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秋收以後起兵伐劉
三國:開局獲得英雄能力 作者:天麻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認為可以在郡治所開一間學堂,集中培訓優秀人才。
麵對戲誌才關於世家反對的說法,他認為既然隻是在治所而不是各縣辦學校,應不會有問題。
結果可想而知,上郡新開的一間學堂被一把火燒毀。
“軍師,我真是後悔沒聽你的話!”
劉備懊惱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戲誌才趕緊拱手答道:“主公不必如此自責,上郡與南陽畢竟不同,張易清除了不少士族大族,所以沒人敢挑戰他的權威。”
劉備點頭,決定先不談創辦學校的計劃。
然後他臉色凝重,遞出一封書信對戲誌才說:“這是張易派人送來的信,要求我們盡快把一萬匹馬送到南陽。”
他輕鬆地說:“等會兒你要是閑了,就跟翼德一起去趟草原收割吧。”
這個時代的漢人在對抗異族方麵十分勇猛。
曆史上,三國時期魏、吳、蜀三國都在忙於抗擊邊疆各少數民族:魏國張遼封狼居胥,東吳征戰山越,西蜀七擒孟獲,均可見當時漢族軍隊的強大實力。
---
少數民族在他們眼裏根本不值一提。
要是缺兵少馬了,去趟草原就解決了。
堂下的張飛聽到這句話,立即不服氣起來,“大哥,那點匈奴人算什麽,又不是什麽厲害的角色,幹嗎還讓軍師陪著我一起去?我自己就可以搞定,帶馬迴來,挑好的咱們自己留下,差的送給張易算了!”
劉備立刻嗬斥道:“你每次作戰都隻知道衝殺,毫無章法可言,跟著軍師學學戰術吧。
我們的士兵也很寶貴!”
劉備沒提張飛分配戰馬的想法。
張飛非常懼怕劉備,聽到了訓斥立刻不敢再說話,急忙點頭應允。
“哈哈,翼德,你還得好好跟我學學兵法!”
戲誌才笑著說,然後拉著張飛出去。
整個上郡太守府充滿了笑聲,直達雲霄。
在長安,太師府門前,李儒身著長袍站在那裏,不停地四處觀望。
“呂將軍去哪裏了?怎麽還不見他來?”
李儒看向正在站崗的衛士問。
“迴軍師,屬下不知。”
衛士眼中閃過一絲詭異的光芒,往裏麵瞄了一眼,沒見到董卓,彎腰的一瞬間眼神也帶著一絲失望。
呂布酒氣衝天地走了過來,衛士剛一說完。
“奉先,去哪裏喝酒了?”
李儒笑著問道,呂布稍作猶豫答道:“去了逍遙樓!”
“難怪有這種酒香隻有在那裏才有呢!”
李儒笑道,剛才呂布顯然有些心虛。
逍遙樓是張易讓沈萬三在東漢各創建的連鎖酒店。
由李元芳負責安排錦衣衛運營,主要任務是搜集情報及處理特殊事務。
如今剛剛開展起來,距離南陽不遠的長安率先被安排了逍遙樓並派遣了人手。
其實呂布並未真正去逍遙樓而是去了王允家中。
這位老王家主找來了個美麗絕倫的女子,直接把呂布吸引得神魂顛倒,頻繁前往。
為了避免被察覺,每次去都是秘密的,憑借他的武功,很難被人知道他的行蹤。
李儒沒有再多加責備呂布。
兩人進了太師府開始議事。
在衛士換班時,那位交談過的衛士迅速奔向逍遙樓,並通過複雜的接頭密碼來到了暗道內。
他說:“直說,王允收了個義女名叫環翠,呂布完全為她神魂顛倒!我還在找機會刺殺董卓,可是他一直不露麵,無法下手!現在唯一的機會是對付李儒,但主公禁止我們動手!”
