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您的意見呢?
三國:開局獲得英雄能力 作者:天麻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無論張易具體用了何種方法打敗孫堅和袁術,都無法否認他是一位出色的人物。
巧合的是,董卓非常賞識人才!
“同意!文優,你馬上進宮起草詔書,再鈐蓋玉璽,速派人送往南陽!”
董卓說道,態度中明顯透著對皇權的輕視。
對於他來說,聖旨不過是筆下產物,
玉璽也不過是掌中之物!
在宛城,太守府內,劉伯溫正在向某位官員匯報最新情況:
“大人,附近縣城的部隊已經逐步到達,現在由薛將軍指揮的訓練正在進行。現在我宛城的軍隊包括背嵬軍在內,總數已達三萬五千人!”
說完後退至一旁,隨後,薛仁貴走上前來報告:“主公,這三萬五千士卒中,有些人手中的武器已有所損毀,屬下認為應開啟宛城中的武庫,從中選取優質的武器裝備,對於那些次品,則將其集中起來重新鑄造!”
漢代時期,武庫的建立速度極快。
不論是大型行政區劃,還是邊境區域,都會設置武庫。
如有突發事件發生,城中能參戰的軍民可以快速獲得裝備。
東漢時期延續這一製度,
隻要有鐵產地,如河南、南陽、河內、河東、汝南、蜀郡等,
就會配置專門製造兵器的機構。
雖然南陽的黃巾 ** 不是很頻繁,很快就得到了 ** ,
因此武庫沒有遭受過嚴重破壞。
武庫內的武器如果不考慮品質的話,足以供數萬人的軍隊使用。
然而當時武庫更多地追求產量而忽略品質,
所以出現了許多裝備的質量不過關的現象。
一些盔甲甚至單薄至一側,防禦力十分低弱,這樣的需要重新冶煉並製作新的。
“開啟武庫!”
張易揮動手臂,立刻下令。
現今,宛城已徹底被他掌控,
武庫自當也歸屬於他的所有。
若不現在開啟,更待何時?
前幾天的時間,薛仁貴清理了與袁術孫堅有關聯的城中大戶,
一方麵以此來震懾城中的民心。
另一方麵收繳了大量的財物和糧食。
加上原本倉儲中的存量,宛城現有十餘萬石糧食,足夠三萬軍士一年所需!
“主公,隻消等待皇上下達委任您的南陽太守的詔書,即可令三十六縣縣令齊聚宛城述職,若有人缺席,可依據不服從命令之罪派兵征討。”
劉伯溫再度提議。
張易點頭同意,並立即起身,“好,我們一同去看看這南陽的武庫吧!”
由於南陽為國內最龐大的郡之一,其武庫內的儲備必然豐富無比。
一行人充滿了好奇,緊隨張易之後前往武庫,
該地點設於宛城西北的一隅,與太守官邸的距離頗遠。
南陽鐵資源豐富,
像這樣的礦產豐富地區,朝廷通常會派匠人在當地設立工坊,
由洛陽調來與本地匠人一起組成的數千人的團隊,世代專心於此地鑄造兵器甲胄。
然而時局動蕩,原本不斷生產的這些作坊也開始懈怠。
直至近期,由沈萬三管理後方才恢複正常作業。
眾人避過響徹雲霄的鍛鐵工場,直達武庫之前,推開門步入。
一陣混合著鬆油與金屬的氣息撲麵而來。
各類兵器皆由禾稈覆蓋著。
薛仁貴前進一步揭開了上麵的蓋層,眾人不禁微蹙眉頭。
“主公,有些裝備的破損失控到可怕,十個當中挑出一個可用都屬不易!”
薛仁貴說著,隨手拾起一旁的硬弓。
用力一拉之下,這弓竟然斷裂成兩端。
“無傷大雅,如此之多的裝備無償入列已令人感到幸運了,至於不合格者,就送去再鑄便是!”
張易迴應道。
武庫內最多的莫過於各種手持式武器,包括刀、劍、槍、戟、箭鏃等等,
此外還有戰車及其防護設備等物。
南陽工坊主要承擔兵器鍛造任務,
鑒於南陽地區的鐵礦資源充裕,戰車一類的重型裝備並非其主責所在。
“主公不必憂慮,目前我們已經停止了鐵礦的開采活動,打算先行處理庫存中的劣質裝備進行重鑄。畢竟這些已經處理好的鐵礦材料可以直接投入使用!”
