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請兩位稍等!
三國:開局獲得英雄能力 作者:天麻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若孫堅與袁術各派出數千精兵來抵禦,隻怕我難以在汝南邊境之外推進一步。”
張易話音未落,長長歎了口氣,“我希望相國能告訴牛輔將軍,讓我先進行一些準備工作。等我招募到了八千名精銳騎兵,那時再率兵征戰,取下袁術和孫堅的頭顱!”
李儒聽後眉毛微蹙,原來是這樣。看來這位張易是想利用自己的西涼騎兵!這一想法似乎也浮出了水麵。
既然如此,李儒決定讓張易自行動手籌備一切,並打算收迴先前許諾的所有物資。
不過沒等他說完,一旁的董卓便搶先開口:“我家的西涼鐵騎兵數量也不是非常多,都抽調不出多少!”
這句話說得李儒瞪大了眼睛,心下暗想:這話真是妙呀!
正當他準備附和的時候,接下來的話語卻讓他驚訝不已。“雖然西涼鐵騎兵寶貴,但是我涼州大地上,好馬數不勝數。我可以贈送給你四千匹上好的戰馬,加上你們軍中的馬匹,大概也能組成一支八千人的騎兵隊伍了。”
“如此一來,你應該就能對付得了袁術和孫堅的手下精兵吧?”董卓心中暗暗計算一番,發現李儒一臉驚詫的表情,不由自主地笑了笑,顯得格外得意。
張易不想直接參戰,那就創造有利條件鼓勵他行動!
董卓這一舉動解決了張易的難題,迫使他對皇命有所行動。
而麵對眼前的情勢,李儒則感到一陣頭疼。
董卓已然做出了決定,李儒即便再多加勸阻也無力迴天,因為這涉及的是作為首領的絕對權威。
即便是此前他曾企圖讓董卓撤銷調兵的命令,那也是因為張易一再逃避作戰,並非有意忤逆董卓的意思。然而,這次情況有所不同……累贅應當消滅。
李儒神情茫然,思緒不再飄蕩。“感謝相國!”張易趕緊拱手道謝,並急切地迴應道:“這些物資數量龐大,僅我和同伴二人,加上蔡邕家中幾名仆人,顯然無法確保其安全。能否懇請相國派遣人員,協助運送物資到南陽?待一切穩妥後,臣一定會如約歸還將士。”
“這點人力無傷大雅。你可以立刻前往楊奉部下選取一支隊伍來護衛物資運送南陽。你不必再往返接人了,這批人留在你的隊伍中,在日後的孫堅與袁術戰鬥中也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對董卓而言,楊奉並不可靠。“你說誰?楊奉?他確實是郭太白波軍下屬之一,不久前剛投降給我,現已編入郭汜旗下。”董卓漫不經心地答道。提起白波軍,本質上不過是黃巾軍殘餘。
在 ** 黃巾軍的過程中,董卓曾經親身參與,並且因為行動不力而幾乎麵臨皇帝的懲罰。如果不是靠賄賂宦官以求赦免,也許就沒有今日的地位了。黃巾軍帶給他的創傷,使他對該派係包括楊奉在內的成員懷有強烈厭惡之情。
聽聞此名,張易不禁怔住了;這名字聽上去有些耳熟。“確實,楊奉隻是郭太白波軍的一員小卒。近期,他向我投降,目前正由郭汜管轄。”董卓的態度輕慢至極。
提到“白波軍”,實際上指代的就是黃巾 ** 軍的遺族,董卓參與過 ** 黃巾軍的行動。那時張易年紀尚小,並不了解此事。
因為 ** 失敗,董卓險些獲罪於皇上,若非打通關節請求十常侍說情,今日的權位恐已不複存在。因此,他不僅厭惡黃巾軍,就連楊奉也不例外。這讓張易一時陷入了沉默。
中平五年,黃巾餘黨之一郭太在黃河東岸的白波穀發動 ** ,自稱白波軍,人數超過十萬,攻破了太原則地。隨後,與遷居汾河流域的南匈奴聯合,連連攻陷多地,嚴重威脅到了洛陽的安全。楊奉便是其中一員。
