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暗自長歎。


    這個諸葛亮啊……


    對於這位蜀漢的故人和敵人,他也是有些不知道該怎麽說才好。


    不是他貶低自己和吳國,而是他總覺得吳國在諸葛亮的眼裏,大概就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嗯,一個用來對抗曹魏的很好用的工具。


    一旦對上曹魏了,就要來拉他們一起。


    對於這一點,哪怕問到諸葛亮身上,也是很坦然。


    三國之中,就屬曹魏最為強大,而且哪怕不自己對上曹魏,占據大半個江山的魏國也不會放過他們,隻是他們誰也沒有想到,這樣偌大一個魏國和天下,最終卻是被司馬家奪了去。


    而曹丕在其中是最為淡定的,或者說以他現在強撐著的身體,不淡定也沒有別的法子。


    有著天幕的背書,他現在也是叫來了自己的長子,也就是天幕蓋章的“魏明帝”曹叡。雖然不知道後麵司馬家篡位是怎麽個篡法,但就目前來看,司馬家的心思被提前揭露也稱得上一句“不足為懼”。


    在曹丕看來,現在要緊的是,看看自己的兒子能不能擔起這個擔子,並且想辦法搞清楚以及解決天女沒有提到的、他們曹家會被篡位的隱患。


    【公元229年、也就是建興七年的春天,諸葛亮遣陳式進攻武都、陰平。曹魏大將郭淮領兵來救,但諸葛亮已經率軍駐紮建威,牽製住了郭淮。而另一邊魏軍知道漢軍主力到臨,也隻能選擇緊急撤退,漢軍順利占領二郡。


    而在戰後,諸葛亮安撫了當地的氐人和羌人,然後留兵據守,自己則是率軍迴漢中。也正是因為成功奪取二郡,劉禪再次恢複諸葛亮為丞相。到了冬天,諸葛亮徙府營至南山下的平原,建築漢、樂二城,加強漢中防守。


    ——目前來看,還是順利的。】


    那麽,接下來又是不順利嗎?


    這是劉家人的疑問。他們看著諸葛亮汲汲營營,哪怕再事不關己,也還是會有所動容。


    他和劉備追求的興複漢室,正是他們的朝代啊!能夠看見後世人對他們漢朝的向往和肯定,又怎麽會完全無動於衷呢?


    隻是哪怕是他們來看,也是覺得這個諸葛亮的運道有些不夠,其實他的計劃都沒有什麽大問題,隻是每次都會遇上一些解決不了的事。


    北伐啊……就像是後麵宋朝的北伐是被朝廷拖了後腿,他們蜀漢的北伐大概真的就是差了些運道吧!上下一心,終究也是得不來一個美滿的結局。


    這是諸葛亮第三次北伐中原,他又還能堅守多久呢?


    【及至次年七月,曹魏想轉守為攻,於是大司馬曹真上表伐蜀議案,但司空陳群認為斜穀太險阻,難以進退,於是兵分三路,其中曹真率主力軍改為由子午道進發;而大將軍司馬懿率軍從漢水而上,欲與曹真軍會師漢中;張合則是從褒斜道進兵,直指漢中。


    諸葛亮在知道魏軍來攻後,立即加強城固、赤阪等要地的防守,要求李嚴率二萬人趕赴漢中阻擊敵人,表李嚴子李豐為江州都督,防衛後方。


    大概這次天命也在漢,三路曹軍或多或少都出現了問題,加上期間正巧遇上了下了三十天的大雨,曹軍前進的列隊紛紛受挫。在朝中,華歆、楊阜、王肅都上疏勸魏明帝下詔撤軍,至九月,三路大軍受詔撤退。


    同年,諸葛亮派魏延、吳壹西入羌中南安,大破魏後將軍費曜、雍州刺史郭淮於陽溪,最終取得了防守反擊的勝利。


    這次的進攻和防守,不僅是因為蜀地艱險,也是因為人心所歸,漢軍取得了這一次勝局。】


    大家看到了百姓對蜀地漢軍的幫助,也想到了前麵孟獲和西南佤族對諸葛亮延至後世上千年的敬重,似是明白了什麽。


    嬴政看著水幕中那些身著簡陋、但對著漢軍滿目信任的黔首,目光微沉。


    “民心嗎?”低不可聞的聲音自他的唇間流淌而出,這是天女想要傳達的內容嗎?


    從前,他對這份力量一直是忽視的、甚至可以說是漠視,但在玉不識三番兩次的強調下,也開始對這股力量開始觀察和啟用。而這次諸葛亮的做法,更是直觀地讓他們看見了他們所能起到的作用,遠比他們想象的多。


    “攻心為上嗎?”


    朱棣看著天幕輕輕搖了搖頭,開口歎道:“諸葛孔明確實善馭民心,隻是漢室氣數已盡,人力終難逆天。”


    眾人皆沉默不語,他們陛下之言雖不中聽,卻也是事實。


    後麵的內容更是明顯地表示這一點。


    【建興九年春,諸葛亮開啟了第四次北伐,他以木牛運糧,再戰祁山。


    當時曹魏因大將曹真病重,曹叡改派司馬懿為統帥屯於長安,領張合、費曜、戴陵、郭淮等人抵抗。


    司馬懿先派費曜、戴陵與四千精兵前往上邽防守,自己則率其他兵力隨後前進。張合則認為該分兵駐守雍、郿,但司馬懿認為若分軍不及合軍有利,便向西推進。


    而諸葛亮知道後,留下王平繼續領軍攻打祁山堡,自己率軍北上割麥於上邽。而司馬懿追亮至鹵城,掘營自守,拒不出戰,也留下了“畏蜀如畏虎”之譏。


    六月,李嚴因心中害怕,便假稱運糧不濟唿諸葛亮還師。而諸葛亮信以為真,眼見糧草接應不上,而又收到後主劉禪下令北伐軍撤退的聖旨,他也隻能引軍退迴。


    其中魏軍張合追至木門,中箭身亡——此為二出祁山。


    而這第四次北伐,也以失敗而告終。】


    【第五次北伐開啟在建興十二年二月——諸葛亮率大軍出斜穀道,據武功五丈原,屯田於渭濱,與司馬懿對於渭南,並約吳國共同發兵。


    其中,諸葛亮考慮到前幾次北伐都因為運糧不繼,導致功敗垂成,於是開始在渭、濱的居民之間屯田生產糧食,百姓亦相安無事,一切如常。


    孫權也響應蜀漢,親率十萬大軍北上攻魏,但被魏明帝曹睿親自率軍打敗。


    而魏、漢兩軍相峙了百多日,其間諸葛亮多次派人挑戰,司馬懿軍始終堅守不出。諸葛亮曾想以“激將法”來激怒司馬懿出軍來進攻自己布置好的陣勢,但司馬懿忍辱據守不出,並以“千裏請戰”的妙計平息將怒。


    在這段時間裏,司馬懿更是從諸葛亮派出的下戰使者口中探得諸葛亮事事親力親為,食少事繁多,認為諸葛亮活不了多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螢火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螢火流並收藏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