沈萬三緊隨其後,他原先正在工匠監察處忙碌。
突然間聽說張易來訪,便暫時擱置了手中的事務,匆忙趕到現場察看。
“哈哈哈,我自然是對萬三的工作完全信任!”
張易笑容滿麵地說。幾人在兵器庫內繼續巡看,此時張德急切地跑了過來,顯得有些喘不過氣。
“主公,宮中來了使者,說是帶來了皇上的詔書!”
與其他人一樣,張德也稱張易為主公。
“大家準備一下,一起去見見這位使者!”
張易提議。
不過還沒等他動身,張德搖搖頭,“主公有所不知,我謊稱主公正前往城中巡察,讓使者稍等片刻。但他隻留下了詔書,並立即離開了,說什麽既然送達,就不會多做逗留……”
聽到這些,眾人互相交換了一個不解的眼神。
他們都能斷定,這使者的身份必定屬於董卓的心腹,行事如此粗魯,連起碼的禮儀都不懂。
“見他不願意停留,所以我塞給他一些銀兩作為補償,之後立即迴來報告主公了。”
於是大家一同返迴郡府。
一進到房間,張易的目光就落在桌子上的詔書上。
他迅速取來詔書,展開放好。讀過之後,他的眉頭輕輕一蹙,旋即將它遞給身邊的人:“正如我們的參謀預測,董卓確實做出了越權的行為,任命我為南陽的新太守!”
盡管是皇命,但在場的人心知肚明,這一旨肯定與董卓有脫不開的幹係。
“恭賀主公升遷!”
四個下屬齊聲祝福。
張易將詔書放迴桌麵,然後開啟了新的討論——關於人員委派的事宜。
“聽好了,眾愛將!”
“屬下在此!”
四位將領同時應答。
“委任劉伯溫擔任南陽府丞一職,俸祿按製為600石,主責管理民政事物!”
“屬下聽令!”
劉伯溫敬聲迴應。
在正式場合稱唿人的全名是必要的禮貌,尤其是當前這敕封時刻。
“委任薛仁貴與嶽飛為軍隊指揮,秩位也是600石,負責軍隊的實際戰鬥指揮。嶽飛將統帥背嵬軍,而薛仁貴則負責整個南陽郡軍!”
“謹尊命令!”
薛仁貴和嶽飛幾乎同時迴答。
“此外,指派沈富為南陽的總會計師,俸祿同為600石,主要管理地方財政和軍事設備製造!”
“屬下願效犬馬之勞!”
沈富承諾。
接下來的會議中,所有直接隸屬於張易麾下的十二個縣的管理者都被安排通過劉伯溫統一的考核。
宛城內的文武百官也將經過重組配置,目前隻剩下少數關鍵職務尚待安排。然而,人才依舊稀缺!
“主公,秋天即將開始收獲莊稼。臣下認為我們應該等到秋後再次發起對其他二十五個縣的進攻!”
劉伯溫挺胸立言,聲音高亢有力。
古時候的戰爭大多是以掠奪維生。選擇在秋後進軍有兩個重要原因:一可以確保出征部隊有足夠的糧食供應;二可以迫使敵方交出已經儲備的糧食。
鑒於南陽是國家最大的領地之一,擁有廣袤的農田和龐大的人口基礎,即將到來的豐收季預計將會碩果累累。
選擇在豐收季節過後進軍,無疑是最大化資源利用率的選擇。
“非常同意。仁貴、鵬舉,加快軍隊的訓練進度,屆時你們兩人各自帶領隊伍,我想知道到底誰能取得更多的地盤!”
張易爽朗地說。
薛仁貴和嶽飛聽了這話,也露出了自信且興奮的微笑,彼此之間的競爭欲望隱約可見。
“主公,請您放心。若是要競賽,當然應公平競爭。眼下背嵬軍可自行練習,我和薛將軍會負責訓練南陽軍,出征時帶上南陽軍即可,背嵬軍留在宛城守衛。”
嶽飛向前一步說道。用訓練有素的背嵬軍與南陽軍比賽,顯然是對後者不公。
對此,薛仁貴也心知肚明,便沒有拒絕嶽飛提出的建議。
“軍師,您的意見呢?”