不過按照曆史記載,楊奉本應在董卓去世後才投靠郭汜。但對張易而言,最重要的是,楊奉麾下有一員大將——徐晃,也就是史書記載中的那位赫赫有名的三國名將之一。早期徐晃追隨楊奉南征北戰,並成功遊說其保護漢獻帝東歸,被授予都亭侯爵位。之後加入曹操麾下屢建奇功。
雖論武藝並非頂尖,卻能與關羽相持;至於指揮才能,關、張、趙三位名將中,隻有關羽能夠和徐晃相抗衡。由此可見,徐晃絕非池中之物,乃一代良將。盡管董卓言辭中流露出對楊奉不滿,預示給其地位不會過高,那作為部將的徐晃可能更加低下。但隻需確認他所在的部隊即可。此時,張易內心激動萬分,但仍表現得相當克製。“謝過相國。”
他接著說:“時間緊急,我這就去兵庫取物資,明日將直奔南陽!”“好!你這個小子可要記著,一定要拿下袁術和孫堅的人頭,為令尊 ** 雪恨!”董卓語氣豪邁。“一定不辜負您的期望!”張易堅定答道。
接著,董卓吩咐道:“李儒啊,你陪同張易去一趟郭汜那裏選一批人。”他知道張易與郭汜發生過爭執,所以為了避免張易再次遭受為難,幹脆讓李儒一同前行。“臣下遵旨!”李儒也隻能服從。即使迴到南陽後的張易可能並不會立即尋找機會挑戰孫堅和袁術,但由於朝廷聖旨及各路勢力間存在的緊張關係,長久和平似乎不太現實。
“文優,能否借我一份楊奉部下的人員名錄?”
張易和李儒剛邁出屋外,張易立即挽住李儒的手,帶著笑臉詢問道。
李儒奮力抽迴手,冷眼瞧了張易一眼,“到部隊裏,我會給你的一本名錄!”
李儒認為,張易的要求實屬尋常。
這隊伍人數眾多,約有兩百人。
顯然,張易希望從中挑選到精壯士卒而非年邁或疾病纏身者,所以才提出此要求。
想要盡一切可能撈點好處,張易還真夠精明。
“文優,難道你就真的不考慮跟我一起去南陽?”
在抵達營區時,張易依然不忘 ** 李儒。
熟悉張易作風的李儒輕輕搖頭:“除非張太守能夠活到那一天!”
言語間流露出對張易深深的敵意。
張易對此表示理解,因為李儒現在效忠的是董卓,為了董卓的利益,他對張易有所戒備乃情理之中。
“文優,你不覺得三年之內,南陽終將成為你的一部分嗎?”
張易拍了拍李儒的肩,笑著說。
就在他們交談的時候,張易的一個故人也走近了。
這個人正是郭汜。
郭汜的目光中閃過一瞬的仇恨,但看見旁邊的李儒後,這股怒氣迅速消失。
“奉丞相之命,請張太守從楊奉部下調一隊人馬負責押送物資。郭將軍,能否提供一份楊奉部隊的人員名單?”
李儒說這話的態度並不親切,亦無過多的冷淡。
畢竟郭汜原本是個馬賊出身,李儒家道貧寒,許多親屬皆死於馬賊之手。
他對郭汜抱有何種好臉色,實在難說。
“請兩位稍等!”
郭汜恭敬地答道。
對於此前與張易的過節隻字不提。
隨後,郭汜退了出去,片刻後返迴,手裏多了一本名冊。
此乃使用蔡侯紙製成,價值頗高。
郭汜小心翼翼地將名冊遞給李儒。
“張太守,請您挑選吧!”
李儒隨後把名冊轉交給了張易,並如是說。
張易笑嗬嗬地接過名冊,展開查閱了一番。
沒過多久,他便找到了徐晃的名字。
徐晃目前擔任楊奉下屬一支小隊的隊長。
“就這隊人好了,年輕人不少呢!”
張易指著名冊說道。李儒湊近看了下,確認是徐晃徐公明。
雖然對此人一無所知,但他猜度這些所謂的“白波餘孽”裏也不會有什麽厲害的角色。
而且張易的話也確實符合事實,此隊人馬的確青壯比例較高。
徐晃默默想道:等我十年,到時候定會讓局勢重來。
“郭將軍,請安排這隊人前來見我吧!”