說完,衛士迅速離開,仿佛多待一會兒都是過錯一般。
地下傳來了書寫的聲音,有人在記錄這番對話。
在夜色中,隱約傳來兩道命令的聲音:“速將這封信送到宛城!”
“人在信在,人亡信亡!”
一道光突然射入黑暗中,映照出一雙異常蒼白的手。
隨著地道的入口再次關閉,身影重新隱沒於暗夜中。
“看來王允準備發動計謀了!”
太守府內,張易審視著由錦衣衛從長安送來的重要書信,語氣凝重地說道。
這一番話讓劉伯溫等人紛紛變色。
“主公此言何意?”
劉伯溫追問道。
張易隨即遞過手中的書信給一旁的眾人傳閱,而劉伯溫率先接手看了一遍,隨後交給了荀彧叔侄。
待他們看完後再依次交給顧雍和孫乾。
“主公,恐怕董卓時日無多了。”
這一刻劉伯溫完全領悟了張易話語中的深意。
“王允必定會安排侍女故意接近董卓,以製造董卓與呂布間的衝突。”
荀彧補充道。
“主公,呂布一旦真要叛變,西涼軍內部的西涼派係和並州派係必會發生內鬥。”
“屆時長安陷入混亂之際,正是我等揮師武關,並直接挺近上庸直取長安之時。”
“之後可收攏潰逃的西涼殘兵,安定涼州、控製雍州、占據荊州,則對益州形成長久壓製態勢。”
若是一切順利,“那麽,主公就能占據荊州、益州、涼州及雍州,成為雄霸一方的強大勢力。
緊接著仿效當年秦國東征函穀關,席卷天下。”
這番設想令在場諸人都感到激動萬分,荀攸高聲表達了他的看法,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之前還擔憂董卓這個強大的敵手,因為當前他無疑是全國最強諸侯。
現在看來,董卓即將自亂陣腳——這簡直是天賜良機。
董卓死後的西涼軍注定會出現巨大 ** ,那時攻克長安將是水到渠成之事。
然而張易笑著提醒:“公達別急功冒進。
荊州尚未攻克就覬覦長安,還是穩住步子前進的好。”
張易心中明白,曆史中董卓之死會導致李傕和郭汜起兵作亂,逐退呂布。
接著有人會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下行事後,這還需要時間過渡和發展。
張易深知此時此刻必須盡快穩定和擴張,特別是先拿下了荊州後方才能進一步發展,鞏固政權。
他深知作戰不隻是兵力對抗,更在於經濟實力和支持的民眾數量。
哪怕個人武功再強大也難以抵禦數倍人數對手的人海戰術。
同時這段時間裏趙雲也在與日俱增的信任之下,終於被張易徹底折服。
通過與張易長時間共事觀察,發現他愛惜百姓且行事有理據,政策實施皆基於嚴謹邏輯。
因此經過這段時間趙雲心中已視張易為主,認定了他的主人身份。
期間趙雲和張遼正留在魯陽訓練精銳騎兵沒有隨張易返迴宛城,但係統卻在此前已經提示了張易。
因為趙雲的認可,係統給出了一項重大獎勵:革新鹽鐵冶術的技術資料!
這門技藝對於增強軍事裝備質量極為重要。
一旦裝備性能優越,在正麵戰鬥時兵器損壞的風險自然會更多偏向敵方。
張易毫不猶豫便將這套改進方案委托給沈萬三,去推動實際變革。
因為冶鐵業進步能夠直接提升軍隊武器的質量與耐久度。
雖然不能像削泥一樣輕鬆削砍對方兵器,但也能占據明顯優勢。
張易對此並未自滿得意。
即便對方的武器先損壞,損毀的武器仍然具有相當的 ** 力,無法直接左右戰局或統治戰場。
要做到這一點,除非等劃時代的火炮出現,其威力足以徹底碾壓一切!
