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我願意投降!
三國:開局獲得英雄能力 作者:天麻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內心的恐懼已達極點。稍加推測就能明白,這些士兵肯定是從孟津渡口過河過來的,而這完全是因為他在防備上的疏忽。
他擔心的是,董卓一旦得知此事,會如何對付他!於是,他驅馬急往南行。
離開孟津渡口後,他不再與駐守此處的徐榮照麵。
身邊將領相繼湊上來,試圖與他交流。但他揮手阻止了他們的話語。郭汜此刻隻感覺無比疲憊。
“將軍,有緊急消息。徐將軍被捕!”
一位哨兵再次帶來了最新的情況報告。
郭汜原本已深陷絕望之中,此刻卻猛然振作起來,麵容滿是難以置信的表情:“徐榮被抓了?真的假的?”
這一情報確切無誤。
徐榮的確是一位卓越的軍事戰略家,但不幸的是,他的對手正是嶽飛。在背嵬軍幾番衝殺下,徐榮手下的人幾乎損失殆盡。
嶽飛一眼便識別了敵方主帥徐榮,並被其處變不驚的氣魄所打動,決定要將其擒拿。
此時的嶽飛猶如重生,一人一騎直搗敵陣中心,僅憑一己之力便俘虜了徐榮。
戰爭以如此迅速的方式結束。
聽完親衛的詳細報告,郭汜的神情經曆了數次變化,他隨即斷言:“由於徐榮指揮不慎,導致孟津渡口失守。在遭遇敗局後,他還率領殘部投降了。而隻有我們得以逃脫。”
“你們若不希望遭主公責罰,見了主公就按我說的講。”郭汜厲聲道,部下們紛紛答應。
鑒於郭汜才是他們的直屬上司,麵對可能的風險,他們認為犧牲一名將領(即徐榮)以求保全自己是個明智的選擇。畢竟,如果董卓追究下來,他可以保住一命的話,死去的人就可能是他們了!
在戰場上,荀攸手持染血的寶劍,站在綁有徐榮的前麵,他有意為張易爭取這位能士。“徐將軍,你精通軍陣,主公麾下正缺少像你這樣的賢士。不知將軍意下如何,願意投誠嗎?”
徐榮先是看了看麵前的荀攸,繼而轉向一邊清理瀝泉槍的嶽飛,然後再次將目光投迴荀攸手中滴血的寶劍。“嗒、嗒——”血液不斷落在地麵上的聲音清晰可聞。
鮮血灑滿了大地,匯聚成一個個血窪,與通常見到的雨水匯聚而成的水坑大不相同。從荀攸手中的寶劍上緩緩滴落的血珠,落在其中,濺起輕微的響聲。
雖然聲音悅耳,但在徐榮的耳朵裏卻充滿危險信號。徐榮深知此刻的自己處於生死之間,稍有不慎,就會引來致命的一擊!“我願意投降!”徐榮勉強笑了笑,迴答道。
聽到這話,荀攸臉上的冷峻表情瞬間瓦解,露出一絲笑意,隨後揮動寶劍,割斷了徐榮身上的束縛。
“對於這些投降的士兵,我們的處理方法是要釋放還是斬殺?”荀攸眼睛裏閃現出異樣的光芒,問道。
徐榮心中苦澀,他並非不明智之人,已經明白了荀攸的意圖。如果放這些人走,無疑會在外界廣泛傳開他投降的事情,使自己再也沒有後路。
“這些士兵大多數是我從幽州帶來的下屬,我可以勸說他們歸降。不過,那些來自西涼的士兵,若不情願歸降,可按先生的意思行事!”徐榮迴答後,步向前方的三千多名士兵麵前。
經過徐榮的勸說,大約兩千名士兵表示願意歸降,但仍有一部分人持觀望態度,視線不斷投向荀攸。
荀攸理解他們的擔憂:擔心一旦不歸降,自己可能會被處決。
之前在戰鬥中,他已目睹有些敵人逃逸,允許少數幾人逃生,並不會對戰局產生重大影響,同時可以進一步斷絕徐榮迴頭路的可能性,這也是個可行之策!