李儒並無異議,立即指示郭汜帶領徐晃所率領的那兩百戰士前來集合。
郭汜未予推辭,再次離開一陣子。
迴來之時,身後的兩百士兵緊隨其後。
“文優啊,這也是按你說的來做的吧?”
張易見到的這幾百個徒手漢子,領頭的握有一柄劈砍利器——開山斧。
除了他,其餘兩百人都未曾著盔甲。
“張太守恐怕還不清楚,這些士兵原為投降過來的白波軍,許多人手持簡陋木棒,後來這些木棍便不再攜帶,等待主上發放武器裝備。由於事情倉促,還未來得及處理此事。”
“如今既歸大人管教之下,他們的裝備當然需要由大人來配備。”
李儒帶著笑容說道。
張易忽略了李儒的暗示,轉而注視麵前的這群漢子。
那個握著開山斧的大漢很可能便是徐晃。
徐晃麵色暗沉,穿著一身樸素的緊身衣物,麵部線條剛毅,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按照不同的方式重述了這篇文,以下是新的表達方式:
---
“相國旨意,即刻起各位上下均歸屬南陽太守張易領導!”
李儒向前一步,大聲宣告。
在場的二百餘人均是略顯震驚,但保持了紀律,無人私下交流議論。
張易心中明白,這皆得益於徐晃嚴謹的軍事培訓——紀律嚴明的軍隊。
“拜見將軍!”
徐晃主動邁出步伐,獨膝觸地致敬張易。
身後將士見狀紛紛效仿,單膝落地以表尊敬。
“大家無需如此,請起!”
張易揮手,示意眾將士起立。
這僅僅是董卓的一項指令,徐晃尚未完全效忠,因此,張易並未得到係統中的相應獎賞。但時間還長,終有一朝他會真心歸順。
“文優,如此安排,我去一趟洛陽武庫整理裝備,待收拾妥當後我們即可離城至郊外紮營,明晨啟程返迴南陽。”
張易說明了自己的計劃。
接著,他又低聲靠近李儒耳邊,“我在南陽等您!”李儒臉色不變,低聲迴應:“前提是將軍能安全抵達。”
張易笑了笑,“非常好!全體聽令,跟我前往洛陽武庫領取裝備!”說罷,帶領著部隊離開了營地,直奔洛陽武庫。
他們的任務是在武庫中選好裝備,隨後前往郊外的馬場挑選從涼州輸送而來的戰馬,確保所有準備工作完成後,第二天就踏上返迴南陽的道路。
“公明啊……”
張易迴顧身邊持斧隨行的徐晃,開了口詢問。
徐晃一愣,似乎未曾直接介紹過自己的名字給這位新上司,不過他推測對方應該查閱過士兵名單。
“屬下在!”
徐晃拱手迴複。
“到達洛陽武庫時,每個人都要選一套刀盾加上整套盔甲。”
張易發布指令時,李儒想嚐試說服他將一些額外裝備分配給這批新加入的人員,但未被采納。對於這二百人所需的全部裝備,張易堅持要求董卓提供,並決心自己分文不讓地確保每一部分都齊備無缺。
得知很快就有機會拿到真正的武器和盔甲,所有人都興奮不已。這些人原本是白波軍隊的一員,平日多用農具或簡單木棍對抗敵人,極少見過真正的好兵器,更別提質量可靠的盔甲。如今剛加入新的將領麾下就能獲得武器和防護,這大大減輕了他們心中對新上司張易的抵觸情緒。
來到洛陽武庫後,張易直接向負責人發問,“我是按相國的要求來選武器裝備,相信您們應該已經接到過通知了。”
“見過張府尹,確實收到了通知,所有物資都已經備好等待校驗!”官員恭敬地迴應,隨即指揮手下推出了滿載裝備的貨車。
張易輕揮雙手,命令徐晃上前來做仔細檢驗。
約一頓飯的時間,徐晃迴報道:“迴稟將軍,這批裝備一切正常。”
“很好。”
隨後,張易繼續說,“我的這批部下們是相國直接下屬,是否能夠也供給他們部分裝備?”
官員們互相望望,麵露為難之色,正欲婉拒之際,張易又開口補充:“不妨直接去詢問相國本人,告訴他:他直屬軍隊裝備破舊,這對展示西涼軍的威力十分不利!”
