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不知是否合適
三國:開局獲得英雄能力 作者:天麻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因此,李儒認為必須重新釋放張易,不能讓他對抗劉表。他對張易控製一州之地的情況不能接受,而是希望張易能夠對付袁術和孫堅。
\"孫堅和袁術不足掛齒!\"李儒梳理了自己的思緒後沉聲說道。
\"文優兄有什麽好的計策嗎?\"張易表現得十分洗耳恭聽。
李儒緩緩地說:\"袁術曾經推薦孫堅為豫州刺史,但實際上,豫州已經掌控在我的主人董卓手裏。因此,孫堅隻有名無實,隻能和袁術一起留在淮南地區,為袁術效力。如果我的主人能進入皇宮,要求皇帝追究孫堅在荊州殺害刺史王睿的責任,並命令袁術交出孫堅,不遵照皇帝的命令即屬叛逆。屆時,我們就能要求徐州的刺史陶謙、荊州的劉表、豫州軍以及您一齊對付袁術了。\"
\"您與孫堅及袁術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仇恨,相信這是個好機會。荊州方麵,劉表需要平息王睿舊部的情緒,必然也需要參與。徐州刺史陶謙因為孫堅和袁術的存在而日夜難安,這次有機會除掉他們兩個,他肯定會積極響應。四個方麵合力圍剿孫堅和袁術,他們定無法招架。\"
接著,李儒低聲補充道:\"如果袁術交出了孫堅,他們的關係便會破裂。二人聯合起來猶如兩虎,一旦分道揚鑣,則一人沒有領土,另一人失去軍隊。如此,更易於我們將他們各個擊破。至於實際作戰中,豫州可能出工不出力,隻是做個表麵功夫;同樣,劉表也可能僅是應付差事,因為他還忙於處理其他更為棘手的問題。最終,主要出力的是您與徐州的陶謙。但陶謙為人過於謹慎,實質上可能會比較保守。這樣看來,這次行動的大半工作還是會落到您的頭上,目的是通過這次爭鬥讓雙方力量都有所削減,這也是我真正的目的!\"
聽完李儒的話,張易拍手稱快,目光中充滿了讚許,\"文優兄真有大才!如果不是因為文優兄是太師的得力助手,我真想邀請您到南陽,出任南陽郡丞!\"
李儒心中一動,對張易的態度略感詫異,但隨即調整好狀態,微微施禮迴答說:\"張府君謬讚了,我既是相國的女兒婿,自應駐守洛陽。\"
如果李儒不是董卓的連襟,以南陽的優勢以及張易剛剛展現的能力,李儒或許真會考慮一下。但是先來的畢竟是董卓,這順序不可改變。
\"行了,這裏就是蔡公家了,您可以直接前往了,我現在迴去向相國報告。\"李儒不再給張易多話的機會。
對於李儒的態度轉變,張易看得清楚。雖然兩人之間的利益博弈複雜多變,但李儒的每一步也都不出張易所料。當前局勢如此,李儒繼續為董卓效勞也很正常。不過,若將來某天董卓不再,而李儒又需尋找新的依靠對象時,張易或許就是那個選擇。
隨著李儒離去,李嗣業不滿地低沉著聲音說道:\"大人,要是你再不出來,我都差點兒忍不住衝進去了。\"言語中有少許的不滿,因為他在外麵擔驚受怕,而主子則顯得相當自在。
張易笑著拍了拍李嗣業的肩膀:\"哈哈,別急,進門後你想吃多少肉就有多少肉!\"隨後,兩個人便朝府門走去。
李嗣業走到門前,輕輕地敲門。片刻之後,門開了一道縫,露出了個像是府裏管家的人,李嗣業不等那人發問便直接說道:“這位是南陽太守張易,特來拜見蔡公。”
聽到這話,那位管家似乎陷入了思考,不久後他的眼睛一亮,問道:“這位是南陽前任太守張諮的兒子嗎?”