“不願意歸降者,可以選擇離開。”荀攸說道。
因為他們即將前往北邙山設伏,攜帶俘虜隻會增加行動的不便。隨著荀攸話語的落下,有膽量更大的立即轉身離開。
其餘人看到有人安然離去了,膽量也隨之增強。
片刻之後,剩下的千餘人全部離開了現場。
“今日一役,萬人的背嵬軍隊共戰死了一百二十二人,受傷了二百三十五人,這確實是較大的損失了。”嶽飛走上前來,與荀攸商議今天的戰損情況。站在一旁的徐榮聞言臉色一變。
一萬人大軍對壘八千敵人,隻犧牲一百多個人,這已經是不小的傷亡嗎?特別是在麵對強弓勁弩直接交鋒時,這些損失其實非常合理。
至少,徐榮是這麽認為的。“今日戰鬥,我的策略是因為擔心整個隊伍的逼近會驚動敵人,所以讓騎兵率先出擊,給對方一個突如其來的打擊。”
對於荀攸的說法,嶽飛輕搖頭表示:“老師的計策已經夠周到了,倘若我們三方軍隊同時出動,等徐將軍安排好防守陣型,弓手們做好準備,那麽這場仗就會更難打了。”此言一出,旁邊徐榮的臉頰更加通紅了。
兩位英雄的話語仿佛在無情揭開著他的傷疤,而且似乎還在傷口上撒了把鹽!的確,如果能夠讓所有軍隊在毫無察覺的情況下接近敵軍,弓兵先行攻擊,接著三方齊發兵,這樣可以減少更多的犧牲!然而實際情況並不允許如此。徐榮紮營的地方隻有遠處的一片樹林,除此之外盡是開闊地帶。
如非派騎兵突擊使徐榮無法有效組織起防禦力量,將會導致更為巨大的傷亡。即使英勇如背嵬軍,麵對傾盆而下的箭矢,也不免有人倒下。
“兩位這是要去北邙山?”意識到繼續下去話題對自己不利,徐榮急忙轉變話題。
嶽飛點頭應答:“沒錯,我們要往北邙山去了!”
“屬下知曉有一條捷徑,兩天內就能抵達北邙山腳下!”徐榮開口道,既已決定歸順,便該盡職盡責,何地不是謀生之地?
“多謝徐將軍好意,但我們已有計劃,一同前往即可。”嶽飛迴應,徐榮雖降,卻不宜輕信,用兵需慎!
見此,徐榮識趣地不再多言。
眾人浩蕩前往北邙山。途經洛水時,徐榮見有兩支騎兵疾馳向洛陽。徐榮未加詢問對方目的。
董卓在得到郭汜等人送來的情報後,大為震驚。
當時,董卓正用膳。聽聞洛陽傳來的情報,他忍不住發出憤怒的吼聲,將手中瓷碗狠狠拍倒於案上。稍許,董卓望著桌上的雞肉,略一遲疑後,又用筷子將雞移到碗裏。本就貪吃的他,隨軍攜帶的肉類並不充裕,董卓不想以無味的粟米度日。
“我命令徐榮與郭汜守護孟津渡口,可結果如何?”
“竟讓嶽飛順利渡過黃河,連徐榮也被捉並投降!”
聞言,董卓把書信擲向李儒,李儒閱後,心中亦沉重。信中言及被俘千餘人一致確認徐榮的投敵之舉,此事斷難編造。
“主公,嶽飛此舉非比尋常,竟派兵力侵入洛陽境,莫非他預測我們會撤退至長安,故派出軍隊堵截?”
