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明朝來說,張居正確實是難得的治國之才。


    朱元璋之前對張居正奪情的選擇,並沒有發表什麽意見,但也不意味著就此支持他。隻是他知道有些事情是更加重要的——


    身為明朝開國皇帝,他自然是希望明朝越來越好的。張居正身處其中,能夠給明朝帶來好的改變,他自然是樂於見成。


    而且他也是從底層走上來,對於百姓在意,對於貪官厭惡,這是刻在骨子裏的。


    所以他不再關注前麵“奪情”、目光來到後麵張居正清丈土地時,是滿臉的讚同。


    畢竟奪情與否,最終也還是張居正自己的選擇,不管是因循守舊,全其孝道,使之前的努力付諸流水,還是以自身榮辱穩定朝綱、推進改革,都不過是他的一念之間。要朱元璋來說,臣子如何是很重要,但也不那麽重要,他更是願意看見大明興盛之光景。


    而明初的大家,尚且沒有後來魚肉百姓的樣子,或者說,也不敢有。


    所以對於張居正的此番動作,大家也是一致地跟隨朱元璋的腳步,紛紛表示認同。


    但大家也不是一味的點頭,其中涉及到的內容也還是他們關注的重點。


    “這並不容易吧?”


    明朝初年,陛下有魄力也有這個實力,意誌所行很快便能推行下去。但張居正是臣,更是站在了大多數人對立麵的臣,哪怕他是首輔,想來也必是殫精竭慮,很難輕易實行。


    朱元璋輕哼一聲,眼底閃過一絲陰鷙。


    在玉不識的講解和放出的資料中,他知道了當時的明朝情況並不好,都已經有人“身先士卒”了想要開一個治世,結果還有這麽多人不配合,他也不見得能夠高興地起來。


    他聲音微冷,說道:“這些人,當真是不知道輕重,什麽是重要的一點也不願意去做,要他們何用!”


    他一邊看著張居正的改革成果暗自點頭,另一邊就對那些分不清輕重的沒用之人暗自惱火。


    事關土地和農民,一旦弄不好,農民起義又該如何應對呢?——也對,當時的明朝,農民起義也是已經有了,這也使得朱元璋更為惱火。


    朱元璋知道,張居正這樣的人物,不管在哪裏,定然能有一番作為,而他身為明朝人,是大明之幸。


    隻是這個時候玉不識介紹的,都是張居正正麵的形象和事跡,若是讓他知道張居正其他內容,也不知道會如何作想。畢竟張居正也是喜好奢華、有著諸多缺點的。


    【對於賦稅改革,張居正推行的是“一條鞭法”。


    張居正知道,賦役改革是一個十分棘手的事情,一旦過多觸犯權宦土豪的利益,弄不好就會引起強烈的反對,使自己的所有心血前功盡棄。


    所以他需要把握住那個度。


    那麽,這個“一條鞭法”是什麽呢?


    “一條鞭法”其實是明代嘉靖時期確立的賦稅及徭役製度,它由桂萼在嘉靖十年提出,然後是在萬曆九年經由張居正推廣到全國,在此期間也有各地的試行。


    其中的規定,主要是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征總為一條,合並征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


    【主要內容說多也多、說少也少——


    其一,清丈土地,擴大征收麵,使稅賦相對均平。隻有從清丈土地入手,才能做到賦役均平,所以也就有了前麵張居正清丈土地的動作。


    針對當時存在的占地多者田增而稅減的情況,僅據部分清丈的結果,就增加了土地2.8億畝,使不少地主隱瞞的土地繳了稅。


    其二,統一賦役,限製苛擾,使稅賦趨於穩定。在實行一條鞭法以前是賦役分開——賦以田畝納課,役以戶丁征集,賦役之外還有名目繁多的方物、土貢之類的額外加派。


    但實行一條鞭法以後,全部簡並為一體。將賦歸於地,計畝征收;把力役改為雇役,由政府雇人代役。由於賦役統一,各級官吏難以巧立名目。


    其三,計畝征銀,官收官解,使征收辦法更加完備。


    可以說,一條鞭法實行以後,大大簡化了稅製,方便征收稅款。同時使地方官員難於作弊,進而增加財政收入。】


    “這樣看,這個‘一條鞭法’的實行,確實使得叢弊為之一清,也使稅賦趨向穩定。”


    “張居正的目的,最終也還是落到了財政上,嗯,中央財政……不就是國庫上嗎?”


    “國庫確實是進行一切動作的基礎,若是國庫不充盈,什麽都做不成、”


    在簡單的談論過後,加上一條條的擴充資料放出來,大家都提起精神,細細分析著其中的內容。


    “清丈土地,這不就是之前的內容嗎?稅收確實重要的國庫收入,土地多了,稅收也確實多了。”


    “張居正把賦役名目刪繁就簡,合為一則,確實簡便不少,但其中也還是會有不少問題吧?”


    田賦製度的每一次變動,都會引起重大的連帶動作,也不知道張居正能不能堅持下去。


    而除了擴充資料,旁邊不斷放出來的張居正改革前後的對比更是引人側目。


    上麵列舉了稅收製度、農業生產、中央集權等方麵的成效,實在是好,也確實引得他們有些心動。


    不管做的好不好,當下的罵名是不會少的,但青史留名也是少不了的。


    而一旦做好了,後世更是會讚譽有加,君不見天女便對張居正推崇備至嗎?


    【可以說,“—條鞭法”是華夏田賦製度史上繼唐代兩稅法之後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它簡化了賦役的項目和征收手續,使賦役合一,並出現了“攤丁入畝”的趨勢。後來清代的地丁合一製度就是一條鞭法的運用和發展。】


    他們尚且還沒有討論出個細論來,便又是聽到了一個熟悉的名詞。


    “攤丁入畝?”


    “這是前麵提到過的東西吧。”


    朱標也想起了曾經自己出現過的想法。


    張居正的這次改革,正好是居於“中間”位置嗎?


    朱標的想法他並沒有說出來,他的耳邊也多是弟弟們對“一條鞭法”的各樣看法。


    因為土地的重要性,以及父皇的表露出的意思,不管他們內心是如何想的,至少麵上都是對“一條鞭法”的認可,更甚有對其進行推演。


    ——好東西,尤其是父皇認可的好東西,誰不想要擁有呢?誰不準就能得到父皇的看重呢?


    他們是不敢對太子大哥有什麽想法,父皇也不會允許,但他們想要上進,這父皇總不會不同意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螢火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螢火流並收藏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