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隱沒在黑暗中
三國:開局獲得英雄能力 作者:天麻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賈詡不知不覺間已經來到了書房門口。
抬頭之際,他的目光正好與眼前穿玄色衣服的年輕人對視。
看到對方若隱若現的笑容,賈詡連忙低下了頭。
此人必定是張易了!除了張易還有另外兩人。
其中一人賈詡認得,在洛陽時見過的荀家的荀彧;而另一人則是個三十多歲的男子,麵白有須。
這人賈詡不認識,難道是劉伯溫?
賈詡思緒紛飛,然而張易仿佛沒注意到他一樣,繼續說道:\"淮南戰場局勢已定,袁術已將孫堅圍困在陽翟,恐怕不久之後,陽翟就會被攻破。
\"
\"一旦攻破陽翟,袁術接下來會如何行動?\"張易邊說邊看向站在門口的賈詡,“文和剛剛來到,不如今說說你的看法?”
張易問道。
賈詡聽聞此言,剛想說話,下一刻便拱手彎腰:“在下才疏學淺,無法判斷,還請君侯見諒。”
\"既然如此,那就將你送迴長安,我的手下可不能養無用之人!\" 張易微笑著說道。
賈詡驚訝地抬頭看張易。
對方雖然麵帶笑意,但言語間的含義讓賈詡感到如墮冰窖。
若是返迴長安,李傕和郭汜肯定會得知消息。
即使他們不殺他,也一定會派遣重兵看守。
一旦兩方發生衝突,自己必定難逃一死。
張易的言外之意是如果他一無是處,賈詡大可以自行解決!冷汗不由滲出。
方才為了明哲保身,賈詡本不願與荀彧和另一人爭寵。
現在安靜的表現卻讓張易誤以為他浪得虛名。
意識到問題後,賈詡立刻調整了狀態。
“使君,在下思索了一番,已經有了答案。”
賈詡堅定地說:“依在下之見,袁術必然會先對付揚州!”
張易好奇地“哦?”
了一聲。
“為什麽不是徐州或兗州?畢竟袁術曾與陶謙和曹操有過交鋒啊!”
張易問道。
“迴使君!”
賈詡挺直腰板,意氣風發。
“雖然袁術和曹操及陶謙都有過摩擦,但那都是小規模的衝突。”
“如今曹操駐紮在兗州東部,與徐州僅有數裏之遙,明顯準備攻打徐州。
假設君侯是陶謙,麵對隻是輕微摩擦的袁術和將刀刃指向自己的曹操,誰的威脅更大?”
張易立刻接道:“自然是曹操更危險了!”
“正是!若我是陶謙,必會先尋求與袁術停戰,結為盟友。”
“袁術也會樂見陶謙和曹操相互牽製,趁機南下擴展勢力。”
“所以在下認為,陶謙的首要目標,必定是揚州的其他城郡。”
張易微笑著輕拍手掌,讚道:“說得好!”
他略帶欣賞地看著賈詡,說道:“看來你賈文和還真是有幾把刷子。”
“我手下正缺人手,他們都已經分散到各個郡城上任。
目前我身邊正需要一個能輔佐軍機的謀士,就讓你來做個文書官吧!”
張易手指向旁邊的書桌,上麵放著幾張紙。
“若是無戰事,每逢會議時,你就負責記錄下我們的討論內容,我以後要查閱。”
賈詡剛準備拒絕,但一接觸到張易銳利的眼神,便心生畏懼,隻好默默走到書桌旁坐下。
片刻後,賈詡才突然想起自己的家眷還在外麵。
“使君……”
他輕輕喚了一聲。
張易似乎洞察了賈詡的心思,在他未說完時就直接打斷道:“你的家人已經被安置在附近的宅院中,安心便是。”
賈詡咽了口唾沫,拿起毛筆,又取來一張紙,盯著南陽特製的紙沉思了許久,終於長歎一聲,迅速地記下張易等人議論的話題。
經過這次交談,賈詡得知那個麵白無須的中年男子並非劉伯溫,而是叫沈萬三,統轄張易麾下的工商事務。
張易看穿了賈詡的心思:“雖然是做文書官,但目前府中並無緊急公文需要起草,你可以先跟著沈萬三了解一下業務。”
張易揮揮手,讓賈詡跟著沈萬三離開。
“屬下領命。”
雖然心中頗為不悅,但在這種情況下,賈詡隻能聽從安排。
最重要的是,他的家人已被帶到此處,若要離開需深思熟慮。
二人離開不久,劉伯溫從側帳走出,站在一旁拱手道:“主公,我打聽到這賈詡大有名頭,被譽為‘毒士’,城府頗深。
今日如此安排,是主公有深意嗎?”
