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動時他轉向張易問:“不知道你此次計劃帶領多少兵馬?”“八千!”張易簡潔迴答。這個數字令曹操吃了一驚,自己的部隊也隻有五千,合起來隻有十三四千人馬,麵對數十萬敵軍救天子……


    這實在是太艱難了!


    “我可不是他的養父呀!”袁術嘟囔道。


    “主公,我們可以先行向北邙山進發,襲擊董賊的前鋒部隊。我們的舉動必定會讓董卓失去分寸。”劉伯溫提出建議。


    曹操眼睛一亮,隨即跟上道:“我會領兵趕往滎陽,趁著董賊驚慌失措時攻打其主陣地,希望這樣能夠救出天子!”


    張易有些躊躇,曹操察覺後關切問道:“雲驥是否有更好的建議?”


    張易微微搖頭。原本他想叮囑曹操到滎陽務必注意安全,但想到徐榮這樣的猛人都投奔了自己,便打消了此念頭。


    至於徐榮歸順的消息,則是在進入城池後才得到的新聞。


    商定行動方案後,曹操激動異常:“我要去找濟北相!”濟北相鮑信不僅是曹操的熱情擁護者,更是他的忠實粉絲。


    當日各路英雄聚集共推盟主時,率領兩萬大軍的鮑信極度推崇曹操,有意推舉他成為首領,卻被曹操婉拒了。


    現在既然有機會救援天子,曹操想請鮑信指揮餘下的萬人部隊隨自己行動,這樣成功的機會無疑大增。


    麵對自己偶像的要求,鐵粉鮑信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張易的營地內,一千士卒守衛著三十多車用竹簡製作的文檔資料。


    其中有九大車來自蔡邕府邸,其他二十車是從皇宮搶運而出。


    大火之後,龐大的藏書樓隻剩下這些文獻裝在車上被救出。


    “主公,遵照您的命令,我們搜索了宮殿中的廢井,最終在其中的一個廢井裏發現了藏匿的宮女,該宮女身邊係有一個包裹黃布的匣子,已經取迴來給主上了。”李嗣業走近匯報,手握黃布包裹的小盒。


    聽聞這話,張易嘴角微勾,揮手示意眾人入賬議事:“各位知道這裏麵有什麽秘密嗎?”張易笑問道,在營賬內,黃忠、薛仁貴、趙雲、李嗣業、典韋等將領分別列坐在兩旁,劉伯溫則緊挨著張易,凝視著半露在外的匣角,神色嚴肅。


    眾皆搖頭以示不解。


    張易繼續道:“昨晚我夢見一位白發神仙向我提示,皇宮後院荒廢的水井裏埋藏著國傳玉璽!”說罷,張易揭開包裹,將玉璽展示給大家,一時眾人震驚不已。


    “正如夢境所顯,這的確沒有 ** 我!”張易輕聲念道,並把盒子裏的玉璽取出,周圍空氣似乎因為這份重量而變得緊張。白發仙人在夢中傳達信息,意味著什麽?眾人麵露深思之色。


    當他們看見玉璽上刻有的“天命攸歸,永昌”(注:原文可能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裏做了一些變動處理)幾個金色的大字,率先恢複鎮定的薛仁貴走向營門處左看右望了一番,確認沒有外人在場才略顯安心。


    “典韋將軍,迅速帶隊巡視四周。”他壓低嗓音吩咐,語調帶著抑製不住的興奮。


    典韋略怔後立刻意識到事情的重要性,迅速走出營帳開始了巡視工作。


    “主公,夢境中的先知揭示了玉璽所在,是否說明……主公將有非常大的可能……”李嗣業小聲建議,卻在即將觸及稱帝這一話題時停下。


    但是即便沒說出口,大家心裏也已明白 ** 不離十。


    即便是之前未徹底投靠張易的趙雲,此時也陷入了沉思——莫非張易真是注定的天選之人?


    若非仙人入夢指引,張易又怎麽可能知曉玉璽隱藏之地?對於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在那個時代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包括黃忠等人在內,望著張易的眼光更加尊敬;而對原本就持觀望態度的趙雲來說,這樣的事件顯然動搖了他對現狀的認知——如果這是天意,誰敢違背呢?


    但隨後張易搖晃了頭部,否定了所有人過於激進的想法:“玉璽隻是塊石頭,自古以來,沒有人僅依靠掌控一塊地方就稱帝且得勝。”


    “如趙雲曾經在幽州服役所知的,叛亂分子張純和張舉便是前車之鑒——企圖非法自立的結果是什麽?慘遭橫死!”