短時間內無法實現裝備全麵換裝,張易於是指示沈萬三派人開始鐵礦開采,並利用改進後的冶鐵技術產出一批新裝備。
單是滿足南陽軍的需求就要耗費數年,更不用說後來荊州的問題了。
南陽境內多湖泊,不少為鹹水湖,提供了池鹽、岩鹽及井鹽等豐富的鹽源。
其他州嚴格限製郡內的鹽鐵交易,因此連張易這樣身份的人都不曾嚐過海鹽,吃到的鹽也總是帶著苦澀的味道。
對普通百姓而言,鹽的重要程度僅略遜於糧食。
要是所有人都能吃到精製細鹽,南陽百姓和士兵的身體素質都會大幅提升!
「諸位到了啊!」議事堂中,張易早起進入見到文武百官已端坐等候,便開始了新的商議政事的時間。
張易將議事安排為兩類:一種是每月兩次的大群議,另一種是每三天的小會,僅劉伯溫等少數人參與。
而如今正值大群議時間,官員們需從各地來宛城議事,權力與責任俱在其中。
「有話直說吧」, 張易一聲令下。
李嚴率先站起,匯報已經順利安置好了遷入南陽的百姓。
張易讚許道,這任務辛苦李嚴承擔下來,而李嚴卻輕描淡寫帶過。
張易隨即問道,關於湧入的新百姓應否全部接納,還是遣返原地,這是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隨著南陽開辦學堂、實行優惠稅收政策的消息傳開,周邊郡縣的人們都紛紛前來,認為在南陽討生活不亞於老家,反而更加優越。
盡管有不少來自相鄰豫州或司隸尚存居民,大多數遷民並不多,主要原因是消息被地方政權故意隱瞞;另一方麵,南陽百姓本身已經享受幸福的生活,並沒有傳播出去的積極性。
這一切使得越來越多的人移居南陽——這正中張易預期的發展趨勢。
商隊在四處奔走,但時下人們對商人並無好感,“無奸不商”
的觀念根深蒂固。
萬一這些人也如傳言中一樣心術不正怎麽辦?更何況自己已經曆了不少苦難,實在難以相信別人能過得這麽幸福。
麵對戲誌才關於世家反對的說法,他認為既然隻是在治所而不是各縣辦學校,應不會有問題。
結果可想而知,上郡新開的一間學堂被一把火燒毀。
“軍師,我真是後悔沒聽你的話!”
劉備懊惱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戲誌才趕緊拱手答道:“主公不必如此自責,上郡與南陽畢竟不同,張易清除了不少士族大族,所以沒人敢挑戰他的權威。”
劉備點頭,決定先不談創辦學校的計劃。
然後他臉色凝重,遞出一封書信對戲誌才說:“這是張易派人送來的信,要求我們盡快把一萬匹馬送到南陽。”
他輕鬆地說:“等會兒你要是閑了,就跟翼德一起去趟草原收割吧。”
這個時代的漢人在對抗異族方麵十分勇猛。
曆史上,三國時期魏、吳、蜀三國都在忙於抗擊邊疆各少數民族:魏國張遼封狼居胥,東吳征戰山越,西蜀七擒孟獲,均可見當時漢族軍隊的強大實力。
---
少數民族在他們眼裏根本不值一提。
要是缺兵少馬了,去趟草原就解決了。
堂下的張飛聽到這句話,立即不服氣起來,“大哥,那點匈奴人算什麽,又不是什麽厲害的角色,幹嗎還讓軍師陪著我一起去?我自己就可以搞定,帶馬迴來,挑好的咱們自己留下,差的送給張易算了!”
劉備立刻嗬斥道:“你每次作戰都隻知道衝殺,毫無章法可言,跟著軍師學學戰術吧。
我們的士兵也很寶貴!”
劉備沒提張飛分配戰馬的想法。
張飛非常懼怕劉備,聽到了訓斥立刻不敢再說話,急忙點頭應允。
“哈哈,翼德,你還得好好跟我學學兵法!”