李儒猜測道,不敢輕易對嶽飛的戰略妄加評判。為此,董卓借酒色安撫呂布,呂布心情愉快,自然也就沒有提及留在營中的意願。
“嶽飛那邊派人送來了密報,表明他已經成功跨越孟津渡!”盡管嶽飛等人已深入北邙山區,但張易所收到的卻是之前過河時嶽飛派人送達的消息。
“主君,據信嶽飛將軍此時當已在北邙山區,董卓或許已得此訊息,撤退之舉可能就在近日發生!”劉伯溫估算道。
“突破虎牢關隻在朝夕之間,此地作為重要關口,料想董卓早已將糧草盡數帶走,至於裝備軍需,估計所存無幾。”張易點頭表示讚同,並對關中的形勢作出揣測。
劉伯溫也認為張易的分析準確,接著補充:“主君,一旦董卓撤退,眾軍閥勢必瓦解四散!”
“探子來報,袁紹已經抽調了部分兵力返迴渤海。”
“韓馥聽說這個消息後大驚失色,三萬大軍已遣迴兩萬!”
“其他軍閥獲知此事後,亦調遣兵力返迴,表麵上稱運送傷員迴營,實則主力部隊已悄然撤退!”
“唯有孫堅,主力軍還在陣地上等待機會,看那躍躍欲試的模樣,顯然渴望首戰告捷,占領虎牢的榮耀歸自己所有!”劉伯溫笑言,評價孫堅時頗感困惑,不知他是否真精明。“沒有良謀之師,結局便是如此。主君,下一步的動向,也需謹慎思量了。”劉伯溫遠眺南方,深思熟慮地說。
“若要統一天下,主公的第一個目標應當是荊州!”
“其地北接漢沔、東近吳會、西連巴蜀,地理位置絕佳。主君若圖霸業,理當由此開啟!”
占據荊州後,接下來不是向西就是向東進軍,但鑒於東吳世家勢力強大且根基牢固,屬下認為主公不宜直接向東吳推進。雖然蜀地亦不乏豪族勢力,但因眾多荊州望族舉族遷徙至彼處,與原地豪族對抗形成製衡!
此外,蜀地分東西兩川,豪族間並不像東吳那樣緊密聯合,主公可以采取分化策略來對付這些豪族!”
他擔心的是,董卓一旦得知此事,會如何對付他!於是,他驅馬急往南行。
離開孟津渡口後,他不再與駐守此處的徐榮照麵。
身邊將領相繼湊上來,試圖與他交流。但他揮手阻止了他們的話語。郭汜此刻隻感覺無比疲憊。
“將軍,有緊急消息。徐將軍被捕!”
一位哨兵再次帶來了最新的情況報告。
郭汜原本已深陷絕望之中,此刻卻猛然振作起來,麵容滿是難以置信的表情:“徐榮被抓了?真的假的?”
這一情報確切無誤。
徐榮的確是一位卓越的軍事戰略家,但不幸的是,他的對手正是嶽飛。在背嵬軍幾番衝殺下,徐榮手下的人幾乎損失殆盡。
嶽飛一眼便識別了敵方主帥徐榮,並被其處變不驚的氣魄所打動,決定要將其擒拿。
此時的嶽飛猶如重生,一人一騎直搗敵陣中心,僅憑一己之力便俘虜了徐榮。
戰爭以如此迅速的方式結束。
聽完親衛的詳細報告,郭汜的神情經曆了數次變化,他隨即斷言:“由於徐榮指揮不慎,導致孟津渡口失守。在遭遇敗局後,他還率領殘部投降了。而隻有我們得以逃脫。”
“你們若不希望遭主公責罰,見了主公就按我說的講。”郭汜厲聲道,部下們紛紛答應。
鑒於郭汜才是他們的直屬上司,麵對可能的風險,他們認為犧牲一名將領(即徐榮)以求保全自己是個明智的選擇。畢竟,如果董卓追究下來,他可以保住一命的話,死去的人就可能是他們了!
在戰場上,荀攸手持染血的寶劍,站在綁有徐榮的前麵,他有意為張易爭取這位能士。“徐將軍,你精通軍陣,主公麾下正缺少像你這樣的賢士。不知將軍意下如何,願意投誠嗎?”
