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知道,許諾提供馬匹後,張易肯定會有額外的要求,所以他們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張易也並未過分索要。


    兩人最終達成的協議如下:張易上奏天子,請求任命劉備為並州太守,以便清除並州內的異族(現在並州大部已落於匈奴手中)。


    倘若劉備能順利擔任並州太守,那麽他必須每月給張易送去萬匹良馬,總共需運送三次!


    換句話說,三萬匹馬,就是張易請求皇帝支持的交換條件!對於這筆交易,張易顯然是大獲其利。


    當然,前提是劉備能按時交足這些馬匹。對此,劉備無奈地道:“總覺得你在嘲諷我……”


    “戲誌才!”


    等劉備離開後,張易的臉色變得極其難看。


    劉伯溫輕搖羽扇道:“主公,這戲誌才,就是主公名單上的那個人嗎?”“正是,此人智謀非凡,可以媲美荀攸。”張易評價道。


    若問:原屬曹操陣營的戲誌才加入劉備後會產生何種影響?迴答則是:劉備勢必將迅速崛起!


    今人多讚美劉備,畢竟是白手起家、自力更生。


    經過一番交流後,張易深感劉備的卓越之處。當年的劉備僅以新野為基,通過巧妙周旋便能掌控荊州和益州。目前的情形雖較劉備在新野時稍顯複雜,但也並非不可克服。


    即使戲誌才不及諸葛亮般超凡入聖,但應對當前的局勢而言,幫助劉備壯大勢力仍不會過於吃力。“主公不必擔憂,我去殺了那戲誌才!”典韋言辭間充滿殺氣,說完隨即扯過身邊的一片布匹遮住自己的麵龐。


    “典將軍,即使你的臉被擋住了,你的身軀依舊十分引人注目!”劉伯溫見狀隻能苦笑。


    典韋這一舉動豈非自我麻痹?他的身型極為健碩,甚至超過李嗣業,可謂世間罕見。即便蒙臉,依然容易辨認。“更何況,主公也未必會允許你這麽做!”劉伯溫笑道。


    聽到這話,典韋直接將遮住臉部的布條拋到一旁。


    張易微微頷首,同意道:“此事不適合典韋來處理。”


    “歸根結底,迴去之後應當訓練一些專業的人員進行這些 ** 活動,諸如錦衣衛之類的專業力量。”張易繼續道,“若有機會刺殺對方高層,我們當然要嚐試一番,哪怕成功率很低,但總要試試,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看來我要放過這戲誌才了!”典韋冷哼一聲,轉身走到帳篷外,靜靜地注視過往將士。“軍師,這劉備很明顯對並州虎視眈眈啊!”張易說道。


    劉伯溫點頭讚同,思考片刻後補充道:“劉備有成為明君的潛質,得到戲誌才這樣傑出人才的支持後,加之關羽、張飛這兩位武將輔佐,宛如猛虎出林。同時,作為漢室宗親的身份更加助力他的事業發展。”


    “目前並州內沒有人能夠製衡劉備,尤其若得公孫瓚助力,則劉備統一並州幾乎是早晚之事。”


    “那您認為劉備將來是否可能成為北方之主?”張易追問。


    劉伯溫搖搖頭:“雖然公孫瓚麾下將士與異族殊死較量,其軍隊戰鬥實力堪稱頂尖,因此具備北方之主的潛力。”


    “而袁紹憑借自己家族顯赫的名聲吸引了眾多英才,相比而言公孫瓚在人才方麵將處於劣勢。”


    “隨時間推移,公孫瓚軍隊的戰鬥力優勢會逐步削弱。缺乏高素質的幕僚輔助,公孫瓚難免將遭失敗。”


    “可以預見,袁紹將成為北方新的領導者!”


    “至於劉備,我覺得他在並州立足將會麵臨重重困難。”


    “一是外族侵擾,二是人口稀疏,三是土地貧瘠。”


    “基於以上情況,並州能征善戰者並不多,劉備很難與袁紹或公孫瓚中的任何一位抗衡!”


    劉伯溫語氣堅決地說。


    守住都已不易,更不用說主動出擊了。


    “如果真像軍師說的,劉備選擇並州豈不是走向絕路?”他接著說,“劉備選並州的話,也隻能成為公孫瓚的手下。”


    曆史上,公孫瓚是北方的一方霸主,當然,他控製著並州,不過,即便如此,擁有多個領地的他最終也難逃被袁紹擊敗的命運。


    即使如今劉備帶領著並州軍,但這點兵力對整個戰局幾乎沒有任何影響。更不必說,劉備一定會忠於公孫瓚?……


    在“主公,劉備不一定就會步入絕境!”劉伯溫卻語帶哲理地說道。


    “什麽?大哥未來若奪得並州,終須再失而離開?”在劉備的軍帳中,張飛粗聲質疑道。


    而在對麵,一位士人神色平靜,穩坐著。


    “難道不是嗎?主公能否戰勝公孫瓚的強大騎兵,抑或抵抗袁家的威勢袁紹袁本初?”那位文士淡淡一笑,語氣平和。他對劉關張兄弟的性格有深刻的認識,因此並不會因張飛的直言而慍怒。


    “我不願意對抗公孫瓚,但是如果真的對上袁本初,我真的抵擋不住他?”劉備略顯沮喪,他轉而問到。


    他兩位弟弟均武藝高強,何懼袁紹?