張易詢問道,對於如何應對剩餘二十三縣,他還頗有些疑慮。
他想確認,單獨派遣南陽軍是否足夠完成任務。
“主公,您可以放寬心。兩萬名南陽士兵足夠占領二十四縣。主公本人率領背嵬軍駐防宛城,定會穩如磐石。”
秋後一個月裏,天高氣爽,南陽地區的莊稼已經全部收割完畢,小麥與小米均晾曬入庫。
士兵們也持續接受了長時間的訓練。
這段時間,張易上午練習武藝,下午忙於政務或隨劉伯溫視察各縣。
至於晚上……鄒玉兒姿色出眾,讓張易對她有了更多的依賴。
“主公,請放心,不必擔心超過一個月,我們一定收複所有二十四縣。”
在宛城門前,薛仁貴向張易表態,他身後的部隊是一萬名南陽軍隊。
“沒錯!請主公安心!”
緊隨其後,嶽飛同樣表達了信心,並率領另外一萬南陽軍。
“好!我將在宛城靜候佳音!”
張易揮手說。這一段時間大家都在積極準備。
一方麵加強士兵訓練,另一方麵,劉伯溫與張易多次研討進攻計劃,確保以最小傷亡奪下所有城縣。
戰爭絕非兒戲,尤其是在針對城市的情況下,損失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他們通過不斷模擬,最終決定了一套損失最小的進攻策略。
接到張易的命令後,薛仁貴和嶽飛各自帶隊,一人前往西部,一人則向東行動,沿著預先設定好的路線作戰,直到最後合兵一處。
“軍師,你負責調查的事宜有眉目了嗎?”
隨後,張易又提出了一個問題。
自從他重組了轄下的官員,分散到各地之後,他就意識到麾下真正可用之才極為稀缺。
因此,張易委托劉伯溫派人調查南陽地區有哪些人才值得招募。
“末將不敢怠慢,已調查清楚,並準備好了一份名單,請主公審閱!”
劉伯溫恭敬地說著,將名單呈給張易。
張易接過文件,打開一看,立刻端正了坐姿,第一個名字引起了他的注意。
“魏延?”
“正是魏文長,武藝超群,騎射俱佳,在南陽一帶頗有名聲。主公可曾聽說過此人?”
劉伯溫微笑著捋須而問。
“略有所聞。”
張易抑製住心中的激動,繼續瀏覽名單。每看一個名字就更加振奮,沒想到單是南陽一地竟有如此多的英才。
比如魏延的同鄉傅肜,武藝雖不特別出眾,但領兵有一套,至少能勝任副將領的職位。
最重要的是,傅肜非常堅毅!他曾在東征時被陸遜俘虜,即使受到陸遜的勸說也堅決不肯投降,直言“吳狗,何言漢臣降者?”正是這樣的氣節讓張易認為此人可為所用!
品質遠比能力更為重要!
對於魏延,張易有足夠的自信能夠駕馭。
郭攸之亦然,同樣是南陽人,且就在宛城內居住,諸葛亮在其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曾提及:“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皆忠貞賢良,朕故特意選 ** 留給陛下的輔佐。”
這些發現無疑給了張易極大的信心,也為即將展開的征途增添了強大的動力。
這種人才,絕對是內政的佼佼者,正好是張易亟需之人!
陳震同為南陽人士。
若張易未現身,陳震不久大概會被劉表召入麾下。
待到劉備抵達荊州後,陳震隨後歸順於劉備,成為蜀漢的重要人物之一!
除去這幾個人外,還有張存、董厥、宗預等人士。
無一例外,全部來自劉玄德那邊。
“曹、劉、孫三家還未各自崛起,我隻是專挑劉玄德這邊拔毛,玄德啊玄德,你確實是倒了黴了!”
張易笑了笑,翻開了手中的絲綢卷軸,接著往下看。
出現的第一人的名字即是李嚴。
這讓張易確實感到意外。
他曾設想李嚴應屬當地蜀人,卻不料他同樣出身於南陽。
看樣子李嚴至今尚未投身益州。
下一位,則是文聘!
