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是車同軌和統一度量衡——這些內容其實也都是差不多的。


    “車同軌”,其實我們一般會認為就是秦馳道的修建。其實李斯的目的也不算很複雜,他想要政令暢通,物資交流便利,於是向秦始皇上奏建議讓全國的車軌統一,並在全國範圍內修築馳道。


    李斯以京師鹹陽為中心,陸續修建了兩條馳道,一條向東通到過去的燕、齊地區,一條向南,直達吳楚舊地。這種馳道路基堅固,寬50步,道旁每隔三丈種青鬆一株。後又修築“直道”,由九原郡直達鹹陽,全長1800餘裏。


    後麵又在今雲南、貴州地區修築了“五尺道”,以便利中原和西南地區的交通。在湖南、江西一帶,修築攀越五嶺的“新道”,便利通向兩個地區的交通。就這樣,一個以鹹陽為中心的四通八達的交通網把全國各地聯係在一起。同時,為與道路配套,李斯還規定車軌的統一寬度為六尺,以此保證車輛的暢行無阻。


    這就是“車同軌”的主要內容。】


    這些其實李斯早已提出來、也已經在進行的內容。


    嬴政看著玉不識對李斯毫不掩飾的讚美,心中思量。


    秦朝是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一切都靠他們自己摸索。李斯提出來的很多建議他都采納了,就是因為他看出了其中的實用性和長久性。


    這也不禁讓他迴想起李斯的好用來。


    想到這裏,嬴政微微眯起眼,目光轉向旁邊站著的李斯身上,隻見他恭敬的站在一旁,絲毫沒有為先前的事而感到煩憂。


    【至於統一度量衡,也是在秦朝建立以後,也還是李斯,他為了不使其影響王朝的經濟交流和發展,便上奏皇帝,建議廢除六國舊製,把度量衡從混亂不清的狀況下明確統一起來,他的這個建議同樣得到了秦始皇的允許。


    其中,度製以寸、尺、丈引為單位,采用十進製計數;量製則以合、升、鬥、桶為單位,也采用十進製計算;衡製則以銖、兩、斤、鈞、石為單位,二十四銖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三十斤為一鈞,四鈞為一石固定下來。


    除此之外,還有貨幣的統一。此舉雖然對秦王朝的經濟發展用處雖有,但對後世的影響更大。畢竟他所主持鑄造的圓形方孔的半兩錢,也就是俗稱秦半兩的,因其造型設計合理、使用攜帶方便,一直使用到清朝末年。以及他製定的的相關律法,諸如規定貨幣的鑄造權歸國家所有,私人不得鑄幣,違者定罪等,一直被後世沿用。】


    說到這些內容的,玉不識明顯講的有些幹巴巴的,同時她也還把李斯的資料也放了出來。


    想要完全講完一個人的一生,那是很長久的一個過程,玉不識能做的,也隻是挑選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來講,剩餘的,她就留給大家自己觀看。


    顯然,玉不識說到後麵,大家對李斯的看法也逐漸溫和了起來。


    不得不說,他創製的那些東西,確實對後世影響巨大。


    不少學子看著天幕滿是感歎。


    “原來現在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都是這樣創製出來的嗎?”


    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有條件能夠進行觀政的,不過玉不識講起這些內容確實對他們的知識補充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是啊,沒想到秦相李斯居然這麽厲害。”


    還有的,已經幻想起了自己若是能夠想出這些東西……


    “不過李斯創製的過程還挺有趣的,都是從目的出發。”


    當然,有些敏銳的人已經看出了李斯思考的大致路徑。


    一樣東西,有需求了,就想辦法去完成它,這必然是不簡單的事。但在李斯的手下,一切都那樣簡單,這應該也不僅僅隻是天賦使然。


    “不過前麵他做的多好,後麵他的結局就是怎樣的令人惋惜。”


    這些話也就隻能他們這樣私下聚會說一說,生怕不小心就要擔上妄議朝政的罪名——雖然他們說的不是當朝。


    【當然,還有郡縣製的推行。這是說起秦朝就不得不提起的一項壯舉。


    當時分封製和郡縣製在秦朝的朝堂之上引發了不小的討論。


    在秦朝以前,分封製一直是主流,或者說是唯一的定式。但秦始皇要的不是周禮,他想要的一統是全新的概念——他認為,天下已經統一了,再立許多國,不利於統一,安寧也沒有保障郡縣製明顯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在這一點上,李斯是力挺的。


    最後,郡縣製也成功被采納——此後,秦朝上下分為三十六郡,郡以下為縣。


    現在的我們都知道,郡縣製比之分封製是一個進步,有利於國家的統一。這一整套中央集權製度,從根本上鏟除了諸侯王國分裂割據的禍根,對鞏固國家統一,促進社會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但當時他們的選擇確實很是大膽,畢竟要否定維護了周朝統治的分封製,確實是一件並不容易的事。但他們也做對了選擇,這一製度在秦以後的帝製社會裏一直沿用了近兩千年。】


    “做對了選擇嗎?”


    其實分封製並沒有從他們的生活中真正除去,但確實郡縣製占據了主流——當然,後麵的製度也是不斷完善的。


    這一點,大概清朝是最為幸運的——前麵的朝代該試錯的都試過了,清朝可以說是封建帝製的集大成者。


    不過這些也都是後話,現在大家討論的中心,依舊還是秦朝和李斯。


    嬴政安靜地聽著玉不識的講解,也看著殿中逐漸緩和的氛圍和大家重新開始的討論。他沒有多做阻止,若真的能從中為大秦的發展商討出可用之法,那他是樂見其成的。


    他雖然對李斯最後的選擇和導致的結果有些膈應,但不得不承認,李斯的能力之強,也無愧於玉不識講話的首選就是他——雖然可能也有別的因素,但若是能力不足,李斯也不會被選上了。


    畢竟前麵提到的秦朝第一文臣,就是李斯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螢火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螢火流並收藏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