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如今四十有餘,若是這唯一的兒子不治,將來再生育希望渺茫。


    萬一未能生下後代,豈不導致斷子絕孫?


    “黃忠……黃忠……”


    張易緩緩坐下,心下權衡。他不願等到黃忠兒子離世再去邀他出山,這得拖上多長時間呢?


    但若想讓黃忠即刻加盟,或許隻能通過治療其子疾病這一途徑。


    “有了辦法!”


    張易興奮拍手。


    “主公可有何高見?”


    “這張名單還需要添上一員!”


    張易微笑著說道,說完他接過筆,在名單上寫下了個名字。


    張易有著前世的記憶,因此認得字。


    “張機張仲景?”


    劉伯溫輕聲念出了名單上的名字。


    “這位張機張仲景是我的一個遠親叔叔,他們的家族很早之前就從潁川搬到了南陽,如今他就住在南陽的涅陽縣。”


    “更重要的是,這位叔叔醫術非凡。當我們征召黃忠時,告訴他關於我叔叔的事跡,我相信他將會帶著兒子前來宛城!”


    張易解釋道。


    他記得很多關於三國的小說中,無一例外,招降黃忠的辦法都是治好了他的兒子。於是他也決定照此思路進行。


    最後想起來,在前身的記憶中有這樣一個遠親叔叔,他正是那位赫赫有名的張仲景。


    “主公,請放寬心,當薛將軍與嶽將軍歸來之際,這些人便會紛紛歸附!”


    劉伯溫充滿信心地說。


    這些人本就是南陽本地人,對這個地方有著深厚的感情。


    古代人對家鄉的情感非常強烈。


    僅僅是同鄉這一層關係,就能大大提高彼此的好感。


    更何況,張易邀請他們是希望任命他們為官員,對他們而言是名聲和利益雙收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隨著時間的推移,張易在太守府開始了政務學習的生活。


    晚上,他則會與鄒玉兒切磋技藝。


    在準備秋收期間,張易已經開始向劉伯溫學習如何處理 ** 事務。


    盡管他繼承了陸文龍的力量和領導才能,


    但由於陸文龍是一位武將,缺乏行政管理的能力,


    張易還是不得不重新開始學習這方麵的知識。


    但因為他擁有現代的知識和見解,


    張易在這方麵的學習進展相當迅速。


    同時,劉伯溫也沒閑著。他挑選了一些聰明伶俐的助手,


    準備了書信交給他們,並派遣他們外出傳遞信息。


    關於派遣張易親自前往的問題——當然不可,這些人隻不過在南陽小有名氣,真實才華未知。


    如果一開頭就派主人去邀他們加盟,不顯得過分輕視自己嗎?


    最好的方法還是先派人傳信觀察反應再作定奪。


    “主公,董厥已經到達宛城!”


    “主公,李嚴已經到達宛城!”


    “主公,宗預已經到達宛城!”


    “主公,郭攸之也已經來到了宛城!”


    ……


    近期,張易最常聽到的就是這些南陽名人陸續抵達的消息。


    與此同時,嶽飛和薛仁貴在外征戰也非常順利。


    首先,嶽飛在攻打涅陽縣的過程中使用地道戰術,


    成功帶兵潛入城中,親手率百名精兵擊殺涅陽縣令,


    僅以犧牲十名士兵為代價便占領了涅陽。


    緊接著,薛仁貴則用一支精準的箭射殺了冠軍縣令,


    城中的守備軍隊因此恐慌而開城門投降。


    兩人的迅猛攻勢猶如脫韁的猛獸,


    在十天之內各自攻陷了七座城市,令人震撼。


    荊州的襄陽城裏,劉表拿著一封信件,不禁感到詫異:“這小子張雲驥十天內就攻下十四城?”


    “昔日名將樂毅征戰五年也不過是連取七十座城池。”


    劉表再次感慨道,在場的人聽了都沉默了片刻,


    他們在心中對比著樂毅攻打的對象和張易的情況——畢竟張易做的不過是平定南陽的內亂。


    但仔細思考後也不得不承認,


    即使是在平定南陽叛亂的情況下,十天內連奪十四座城市的成就也非常出色。


    “主公,難道您擔心張易另有二心?”


    這時,蔡瑁站了出來提出疑問。


    劉表來襄陽的時間還不到一年。


    獨自前往襄陽,確實讓當地多數士族為之折服。


    加之劉表身居八俊之列,眾人對他出任荊州刺史幾乎毫無異議。


    過去的半年裏,劉表迎娶了蔡瑁的姐姐蔡氏,與士族間的聯係愈發緊密。


    “這位張易於先敗袁術,再勝孫堅,如今氣勢如虹,依我看,要想平定南陽輕而易舉,此類人物怎肯甘心聽命於我?”


    劉表皺著眉頭說道。


    鑒於荊州基礎尚不穩定,他實在不願意與張易爆發衝突。


    “主公,請注意,南陽雖歸於荊州之北,然而曆代太守無不自持軍力為重,主公大可不必擔心。再說荊州地大物博,非區區南陽所能比肩。主公不想與張易為敵,相信張易也無意主動挑起戰事!”