文聘,又名文仲業,同樣出自南陽。
劉表初到荊州刺史的位置,並沒有大肆征召人才。
當時正處理一些家族的內部事務,像文聘和李嚴這些劉表想要招募的賢才,目前仍處於閑居狀態。
這對張易來說倒是好事!
文聘的武藝屬於上等水平,雖然達不到頂級,但水上戰鬥能力相當強!
此外名單上還列有十幾個人的名字。
盡管張易對他們沒有太多印象,但從調查來看,他們的品質和才華均值得認可。
不妨考慮全體征召!
“這些人都可以征召。”
張易將手中的名單遞交給劉伯溫,顯然對這一發現非常滿意。
能夠將這些人全部納入麾下,對他來說是一大助力,意味著擁有了一個可靠的團隊核心。
“小的明白!”
劉伯溫施禮接過名單,準備離開。
邁出幾步後,劉伯溫似有遲疑地停住,轉迴目光望向張易。
“主上,除了上述人選,還有一個特別的人士,但此人較為特殊,屬下猶豫是否應當將其納入名單。”
“哦?有多特殊,難不成此人真身三頭六臂不成?”
張易笑著說,同時與劉伯溫開玩笑。
“不是這樣的,主上,此人年齡較大,已達四旬,但周圍的人說他英勇異常,能以一敵百。我對這說法持有保留意見,故未將之列入名單。關於此人該如何處置,請主上定奪!”
劉伯溫解釋道。
在這時代,四十年紀已屬高齡。
張易立刻聯想到什麽,凝視劉伯溫,等待他說出那個人名。
“此人也是南陽籍貫,名叫黃忠,字漢升!”
劉備,真對不起!
張易起身,幾乎將劉備的人才都收攬至自己旗下了!
“軍師不知聽說過廉頗的故事?即使年邁,仍有可用之才。黃忠才僅四旬,比古稀之年的廉頗還要年輕許多,給他一次機會又何妨?!”
“若主公欲征召黃忠,恐需稍待時日。黃忠家中有一個孩子正患重疾,其心思全在於照料病兒,別無二誌。”
提到此,劉伯溫也有幾分感慨。
巧合的是,董卓非常賞識人才!
“同意!文優,你馬上進宮起草詔書,再鈐蓋玉璽,速派人送往南陽!”
董卓說道,態度中明顯透著對皇權的輕視。
對於他來說,聖旨不過是筆下產物,
玉璽也不過是掌中之物!
在宛城,太守府內,劉伯溫正在向某位官員匯報最新情況:
“大人,附近縣城的部隊已經逐步到達,現在由薛將軍指揮的訓練正在進行。現在我宛城的軍隊包括背嵬軍在內,總數已達三萬五千人!”
說完後退至一旁,隨後,薛仁貴走上前來報告:“主公,這三萬五千士卒中,有些人手中的武器已有所損毀,屬下認為應開啟宛城中的武庫,從中選取優質的武器裝備,對於那些次品,則將其集中起來重新鑄造!”
漢代時期,武庫的建立速度極快。
不論是大型行政區劃,還是邊境區域,都會設置武庫。
如有突發事件發生,城中能參戰的軍民可以快速獲得裝備。
東漢時期延續這一製度,
隻要有鐵產地,如河南、南陽、河內、河東、汝南、蜀郡等,
就會配置專門製造兵器的機構。
雖然南陽的黃巾 ** 不是很頻繁,很快就得到了 ** ,
因此武庫沒有遭受過嚴重破壞。
武庫內的武器如果不考慮品質的話,足以供數萬人的軍隊使用。
然而當時武庫更多地追求產量而忽略品質,
所以出現了許多裝備的質量不過關的現象。
一些盔甲甚至單薄至一側,防禦力十分低弱,這樣的需要重新冶煉並製作新的。
“開啟武庫!”
張易揮動手臂,立刻下令。
現今,宛城已徹底被他掌控,
武庫自當也歸屬於他的所有。
若不現在開啟,更待何時?
前幾天的時間,薛仁貴清理了與袁術孫堅有關聯的城中大戶,
一方麵以此來震懾城中的民心。
另一方麵收繳了大量的財物和糧食。
加上原本倉儲中的存量,宛城現有十餘萬石糧食,足夠三萬軍士一年所需!