“沒錯,正是張諮公子。”
“真是失禮了,尊貴的客人駕到,您們請進,請二位稍待在會客廳,我去後院向我家主人通報。”
這位管家一邊道歉一邊安排一個小仆人,引領著張易和李嗣業進了門。
這位張易可不一般,他是家中的重要人物,若是讓他倆在外等候,讓主子知道了,必定不會輕饒自己。於是,他決定先行安排好這二人進入屋內。
書房中,一位精神煥發的長者正埋首揮毫潑墨。他聽聞了管家的話,立即停下筆來,臉上浮現了意外的表情。
“老夫人,是南陽的太守張易——那訂了婚約的青年。”
管家輕聲說道。長者,蔡邕緩緩放下手上的毛筆,小心翼翼地將書放在一側,這珍貴的蔡侯紙不容有失。
“我算算看,”蔡邕念叨著,閉起雙眼,掐指推算了片刻後,輕輕一笑,“是了,確實接近時辰了。”
“恭賀老爺,喜迎貴客!”管家急忙祝賀道。
蔡邕聞言自然感到愉悅,畢竟是自己千金即將出閣。
“我們也去看看,這位雲驥。我上次見他還隻不過是個十歲的孩童,至今已有多年未見過麵,現在也應該十七歲左右了,不知道成長為何種風采。”說畢,蔡邕滿臉含笑地站起身來。
後院裏的亭子裏,一位少女端坐著,輕彈琴弦,清風拂過她的裙擺,似乎連帶心中的煩憂也一並卷走。
此時靜謐,被突如其來的聲音所打擾,這位少女,正是蔡邕的女兒蔡琰,輕抬眸簾,美麗的麵龐展現無遺。
“怎麽了?”她的聲音輕柔,似水流般溫潤。
“ ** ,先別顧著創作樂曲了,姑爺到了!”侍女慌忙地說著,唿吸急促,看來她是飛快趕來通報的。
這個被喚作 ** 的少女就是蔡琰。她正專心於音樂創作,卻未料到會有此驚人的消息。
“在哪?”蔡琰急切地詢問。
“在正廳,老爺肯定在同他交談,”侍女急切迴應,隨即抓住蔡琰的手腕準備出發。
“小青,這樣做不合適吧,我們尚未完婚,見麵恐怕不妥。”但蔡琰的話語與步伐並不一致,她的腳步並未停留,默默地跟隨侍女小青向大廳方向行去。
與此同時,迴到張易這邊,此時,他已經在大廳與蔡邕會麵。蔡邕捋著胡須,溫和地看著張易,盡管他的相貌並非頂尖,但也堪稱風度翩翩。
在這重視外表的時代,蔡邕對眼前的年輕人頗為滿意。
對於人的品德,更是無可指摘。
張易所創造的張易犁已經流傳至整個洛陽,且正有向其他各州蔓延的趨勢。
這份功績足以見證張易的人品。
無論從外貌還是內心,蔡邕都感到極其滿意。
\"我對你的心意已是了然於胸。\"
聽到這裏,張易不由得挺直了身子。
\"按照常理,婚禮的步驟應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迎親這六個環節。\"
\"但你與我女兒的婚姻,自幼即已約定,當然不同於旁人。\"
\"所以,我們可以直接省略前麵五個過程,直接舉行婚禮。\"
蔡邕笑道。張易聽了,不免有些忐忑,不論是前生或今世,這是他的初次結婚。
\"隻不知侄兒打算在洛陽舉行婚禮,還是返迴南陽?\"
蔡邕問道。
張易立即起身,恭敬地說:\"稟蔡大人,先父死於孫堅之手,死前最牽掛的就是我成家之事。\"
\"晚輩希望能夠迴到南陽結婚,希望父親在天之靈能看到此事,也能安心。\"
對張易這般尊敬的舉止,蔡邕表示高度認同。
張資死在南陽,靈魂必然還在那裏。若是在南陽結婚,張資若九泉之下有知,必能看見。
\"我也有同樣的看法,支持在南陽舉辦婚禮。\"
蔡邕說道。
張易聽到這裏,隨即又說:\"除此之外,小侄還有話想要啟稟,不知是否合適。\"
蔡邕揮了揮手,表示:\"以後你我將成為一家,你有什麽話說便是。\"
\"那我就直說了。我在洛陽,也能看到時局的變化,未來的戰爭無法避免,而洛陽勢必會遭受戰事。小侄希望能請您同我去南陽!\"
張易直截了當地談到了即將到來的戰 ** 景。盡管蔡邕沉溺於文史研究,但他絕不是政界的門外漢。
目前雖有暗藏的動蕩,但也能夠預見到一二。
董卓現今勢力壯大,必然不會被諸路諸侯容忍。隨在董卓身邊,恐怕免不了流離失所和戰爭衝突。
隻是…
“我要是到了南陽,那些我視若生命的書該怎麽安置呢?”
