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攸之站出來說話了,似乎也加入了支持李嚴的行列。


    “確實有道理,或許他隻是為了騙我們撤兵,以便積蓄力量,在打敗董卓後,聯合孫堅一同對付我們!”


    “對!袁術為了召集眾豪傑、增強聲譽,表麵上對我們有所顧忌而不敢輕舉妄動。現在,先用甜言蜜語誘使我們上當。如果他一旦目的達成,繼續保持對抗態勢,那時他的名聲已大,而我們的努力隻會付諸東流,什麽收獲都沒有啊!”


    嶽飛也點頭稱是。


    閻象急了,因為他早就得到了嶽飛的畫像,知曉對方的真實身份。


    此人是南陽軍隊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人物,連他都在反對,這事情成功的可能性更加渺茫了!


    閻象想到此,急忙站出來說道:“府君請放心,我們絕無私心。等解決了董卓後,我們一定會助您 ** 雪恨。我主願以四世三公之名宣誓承諾!”


    “董卓為害百姓、禍亂國家。如果我們現在退出,眾豪傑合力對抗董卓,或許真的能使天下太平……若真能如此,我和孫堅暫且息事寧人,又何嚐不行呢?”


    “府君高瞻遠矚!”


    閻象異常激動,大聲讚歎道。


    “然而……袁術襲擊南陽的事實不容否認,這個問題我也決不會置之不理。”


    張易語氣一轉,嚴肅起來:


    “我們都清楚,想要號召群雄聯手對抗董卓,並非隻有袁術有此想法。但他這麽做的目的僅是為了自己的名聲而已。但我若撤軍則沒有任何益處,這是絕對不行的!”


    “你迴去告訴袁術,若想讓我軍退兵,需準備好千金及十萬石糧草作為交換條件!如果願意提供,我們就撤軍;否則的話,袁術就得老實地待在汝南,這樣的巨大名聲就留給他袁紹吧!”


    “府君若是這麽想,那我這次白來南陽走一趟了!”


    閻象憤怒地甩袖而去,一千萬銅錢與十萬擔糧草的要求實在太過苛刻,仿佛在要求袁術獻上頭顱一般。


    張易卻迴應道:這正合我意。


    “主公……難道那位閻象老頭真的就這麽走了?”


    李嗣業走近門口朝外看了看,見閻象策馬遠去,不由吃驚地問道。


    “是不是我們索要的太多了一點?”


    “無需擔心,畢竟袁紹早已虎視眈眈,袁術絕不會眼睜睜看著別人先行動而錯失機遇!”


    張易搖了搖頭。雖說汝南雖比不上南陽,但依舊是一個物產豐富的富饒之地,籌集十萬擔糧食並非難事。


    而他提出的數額,恰恰觸碰到了袁術所能承擔的最大極限。隻要不是等到袁紹首先發起號召占據風頭,袁術哪怕再不願意也會忍痛給出這筆代價。


    隻是,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最終搶先發出盟約召喚的人並非是四代三公傳人的袁家兄弟,而是才剛剛逃出洛陽的曹操……


    “什麽?那張雲驥竟然不去爭取!”


    聽到這個消息,袁術睜大眼睛看著夜幕降臨之前趕迴來的閻象,難以置信地質問。


    閻象目光偏向一旁,不願正視袁術,心裏默念著:“去搶不也比向你求來慢嗎?”


    “不可以!要一千枚黃金和五十萬擔糧食,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我不會答應的,絕不可能答應!”


    袁術猛地站起來,幾乎喊破喉嚨。書桌上散落了一地的竹簡,筆墨四處飛濺,華貴的長袍也被沾上了點點墨跡。


    一頭亂發披散開來,哪裏還有絲毫袁氏四代世家嫡子的模樣。


    許久之後,袁術終於平複下激動的情緒,緩緩坐迴到了座位上。他深深地吸了幾口氣,對著閻象吩咐道:“閻先生,請勞您執筆代書,給那張易寫一封迴信吧。”


    當閻象聽了這些話後,立即在一旁坐下,不多時侍從便呈上了書寫用的布帛。閻象望向袁術,意在了解袁術讓他記錄的具體內容。


    “就寫:我同意提供一千萬錢及五萬石糧食,但前提是張易須在我會盟時支持我成為盟主!”袁術的話語剛落,閻象略顯震驚,不過轉念想到,以金錢糧食交換張易退兵,以此助力主公晉升聯軍首領,這筆交易還算合算。於是,他即刻揮毫書寫起來。


    “主公,待討伐董卓之事結束,是否真有必要按約定助張易除掉孫堅呢?”書寫的過程中,閻象輕聲詢問。


    袁術的臉色瞬間暗沉了下來。最初接納孫堅之時並無異狀,然而當他向上級申請任命孫堅為豫州牧後,雙方的關係變得複雜起來,衝突不斷。


    簡單地說,袁術對於孫堅的看法已然轉變。見袁術神情陰鬱,閻象深知此刻不該多言。


    他明白袁術與孫堅間的摩擦並不單一,而是一場互看不順眼的結果,調解已無可能。身為謀士,唯一的選擇就是全力支持袁術。完成書寫後,他會馬上派遣人員遞送。另外,親自監督錢糧調度亦在計劃之內。


