藏的深意,但對於使者傳達的邀戰信息,他卻一字不漏地聽進了耳中。
“額,是……是……”使者忙不迭地點頭,臉上堆滿了討好的笑容,“張大帥希望能夠與貴軍公平一戰”。
秦思源微微頷首,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寒光,說道:“你迴去轉告張尚書,十九日上午九點,我們在兩軍中央對決,希望他不要遲到”。
使者一臉茫然,腦袋上仿佛冒出了無數個問號,顯然是不明白這“上午九點”究竟是個什麽意思。
這時,林伯俊站了出來,不緊不慢地開口道:“上午九點就是巳時正,你可以迴去稟報了”,說著,他將已經簽押好的邀戰書遞給了使者。
“好……好……”,使者急忙接過,點頭哈腰地退出了大帳,仿佛身後有洪水猛獸在追趕一般。
秦思源望著使者離去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輕蔑的嗤笑,冷冷說道:“張鳳翼還真是愚蠢,以為派一個膽小鬼前來,我們就會小看官軍了嗎?”。
他這話並非毫無根據,對麵的官軍號稱多達二十萬,其中不僅有各地征調的精銳之師,更有那威名赫赫的白杆軍。
按理說,在這樣的陣容下,隨便都能選出一個膽大包天、不怕死的使者。可如今派來的,卻是這麽一個膽小如鼠之輩,其中若沒有什麽不可告人的貓膩,那才叫人奇怪。
帳下眾人聽了秦思源的話,隻是相視一笑,剛才他們那番激烈的爭搶邀戰,其實不過是故意演給那使者看的罷了。
好在他們演技精湛,將一支驕狂之軍的模樣展現得淋漓盡致,想必那使者迴去之後,定會將這一幕如實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