他對女兒出嫁的婚事雖感重視,但並不意味著必須搬家,將家中所有的書籍一並帶往南陽確實不太實際。
但若真的離開了洛陽前往南陽,日後要返迴恐怕會十分困難,把這些珍貴的書籍留在這兒,他怎麽也不能接受這樣的決定。
“不如就地掩藏起來,待將來有機遇時,再迴來取也無妨。”
“何況,南陽也不缺乏書籍資源。最近我還查封了許多大家族的藏書,總數達到一萬之眾。在這一年裏,蔡公完全可以深入研讀,等到時日恰當,我會親自護送蔡公重新拿迴這些珍貴藏品!”
張易言之鑿鑿,充滿承諾與保證。
蔡邕看到張易如此堅定自信的樣子,內心也有了一些動搖。
對於張易的這份信心,部分源自於他知道不久的將來將有一勇士會刺殺董卓,之後會發出假詔書,招喚各路英雄共同反對董卓的統治。
而這個勇者正是曹操。
“蔡公猶豫不決終會成為後患,蔡公既然與我同赴南陽,我也絕不相信有外人能輕易闖入您洛陽的家中竊取您的財物。”
張易接著說道,並未提及再次來到洛陽時董卓可能會焚城的事實,這也是他認為將書籍深埋地下必要的原因之一。
“也罷,就這樣做吧。我會安排人手,今日夜裏就把書埋入後院中。準備好一切後,我打算兩天內與你一同出發南下。”
麵對張易的建議,蔡邕並非一個優柔寡斷之人,當即作出了決定。
“好,隻要蔡公一切就緒,我們就動身離開。”
說罷,張易打量四周,確認並無其他人在場。
精明如蔡邕,怎會不知張易所慮何事,笑而不語地安慰張易道:“雲驥,新婚前新娘子不能隨意現身,若真想念,還請耐心等到南陽成婚那天吧,到那時自然可見。”
聞言,張易臉頰微熱,不便再說,便匆匆作別。
蔡邕大笑著吩咐仆人送張易於門口。
恰逢張易出門的一刻,不遠出的樹蔭下響起了清脆的女聲,引得他迴頭望去——隻見一位容顏出眾、風采萬千的佳人立在那裏,衣著白色,恍若雪峰仙子。
感受到張易的目光,她的臉上旋即浮現出一層紅暈,低眉淺笑,轉身朝宅內走去。
“姑爺,那就是大 ** ** 呀。”
眼見張易因這位女子出神不已,侍從心知肚明他的疑問,沒等發問就解釋了這位女子的身份。
望向蔡琰離去的方向,張易的心底漾起一絲笑意。
關於蔡琰才華橫溢且容貌過人的話題早已有所耳聞,隻是張易未曾親眼所見,心中自然有些忐忑。
此刻見到蔡琰果然如傳言般美麗,懸在他心裏的大石頭總算落地了些。
“哎呀,人家 ** 這麽漂亮的姑娘,居然還有個這般帥氣的姑爺呢。”
和蔡琰的矜持相反,丫鬟小青顯得大膽活潑許多,在蔡琰身邊附耳輕笑,稱讚張易英俊。
“胡言亂語!不要說了!”
聽罷,蔡琰滿臉通紅,迴憶起剛才和張易對視的情形,心中的波瀾越演越烈。
“太羞恥了……”
輕輕喊了一句,她嬌羞地捂著嘴笑了兩聲,隨後快步跑迴屋中,任憑小青在外怎樣唿喚也不肯再出門一步。
安排完畢後,張易打算與李嗣業一同前往旅店暫歇。
準備第二天便與董卓告辭,隨後一大早與蔡邕及蔡琰一同啟程離開洛陽,以避免計劃出現任何變故。
“前方發生了什麽事?”
踮起腳尖,試圖看清前麵發生的情況,張易詢問道。
“主上,我去查看一下情況!”
李嗣業立刻行動,領著馬來到前方一探究竟。
二人從蔡邕府第出來後,預備直接去客棧,不料前麵圍滿了人群,擋住了去路。
李嗣業擠進去探查了一番,很快迴來向張易匯報道:
“主公,我已經打聽明白了。”
他說著四下掃視,隨後壓低聲音說:“一個名叫荀攸的人因為計劃刺殺董卓,被董卓的手下發現,關押在大牢中。其族叔荀彧籌錢並持荀家文書,把荀攸從牢裏贖了出來。如今,荀攸剛出獄,引來眾人圍觀。”
對於這股好奇,李嗣業也明白大家的心思:西涼軍入城以來,燒殺掠奪不斷,盡管董卓後來加大了管控力度,但此類惡性事件依然屢有發生。因此洛陽百姓對董卓早已深惡痛絕。如今聽到有英雄密謀刺殺董卓成功脫困,怎能不失聲驚歎?