    蔡瑁進行了簡明的分析。


    眾人皆表示認同,認為蔡瑁之言甚是合理。


    南陽的人口確實不少。


    但是要在短期內籌得養兵的糧食與輜重,實非易事,畢竟僅憑一郡之力。


    荊州則是另一番景象,一州之地糧食充足,更有豐富的礦藏資源。


    “既然情況這樣,我們對張易的態度該如何處理?是要拉攏親近,還是冷淡相待,或者直接視為敵人?”


    劉表再次提出了一個問題。


    “依臣之見,應與張易拉近距離!隻要張易在南陽,便能保障荊州北線的安全!”


    蔡瑁率先表達自己的意見。


    “主公,但張易勢如破竹般迅猛,他絕不滿足僅掌控南陽。臣認為,應以商討政務為由請他前來襄陽,找個借口將他處決!”


    蔡瑁對立麵,另一位謀士也站了出來表達看法。


    此人正是蒯良,來自深得劉表現寵信的荊州大族蒯家,其兄長蒯越是家族領袖。


    “蒯良大人,難道認為張易是愚人?真若召喚他前來,要麽一舉成功,若不然一旦被發現陰謀,即刻便會陷入衝突。荊州內有反叛,外敵則是張易,這豈不使荊州處於內外受敵的境地嗎!”


    蔡瑁立即反駁。


    “好了,兩位不要再爭了,異度,你有什麽看法?”


    劉表打斷了爭執中的兩人。


    蒯越,即異度,若蔡瑁堪稱荊州的第一武官,那麽蒯越便是第一文官,並且他作為蒯家長輩,身份極為尊貴。


    “啟稟主公,二位的觀點都有道理。”


    蒯越走出隊伍,鞠躬發言。


    “目前荊州內部反亂紛起,鏟除外患應為主要任務。對於張易,不妨稍施撫慰,使他暫無與荊州爭鋒之意。”


    “待至內外皆定,主公便可恢複元氣,那時張易對我方的防備有所鬆懈,主公再設計使他落入陷阱。到了那時,取他項上人頭應非難事!”


    不得不佩服,蒯越處理問題相當得當,兩邊不得罪,展現了言語的精妙。


    聽到這兒,蔡瑁與蒯良均不再爭論,目光齊聚劉表身上。


    劉表沉思半晌,瞥了一眼殿下的文武大臣,接著說:“張谘在世時,對我頗有情誼,怎能傷害他的子孫?此建議就此打住,我們應該設法同張易保持友好。”


    這話剛落,殿下眾人皆高唿劉表仁義,隻有蒯良、蒯越及蔡瑁幾人看著劉表微笑點頭。


    他們心知,這樣的君主才稱得上明智,不會輕易表露情緒。


    劉表麵是這樣說,至於日後剿滅宗賊之後會如何行事,那就不可預料了。


    “德珪,麻煩你跑一趟宛城,帶一萬多石糧食過去,表示我們友好的誠意。”


    劉表對著旁邊的蔡瑁吩咐道,但劉表沒打算讓蒯良去,他擔心後者借機會除去張易,一旦產生爭執怎麽辦?


    “主人,主公不是說過隻需帶糧食而已嗎?怎麽現在還要籌備弓弦和箭矢呢?”


    “確實如此,這麽多弓弦和箭矢,足以配備起一支龐大的軍隊了!”


    “你們懂得真少,趕快準備,秘密運往南陽邊界,在那裏與我會合!”


    蔡瑁沒有耐心向他們解釋這番話背後複雜的策略。


    對於張易的強大能力,蔡瑁有著比常人更為深刻的理解。


    張易僅僅十六歲,對比之下,四旬之年的劉表無疑顯得老成得多。


    南陽作為天下首屈一指的大郡,若張易能夠占據這裏,不僅可以在東方對江東虎視眈眈,甚至可以西進窺視益州。


    而劉表當前唯一的念頭就是鏟除那些作亂的宗賊。一旦宗賊被除,誰也無法預測劉表是否會繼續保持目前的遠大抱負。


    蒯家聲稱會設計引張易到襄陽然後對付他。


    但在蔡瑁看來,張易豈是那麽容易就能被解決的?屆時若真有衝突發生,勝者尚未知曉。


    蔡瑁出於對自己家族的安全考慮,認為雙方麵押才是明智之舉。


    這一批萬張弓弦和萬枚箭頭,對蔡家而言不過是小事一樁,若能借此機會與張易建立起友善的關係,也不失為一個明智之舉。


    況且,隻有蔡瑁想到了嗎?


    絕非如此,想必蒯家兩兄弟也是洞悉此事,二人都是極為精明之人。


    對於他們而言,州牧由誰來做並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保證自家的安寧。


    “德珪兄在家否?”


    剛剛安排好了幾名家仆離去的蔡瑁聽到了這熟悉的聲音,蒯良和蒯越隨即步入。


    “左右期盼著呢,要是子柔和異度兩位兄台還不來,我怕就要先動身了!”


    蔡瑁笑著應答。


    實際上,這早已在他的預期之中,因此事先交代管家,若見是蒯氏兄弟來訪,則無需阻攔。


    “哈哈,德珪兄真是有預見性的!不知道德珪兄給予了張雲驥多少支持?”