聽到此話,官員立刻態度轉變:“府尹所言極是,這些裝備對我們而言至關重要。請府尹暫且稍等,我們會立即聯係相國,請他在核實情況後再作安排,以便我們盡快發放裝備給大家。”
---
這樣處理既保持了原文的核心內容和關鍵人物,又在語句結構和用詞上有所變動,希望符合你的要求。
那負責管理洛陽武器庫的人向身後的人打了個手勢,那個人立刻奔往相國府通報消息。張易表情如常,董卓這個人很在意麵子問題,對於區區二百人裝備的請求,他肯定不會因此跟張易過不去。
事實正像張易所預測的那樣,那一點裝備對於對方來說並不算什麽,確實沒有必要跟張易計較。但是,張易能為了兩百人的裝備如此放下麵子請求的舉動,卻令董卓和李儒大感意外。
既然這樣,裝備當然是給嘛!
隨後,十車滿滿當當的武器裝備,在二百個全裝士兵的護衛下,浩浩蕩蕩地運出了城外。張易等人到達了洛陽城外的位置。徐晃隨即開始就地設營,派出一百人守護那些裝備,並親自挑選了幾個人前去附近的馬場。
挑選了四千匹優良的西涼大馬後,他命令手下將它們集中圈養起來,同時分配人手去押送必需的飼料。從這裏去南陽的這段旅途上,要確保如此眾多的馬匹能有足夠的食物供給。如果沒有那些必需的補給,單是驅馬前往南陽可能不需要三天,但如果帶上這些物資,則至少要四天。
李嗣業返迴營地後,張易立刻派遣他迅速趕迴南陽,率領一千人前往南陽邊界接應隊伍。準備工作一切就緒,隻等著明天去接蔡邕,然後即可撤離南陽。
“府君,外麵有一名自稱張遼的人帶領了八百人想要麵見。”正在軍帳中的張易聽到徐晃急急忙忙的報告後,立刻興奮地站起身來。
“哈哈,文遠來了啊!” 張易笑著出門,很快就在人群中發現了張遼的身影。
此時,張遼身著甲胄,手執長戟騎於馬上,其背後跟隨的漢子們盡管赤手空拳,看起來依舊英姿勃發。見到張易出現,張遼迅速躍下馬來,行至張易麵前躬身下拜:“屬下張遼拜見主公。”
張易話音未落,長長歎了口氣,“我希望相國能告訴牛輔將軍,讓我先進行一些準備工作。等我招募到了八千名精銳騎兵,那時再率兵征戰,取下袁術和孫堅的頭顱!”
李儒聽後眉毛微蹙,原來是這樣。看來這位張易是想利用自己的西涼騎兵!這一想法似乎也浮出了水麵。
既然如此,李儒決定讓張易自行動手籌備一切,並打算收迴先前許諾的所有物資。
不過沒等他說完,一旁的董卓便搶先開口:“我家的西涼鐵騎兵數量也不是非常多,都抽調不出多少!”
這句話說得李儒瞪大了眼睛,心下暗想:這話真是妙呀!
正當他準備附和的時候,接下來的話語卻讓他驚訝不已。“雖然西涼鐵騎兵寶貴,但是我涼州大地上,好馬數不勝數。我可以贈送給你四千匹上好的戰馬,加上你們軍中的馬匹,大概也能組成一支八千人的騎兵隊伍了。”
“如此一來,你應該就能對付得了袁術和孫堅的手下精兵吧?”董卓心中暗暗計算一番,發現李儒一臉驚詫的表情,不由自主地笑了笑,顯得格外得意。
張易不想直接參戰,那就創造有利條件鼓勵他行動!