張易聽到消息後微笑起來。
荀攸和荀彧啊!曆史上確實有這段記載,荀攸確曾因企圖 ** 董卓而被捕,後得以脫身,返迴潁川。直到曹操迎接天子歸來,荀攸才正式投身政治舞台。
張易原不清楚荀攸為何能在這次行動中幸存,但現在顯然與荀家族的實力分不開!
考慮到他們是半聖人家族,在董卓那裏至少還能得到一定的尊敬。況且,僅僅是策劃並未實行 ** ,隻要荀家堅決否定此事,董卓也無法找到實證。
不過,要是換了張易來做決策者,即便是半個神聖世家,隻要有絲毫跡象表明對方有背叛行為,都不會留其性命!但他畢竟不是董卓。
他對李嗣業吩咐道:“你跟著他們看看住哪裏。剛剛從監獄裏放出來的荀攸,肯定需要整理一番,吃個飽飯才能啟程返迴家族。”
此刻的張易內心已有打算:如果不是這次巧遇或許會就此錯過;然而既然是上 ** 排相遇,就一定不能放過了。接著他又補充道:“曹孟德,不好意思了!”
說完邁步向客棧方向走去。另一邊,李嗣業則帶領手下,悄悄跟蹤在正準備離去的牛車旁。
附近的一個穿著黑色袍子、稍顯壯實的中年男子聞言低聲道:“曹孟德?剛才那年輕人是在跟我說話嗎?”旋即搖搖頭走了。雖然對對方並不熟悉,但似乎正密謀著重要的事情,因此決定先去王先生家拜訪。
然而,沒走出多遠,又聽聞了一番爭執:“你以為這是何進當政的時代,還有人為你張文遠撐腰?”
張易停下腳步迴頭望,看見一騎馬背影上的將領全副武裝,正與別人爭論。
張遼,先是丁原的部將,後來隨著丁原一起加入何進軍隊,繼而是投靠了董卓。
\"孫堅和袁術不足掛齒!\"李儒梳理了自己的思緒後沉聲說道。
\"文優兄有什麽好的計策嗎?\"張易表現得十分洗耳恭聽。
李儒緩緩地說:\"袁術曾經推薦孫堅為豫州刺史,但實際上,豫州已經掌控在我的主人董卓手裏。因此,孫堅隻有名無實,隻能和袁術一起留在淮南地區,為袁術效力。如果我的主人能進入皇宮,要求皇帝追究孫堅在荊州殺害刺史王睿的責任,並命令袁術交出孫堅,不遵照皇帝的命令即屬叛逆。屆時,我們就能要求徐州的刺史陶謙、荊州的劉表、豫州軍以及您一齊對付袁術了。\"
\"您與孫堅及袁術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仇恨,相信這是個好機會。荊州方麵,劉表需要平息王睿舊部的情緒,必然也需要參與。徐州刺史陶謙因為孫堅和袁術的存在而日夜難安,這次有機會除掉他們兩個,他肯定會積極響應。四個方麵合力圍剿孫堅和袁術,他們定無法招架。\"
接著,李儒低聲補充道:\"如果袁術交出了孫堅,他們的關係便會破裂。二人聯合起來猶如兩虎,一旦分道揚鑣,則一人沒有領土,另一人失去軍隊。如此,更易於我們將他們各個擊破。至於實際作戰中,豫州可能出工不出力,隻是做個表麵功夫;同樣,劉表也可能僅是應付差事,因為他還忙於處理其他更為棘手的問題。最終,主要出力的是您與徐州的陶謙。但陶謙為人過於謹慎,實質上可能會比較保守。這樣看來,這次行動的大半工作還是會落到您的頭上,目的是通過這次爭鬥讓雙方力量都有所削減,這也是我真正的目的!\"
聽完李儒的話,張易拍手稱快,目光中充滿了讚許,\"文優兄真有大才!如果不是因為文優兄是太師的得力助手,我真想邀請您到南陽,出任南陽郡丞!\"
李儒心中一動,對張易的態度略感詫異,但隨即調整好狀態,微微施禮迴答說:\"張府君謬讚了,我既是相國的女兒婿,自應駐守洛陽。\"
如果李儒不是董卓的連襟,以南陽的優勢以及張易剛剛展現的能力,李儒或許真會考慮一下。但是先來的畢竟是董卓,這順序不可改變。
\"行了,這裏就是蔡公家了,您可以直接前往了,我現在迴去向相國報告。\"李儒不再給張易多話的機會。