    蒯越直言問出。


    “哎呀,這次隻有蔡、蒯兩家先人一步啊!”


    蔡瑁不再客套,“實話對異度兄,是一萬把勁弓的弓弦與同等數量的箭簇!”


    “這樣,我家願意贈予張雲驥一萬石糧食!希望德珪兄能夠協助一起帶過去!”


    “請兩位放心,我會預先派人將糧草運送至南陽境內!”


    蒯越說罷。


    他們心中所想其實相同:一萬石糧食對蒯家不算多,一萬張強弓弓弦與箭頭對蔡家亦是小事。


    以此小代價博取張易的好感,無疑物超所值。


    假設張易日後取得荊州的統治權,念及今日的恩情,定不會加害其家族;如若劉表穩定統治荊州,他們的地位依舊不可動搖。這正是所謂的雙重保險。


    ……


    “你就是魏延嗎?”


    在宛城守衙內,張易看著眼前的紅臉漢人詢問。


    “是小人,拜見太守大人!”


    魏延立即行禮,將手中長刀放於地麵,以示不敢有半分敵意。


    “你願意加入我的隊伍,擔任校尉嗎?”


    張易話音剛落,魏延瞪大了眼睛。


    他本以為初到此地會從一個無名小卒開始自己的征途,未曾想張易甫一出現,竟直接詢問是否願意擔任校尉一職?!


    自然樂意無比,滿心讚同!


    \"末將見過主公,誓為主公披肝瀝膽、出生入死!\"


    魏延聲音嘹亮地迴應。


    “叮,恭喜宿主收獲猛將魏延效忠,特頒贈酒釀技藝一項作為嘉獎!”


    這突如其來的係統消息令張易錯愕不已,望向魏延的目光中充滿了驚訝。


    若非親眼所見,定會以為係統的判定出現了異常。此前已有數位名聲赫赫的南陽學士前來拜見,竟無一位引發係統提示。


    顯然,這係統並不青睞那些雖名載史冊但成就遠不如後者的角色。誠然,這些人亦為曆史長河中的璀璨星辰,但與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相比尚有不小差距。


    待魏延退下,另一人緩步入廳,此人乃荊州江夏名守文聘。曆史中,他屢次抵擋住東吳大將關羽的侵襲,甚至劫獲關羽軍需,焚毀船隻,成為魏王曹操所倚重的心腹愛將。


    其“鎮戍江夏逾數紀,威德聞於遐邇”的美譽廣為人知。


    對於這般英才,張易深知攬其入幕定當伴隨豐厚饋贈!不出所料,當他以地方情義款待時,文聘當即宣誓忠誠,視張易為主人。


    “好手段啊,原來這般也成?”


    文聘辭去後,張易注視著眼前隻有自己能看到的虛卡,心生波瀾。


    兩張千人步兵團 —— 亦即是陌刀兵的力量成為了他的獎品!提到陌刀兵,何等雄姿?他們如同不可一世的移動城牆,步步推進,所向無敵。


    通常步卒難以匹敵騎射手的速度與衝擊力,但陌刀兵例外,盡管身為徒步士兵,卻 ** 馬背上敵人的克星!


    張易迅速尋得合適之地,召喚這些強大的步戰士,將其安置於軍營之內。至於統領這支精銳部隊之人選,他尚未決定;陌刀兵獨特的戰術風格與當前時代的作戰方式存在出入,輕率委任可能帶來無法預料的問題,這讓張易慎之又慎。


    光陰似箭,轉瞬間已是第二十天。宛城市門外,張易率領著近段時間內加入麾下的文武賢臣迎賓接客。


    除了尚未抵達的黃忠之外,所有人均已完成集結。然而遺憾的是,盡管陣容龐大,除了文聘和魏延兩位奇才以外,無人能帶來進一步的係統獎勵。


    如此,張易治下的隊伍愈發壯大。


    文士方麵匯聚了劉伯溫、陳震、李嚴、郭攸之、張存、董厥等;


    武將陣線上則擁有嶽飛、薛仁貴、魏延、文聘、宗預、傅肜等諸多英勇戰士。


    在宛城市的門口,眾多南陽地方上的傑出人才並肩站立,凝望遠處等待歸來者。


    \"他們來啦!”


    視力極佳的李嚴最先發現了遠方正緩緩接近的薛仁貴與嶽飛。


    這兩位英雄提前返迴,其他的隨 ** 兵則由副將在後帶領返迴大營。


    僅僅是一場平息叛亂的任務,未必要舉辦隆重的凱旋儀式。


    圍觀者們都盡力伸長脖子,渴望一睹兩位連續攻占二十四個城鎮,特別是能在短時間內連奪十二城池的傳奇將領風采。


    這種戰果在城池實力相對弱小的情況下,也足夠令人驚歎不已。


    現在,嶽飛與薛仁貴的聲望已經流傳開來。


    “屬下幸未辱主!”


    兩人齊聲答謝後,在張易麵前齊跪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開局獲得英雄能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麻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麻麻並收藏三國:開局獲得英雄能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