“主公,隻消等待皇上下達委任您的南陽太守的詔書,即可令三十六縣縣令齊聚宛城述職,若有人缺席,可依據不服從命令之罪派兵征討。”
劉伯溫再度提議。
張易點頭同意,並立即起身,“好,我們一同去看看這南陽的武庫吧!”
由於南陽為國內最龐大的郡之一,其武庫內的儲備必然豐富無比。
一行人充滿了好奇,緊隨張易之後前往武庫,
該地點設於宛城西北的一隅,與太守官邸的距離頗遠。
南陽鐵資源豐富,
像這樣的礦產豐富地區,朝廷通常會派匠人在當地設立工坊,
由洛陽調來與本地匠人一起組成的數千人的團隊,世代專心於此地鑄造兵器甲胄。
然而時局動蕩,原本不斷生產的這些作坊也開始懈怠。
直至近期,由沈萬三管理後方才恢複正常作業。
眾人避過響徹雲霄的鍛鐵工場,直達武庫之前,推開門步入。
一陣混合著鬆油與金屬的氣息撲麵而來。
各類兵器皆由禾稈覆蓋著。
薛仁貴前進一步揭開了上麵的蓋層,眾人不禁微蹙眉頭。
“主公,有些裝備的破損失控到可怕,十個當中挑出一個可用都屬不易!”
薛仁貴說著,隨手拾起一旁的硬弓。
用力一拉之下,這弓竟然斷裂成兩端。
“無傷大雅,如此之多的裝備無償入列已令人感到幸運了,至於不合格者,就送去再鑄便是!”
張易迴應道。
武庫內最多的莫過於各種手持式武器,包括刀、劍、槍、戟、箭鏃等等,
此外還有戰車及其防護設備等物。
南陽工坊主要承擔兵器鍛造任務,
鑒於南陽地區的鐵礦資源充裕,戰車一類的重型裝備並非其主責所在。
“主公不必憂慮,目前我們已經停止了鐵礦的開采活動,打算先行處理庫存中的劣質裝備進行重鑄。畢竟這些已經處理好的鐵礦材料可以直接投入使用!”
沈萬三緊隨其後,他原先正在工匠監察處忙碌。
突然間聽說張易來訪,便暫時擱置了手中的事務,匆忙趕到現場察看。
“哈哈哈,我自然是對萬三的工作完全信任!”
張易笑容滿麵地說。幾人在兵器庫內繼續巡看,此時張德急切地跑了過來,顯得有些喘不過氣。
“主公,宮中來了使者,說是帶來了皇上的詔書!”
與其他人一樣,張德也稱張易為主公。
“大家準備一下,一起去見見這位使者!”
張易提議。
不過還沒等他動身,張德搖搖頭,“主公有所不知,我謊稱主公正前往城中巡察,讓使者稍等片刻。但他隻留下了詔書,並立即離開了,說什麽既然送達,就不會多做逗留……”
聽到這些,眾人互相交換了一個不解的眼神。
他們都能斷定,這使者的身份必定屬於董卓的心腹,行事如此粗魯,連起碼的禮儀都不懂。
“見他不願意停留,所以我塞給他一些銀兩作為補償,之後立即迴來報告主公了。”
於是大家一同返迴郡府。
一進到房間,張易的目光就落在桌子上的詔書上。
他迅速取來詔書,展開放好。讀過之後,他的眉頭輕輕一蹙,旋即將它遞給身邊的人:“正如我們的參謀預測,董卓確實做出了越權的行為,任命我為南陽的新太守!”
盡管是皇命,但在場的人心知肚明,這一旨肯定與董卓有脫不開的幹係。
“恭賀主公升遷!”
四個下屬齊聲祝福。
張易將詔書放迴桌麵,然後開啟了新的討論——關於人員委派的事宜。
“聽好了,眾愛將!”
“屬下在此!”
四位將領同時應答。
“委任劉伯溫擔任南陽府丞一職,俸祿按製為600石,主責管理民政事物!”
“屬下聽令!”