對於李儒的態度轉變,張易看得清楚。雖然兩人之間的利益博弈複雜多變,但李儒的每一步也都不出張易所料。當前局勢如此,李儒繼續為董卓效勞也很正常。不過,若將來某天董卓不再,而李儒又需尋找新的依靠對象時,張易或許就是那個選擇。
隨著李儒離去,李嗣業不滿地低沉著聲音說道:\"大人,要是你再不出來,我都差點兒忍不住衝進去了。\"言語中有少許的不滿,因為他在外麵擔驚受怕,而主子則顯得相當自在。
張易笑著拍了拍李嗣業的肩膀:\"哈哈,別急,進門後你想吃多少肉就有多少肉!\"隨後,兩個人便朝府門走去。
李嗣業走到門前,輕輕地敲門。片刻之後,門開了一道縫,露出了個像是府裏管家的人,李嗣業不等那人發問便直接說道:“這位是南陽太守張易,特來拜見蔡公。”
聽到這話,那位管家似乎陷入了思考,不久後他的眼睛一亮,問道:“這位是南陽前任太守張諮的兒子嗎?”
“沒錯,正是張諮公子。”
“真是失禮了,尊貴的客人駕到,您們請進,請二位稍待在會客廳,我去後院向我家主人通報。”
這位管家一邊道歉一邊安排一個小仆人,引領著張易和李嗣業進了門。
這位張易可不一般,他是家中的重要人物,若是讓他倆在外等候,讓主子知道了,必定不會輕饒自己。於是,他決定先行安排好這二人進入屋內。
書房中,一位精神煥發的長者正埋首揮毫潑墨。他聽聞了管家的話,立即停下筆來,臉上浮現了意外的表情。
“老夫人,是南陽的太守張易——那訂了婚約的青年。”
管家輕聲說道。長者,蔡邕緩緩放下手上的毛筆,小心翼翼地將書放在一側,這珍貴的蔡侯紙不容有失。
“我算算看,”蔡邕念叨著,閉起雙眼,掐指推算了片刻後,輕輕一笑,“是了,確實接近時辰了。”
“恭賀老爺,喜迎貴客!”管家急忙祝賀道。
蔡邕聞言自然感到愉悅,畢竟是自己千金即將出閣。
“我們也去看看,這位雲驥。我上次見他還隻不過是個十歲的孩童,至今已有多年未見過麵,現在也應該十七歲左右了,不知道成長為何種風采。”說畢,蔡邕滿臉含笑地站起身來。
後院裏的亭子裏,一位少女端坐著,輕彈琴弦,清風拂過她的裙擺,似乎連帶心中的煩憂也一並卷走。
此時靜謐,被突如其來的聲音所打擾,這位少女,正是蔡邕的女兒蔡琰,輕抬眸簾,美麗的麵龐展現無遺。
“怎麽了?”她的聲音輕柔,似水流般溫潤。
“ ** ,先別顧著創作樂曲了,姑爺到了!”侍女慌忙地說著,唿吸急促,看來她是飛快趕來通報的。
這個被喚作 ** 的少女就是蔡琰。她正專心於音樂創作,卻未料到會有此驚人的消息。
“在哪?”蔡琰急切地詢問。
“在正廳,老爺肯定在同他交談,”侍女急切迴應,隨即抓住蔡琰的手腕準備出發。
“小青,這樣做不合適吧,我們尚未完婚,見麵恐怕不妥。”但蔡琰的話語與步伐並不一致,她的腳步並未停留,默默地跟隨侍女小青向大廳方向行去。
與此同時,迴到張易這邊,此時,他已經在大廳與蔡邕會麵。蔡邕捋著胡須,溫和地看著張易,盡管他的相貌並非頂尖,但也堪稱風度翩翩。
在這重視外表的時代,蔡邕對眼前的年輕人頗為滿意。
對於人的品德,更是無可指摘。
張易所創造的張易犁已經流傳至整個洛陽,且正有向其他各州蔓延的趨勢。
這份功績足以見證張易的人品。
無論從外貌還是內心,蔡邕都感到極其滿意。
\"我對你的心意已是了然於胸。\"
聽到這裏,張易不由得挺直了身子。
\"按照常理,婚禮的步驟應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迎親這六個環節。\"
\"但你與我女兒的婚姻,自幼即已約定,當然不同於旁人。\"
\"所以,我們可以直接省略前麵五個過程,直接舉行婚禮。\"
蔡邕笑道。張易聽了,不免有些忐忑,不論是前生或今世,這是他的初次結婚。