徐榮先是看了看麵前的荀攸,繼而轉向一邊清理瀝泉槍的嶽飛,然後再次將目光投迴荀攸手中滴血的寶劍。“嗒、嗒——”血液不斷落在地麵上的聲音清晰可聞。
鮮血灑滿了大地,匯聚成一個個血窪,與通常見到的雨水匯聚而成的水坑大不相同。從荀攸手中的寶劍上緩緩滴落的血珠,落在其中,濺起輕微的響聲。
雖然聲音悅耳,但在徐榮的耳朵裏卻充滿危險信號。徐榮深知此刻的自己處於生死之間,稍有不慎,就會引來致命的一擊!“我願意投降!”徐榮勉強笑了笑,迴答道。
聽到這話,荀攸臉上的冷峻表情瞬間瓦解,露出一絲笑意,隨後揮動寶劍,割斷了徐榮身上的束縛。
“對於這些投降的士兵,我們的處理方法是要釋放還是斬殺?”荀攸眼睛裏閃現出異樣的光芒,問道。
徐榮心中苦澀,他並非不明智之人,已經明白了荀攸的意圖。如果放這些人走,無疑會在外界廣泛傳開他投降的事情,使自己再也沒有後路。
“這些士兵大多數是我從幽州帶來的下屬,我可以勸說他們歸降。不過,那些來自西涼的士兵,若不情願歸降,可按先生的意思行事!”徐榮迴答後,步向前方的三千多名士兵麵前。
經過徐榮的勸說,大約兩千名士兵表示願意歸降,但仍有一部分人持觀望態度,視線不斷投向荀攸。
荀攸理解他們的擔憂:擔心一旦不歸降,自己可能會被處決。
之前在戰鬥中,他已目睹有些敵人逃逸,允許少數幾人逃生,並不會對戰局產生重大影響,同時可以進一步斷絕徐榮迴頭路的可能性,這也是個可行之策!
“不願意歸降者,可以選擇離開。”荀攸說道。
因為他們即將前往北邙山設伏,攜帶俘虜隻會增加行動的不便。隨著荀攸話語的落下,有膽量更大的立即轉身離開。
其餘人看到有人安然離去了,膽量也隨之增強。
片刻之後,剩下的千餘人全部離開了現場。
“今日一役,萬人的背嵬軍隊共戰死了一百二十二人,受傷了二百三十五人,這確實是較大的損失了。”嶽飛走上前來,與荀攸商議今天的戰損情況。站在一旁的徐榮聞言臉色一變。
一萬人大軍對壘八千敵人,隻犧牲一百多個人,這已經是不小的傷亡嗎?特別是在麵對強弓勁弩直接交鋒時,這些損失其實非常合理。
至少,徐榮是這麽認為的。“今日戰鬥,我的策略是因為擔心整個隊伍的逼近會驚動敵人,所以讓騎兵率先出擊,給對方一個突如其來的打擊。”
對於荀攸的說法,嶽飛輕搖頭表示:“老師的計策已經夠周到了,倘若我們三方軍隊同時出動,等徐將軍安排好防守陣型,弓手們做好準備,那麽這場仗就會更難打了。”此言一出,旁邊徐榮的臉頰更加通紅了。
兩位英雄的話語仿佛在無情揭開著他的傷疤,而且似乎還在傷口上撒了把鹽!的確,如果能夠讓所有軍隊在毫無察覺的情況下接近敵軍,弓兵先行攻擊,接著三方齊發兵,這樣可以減少更多的犧牲!然而實際情況並不允許如此。徐榮紮營的地方隻有遠處的一片樹林,除此之外盡是開闊地帶。
如非派騎兵突擊使徐榮無法有效組織起防禦力量,將會導致更為巨大的傷亡。即使英勇如背嵬軍,麵對傾盆而下的箭矢,也不免有人倒下。
“兩位這是要去北邙山?”意識到繼續下去話題對自己不利,徐榮急忙轉變話題。
嶽飛點頭應答:“沒錯,我們要往北邙山去了!”