“讓一個才智出眾的人做起低等職務就算是折辱了嗎?”
張易淡淡一笑,“我清楚賈詡的想法。
但人總是在不同的環境下改變,說不定他會很快轉變看法。”
“主公思慮深遠,屬下多慮了。”
劉伯溫躬身施禮,退出幾步重新退迴營帳,隱沒在黑暗中。
目前張易最為關注的,仍是南陽的民生問題。
最近商貿蕭條,戰火持續不息,已經許久不見商隊踏入南陽城。
這使得南陽雖然物產豐富,卻無處銷售。
張易坐在廳堂中,苦思對策。
另一邊,賈詡跟隨沈萬三走出營門後,目睹了南陽軍的威武雄壯,不禁心中有所感觸,但仍默然不語。
“難怪南陽軍隊戰鬥力如此強大,想必他們的夥食相當不錯。”
他見過無數瘦骨嶙峋、連長矛都難以舉起的士兵。
通常,一般的士兵體弱多病,打仗隻能依靠精銳部隊衝陣。
而南陽軍一個個虎背熊腰,自然具備強大的戰鬥力。
“文才啊,此行有何打算?”
沈萬三微笑著問。
賈詡亦露出微笑,迴應道:“我現在隻是個文書官吏,也隻能為主公撰寫文書罷了。”
“沈大人準備帶我去哪裏?”
沈萬三嗬嗬一笑,指著前方的一家小店說:“這裏依水而建,風景極佳。
文才願否與我共飲?”
賈詡心知肚明,沈萬三是奉張易之命與自己詳談,便點頭微笑以示同意。
兩人上了酒樓,在靠江邊的窗戶坐下。
一上酒樓,賈詡看到窗外情景,不禁微微一怔,連忙靠過去凝視著江麵。
此時的荊江之上,舟船密布,多達上千艘。
“南陽郡難道真有這麽多漁民?”
賈詡好奇地問道。
賈詡來自北方,這是第一次見到如此壯觀的場景。
即使初次見到,他也覺得難以置信。
對於臨江的勢力而言,船隻數量至關重要。
越多的戰船,意味著越強的水上力量。
抬頭之際,他的目光正好與眼前穿玄色衣服的年輕人對視。
看到對方若隱若現的笑容,賈詡連忙低下了頭。
此人必定是張易了!除了張易還有另外兩人。
其中一人賈詡認得,在洛陽時見過的荀家的荀彧;而另一人則是個三十多歲的男子,麵白有須。
這人賈詡不認識,難道是劉伯溫?
賈詡思緒紛飛,然而張易仿佛沒注意到他一樣,繼續說道:\"淮南戰場局勢已定,袁術已將孫堅圍困在陽翟,恐怕不久之後,陽翟就會被攻破。
\"
\"一旦攻破陽翟,袁術接下來會如何行動?\"張易邊說邊看向站在門口的賈詡,“文和剛剛來到,不如今說說你的看法?”
張易問道。
賈詡聽聞此言,剛想說話,下一刻便拱手彎腰:“在下才疏學淺,無法判斷,還請君侯見諒。”
\"既然如此,那就將你送迴長安,我的手下可不能養無用之人!\" 張易微笑著說道。
賈詡驚訝地抬頭看張易。
對方雖然麵帶笑意,但言語間的含義讓賈詡感到如墮冰窖。
若是返迴長安,李傕和郭汜肯定會得知消息。
即使他們不殺他,也一定會派遣重兵看守。
一旦兩方發生衝突,自己必定難逃一死。
張易的言外之意是如果他一無是處,賈詡大可以自行解決!冷汗不由滲出。
方才為了明哲保身,賈詡本不願與荀彧和另一人爭寵。
現在安靜的表現卻讓張易誤以為他浪得虛名。
意識到問題後,賈詡立刻調整了狀態。
“使君,在下思索了一番,已經有了答案。”
賈詡堅定地說:“依在下之見,袁術必然會先對付揚州!”
張易好奇地“哦?”
了一聲。
“為什麽不是徐州或兗州?畢竟袁術曾與陶謙和曹操有過交鋒啊!”
張易問道。
“迴使君!”