    而他麾下的將領雖然並不知名,但自家三兄弟曾聯袂力挫呂布,已然是名滿天下。


    這位年輕的謀士,當然就是戲誌才。隻見他輕輕地搖頭:“主公,單憑個人武藝,很難在大型戰役中決定勝局。真正決定勝負的是國計民生!”


    “糧食的儲備,鐵器木材的供應,以及指揮戰爭的策略是否正確,這些才是真正重要的方麵。”


    “袁紹不僅是一位開明領袖,麾下還有眾多英才良臣,比如沮授、田豐等,都是其忠實支持者。”


    “況且,冀州繁榮遠超並州,即使是號稱強大的並州和幽州,其經濟實力也無法與富饒的南陽地區相比!”


    “如果給主公充足的時間,我們或許能夠讓並州複蘇。”


    “但我們有能力培養如此龐大的軍隊嗎?”


    “我們即將進入的上郡地區,政治關係複雜且深厚,想要在那裏站穩腳跟需要至少一年以上的準備。”


    “之後還需進一步發展上郡,招募人民,引進賢士,任命名吏,積累糧草,這一係列動作少說也需要兩載時間!”


    “緊接著還要征服並州,待並州穩定後再談發展,這又要至少耗費三年!”


    “這樣一算起來,五年光景轉瞬即逝,但我們的敵人在這些年裏將會如何成長壯大?”


    “南方張易和東方的袁紹都將達到何種規模?”


    “身處這樣的險象環生之中,如果我們不動身,不就等於坐以待斃?” 戲誌感歎了一口氣說道,


    選上郡或者棄並州,實乃迫不得已之舉!除了並州,劉備若想聚集足夠的兵源,似乎找不到第二個地方。


    江東?怎麽會有借口說服那裏的人接受我們?


    “好吧,我們都還沒到上郡,現在討論這些就好比在空中樓閣般不切實際。”劉備笑著自我解嘲。


    “依照軍師的意思去做,把現有的兩千兵士分散行動,先一步派遣一千人馬秘密前往上郡,待時機成熟便即刻占領此地!”


    劉備展現了他非凡的決心。既然選擇相信戲誌才作為他的首席智囊,自然會聽從他的建議。畢竟直到現在,戲誌才未曾有過一次失誤。


    遵照他所策劃的行動,張易與公孫瓚已經應允聯合上奏朝廷。關於成為上郡太守的可能性已有七成多。


    剩下的一部分取決於董卓是否會因為諸侯聯合抗爭及張易的背叛而懷恨在心。無疑,他對這兩件事情都是極其記恨的。


    因此,當董卓接到由張易和公孫瓚送來的信函時,幾乎要下令將這兩人生擒甚至誅殺!


    李儒見狀勸道:“哎呀,不可輕舉妄動。”


    “老子一定要活捉這些家夥,看他們還敢不敢嘲笑老子,以為自己是誰?”董卓怒目圓睜,手中的劍隨著憤怒搖晃,連體內的肥肉也隨之顫動,“給我下命令,我要親自率軍擊潰那幫聯合軍,居然還想封一個什麽劉備作我們的敵人?”


    “你做夢去吧!”


    “別在這兒胡言亂語了!”董卓在屋中暴跳如雷,來迴踱步,仿佛在釋放內心無法遏製的憤怒。


    聽到這番話,李儒瞪圓了眼,這樣的事態發展完全出乎他的預料。他正愁著怎樣才能說服董卓麵對東方聯合軍,但張易和公孫瓚的來信竟讓局勢發生了變化?還未等他提出策略,董卓便已丟劍坐於椅中,低垂著眼睛沉思,那姿態就像是受了委屈後的小老虎。


    片刻後,董卓終於抬頭,語氣轉柔,似乎帶有幾絲哽咽:“李先生,我對待張易已經仁至義盡了啊。”


    董卓的聲音顯得異常虛弱,滿是疑惑與不解,不知為何張易會聯手針對他?他曾盡力滿足張易的要求:要兵馬有兵馬,要求助有人助。盡管張易的計劃是讓董卓與袁術、孫堅兩敗俱傷,撇開這一點不論,張易這樣做是否太過分?難道他自己就沒有錯?


    目睹董卓如此狀態,李儒心知肚明——眼前這個霸氣十足的領袖現在也隻是在抱怨而已。他冷靜下來建議道:


    “大人,一個區區的上郡郡守位置不值得一提,如果給了就不給了。”


    若董卓真有決斷一戰的決心,李儒決不允許劉備接管上郡。因為他們堅信,與關東諸侯決戰,獲勝的一方必將是董卓一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開局獲得英雄能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麻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麻麻並收藏三國:開局獲得英雄能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