    “我們若僅憑這塊石頭貿然自封,勢必會引來全天下的敵意。要知道漢廷餘燼尚熾,威望猶存,我們不應做這樣的靶子。”


    轉向劉伯溫:“軍師,請想想這方玉璽能夠換來什麽對我們更有利的東西?” 張易邊講邊將玉璽交給劉伯溫,眼裏並沒有留下貪婪之光。 劉伯溫麵帶滿意之笑,心中亦感寬慰與欣慰。


    張易要是腦袋發熱真要登基為帝,他真是怕的;然而,他沒有想到主公竟然有如此深思遠慮!所謂明智之主,


    不外乎就是這樣的。


    劉伯溫調整好了情緒,隨即道:“主公,在下以為,此印璽唯有交給兩個人方有可能換得好利益。”


    “首先是洛陽的董卓,我們可以先行將印璽帶返迴南陽,待董卓入京之際,派遣使節前往,與他談條件,讓董卓呈奏天子,封主公為荊州刺史,這樣的話,我們出兵荊州便合乎常理了。”


    “這樣做唯一的缺點便是,即便主公說是向天子敬獻印璽,天底下也沒有人會信,因為那時天子已被董卓所挾製,您的行為幾乎等同於親手把印璽交給了董卓!”


    “一旦這樣做,主公以前積累的好名聲,恐怕都會煙消雲散!”


    “另一個合適的人選便是袁術!四代三公出身的袁家族裔,是獻出印璽的最佳候選人。”


    “與袁術相比,盡管袁紹所在渤海同樣富裕,但卻遠遜於前者。”


    “另外,袁紹今後的戰略重心會在冀州,接著與公孫瓚在北方的勢力鬥爭,我們若將印璽送給袁紹,未必能獲得多少好處!”


    “再者,盡管袁紹追求名利之心切,但在麵臨如此珍貴的寶物時,他也必然能控製得住貪婪,保持理性思考。”


    “而袁術則大不同,此人貪財無比,即便有忠直之士提醒,他也不可能放棄近在咫尺的寶物不取。”


    劉伯溫這一番分析,並未對印璽看得多重。在他看來,隻要張易的力量強大,就算沒有印璽又有何妨?


    從前利用諸侯之力來號令群雄的人如項羽,不照樣敗在劉邦手下?


    張易能夠不被這枚印璽所動,實為難能可貴,張易對此點頭讚同。


    劉伯溫一番分析下來,實則已經做了一個選擇,他在嚐試勸說張易通過印璽從袁術那兒交換所需!


    選擇董卓可以換取官職,但名譽掃地,這並不劃算。


    接下來就是在袁紹與袁術之間做出選擇,


    考慮到袁術富有,性格更是貪婪無度,因此他是不二之選!


    然而此時的袁術心裏可能有一千個不願意,“我得多謝你了!”


    “那麽,我們從袁術這裏能換到什麽呢?”張易詢問道。


    一座宏偉的大殿裏,此時袁術正悠閑地坐著,目光卻銳利地盯著麵前的劉伯溫。


    “百萬擔糧食?!十萬條強弩弓弦,十萬支羽箭,五萬支長槍?!”“即使我擁有這一切,憑什麽給他?我又不是他老子!”


    這可是傳國之印璽啊!


    袁術端起酒杯,輕輕飲了一口,


    看到台下的劉伯溫,他胸中怒氣湧動。


    如果不是看在張易的情麵上,早將此人“叉出去”處理了。“後將軍如果不願合作,那我就隻能去找本初將軍了。”


    劉伯溫故作玄虛,微笑道。


    說完便轉身欲離去,這一舉動卻勾起了袁術強烈的好奇心。


    如果你提到其他事情,袁術或許置之不理,盡早打發了事;


    但是提及袁紹,那就不一樣了,他非要知道個究竟。


    好事自然不必讓他占了,壞事的話,正好他袁術再添一把火。“等一下!”


    袁術立刻伸出胳膊攔住了正欲離開的劉伯溫,“伯溫先生這話何意?”


    劉伯溫笑著轉過身來,環視左右。


    袁術見此情景,立刻明白了過來,示意身邊:“除了子恢與閻公,其餘的人都退下吧。”


    這裏長史楊弘,即楊子恢,極受劉表信任。


    楊弘與閻象立於袁術之側,亦頗感好奇,欲知這劉伯溫究竟意欲何為。


    為何他敢向袁術索求甚多,且直言若袁術不肯則轉向袁紹求助?他憑什麽?


    就憑張雲驥貌比袁紹?


    \"不必相瞞後將軍,吾主從廢宮的枯井中有所發現!”劉伯溫言道,隨之稍作停頓。


    似乎已有所料,袁術的唿吸瞬間急促起來,身體不由得直了起來。難道是......


    \"那件物品,便是傳國玉璽!”


    劉伯溫的話語落地時,仿佛有石擊浪。


    隻見袁術霍然而起,目光銳利地鎖定在劉伯溫身上,四下掃視,隨後又審視著雙手空空的李嗣業。在未見玉璽真身之前,袁術勉強鎮定了下來,嗓音因緊張而略顯沙啞:“你們真的確定那便是傳國玉璽嗎?”“天命所歸,萬壽無疆!”


    “此外,玉璽一側還殘留有黃金修複的痕跡。”劉伯溫拱手解釋道。


    袁術頻頻點頭,“不錯不錯,昔日王莽篡位之時,太後一怒之下將玉璽擲地,損其一角,後來才用黃金補綴而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開局獲得英雄能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麻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麻麻並收藏三國:開局獲得英雄能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