賈詡挺直腰板,意氣風發。
“雖然袁術和曹操及陶謙都有過摩擦,但那都是小規模的衝突。”
“如今曹操駐紮在兗州東部,與徐州僅有數裏之遙,明顯準備攻打徐州。
假設君侯是陶謙,麵對隻是輕微摩擦的袁術和將刀刃指向自己的曹操,誰的威脅更大?”
張易立刻接道:“自然是曹操更危險了!”
“正是!若我是陶謙,必會先尋求與袁術停戰,結為盟友。”
“袁術也會樂見陶謙和曹操相互牽製,趁機南下擴展勢力。”
“所以在下認為,陶謙的首要目標,必定是揚州的其他城郡。”
張易微笑著輕拍手掌,讚道:“說得好!”
他略帶欣賞地看著賈詡,說道:“看來你賈文和還真是有幾把刷子。”
“我手下正缺人手,他們都已經分散到各個郡城上任。
目前我身邊正需要一個能輔佐軍機的謀士,就讓你來做個文書官吧!”
張易手指向旁邊的書桌,上麵放著幾張紙。
“若是無戰事,每逢會議時,你就負責記錄下我們的討論內容,我以後要查閱。”
賈詡剛準備拒絕,但一接觸到張易銳利的眼神,便心生畏懼,隻好默默走到書桌旁坐下。
片刻後,賈詡才突然想起自己的家眷還在外麵。
“使君……”
他輕輕喚了一聲。
張易似乎洞察了賈詡的心思,在他未說完時就直接打斷道:“你的家人已經被安置在附近的宅院中,安心便是。”
賈詡咽了口唾沫,拿起毛筆,又取來一張紙,盯著南陽特製的紙沉思了許久,終於長歎一聲,迅速地記下張易等人議論的話題。
經過這次交談,賈詡得知那個麵白無須的中年男子並非劉伯溫,而是叫沈萬三,統轄張易麾下的工商事務。
張易看穿了賈詡的心思:“雖然是做文書官,但目前府中並無緊急公文需要起草,你可以先跟著沈萬三了解一下業務。”
張易揮揮手,讓賈詡跟著沈萬三離開。
“屬下領命。”
雖然心中頗為不悅,但在這種情況下,賈詡隻能聽從安排。
最重要的是,他的家人已被帶到此處,若要離開需深思熟慮。
二人離開不久,劉伯溫從側帳走出,站在一旁拱手道:“主公,我打聽到這賈詡大有名頭,被譽為‘毒士’,城府頗深。
今日如此安排,是主公有深意嗎?”
“讓一個才智出眾的人做起低等職務就算是折辱了嗎?”
張易淡淡一笑,“我清楚賈詡的想法。
但人總是在不同的環境下改變,說不定他會很快轉變看法。”
“主公思慮深遠,屬下多慮了。”
劉伯溫躬身施禮,退出幾步重新退迴營帳,隱沒在黑暗中。
目前張易最為關注的,仍是南陽的民生問題。
最近商貿蕭條,戰火持續不息,已經許久不見商隊踏入南陽城。
這使得南陽雖然物產豐富,卻無處銷售。
張易坐在廳堂中,苦思對策。
另一邊,賈詡跟隨沈萬三走出營門後,目睹了南陽軍的威武雄壯,不禁心中有所感觸,但仍默然不語。
“難怪南陽軍隊戰鬥力如此強大,想必他們的夥食相當不錯。”
他見過無數瘦骨嶙峋、連長矛都難以舉起的士兵。
通常,一般的士兵體弱多病,打仗隻能依靠精銳部隊衝陣。
而南陽軍一個個虎背熊腰,自然具備強大的戰鬥力。
“文才啊,此行有何打算?”
沈萬三微笑著問。
賈詡亦露出微笑,迴應道:“我現在隻是個文書官吏,也隻能為主公撰寫文書罷了。”
“沈大人準備帶我去哪裏?”
沈萬三嗬嗬一笑,指著前方的一家小店說:“這裏依水而建,風景極佳。
文才願否與我共飲?”
賈詡心知肚明,沈萬三是奉張易之命與自己詳談,便點頭微笑以示同意。
兩人上了酒樓,在靠江邊的窗戶坐下。
一上酒樓,賈詡看到窗外情景,不禁微微一怔,連忙靠過去凝視著江麵。
此時的荊江之上,舟船密布,多達上千艘。
“南陽郡難道真有這麽多漁民?”
賈詡好奇地問道。
賈詡來自北方,這是第一次見到如此壯觀的場景。
即使初次見到,他也覺得難以置信。
對於臨江的勢力而言,船隻數量至關重要。
越多的戰船,意味著越強的水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