董卓這一舉動解決了張易的難題,迫使他對皇命有所行動。
而麵對眼前的情勢,李儒則感到一陣頭疼。
董卓已然做出了決定,李儒即便再多加勸阻也無力迴天,因為這涉及的是作為首領的絕對權威。
即便是此前他曾企圖讓董卓撤銷調兵的命令,那也是因為張易一再逃避作戰,並非有意忤逆董卓的意思。然而,這次情況有所不同……累贅應當消滅。
李儒神情茫然,思緒不再飄蕩。“感謝相國!”張易趕緊拱手道謝,並急切地迴應道:“這些物資數量龐大,僅我和同伴二人,加上蔡邕家中幾名仆人,顯然無法確保其安全。能否懇請相國派遣人員,協助運送物資到南陽?待一切穩妥後,臣一定會如約歸還將士。”
“這點人力無傷大雅。你可以立刻前往楊奉部下選取一支隊伍來護衛物資運送南陽。你不必再往返接人了,這批人留在你的隊伍中,在日後的孫堅與袁術戰鬥中也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對董卓而言,楊奉並不可靠。“你說誰?楊奉?他確實是郭太白波軍下屬之一,不久前剛投降給我,現已編入郭汜旗下。”董卓漫不經心地答道。提起白波軍,本質上不過是黃巾軍殘餘。
在 ** 黃巾軍的過程中,董卓曾經親身參與,並且因為行動不力而幾乎麵臨皇帝的懲罰。如果不是靠賄賂宦官以求赦免,也許就沒有今日的地位了。黃巾軍帶給他的創傷,使他對該派係包括楊奉在內的成員懷有強烈厭惡之情。
聽聞此名,張易不禁怔住了;這名字聽上去有些耳熟。“確實,楊奉隻是郭太白波軍的一員小卒。近期,他向我投降,目前正由郭汜管轄。”董卓的態度輕慢至極。
提到“白波軍”,實際上指代的就是黃巾 ** 軍的遺族,董卓參與過 ** 黃巾軍的行動。那時張易年紀尚小,並不了解此事。
因為 ** 失敗,董卓險些獲罪於皇上,若非打通關節請求十常侍說情,今日的權位恐已不複存在。因此,他不僅厭惡黃巾軍,就連楊奉也不例外。這讓張易一時陷入了沉默。
中平五年,黃巾餘黨之一郭太在黃河東岸的白波穀發動 ** ,自稱白波軍,人數超過十萬,攻破了太原則地。隨後,與遷居汾河流域的南匈奴聯合,連連攻陷多地,嚴重威脅到了洛陽的安全。楊奉便是其中一員。
不過按照曆史記載,楊奉本應在董卓去世後才投靠郭汜。但對張易而言,最重要的是,楊奉麾下有一員大將——徐晃,也就是史書記載中的那位赫赫有名的三國名將之一。早期徐晃追隨楊奉南征北戰,並成功遊說其保護漢獻帝東歸,被授予都亭侯爵位。之後加入曹操麾下屢建奇功。
雖論武藝並非頂尖,卻能與關羽相持;至於指揮才能,關、張、趙三位名將中,隻有關羽能夠和徐晃相抗衡。由此可見,徐晃絕非池中之物,乃一代良將。盡管董卓言辭中流露出對楊奉不滿,預示給其地位不會過高,那作為部將的徐晃可能更加低下。但隻需確認他所在的部隊即可。此時,張易內心激動萬分,但仍表現得相當克製。“謝過相國。”
他接著說:“時間緊急,我這就去兵庫取物資,明日將直奔南陽!”“好!你這個小子可要記著,一定要拿下袁術和孫堅的人頭,為令尊 ** 雪恨!”董卓語氣豪邁。“一定不辜負您的期望!”張易堅定答道。
接著,董卓吩咐道:“李儒啊,你陪同張易去一趟郭汜那裏選一批人。”他知道張易與郭汜發生過爭執,所以為了避免張易再次遭受為難,幹脆讓李儒一同前行。“臣下遵旨!”李儒也隻能服從。即使迴到南陽後的張易可能並不會立即尋找機會挑戰孫堅和袁術,但由於朝廷聖旨及各路勢力間存在的緊張關係,長久和平似乎不太現實。
“文優,能否借我一份楊奉部下的人員名錄?”
張易和李儒剛邁出屋外,張易立即挽住李儒的手,帶著笑臉詢問道。
李儒奮力抽迴手,冷眼瞧了張易一眼,“到部隊裏,我會給你的一本名錄!”
李儒認為,張易的要求實屬尋常。
這隊伍人數眾多,約有兩百人。
顯然,張易希望從中挑選到精壯士卒而非年邁或疾病纏身者,所以才提出此要求。
想要盡一切可能撈點好處,張易還真夠精明。
“文優,難道你就真的不考慮跟我一起去南陽?”
在抵達營區時,張易依然不忘 ** 李儒。
熟悉張易作風的李儒輕輕搖頭:“除非張太守能夠活到那一天!”
