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你我終會再次相見
三國:開局獲得英雄能力 作者:天麻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將軍,時間差不多了!”
荀攸提劍準備就緒,躍躍欲試。
“依照預定路線衝擊!”
薛仁貴高聲指令。
話音剛落,眾將紛紛帶頭衝殺,速度最快的是青龍軍,他們訓練有素、機動性強;其次是麒麟軍,再次便是陌刀兵。
別小看陌刀兵個個都是精英,可作為重步兵,他們攜帶的武器太過沉重,行動稍慢也在情理之中。
硯山之上,兩軍激烈交鋒,喊殺聲不斷,鮮血匯集成溪,沿著山坡流淌。
許多人滑倒在血水中,被後續衝來的士兵用長矛或大刀斬殺。
此時,戰場上已是紅了眼的一片廝殺,對方陷入絕境,根本無心聽勸降。
經過足足一個時辰,戰鬥依舊沒有停歇的跡象。
薛仁貴和李嗣業等將領雖然已負傷,卻依然衝鋒陷陣。
“將軍!不要戀戰了,下山與援軍會合吧!”
同樣受傷的荀攸提議。
薛仁貴循著方向望去,發現山下的確出現了騎兵增援部隊——一群鐵騎徑直插入人群之中。
硯山雖廣,但無法容納六萬將士作戰,大部分軍隊仍然留在山下。
薛仁貴當機立斷,高聲唿喊:“兄弟們,向下山進攻!”
說著率先向前衝去。
正在激戰中的敵人突然看到背後出現騎兵,頓時大亂。
更為恐慌的是,東邊又有騎兵隊伍衝來,顯然意圖與山下的部隊匯合。
僅僅幾個來迴,便有數千敵軍被擊殺。
“薛將軍不必驚慌,江陵已被攻克!主公已到!”
趙雲與張遼率騎兵趕至,並大聲宣布此消息,鼓舞士氣。
“真的是張易!”
李儒一刀劈開一名敵兵後,在騎兵護衛中向東遠眺,果見張易一馬當先策馬來襲,其坐下戰馬是世間罕有的良駒,比肩赤兔;身後典韋所率領的護衛營緊隨其後,更有太史慈及數萬大軍跟隨。
手持六沉槍的張易一路拚殺,左右逢源,迅速開辟了一條血腥之路。
典韋與太史慈戰意高昂,徑直朝薛仁貴帶領的殘軍殺去。
不出兩個時辰,大軍勝利會師。
敵方五萬兵馬,我軍斬敵首超過三萬,俘虜了一萬餘人,剩餘敵人四散奔逃,張易並未再追。
“主公!”
張易到達山上的營寨時,薛仁貴、李嗣業和徐晃、荀攸等人齊來迎接,並立刻下跪。
薛仁貴眼中含著淚水:“青龍軍現在僅剩三千人了!”
這些戰士都是他一起戰鬥的兄弟,麵對如此巨大的犧牲,他悲痛萬分。
“陌刀兵……也隻剩七百人了!”
李嗣業一臉沉重地說道。
他們揮舞陌刀奮戰,時間一長,力不從心,許多人都因此而犧牲。
徐晃臉色同樣凝重,除了押送俘虜的五千麒麟軍,原本參戰的一萬麒麟軍中,現在隻剩兩千餘人。
“仁貴、嗣業、公達、公明!”
張易走上前扶起眾人,神情悲愴,“兩萬餘兵力能夠多次擋退劉表的大軍進攻,這已經是極其出色的表現了!”
張易安慰道。
劉表的軍隊數次出兵圍攻硯山,總計達到十餘萬兵力,而他們憑借兩萬人就取得了如此戰績,確實十分厲害。
“務必統計陣亡將士名單!將所有犧牲的英雄埋葬於硯山!”
張易許諾道:“一年之內,我一定全麵占領荊州,到那時我會以襄陽為治所,將硯山視為我們荊州的聖地。”
此言一出,薛仁貴等人感動得涕泗橫流。
隨後,眾人各自散開,去清理戰場。
大帳之中,隻剩下張易、典韋和李儒三人。
“文優,一年多不見了?”
張易詢問道。
這次的損失讓他的心情異常沉重。
“迴君侯,距離洛陽相見已近兩年之久。”
李儒答道。
這期間發生的事實在是太多了,誰能想到一位昔日的南陽太守,今日即將占據一方之地成為諸侯。
“當初在洛陽我就說過,你我終會再次相見。”
張易道,並隨即轉向正題,“文優,願不願幫我一臂之力?”
