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本就是大家慎重以待的,這次直播就更不會有人會小看了。


    ——誰也不知道天女接下來會直播什麽,若是前麵像詩詞歌賦倒也還好說,他們最為關心的,也就是是否能從中找尋到關於他們朝代的痕跡,但像是這次“天工開物”這個主題下的這幾次直播,就沒有一個是不重要的。剛剛結束的這個關於“農耕工具”的直播,更是其中重中之重。


    趙匡胤有些出神,望著身前恢複初始界麵的水幕,默默想著:“也不知道天女下次直播會講些什麽內容……”


    不過這樣的心思也就轉念就忘,他的精力依舊放在朝政上,當然,也包括這次這些農具如何推廣更新的具體實踐。


    ******


    時間不斷的過去,玉不識也做著準備自己的準備工作。她這邊的三天,在其他位麵,流速各不相同,但有著她先前的那句話,大家倒是等的沒有很急,隻是心中存了一份好奇和期待。


    對於玉不識來說,三天的時間並不長久,她最後和係統確認了內容,便開啟了這一次的直播。


    這大概就是這個主題下的最後一次直播了,她想了很久,最終決定了這個主題。


    有著前麵農具介紹的打底,這次介紹各色高產的種子也是理所當然的吧?


    大家對這些的熱情可比前麵那些直播高多了,不斷上升的觀看值和充能條就是最好的佐證。


    係統屏幕投射開了,玉不識迅速摒棄雜七雜八的紛亂思緒,下意識地對著屏幕綻開了一個微笑。


    【大家好,今天的主題是“禾下乘涼夢”——


    這是個什麽夢呢?禾下乘涼?會有這樣神奇的水稻嗎?


    有的,有個人一生都在為實現這個夢想而努力,他也確實成功了。


    ——有這樣一位偉人說過,“我有兩個夢,第一個夢叫做禾下乘涼夢,第二個夢叫做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夢見,我這試驗田裏的水稻啊,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有掃帚那麽長,籽粒呢有花生米那麽大,害我好高興。我就坐在我的稻穗下乘涼,這就叫做禾下乘涼夢。”


    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夢。


    袁爺爺說此生有夢,禾下乘涼。


    他一夢便逐一生。


    這夢,在他的心裏,也在我們的手中。


    民以食為天,那首《憫農》是我們從小就會背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農業的發展,除了農具的更新、種子的優選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我們上一期講了農具的發展,這一次我們來看看種子的更迭。


    閑話不多說,我們直接進入主題——


    巧奪天工,自出機杼。<天工開物>第七期,“禾下乘涼夢”。】


    天幕打開,前麵的動畫過去後,最先映入各個位麵中眾人的眼睛中的,就是沉甸甸的稻穗。


    蒼老而堅定的聲音和玉不識清脆婉轉的聲音相合,這個一開篇就被點題的“禾下乘涼夢”,既是現在,也是未來。


    隨著鏡頭的推移,天幕中逐漸出現廣袤的土地,豐收的稻田,還有大家喜悅的笑容。


    有人行走其間,高度相近,天幕底下滿是喧然。


    這可真是神跡啊!


    這樣大、這樣高的稻穗,再看看一旁的介紹,“袁老,雜交水稻之父”,然後是對這雜交水稻的介紹。


    沒有人能夠保持淡定。有著這樣直接的視頻,沒有人嘲笑這道聲音的主人他的夢是不是不切實際,而是一邊為他而讚美,一邊為這豐收出乎他們想象的水稻驚歎。


    當然,各個位麵之人震驚之餘,也不忘開始記錄這一切。


    趙匡胤亦是目光灼灼,他深知若將此高產稻種引進宋朝,百姓溫飽便可大大改善。當下便命人快馬加鞭召來農事方麵的官員,一同仔細觀看這天幕中的稻種詳情。


    這真是後世之人研究出來的糧種嗎?這位袁老,簡直就是神農再世啊!


    觀看天幕的農人們也是既驚又喜,興奮異常。


    有人還在為前麵那首《憫農》而心生感慨,有人已經為這飽滿的稻穗而狂喜。


    “天啊!這……這是稻子嗎?這樣飽滿的稻子……禾下乘涼夢,這若是真的……真是太好了!”


    一次次直播下來,大家都是知道朝廷也是跟著天幕在做實事的,這一次天幕直播這些稻子,那麽未來他們……是不是也能擁有這樣美好的未來?


    饑荒,那可真的是要人命的啊!若是有了天幕中的稻子,那能活多少人啊!


    秦朝,農家還未消散在曆史的煙塵中。農家的人望著天幕上“袁老”後跟著的那一串讚譽,更是心情異常激動。他們身為農家之人,播百穀,勸耕桑,以足衣食,雖然他們已經沒有了入朝向帝王講述他們思想的念頭,但看到後世中還有人繼承了他們思想,後世的國家也這般重視農事,不禁熱淚盈眶。


    更是直接有人蓋章,“這位袁老,當真是國士無雙啊!”


    他研究出的這雜交水稻,能救活多少人啊!


    這樣想著,大家熱切的目光都放到了天幕上,希望天女能多講講這雜交水稻出現的過程,好讓他們也學一學,多種這樣一株水稻,說不定就能多活一個人呢!


    玉不識也沒有讓他們失望,她直接把雜交水稻能夠在網上找到的資料,都歸類去重過後,都放在了屏幕之上,由著各個位麵的人自行取用。


    係統可是和她說過,天幕上的文字,隻要看都是能看懂的,無論本身識字與否。


    【雜交水稻,是指選用兩個在遺傳上有一定差異,同時它們的優良性狀又能互補的水稻品種,進行雜交,使生產具有雜種優勢的第一代雜交種,用於生產。


    關於它的發展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我們這裏也簡單提一下:


    早在20世紀初,科學家們開始探索水稻的雜交可能性。


    在我國,有了先輩們的努力和基礎,1973年10月,在袁隆平先生領銜下,成功實現秈型雜交水稻“三係”配套,這是人類水稻育種史上的大事件,使得雜交水稻的大麵積推廣成為可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螢火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螢火流並收藏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