\"隻不知侄兒打算在洛陽舉行婚禮,還是返迴南陽?\"
蔡邕問道。
張易立即起身,恭敬地說:\"稟蔡大人,先父死於孫堅之手,死前最牽掛的就是我成家之事。\"
\"晚輩希望能夠迴到南陽結婚,希望父親在天之靈能看到此事,也能安心。\"
對張易這般尊敬的舉止,蔡邕表示高度認同。
張資死在南陽,靈魂必然還在那裏。若是在南陽結婚,張資若九泉之下有知,必能看見。
\"我也有同樣的看法,支持在南陽舉辦婚禮。\"
蔡邕說道。
張易聽到這裏,隨即又說:\"除此之外,小侄還有話想要啟稟,不知是否合適。\"
蔡邕揮了揮手,表示:\"以後你我將成為一家,你有什麽話說便是。\"
\"那我就直說了。我在洛陽,也能看到時局的變化,未來的戰爭無法避免,而洛陽勢必會遭受戰事。小侄希望能請您同我去南陽!\"
張易直截了當地談到了即將到來的戰 ** 景。盡管蔡邕沉溺於文史研究,但他絕不是政界的門外漢。
目前雖有暗藏的動蕩,但也能夠預見到一二。
董卓現今勢力壯大,必然不會被諸路諸侯容忍。隨在董卓身邊,恐怕免不了流離失所和戰爭衝突。
隻是…
“我要是到了南陽,那些我視若生命的書該怎麽安置呢?”
他對女兒出嫁的婚事雖感重視,但並不意味著必須搬家,將家中所有的書籍一並帶往南陽確實不太實際。
但若真的離開了洛陽前往南陽,日後要返迴恐怕會十分困難,把這些珍貴的書籍留在這兒,他怎麽也不能接受這樣的決定。
“不如就地掩藏起來,待將來有機遇時,再迴來取也無妨。”
“何況,南陽也不缺乏書籍資源。最近我還查封了許多大家族的藏書,總數達到一萬之眾。在這一年裏,蔡公完全可以深入研讀,等到時日恰當,我會親自護送蔡公重新拿迴這些珍貴藏品!”
張易言之鑿鑿,充滿承諾與保證。
蔡邕看到張易如此堅定自信的樣子,內心也有了一些動搖。
對於張易的這份信心,部分源自於他知道不久的將來將有一勇士會刺殺董卓,之後會發出假詔書,招喚各路英雄共同反對董卓的統治。
而這個勇者正是曹操。
“蔡公猶豫不決終會成為後患,蔡公既然與我同赴南陽,我也絕不相信有外人能輕易闖入您洛陽的家中竊取您的財物。”
張易接著說道,並未提及再次來到洛陽時董卓可能會焚城的事實,這也是他認為將書籍深埋地下必要的原因之一。
“也罷,就這樣做吧。我會安排人手,今日夜裏就把書埋入後院中。準備好一切後,我打算兩天內與你一同出發南下。”
麵對張易的建議,蔡邕並非一個優柔寡斷之人,當即作出了決定。
“好,隻要蔡公一切就緒,我們就動身離開。”
說罷,張易打量四周,確認並無其他人在場。
精明如蔡邕,怎會不知張易所慮何事,笑而不語地安慰張易道:“雲驥,新婚前新娘子不能隨意現身,若真想念,還請耐心等到南陽成婚那天吧,到那時自然可見。”
聞言,張易臉頰微熱,不便再說,便匆匆作別。
蔡邕大笑著吩咐仆人送張易於門口。
恰逢張易出門的一刻,不遠出的樹蔭下響起了清脆的女聲,引得他迴頭望去——隻見一位容顏出眾、風采萬千的佳人立在那裏,衣著白色,恍若雪峰仙子。
感受到張易的目光,她的臉上旋即浮現出一層紅暈,低眉淺笑,轉身朝宅內走去。
“姑爺,那就是大 ** ** 呀。”
眼見張易因這位女子出神不已,侍從心知肚明他的疑問,沒等發問就解釋了這位女子的身份。
望向蔡琰離去的方向,張易的心底漾起一絲笑意。
關於蔡琰才華橫溢且容貌過人的話題早已有所耳聞,隻是張易未曾親眼所見,心中自然有些忐忑。
此刻見到蔡琰果然如傳言般美麗,懸在他心裏的大石頭總算落地了些。
“哎呀,人家 ** 這麽漂亮的姑娘,居然還有個這般帥氣的姑爺呢。”
和蔡琰的矜持相反,丫鬟小青顯得大膽活潑許多,在蔡琰身邊附耳輕笑,稱讚張易英俊。
“胡言亂語!不要說了!”