聽到這話,李儒淡然一笑:“君侯禮賢下士,用人得當,施仁政愛百姓,麾下聚集了無數賢才。
在這亂世中能成大器的,除君侯之外再無他人。”
“承蒙君侯不嫌在下聲名狼藉,我願終身追隨君侯,盡心盡力為君侯效命,絕無叛離之念!”
李儒言畢,深施一禮。
張易這才展露出一絲笑容,上前扶起李儒:“你既真心待我,我亦必報以誠。”
“主公!”
確認李儒歸附後,係統提示也隨即響起,獎勵了一本《武經總要》。
《武經總要》由北宋曾公亮和丁度合著,是當時為了應對邊防需要而編撰的軍事專著。
此書分上下兩部分,不僅涵蓋了軍事理論,還記載了豐富的實戰經驗和技術內容。
選將任用、訓練士兵、行軍駐紮、古今陣法、偵察通信、攻城略地、火攻水戰、各類武器裝備等無所不包,尤其是對軍陣布置與兵器製造,均有詳細插圖。
遺憾的是,書中未提及宋代後期出現的神臂弓。
畢竟《武經總要》編撰於北宋初年,那時神臂弓尚未問世。
然而,這仍是一份極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張易意識到如果將書中所載某些武器研製出來,麵對劉表時必將不再如此艱難。
想當初,在劉表現眾圍攻襄陽時,數萬敵軍讓他幾近崩潰。
如果得知張易心中這般自傲,恐怕劉表會氣得不知該作何感想。
以三萬精銳對敵十幾萬人馬尚覺得損失巨大,簡直是在無視他劉表的實力!
現在,大軍移至襄陽城下將其圍得如鐵桶般密不透風。
之前的封鎖是在山地間展開的,守軍無法見到薛仁貴與嶽飛等人的部隊。
但現在,數萬將士全部出現在他們視線之中。
張易無需派兵喊話,剩下的三萬精兵加上數萬傷者必定已心急如焚。
而在投石車射程之外,他穩穩紮營。
所有文臣武將在帥帳內列隊聽令。
左側站著武將:嶽飛、薛仁貴、李嗣業、太史慈、張遼、趙雲、徐晃及多位副將校尉。
右側站立著文官們:荀攸、李儒以及一些書記員和督糧官等。
會議的主題並不複雜:一是簡述本次戰役情況;二是安排後續部署。
荀攸提劍準備就緒,躍躍欲試。
“依照預定路線衝擊!”
薛仁貴高聲指令。
話音剛落,眾將紛紛帶頭衝殺,速度最快的是青龍軍,他們訓練有素、機動性強;其次是麒麟軍,再次便是陌刀兵。
別小看陌刀兵個個都是精英,可作為重步兵,他們攜帶的武器太過沉重,行動稍慢也在情理之中。
硯山之上,兩軍激烈交鋒,喊殺聲不斷,鮮血匯集成溪,沿著山坡流淌。
許多人滑倒在血水中,被後續衝來的士兵用長矛或大刀斬殺。
此時,戰場上已是紅了眼的一片廝殺,對方陷入絕境,根本無心聽勸降。
經過足足一個時辰,戰鬥依舊沒有停歇的跡象。
薛仁貴和李嗣業等將領雖然已負傷,卻依然衝鋒陷陣。
“將軍!不要戀戰了,下山與援軍會合吧!”
同樣受傷的荀攸提議。
薛仁貴循著方向望去,發現山下的確出現了騎兵增援部隊——一群鐵騎徑直插入人群之中。
硯山雖廣,但無法容納六萬將士作戰,大部分軍隊仍然留在山下。
薛仁貴當機立斷,高聲唿喊:“兄弟們,向下山進攻!”
說著率先向前衝去。
正在激戰中的敵人突然看到背後出現騎兵,頓時大亂。
更為恐慌的是,東邊又有騎兵隊伍衝來,顯然意圖與山下的部隊匯合。
僅僅幾個來迴,便有數千敵軍被擊殺。
“薛將軍不必驚慌,江陵已被攻克!主公已到!”
趙雲與張遼率騎兵趕至,並大聲宣布此消息,鼓舞士氣。
“真的是張易!”
李儒一刀劈開一名敵兵後,在騎兵護衛中向東遠眺,果見張易一馬當先策馬來襲,其坐下戰馬是世間罕有的良駒,比肩赤兔;身後典韋所率領的護衛營緊隨其後,更有太史慈及數萬大軍跟隨。
手持六沉槍的張易一路拚殺,左右逢源,迅速開辟了一條血腥之路。
典韋與太史慈戰意高昂,徑直朝薛仁貴帶領的殘軍殺去。
不出兩個時辰,大軍勝利會師。
敵方五萬兵馬,我軍斬敵首超過三萬,俘虜了一萬餘人,剩餘敵人四散奔逃,張易並未再追。
“主公!”