    他推測張易撤軍之時,極有可能隨行帶走這部分錢糧。


    “我說過袁術會應承下來的,你們瞧我現在做到了吧?”南陽的太守官署內,張易將手中的帛文交到包括劉伯溫在內的人手上。


    之前他還與鄒玉兒度過一段親密時光,得知急報後便立即趕來。諸位武將正專注於士兵訓練,許多文臣則堅守各自崗位。


    大堂裏僅有劉伯溫、荀彧以及荀攸三人在此。


    “立刻告知文長,命其帶齊錢糧返迴。既然承諾了,我們就得做到!”張易下達指示。荀攸聽罷即刻離去布置事宜。


    自上次會麵以來,魏延已迅速返迴南陽駐守東方。


    “我認為袁術接到這個消息,定會馬上讓他人執筆撰寫作告天下文。”劉伯溫輕搖折扇預測道。


    旁邊荀彧亦輕聲應和,讚同劉伯溫的看法,二人持有相同見解。然而,張易卻淡淡笑道,“哈哈,伯溫、文若,你們信不信我所言?袁術此舉不過是打水竹籃。”


    即便時空轉換使張易成為另一時代的人物,他對未來走勢仍保有自己的直覺,堅信這次發起盟約的關鍵人物,最終將是曹操!


    “您不認為會是袁紹?”劉伯溫追問。


    張易搖頭否定了這個可能性。


    這時,荀彧似乎悟出了點什麽:“您是在暗示曹操?”張易微笑點頭表示確認。


    二人相互看了一眼,雖然這個猜想並非無稽之談,但其是否成立,隻有時間能給出答案。


    “文若,在南陽居住可還滿意?”張易接過荀彧遞上的帛書,微笑著詢問。


    “您的統治確實讓南陽人民生活安寧祥和。”荀彧感慨說道。


    從進入南陽開始至今已有十日光景,期間他走訪了周邊數縣,感受到這裏吏治清晰、百姓幸福安康。外麵的世界混亂不堪,而南陽仿佛一片 ** 的小天地,每位居民都麵帶笑容,眼中流露出對未來的憧憬。


    “現在大家僅是重拾了往日的生活狀態,美好的日子還長著呢。將來文若還需多為這些民眾考慮考慮。”張易接過話題,滿懷期望地說道。


    聽到張易的話,荀彧立即拱手作答:“府君,請您放心,我一定會全力以赴!”


    張易微笑著點頭,心中清楚要逐漸調整方向,改變荀彧固有的想法並非易事。


    然而,正如古人雲:“隻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努力,即使鐵棒也能磨成針!”


    南陽的邊界地帶,一片寧靜卻蘊藏著緊張的氣息。


    魏延靜靜地坐在馬背上,他的背後排列著裝備整齊、神情嚴肅的白虎軍士兵,每一雙眼睛都緊盯著前方虛空。


    突然間,一名士兵大聲報告:“將軍,有人來了!”


    魏延應聲而起,下達命令:“全體警戒!”


    隨著他的聲音落下,士兵們的動作變得更為警惕,眼神中透出如箭般的銳氣,似乎能夠穿透任何障礙。


    閻象率隊騎馬到來,隊伍後是負責運送補給物資的隨行人員。


    眼前的魏延和他的軍隊讓閻象不禁感慨萬千。


    他沒有急於上前問候,而是輕揮手臂,命令後方部隊送上物資。


    魏延也沒有親自出麵交接,他指派了一位能夠認字的百人隊首領來檢查物資清單,確認無誤後才收迴。


    隨後,魏延對閻象遙遙致意,帶領部隊開始撤離,一路向宛城行進,將物資送到城內;接著魏延又指揮大軍北上,取代背嵬軍的駐防任務。


    張易對魏延寄予厚望,認為他有能力肩負起阻擋從洛陽方麵可能來襲的敵人的重任。


    在汝南,當袁術見到迴返的閻象時,他的嗓音因興奮而升高:“告訴我,魏延真的撤軍了?”


    閻象恭敬地答道:“迴主公,確實,整個一萬兵馬已盡數撤走。”


    袁術激動得拍打著腿:“太好了!閻象啊,你看 ** 擬的《討董檄文》,能不能幫忙潤色一番?”


    說著,他拿起桌上早已預備的文字,遞給了閻象。


    這通檄文他已經構思了許久,但希望再作修飾使其更加完美。


    接過文書仔細閱讀之後,閻象露出了滿意的表情:“主公,這份《討董檄文》寫得很到位,我們直接發出去就好。”


    袁術得意地點了點頭,繼續道:“那個異母兄弟現在肯定也想發布相同的檄文,可能已經在請陳琳幫著潤色了。我卻不給他機會,先一步行動,我要讓所有人知道,沒有誰的速度能超過我袁公路。”


    因為有著四世三公的光輝曆史作為支撐,袁術手下匯聚了不少文武之士,如果這次能夠成為討伐董卓行動的 ** ,必將贏得更高的名聲。


    一時間,袁術的腦海裏浮現出自己在聯軍中的威望景象,不由得笑逐顏開。


    接著,他對周圍的屬下下令:“快去,讓這篇檄文傳遍天下!”