劉伯溫敬聲迴應。
在正式場合稱唿人的全名是必要的禮貌,尤其是當前這敕封時刻。
“委任薛仁貴與嶽飛為軍隊指揮,秩位也是600石,負責軍隊的實際戰鬥指揮。嶽飛將統帥背嵬軍,而薛仁貴則負責整個南陽郡軍!”
“謹尊命令!”
薛仁貴和嶽飛幾乎同時迴答。
“此外,指派沈富為南陽的總會計師,俸祿同為600石,主要管理地方財政和軍事設備製造!”
“屬下願效犬馬之勞!”
沈富承諾。
接下來的會議中,所有直接隸屬於張易麾下的十二個縣的管理者都被安排通過劉伯溫統一的考核。
宛城內的文武百官也將經過重組配置,目前隻剩下少數關鍵職務尚待安排。然而,人才依舊稀缺!
“主公,秋天即將開始收獲莊稼。臣下認為我們應該等到秋後再次發起對其他二十五個縣的進攻!”
劉伯溫挺胸立言,聲音高亢有力。
古時候的戰爭大多是以掠奪維生。選擇在秋後進軍有兩個重要原因:一可以確保出征部隊有足夠的糧食供應;二可以迫使敵方交出已經儲備的糧食。
鑒於南陽是國家最大的領地之一,擁有廣袤的農田和龐大的人口基礎,即將到來的豐收季預計將會碩果累累。
選擇在豐收季節過後進軍,無疑是最大化資源利用率的選擇。
“非常同意。仁貴、鵬舉,加快軍隊的訓練進度,屆時你們兩人各自帶領隊伍,我想知道到底誰能取得更多的地盤!”
張易爽朗地說。
薛仁貴和嶽飛聽了這話,也露出了自信且興奮的微笑,彼此之間的競爭欲望隱約可見。
“主公,請您放心。若是要競賽,當然應公平競爭。眼下背嵬軍可自行練習,我和薛將軍會負責訓練南陽軍,出征時帶上南陽軍即可,背嵬軍留在宛城守衛。”
嶽飛向前一步說道。用訓練有素的背嵬軍與南陽軍比賽,顯然是對後者不公。
對此,薛仁貴也心知肚明,便沒有拒絕嶽飛提出的建議。
“軍師,您的意見呢?”
張易詢問道,對於如何應對剩餘二十三縣,他還頗有些疑慮。
他想確認,單獨派遣南陽軍是否足夠完成任務。
“主公,您可以放寬心。兩萬名南陽士兵足夠占領二十四縣。主公本人率領背嵬軍駐防宛城,定會穩如磐石。”
秋後一個月裏,天高氣爽,南陽地區的莊稼已經全部收割完畢,小麥與小米均晾曬入庫。
士兵們也持續接受了長時間的訓練。
這段時間,張易上午練習武藝,下午忙於政務或隨劉伯溫視察各縣。
至於晚上……鄒玉兒姿色出眾,讓張易對她有了更多的依賴。
“主公,請放心,不必擔心超過一個月,我們一定收複所有二十四縣。”
在宛城門前,薛仁貴向張易表態,他身後的部隊是一萬名南陽軍隊。
“沒錯!請主公安心!”
緊隨其後,嶽飛同樣表達了信心,並率領另外一萬南陽軍。
“好!我將在宛城靜候佳音!”
張易揮手說。這一段時間大家都在積極準備。
一方麵加強士兵訓練,另一方麵,劉伯溫與張易多次研討進攻計劃,確保以最小傷亡奪下所有城縣。
戰爭絕非兒戲,尤其是在針對城市的情況下,損失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他們通過不斷模擬,最終決定了一套損失最小的進攻策略。
接到張易的命令後,薛仁貴和嶽飛各自帶隊,一人前往西部,一人則向東行動,沿著預先設定好的路線作戰,直到最後合兵一處。
“軍師,你負責調查的事宜有眉目了嗎?”
隨後,張易又提出了一個問題。
自從他重組了轄下的官員,分散到各地之後,他就意識到麾下真正可用之才極為稀缺。
因此,張易委托劉伯溫派人調查南陽地區有哪些人才值得招募。
“末將不敢怠慢,已調查清楚,並準備好了一份名單,請主公審閱!”