言語間流露出對張易深深的敵意。
張易對此表示理解,因為李儒現在效忠的是董卓,為了董卓的利益,他對張易有所戒備乃情理之中。
“文優,你不覺得三年之內,南陽終將成為你的一部分嗎?”
張易拍了拍李儒的肩,笑著說。
就在他們交談的時候,張易的一個故人也走近了。
這個人正是郭汜。
郭汜的目光中閃過一瞬的仇恨,但看見旁邊的李儒後,這股怒氣迅速消失。
“奉丞相之命,請張太守從楊奉部下調一隊人馬負責押送物資。郭將軍,能否提供一份楊奉部隊的人員名單?”
李儒說這話的態度並不親切,亦無過多的冷淡。
畢竟郭汜原本是個馬賊出身,李儒家道貧寒,許多親屬皆死於馬賊之手。
他對郭汜抱有何種好臉色,實在難說。
“請兩位稍等!”
郭汜恭敬地答道。
對於此前與張易的過節隻字不提。
隨後,郭汜退了出去,片刻後返迴,手裏多了一本名冊。
此乃使用蔡侯紙製成,價值頗高。
郭汜小心翼翼地將名冊遞給李儒。
“張太守,請您挑選吧!”
李儒隨後把名冊轉交給了張易,並如是說。
張易笑嗬嗬地接過名冊,展開查閱了一番。
沒過多久,他便找到了徐晃的名字。
徐晃目前擔任楊奉下屬一支小隊的隊長。
“就這隊人好了,年輕人不少呢!”
張易指著名冊說道。李儒湊近看了下,確認是徐晃徐公明。
雖然對此人一無所知,但他猜度這些所謂的“白波餘孽”裏也不會有什麽厲害的角色。
而且張易的話也確實符合事實,此隊人馬的確青壯比例較高。
徐晃默默想道:等我十年,到時候定會讓局勢重來。
“郭將軍,請安排這隊人前來見我吧!”
李儒並無異議,立即指示郭汜帶領徐晃所率領的那兩百戰士前來集合。
郭汜未予推辭,再次離開一陣子。
迴來之時,身後的兩百士兵緊隨其後。
“文優啊,這也是按你說的來做的吧?”
張易見到的這幾百個徒手漢子,領頭的握有一柄劈砍利器——開山斧。
除了他,其餘兩百人都未曾著盔甲。
“張太守恐怕還不清楚,這些士兵原為投降過來的白波軍,許多人手持簡陋木棒,後來這些木棍便不再攜帶,等待主上發放武器裝備。由於事情倉促,還未來得及處理此事。”
“如今既歸大人管教之下,他們的裝備當然需要由大人來配備。”
李儒帶著笑容說道。
張易忽略了李儒的暗示,轉而注視麵前的這群漢子。
那個握著開山斧的大漢很可能便是徐晃。
徐晃麵色暗沉,穿著一身樸素的緊身衣物,麵部線條剛毅,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按照不同的方式重述了這篇文,以下是新的表達方式:
---
“相國旨意,即刻起各位上下均歸屬南陽太守張易領導!”
李儒向前一步,大聲宣告。
在場的二百餘人均是略顯震驚,但保持了紀律,無人私下交流議論。
張易心中明白,這皆得益於徐晃嚴謹的軍事培訓——紀律嚴明的軍隊。
“拜見將軍!”
徐晃主動邁出步伐,獨膝觸地致敬張易。
身後將士見狀紛紛效仿,單膝落地以表尊敬。
“大家無需如此,請起!”
張易揮手,示意眾將士起立。
這僅僅是董卓的一項指令,徐晃尚未完全效忠,因此,張易並未得到係統中的相應獎賞。但時間還長,終有一朝他會真心歸順。
“文優,如此安排,我去一趟洛陽武庫整理裝備,待收拾妥當後我們即可離城至郊外紮營,明晨啟程返迴南陽。”
張易說明了自己的計劃。
接著,他又低聲靠近李儒耳邊,“我在南陽等您!”李儒臉色不變,低聲迴應:“前提是將軍能安全抵達。”
張易笑了笑,“非常好!全體聽令,跟我前往洛陽武庫領取裝備!”說罷,帶領著部隊離開了營地,直奔洛陽武庫。
他們的任務是在武庫中選好裝備,隨後前往郊外的馬場挑選從涼州輸送而來的戰馬,確保所有準備工作完成後,第二天就踏上返迴南陽的道路。
“公明啊……”
張易迴顧身邊持斧隨行的徐晃,開了口詢問。
徐晃一愣,似乎未曾直接介紹過自己的名字給這位新上司,不過他推測對方應該查閱過士兵名單。
“屬下在!”
