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識介紹完這一段,大家都知道了其中的關鍵。


    茶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若他們這些外族人真的需要這些東西,就可以扼住這個缺口,再圖其他。


    就像玉不識講的,用馬匹等東西來換茶葉不就是正好?這可不就是皆大歡喜?


    至於外族人喜的程度如何,那並不在他們考慮範圍內,他們隻需要保證自己能夠滿心歡喜就行。


    不過這茶葉說的這樣好,他們自己也可以用啊。


    其實關於茶的起源在哪裏的討論從古至今都有——


    陸羽在他的《茶經》中探討過,他認為據《神農食經》“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悅誌”及“神農嚐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記載,認為茶事應當開始於神農,而這種說法目前存在著較大的爭議。現在學界比較認同的是茶葉生產始於四川。


    但不管茶的起源在哪裏,隋唐往後,茶確實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不過這些也不是他們需要思考的,尋常人家隻要見著好東西、並且自己能夠用上便已很好了,那些民生大事,還是朝廷中皇帝和大臣們更為需要著想的。


    【反正不管怎麽說,茶葉確實是極佳之物,不僅外邦人喜歡,中原大地上也滿是茶的身影。


    在日常生活中,茶葉不僅滿足著百姓人家物質上的需求,也是文人雅士之間交流集會的重要點襯,以茶會友,這也是雅事一件。


    此外,茶葉稅收在古代華夏財政收入中也占據重要地位。自唐代開始,曆朝曆代征收茶稅,並開辟國營茶園實行專賣,茶葉成為了國家財政收入的支柱之一。】


    【說迴外邦人對茶葉的需求——


    茶葉中有諸多有益成分,可以解膩助消化,補充身體所需養分。有了茶葉,定能改善外族人多食肉帶來的弊病,也無怪乎外族人想要它。


    可以說,正是因為遊牧民族自身缺乏茶葉資源,所以在與中原的互市交易中,茶一直是主要的交換物品。


    一旦交易中斷,遊牧民族就會因為缺乏茶葉而麵臨嚴重的健康問題。】


    說到最後,天幕上鋪展開一卷長畫,上麵是一條條蜿蜒的路,一行行人在上麵走著,翻山越嶺,黃沙漫漫,撲麵而來的是曆史的厚重感。


    眾人望著這天幕上的畫卷,不禁心生感慨。


    “這就是天女所說的茶馬古道嗎?”


    “不就是普通的商路嗎?就是交易的內容和對象有點特殊啊?”


    “可是就是因為它交易的內容和對象特殊才會被拿出來講吧?”


    “那一開始說的絲綢之路不是更加特殊嗎?這個不講?”


    “……可能還沒講?”


    這些內容也涉及到朝政的方向,是大部分有識之士都密切關注的。家中的長輩看著相互辯駁的小輩滿臉笑意,知道了,思考了,才能真正了解後麵的含義。這些和家庭氛圍的無關的討論,他們都是很讚成的。


    道理都是越辯越清晰的。


    “好了,先看著吧,茶馬古道,其實就是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


    對於外麵的消息靈通的長輩最後壓下小輩們的爭執,他淡淡說了一句,亭中瞬間安靜了下來。


    似乎也是知道他們的疑惑,玉不識接下來介紹的,還真的就是“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可以說是一段過去曾被忽略、而如今正在消逝的曆史——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華夏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它其實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旅遊絕品線路,蘊藏著開發不盡的文化遺產。


    文藝點的說,它是鼓蕩在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之上的血脈。


    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茶馬古道分陝甘、陝康藏、滇藏大概路,主要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 西非紅海海岸。


    華夏茶馬古道有四條,第一條是陝甘茶馬古道,是中國內地茶葉西行並換迴馬匹的主道。第二條是陝康藏茶馬古道,主要是陝西人開辟;第三條是滇藏茶馬古道。


    這些茶馬古道有的從漢唐開始,有的蜿蜒數千公裏,有著深厚的曆史積澱和文化底蘊,凝聚著一代代人的心血和各地的聯係。】


    地圖鋪展開來,點亮的一個個地標,最後連接成線,在山川之間,顯得極為動人。


    明光瑩瑩,在消息傳播困難的古代,這些路連接著一個個地點,是互相溝通的重要橋梁。


    不過還不待眾人感歎什麽,玉不識又是話音一轉,切換話題之快,實在是讓人一時都難以跟上。


    【好了,說迴茶葉——華夏是茶葉的故鄉,有綠茶、紅茶等六大茶類,二十個產茶省,八千萬茶農,是名副其實的產茶大國。】


    細致的分類在天幕上顯現,愛茶之人看著被羅列出的各式各樣的名茶,真的是滿心滿眼都是它。


    【但不僅我國名茶多,喝茶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


    隋唐時期盛行煮茶法,同時煎茶法興起,“金餅拍成和雨露,玉塵煎出照煙霞”,和“茶”有關的這項活動一直是詩人的愛好之一。


    到了宋代,點茶法大興,“調膏擊拂”,現在已經演變為一項既小眾又知名的技法了。 至於現在最廣為使用的泡茶法,其實隋唐時期即已出現,到了明朝才開始盛行。】


    眾人看著天幕中清幽的茶水,似乎能夠聞到淺淡而清冽的茶香。


    從一開始內容多樣、口感豐富的煮茶到原汁本味的清茶,這樣的變化也可稱得上是返璞歸真了吧?


    眾人一遍討論著玉不識這次的講解實在跳脫,內容拉拉雜雜沒個重點,一邊又是完完全全記下她所講的內容。


    ——沒有重點,其實也就是都是重點。


    反正,朝廷已經決定派人尋找茶葉的優質產地,並大力發展茶葉貿易了。


    玉不識講了這麽多,其實渲染的中心隻有一個,就是向他們強調茶葉的重要性。


    不管是自己喝還是向外銷售,第一步總該是自己有,是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螢火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螢火流並收藏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