“屬下知曉有一條捷徑,兩天內就能抵達北邙山腳下!”徐榮開口道,既已決定歸順,便該盡職盡責,何地不是謀生之地?
“多謝徐將軍好意,但我們已有計劃,一同前往即可。”嶽飛迴應,徐榮雖降,卻不宜輕信,用兵需慎!
見此,徐榮識趣地不再多言。
眾人浩蕩前往北邙山。途經洛水時,徐榮見有兩支騎兵疾馳向洛陽。徐榮未加詢問對方目的。
董卓在得到郭汜等人送來的情報後,大為震驚。
當時,董卓正用膳。聽聞洛陽傳來的情報,他忍不住發出憤怒的吼聲,將手中瓷碗狠狠拍倒於案上。稍許,董卓望著桌上的雞肉,略一遲疑後,又用筷子將雞移到碗裏。本就貪吃的他,隨軍攜帶的肉類並不充裕,董卓不想以無味的粟米度日。
“我命令徐榮與郭汜守護孟津渡口,可結果如何?”
“竟讓嶽飛順利渡過黃河,連徐榮也被捉並投降!”
聞言,董卓把書信擲向李儒,李儒閱後,心中亦沉重。信中言及被俘千餘人一致確認徐榮的投敵之舉,此事斷難編造。
“主公,嶽飛此舉非比尋常,竟派兵力侵入洛陽境,莫非他預測我們會撤退至長安,故派出軍隊堵截?”
李儒猜測道,不敢輕易對嶽飛的戰略妄加評判。為此,董卓借酒色安撫呂布,呂布心情愉快,自然也就沒有提及留在營中的意願。
“嶽飛那邊派人送來了密報,表明他已經成功跨越孟津渡!”盡管嶽飛等人已深入北邙山區,但張易所收到的卻是之前過河時嶽飛派人送達的消息。
“主君,據信嶽飛將軍此時當已在北邙山區,董卓或許已得此訊息,撤退之舉可能就在近日發生!”劉伯溫估算道。
“突破虎牢關隻在朝夕之間,此地作為重要關口,料想董卓早已將糧草盡數帶走,至於裝備軍需,估計所存無幾。”張易點頭表示讚同,並對關中的形勢作出揣測。
劉伯溫也認為張易的分析準確,接著補充:“主君,一旦董卓撤退,眾軍閥勢必瓦解四散!”
“探子來報,袁紹已經抽調了部分兵力返迴渤海。”
“韓馥聽說這個消息後大驚失色,三萬大軍已遣迴兩萬!”
“其他軍閥獲知此事後,亦調遣兵力返迴,表麵上稱運送傷員迴營,實則主力部隊已悄然撤退!”
“唯有孫堅,主力軍還在陣地上等待機會,看那躍躍欲試的模樣,顯然渴望首戰告捷,占領虎牢的榮耀歸自己所有!”劉伯溫笑言,評價孫堅時頗感困惑,不知他是否真精明。“沒有良謀之師,結局便是如此。主君,下一步的動向,也需謹慎思量了。”劉伯溫遠眺南方,深思熟慮地說。
“若要統一天下,主公的第一個目標應當是荊州!”
“其地北接漢沔、東近吳會、西連巴蜀,地理位置絕佳。主君若圖霸業,理當由此開啟!”
占據荊州後,接下來不是向西就是向東進軍,但鑒於東吳世家勢力強大且根基牢固,屬下認為主公不宜直接向東吳推進。雖然蜀地亦不乏豪族勢力,但因眾多荊州望族舉族遷徙至彼處,與原地豪族對抗形成製衡!
此外,蜀地分東西兩川,豪族間並不像東吳那樣緊密聯合,主公可以采取分化策略來對付這些豪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