戲誌才笑著說,然後拉著張飛出去。
整個上郡太守府充滿了笑聲,直達雲霄。
在長安,太師府門前,李儒身著長袍站在那裏,不停地四處觀望。
“呂將軍去哪裏了?怎麽還不見他來?”
李儒看向正在站崗的衛士問。
“迴軍師,屬下不知。”
衛士眼中閃過一絲詭異的光芒,往裏麵瞄了一眼,沒見到董卓,彎腰的一瞬間眼神也帶著一絲失望。
呂布酒氣衝天地走了過來,衛士剛一說完。
“奉先,去哪裏喝酒了?”
李儒笑著問道,呂布稍作猶豫答道:“去了逍遙樓!”
“難怪有這種酒香隻有在那裏才有呢!”
李儒笑道,剛才呂布顯然有些心虛。
逍遙樓是張易讓沈萬三在東漢各創建的連鎖酒店。
由李元芳負責安排錦衣衛運營,主要任務是搜集情報及處理特殊事務。
如今剛剛開展起來,距離南陽不遠的長安率先被安排了逍遙樓並派遣了人手。
其實呂布並未真正去逍遙樓而是去了王允家中。
這位老王家主找來了個美麗絕倫的女子,直接把呂布吸引得神魂顛倒,頻繁前往。
為了避免被察覺,每次去都是秘密的,憑借他的武功,很難被人知道他的行蹤。
李儒沒有再多加責備呂布。
兩人進了太師府開始議事。
在衛士換班時,那位交談過的衛士迅速奔向逍遙樓,並通過複雜的接頭密碼來到了暗道內。
他說:“直說,王允收了個義女名叫環翠,呂布完全為她神魂顛倒!我還在找機會刺殺董卓,可是他一直不露麵,無法下手!現在唯一的機會是對付李儒,但主公禁止我們動手!”
說完,衛士迅速離開,仿佛多待一會兒都是過錯一般。
地下傳來了書寫的聲音,有人在記錄這番對話。
在夜色中,隱約傳來兩道命令的聲音:“速將這封信送到宛城!”
“人在信在,人亡信亡!”
一道光突然射入黑暗中,映照出一雙異常蒼白的手。
隨著地道的入口再次關閉,身影重新隱沒於暗夜中。
“看來王允準備發動計謀了!”
太守府內,張易審視著由錦衣衛從長安送來的重要書信,語氣凝重地說道。
這一番話讓劉伯溫等人紛紛變色。
“主公此言何意?”
劉伯溫追問道。
張易隨即遞過手中的書信給一旁的眾人傳閱,而劉伯溫率先接手看了一遍,隨後交給了荀彧叔侄。
待他們看完後再依次交給顧雍和孫乾。
“主公,恐怕董卓時日無多了。”
這一刻劉伯溫完全領悟了張易話語中的深意。
“王允必定會安排侍女故意接近董卓,以製造董卓與呂布間的衝突。”
荀彧補充道。
“主公,呂布一旦真要叛變,西涼軍內部的西涼派係和並州派係必會發生內鬥。”
“屆時長安陷入混亂之際,正是我等揮師武關,並直接挺近上庸直取長安之時。”
“之後可收攏潰逃的西涼殘兵,安定涼州、控製雍州、占據荊州,則對益州形成長久壓製態勢。”
若是一切順利,“那麽,主公就能占據荊州、益州、涼州及雍州,成為雄霸一方的強大勢力。
緊接著仿效當年秦國東征函穀關,席卷天下。”
這番設想令在場諸人都感到激動萬分,荀攸高聲表達了他的看法,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之前還擔憂董卓這個強大的敵手,因為當前他無疑是全國最強諸侯。
現在看來,董卓即將自亂陣腳——這簡直是天賜良機。
董卓死後的西涼軍注定會出現巨大 ** ,那時攻克長安將是水到渠成之事。
然而張易笑著提醒:“公達別急功冒進。
荊州尚未攻克就覬覦長安,還是穩住步子前進的好。”
張易心中明白,曆史中董卓之死會導致李傕和郭汜起兵作亂,逐退呂布。
接著有人會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下行事後,這還需要時間過渡和發展。
張易深知此時此刻必須盡快穩定和擴張,特別是先拿下了荊州後方才能進一步發展,鞏固政權。
他深知作戰不隻是兵力對抗,更在於經濟實力和支持的民眾數量。
哪怕個人武功再強大也難以抵禦數倍人數對手的人海戰術。
同時這段時間裏趙雲也在與日俱增的信任之下,終於被張易徹底折服。
通過與張易長時間共事觀察,發現他愛惜百姓且行事有理據,政策實施皆基於嚴謹邏輯。
因此經過這段時間趙雲心中已視張易為主,認定了他的主人身份。
期間趙雲和張遼正留在魯陽訓練精銳騎兵沒有隨張易返迴宛城,但係統卻在此前已經提示了張易。
因為趙雲的認可,係統給出了一項重大獎勵:革新鹽鐵冶術的技術資料!