聽罷,蔡琰滿臉通紅,迴憶起剛才和張易對視的情形,心中的波瀾越演越烈。
“太羞恥了……”
輕輕喊了一句,她嬌羞地捂著嘴笑了兩聲,隨後快步跑迴屋中,任憑小青在外怎樣唿喚也不肯再出門一步。
安排完畢後,張易打算與李嗣業一同前往旅店暫歇。
準備第二天便與董卓告辭,隨後一大早與蔡邕及蔡琰一同啟程離開洛陽,以避免計劃出現任何變故。
“前方發生了什麽事?”
踮起腳尖,試圖看清前麵發生的情況,張易詢問道。
“主上,我去查看一下情況!”
李嗣業立刻行動,領著馬來到前方一探究竟。
二人從蔡邕府第出來後,預備直接去客棧,不料前麵圍滿了人群,擋住了去路。
李嗣業擠進去探查了一番,很快迴來向張易匯報道:
“主公,我已經打聽明白了。”
他說著四下掃視,隨後壓低聲音說:“一個名叫荀攸的人因為計劃刺殺董卓,被董卓的手下發現,關押在大牢中。其族叔荀彧籌錢並持荀家文書,把荀攸從牢裏贖了出來。如今,荀攸剛出獄,引來眾人圍觀。”
對於這股好奇,李嗣業也明白大家的心思:西涼軍入城以來,燒殺掠奪不斷,盡管董卓後來加大了管控力度,但此類惡性事件依然屢有發生。因此洛陽百姓對董卓早已深惡痛絕。如今聽到有英雄密謀刺殺董卓成功脫困,怎能不失聲驚歎?
張易聽到消息後微笑起來。
荀攸和荀彧啊!曆史上確實有這段記載,荀攸確曾因企圖 ** 董卓而被捕,後得以脫身,返迴潁川。直到曹操迎接天子歸來,荀攸才正式投身政治舞台。
張易原不清楚荀攸為何能在這次行動中幸存,但現在顯然與荀家族的實力分不開!
考慮到他們是半聖人家族,在董卓那裏至少還能得到一定的尊敬。況且,僅僅是策劃並未實行 ** ,隻要荀家堅決否定此事,董卓也無法找到實證。
不過,要是換了張易來做決策者,即便是半個神聖世家,隻要有絲毫跡象表明對方有背叛行為,都不會留其性命!但他畢竟不是董卓。
他對李嗣業吩咐道:“你跟著他們看看住哪裏。剛剛從監獄裏放出來的荀攸,肯定需要整理一番,吃個飽飯才能啟程返迴家族。”
此刻的張易內心已有打算:如果不是這次巧遇或許會就此錯過;然而既然是上 ** 排相遇,就一定不能放過了。接著他又補充道:“曹孟德,不好意思了!”
說完邁步向客棧方向走去。另一邊,李嗣業則帶領手下,悄悄跟蹤在正準備離去的牛車旁。
附近的一個穿著黑色袍子、稍顯壯實的中年男子聞言低聲道:“曹孟德?剛才那年輕人是在跟我說話嗎?”旋即搖搖頭走了。雖然對對方並不熟悉,但似乎正密謀著重要的事情,因此決定先去王先生家拜訪。
然而,沒走出多遠,又聽聞了一番爭執:“你以為這是何進當政的時代,還有人為你張文遠撐腰?”
張易停下腳步迴頭望,看見一騎馬背影上的將領全副武裝,正與別人爭論。
張遼,先是丁原的部將,後來隨著丁原一起加入何進軍隊,繼而是投靠了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