劉伯溫恭敬地說著,將名單呈給張易。
張易接過文件,打開一看,立刻端正了坐姿,第一個名字引起了他的注意。
“魏延?”
“正是魏文長,武藝超群,騎射俱佳,在南陽一帶頗有名聲。主公可曾聽說過此人?”
劉伯溫微笑著捋須而問。
“略有所聞。”
張易抑製住心中的激動,繼續瀏覽名單。每看一個名字就更加振奮,沒想到單是南陽一地竟有如此多的英才。
比如魏延的同鄉傅肜,武藝雖不特別出眾,但領兵有一套,至少能勝任副將領的職位。
最重要的是,傅肜非常堅毅!他曾在東征時被陸遜俘虜,即使受到陸遜的勸說也堅決不肯投降,直言“吳狗,何言漢臣降者?”正是這樣的氣節讓張易認為此人可為所用!
品質遠比能力更為重要!
對於魏延,張易有足夠的自信能夠駕馭。
郭攸之亦然,同樣是南陽人,且就在宛城內居住,諸葛亮在其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曾提及:“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皆忠貞賢良,朕故特意選 ** 留給陛下的輔佐。”
這些發現無疑給了張易極大的信心,也為即將展開的征途增添了強大的動力。
這種人才,絕對是內政的佼佼者,正好是張易亟需之人!
陳震同為南陽人士。
若張易未現身,陳震不久大概會被劉表召入麾下。
待到劉備抵達荊州後,陳震隨後歸順於劉備,成為蜀漢的重要人物之一!
除去這幾個人外,還有張存、董厥、宗預等人士。
無一例外,全部來自劉玄德那邊。
“曹、劉、孫三家還未各自崛起,我隻是專挑劉玄德這邊拔毛,玄德啊玄德,你確實是倒了黴了!”
張易笑了笑,翻開了手中的絲綢卷軸,接著往下看。
出現的第一人的名字即是李嚴。
這讓張易確實感到意外。
他曾設想李嚴應屬當地蜀人,卻不料他同樣出身於南陽。
看樣子李嚴至今尚未投身益州。
下一位,則是文聘!
文聘,又名文仲業,同樣出自南陽。
劉表初到荊州刺史的位置,並沒有大肆征召人才。
當時正處理一些家族的內部事務,像文聘和李嚴這些劉表想要招募的賢才,目前仍處於閑居狀態。
這對張易來說倒是好事!
文聘的武藝屬於上等水平,雖然達不到頂級,但水上戰鬥能力相當強!
此外名單上還列有十幾個人的名字。
盡管張易對他們沒有太多印象,但從調查來看,他們的品質和才華均值得認可。
不妨考慮全體征召!
“這些人都可以征召。”
張易將手中的名單遞交給劉伯溫,顯然對這一發現非常滿意。
能夠將這些人全部納入麾下,對他來說是一大助力,意味著擁有了一個可靠的團隊核心。
“小的明白!”
劉伯溫施禮接過名單,準備離開。
邁出幾步後,劉伯溫似有遲疑地停住,轉迴目光望向張易。
“主上,除了上述人選,還有一個特別的人士,但此人較為特殊,屬下猶豫是否應當將其納入名單。”
“哦?有多特殊,難不成此人真身三頭六臂不成?”
張易笑著說,同時與劉伯溫開玩笑。
“不是這樣的,主上,此人年齡較大,已達四旬,但周圍的人說他英勇異常,能以一敵百。我對這說法持有保留意見,故未將之列入名單。關於此人該如何處置,請主上定奪!”
劉伯溫解釋道。
在這時代,四十年紀已屬高齡。
張易立刻聯想到什麽,凝視劉伯溫,等待他說出那個人名。
“此人也是南陽籍貫,名叫黃忠,字漢升!”
劉備,真對不起!
張易起身,幾乎將劉備的人才都收攬至自己旗下了!
“軍師不知聽說過廉頗的故事?即使年邁,仍有可用之才。黃忠才僅四旬,比古稀之年的廉頗還要年輕許多,給他一次機會又何妨?!”
“若主公欲征召黃忠,恐需稍待時日。黃忠家中有一個孩子正患重疾,其心思全在於照料病兒,別無二誌。”
提到此,劉伯溫也有幾分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