這門技藝對於增強軍事裝備質量極為重要。
一旦裝備性能優越,在正麵戰鬥時兵器損壞的風險自然會更多偏向敵方。
張易毫不猶豫便將這套改進方案委托給沈萬三,去推動實際變革。
因為冶鐵業進步能夠直接提升軍隊武器的質量與耐久度。
雖然不能像削泥一樣輕鬆削砍對方兵器,但也能占據明顯優勢。
張易對此並未自滿得意。
即便對方的武器先損壞,損毀的武器仍然具有相當的 ** 力,無法直接左右戰局或統治戰場。
要做到這一點,除非等劃時代的火炮出現,其威力足以徹底碾壓一切!
短時間內無法實現裝備全麵換裝,張易於是指示沈萬三派人開始鐵礦開采,並利用改進後的冶鐵技術產出一批新裝備。
單是滿足南陽軍的需求就要耗費數年,更不用說後來荊州的問題了。
南陽境內多湖泊,不少為鹹水湖,提供了池鹽、岩鹽及井鹽等豐富的鹽源。
其他州嚴格限製郡內的鹽鐵交易,因此連張易這樣身份的人都不曾嚐過海鹽,吃到的鹽也總是帶著苦澀的味道。
對普通百姓而言,鹽的重要程度僅略遜於糧食。
要是所有人都能吃到精製細鹽,南陽百姓和士兵的身體素質都會大幅提升!
「諸位到了啊!」議事堂中,張易早起進入見到文武百官已端坐等候,便開始了新的商議政事的時間。
張易將議事安排為兩類:一種是每月兩次的大群議,另一種是每三天的小會,僅劉伯溫等少數人參與。
而如今正值大群議時間,官員們需從各地來宛城議事,權力與責任俱在其中。
「有話直說吧」, 張易一聲令下。
李嚴率先站起,匯報已經順利安置好了遷入南陽的百姓。
張易讚許道,這任務辛苦李嚴承擔下來,而李嚴卻輕描淡寫帶過。
張易隨即問道,關於湧入的新百姓應否全部接納,還是遣返原地,這是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隨著南陽開辦學堂、實行優惠稅收政策的消息傳開,周邊郡縣的人們都紛紛前來,認為在南陽討生活不亞於老家,反而更加優越。
盡管有不少來自相鄰豫州或司隸尚存居民,大多數遷民並不多,主要原因是消息被地方政權故意隱瞞;另一方麵,南陽百姓本身已經享受幸福的生活,並沒有傳播出去的積極性。
這一切使得越來越多的人移居南陽——這正中張易預期的發展趨勢。
商隊在四處奔走,但時下人們對商人並無好感,“無奸不商”
的觀念根深蒂固。
萬一這些人也如傳言中一樣心術不正怎麽辦?更何況自己已經曆了不少苦難,實在難以相信別人能過得這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