徐晃拱手迴複。
“到達洛陽武庫時,每個人都要選一套刀盾加上整套盔甲。”
張易發布指令時,李儒想嚐試說服他將一些額外裝備分配給這批新加入的人員,但未被采納。對於這二百人所需的全部裝備,張易堅持要求董卓提供,並決心自己分文不讓地確保每一部分都齊備無缺。
得知很快就有機會拿到真正的武器和盔甲,所有人都興奮不已。這些人原本是白波軍隊的一員,平日多用農具或簡單木棍對抗敵人,極少見過真正的好兵器,更別提質量可靠的盔甲。如今剛加入新的將領麾下就能獲得武器和防護,這大大減輕了他們心中對新上司張易的抵觸情緒。
來到洛陽武庫後,張易直接向負責人發問,“我是按相國的要求來選武器裝備,相信您們應該已經接到過通知了。”
“見過張府尹,確實收到了通知,所有物資都已經備好等待校驗!”官員恭敬地迴應,隨即指揮手下推出了滿載裝備的貨車。
張易輕揮雙手,命令徐晃上前來做仔細檢驗。
約一頓飯的時間,徐晃迴報道:“迴稟將軍,這批裝備一切正常。”
“很好。”
隨後,張易繼續說,“我的這批部下們是相國直接下屬,是否能夠也供給他們部分裝備?”
官員們互相望望,麵露為難之色,正欲婉拒之際,張易又開口補充:“不妨直接去詢問相國本人,告訴他:他直屬軍隊裝備破舊,這對展示西涼軍的威力十分不利!”
聽到此話,官員立刻態度轉變:“府尹所言極是,這些裝備對我們而言至關重要。請府尹暫且稍等,我們會立即聯係相國,請他在核實情況後再作安排,以便我們盡快發放裝備給大家。”
---
這樣處理既保持了原文的核心內容和關鍵人物,又在語句結構和用詞上有所變動,希望符合你的要求。
那負責管理洛陽武器庫的人向身後的人打了個手勢,那個人立刻奔往相國府通報消息。張易表情如常,董卓這個人很在意麵子問題,對於區區二百人裝備的請求,他肯定不會因此跟張易過不去。
事實正像張易所預測的那樣,那一點裝備對於對方來說並不算什麽,確實沒有必要跟張易計較。但是,張易能為了兩百人的裝備如此放下麵子請求的舉動,卻令董卓和李儒大感意外。
既然這樣,裝備當然是給嘛!
隨後,十車滿滿當當的武器裝備,在二百個全裝士兵的護衛下,浩浩蕩蕩地運出了城外。張易等人到達了洛陽城外的位置。徐晃隨即開始就地設營,派出一百人守護那些裝備,並親自挑選了幾個人前去附近的馬場。
挑選了四千匹優良的西涼大馬後,他命令手下將它們集中圈養起來,同時分配人手去押送必需的飼料。從這裏去南陽的這段旅途上,要確保如此眾多的馬匹能有足夠的食物供給。如果沒有那些必需的補給,單是驅馬前往南陽可能不需要三天,但如果帶上這些物資,則至少要四天。
李嗣業返迴營地後,張易立刻派遣他迅速趕迴南陽,率領一千人前往南陽邊界接應隊伍。準備工作一切就緒,隻等著明天去接蔡邕,然後即可撤離南陽。
“府君,外麵有一名自稱張遼的人帶領了八百人想要麵見。”正在軍帳中的張易聽到徐晃急急忙忙的報告後,立刻興奮地站起身來。
“哈哈,文遠來了啊!” 張易笑著出門,很快就在人群中發現了張遼的身影。
此時,張遼身著甲胄,手執長戟騎於馬上,其背後跟隨的漢子們盡管赤手空拳,看起來依舊英姿勃發。見到張易出現,張遼迅速躍下馬來,行至張易麵前躬身下拜:“屬下張遼拜見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