張易到達山上的營寨時,薛仁貴、李嗣業和徐晃、荀攸等人齊來迎接,並立刻下跪。
薛仁貴眼中含著淚水:“青龍軍現在僅剩三千人了!”
這些戰士都是他一起戰鬥的兄弟,麵對如此巨大的犧牲,他悲痛萬分。
“陌刀兵……也隻剩七百人了!”
李嗣業一臉沉重地說道。
他們揮舞陌刀奮戰,時間一長,力不從心,許多人都因此而犧牲。
徐晃臉色同樣凝重,除了押送俘虜的五千麒麟軍,原本參戰的一萬麒麟軍中,現在隻剩兩千餘人。
“仁貴、嗣業、公達、公明!”
張易走上前扶起眾人,神情悲愴,“兩萬餘兵力能夠多次擋退劉表的大軍進攻,這已經是極其出色的表現了!”
張易安慰道。
劉表的軍隊數次出兵圍攻硯山,總計達到十餘萬兵力,而他們憑借兩萬人就取得了如此戰績,確實十分厲害。
“務必統計陣亡將士名單!將所有犧牲的英雄埋葬於硯山!”
張易許諾道:“一年之內,我一定全麵占領荊州,到那時我會以襄陽為治所,將硯山視為我們荊州的聖地。”
此言一出,薛仁貴等人感動得涕泗橫流。
隨後,眾人各自散開,去清理戰場。
大帳之中,隻剩下張易、典韋和李儒三人。
“文優,一年多不見了?”
張易詢問道。
這次的損失讓他的心情異常沉重。
“迴君侯,距離洛陽相見已近兩年之久。”
李儒答道。
這期間發生的事實在是太多了,誰能想到一位昔日的南陽太守,今日即將占據一方之地成為諸侯。
“當初在洛陽我就說過,你我終會再次相見。”
張易道,並隨即轉向正題,“文優,願不願幫我一臂之力?”
聽到這話,李儒淡然一笑:“君侯禮賢下士,用人得當,施仁政愛百姓,麾下聚集了無數賢才。
在這亂世中能成大器的,除君侯之外再無他人。”
“承蒙君侯不嫌在下聲名狼藉,我願終身追隨君侯,盡心盡力為君侯效命,絕無叛離之念!”
李儒言畢,深施一禮。
張易這才展露出一絲笑容,上前扶起李儒:“你既真心待我,我亦必報以誠。”
“主公!”
確認李儒歸附後,係統提示也隨即響起,獎勵了一本《武經總要》。
《武經總要》由北宋曾公亮和丁度合著,是當時為了應對邊防需要而編撰的軍事專著。
此書分上下兩部分,不僅涵蓋了軍事理論,還記載了豐富的實戰經驗和技術內容。
選將任用、訓練士兵、行軍駐紮、古今陣法、偵察通信、攻城略地、火攻水戰、各類武器裝備等無所不包,尤其是對軍陣布置與兵器製造,均有詳細插圖。
遺憾的是,書中未提及宋代後期出現的神臂弓。
畢竟《武經總要》編撰於北宋初年,那時神臂弓尚未問世。
然而,這仍是一份極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張易意識到如果將書中所載某些武器研製出來,麵對劉表時必將不再如此艱難。
想當初,在劉表現眾圍攻襄陽時,數萬敵軍讓他幾近崩潰。
如果得知張易心中這般自傲,恐怕劉表會氣得不知該作何感想。
以三萬精銳對敵十幾萬人馬尚覺得損失巨大,簡直是在無視他劉表的實力!
現在,大軍移至襄陽城下將其圍得如鐵桶般密不透風。
之前的封鎖是在山地間展開的,守軍無法見到薛仁貴與嶽飛等人的部隊。
但現在,數萬將士全部出現在他們視線之中。
張易無需派兵喊話,剩下的三萬精兵加上數萬傷者必定已心急如焚。
而在投石車射程之外,他穩穩紮營。
所有文臣武將在帥帳內列隊聽令。
左側站著武將:嶽飛、薛仁貴、李嗣業、太史慈、張遼、趙雲、徐晃及多位副將校尉。
右側站立著文官們:荀攸、李儒以及一些書記員和督糧官等。
會議的主題並不複雜:一是簡述本次戰役情況;二是安排後續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