    就在這時,一位麵帶急色的幕僚迅速闖了進來。


    “你怎麽了,如此倉皇失措,楊義!”袁術斥責道。


    沒等幕僚緩口氣,他便急忙舉起手中的帛書:“主公……曹操,他已奉詔書征討逆賊,正對外發布《討董檄文》,唿籲各路諸侯加入同盟。”


    “什麽?!”袁術猛然起身,腳步有些不穩地走上前,從那位幕僚手裏奪過帛書,瞪眼細讀。


    經過一段時間的審視,袁術憤怒地將帛書摔在地上,咬牙說道:“曹阿瞞!他的所謂‘詔書’肯定是偽造的!”


    “主公!”


    閻象低身將地上的檄文撿起,沉痛地歎了口氣,“看來我們確實低估了曹操。”


    這樣改寫既保留了原作的基本情節,同時通過調整句子結構和細節描述,為文本增添了不同的風格與情感色彩。


    “諭令的真實性無關緊要,關鍵在於現今有這一紙諭令在手,我們的出征就有了名義上的正當性,曹操這次確實幫我們省去了不少麻煩。”


    “難道說我們要拱手讓出這份巨大的聲譽嗎?!”


    “分享一點利益給他有何不可?”閻象帶著笑容迴應道。


    “曹操曹孟德出自宦官之家,完全無資格出任盟主!到時由張雲驥推舉,加上主公身為‘四世三公’的身份,成為盟主簡直是手到擒來。”


    “沒錯,一個張雲驥足以頂上七、八個諸侯。那時我袁術絕不相信所有諸侯都會一窩蜂地推舉袁紹!”袁術冷冷一哼,眼中盡是對袁紹的輕蔑。


    畢竟是同出於‘四世三公’袁氏家族的子孫,況且自己還是嫡係,聲望更是顯赫無比。隻要有一半的諸侯支持自己,加上張易和張雲驥的力量,局麵將會被扭轉!


    張易所創的‘張易犁’已開始廣泛傳播,其聲望也隨之高漲。“整理隊伍準備戰鬥,一個月後我們開赴陳留!”袁術重重拍了桌子,滿腔不滿的情緒難以平息。


    “便宜曹操這賊子了,總有一天我要讓他付出慘重的代價!”見此情景,閻象躬身緩緩退出室門。


    宛城中,張易手捧討董文書,笑望著劉伯溫眾人:“我先前說發起這場征討不可能是袁術吧?”


    一提到袁術,張易忍不住大笑起來。原來,袁術花費了不少代價,僅為促使張易撤軍以便他自己集結兵力發起行動。沒想到,還沒等到他發出討董文書,曹操卻先行一步發布了它。


    “主公,袁術很清楚一旦召開盟會,曹操絕無可能成為盟主。他現在正等待著主公的支持推舉他呢!”劉伯溫微擺羽扇,徐徐陳述道。


    “推舉……”手中握著曹操的討董文,張易一邊輕敲著桌麵一邊思考。


    片刻後,張易問道:“若我舉薦他,他會成為盟主嗎?”


    荀攸迴答說:“主公,此次針對董卓的聯合行動必然失敗!對於我們來說,隻不過走過場而已,不必太過在乎究竟誰能成為盟主。但如果主公想競爭這個位置,憑借張易犁所帶來的聲譽,努力爭取也並非沒有可能。”


    “哦?為何這樣說?”


    荀攸繼續解釋:“如果天下諸侯能同心協力,集數萬兵馬對抗董卓,勝利並不難獲得。但每個諸侯心中都各有盤算,即使是袁紹和袁術也不例外。他們在借這次行動擴大各自的聲望與地盤,例如袁紹圖謀河北、袁術則覬覦揚州。如有機會,他們必會在討伐過程中消除對自己構成威脅的人。”


    “不僅如此,即便諸侯間意見統一,麵對董卓麾下的精銳軍隊,我們也隻能取勝於微利之中。何況現在人心各有所向,根本不存在贏得勝利的希望。”荀攸細致剖析當前形勢。


    聽罷這番分析,張易點頭讚同,而荀彧隨後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公達之言確有道理,這次確實難逃失敗的命運。但在下以為,我們與董卓大軍或許不會直接交戰到生死決戰的地步。”


    “在洛陽時曾在宮廷見過董卓,當年剛剛入駐洛陽的他還頗具英雄氣概。但今日的董卓卻沉溺於享樂之中,已不再懷抱曾經的夢想。因此在下預測,董卓勢必會尋找有利地形堅守,意圖偏安一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開局獲得英雄能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麻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麻麻並收藏三國:開局獲得英雄能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