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造紙術-完成
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 作者:螢火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有這樣想法的不奇怪,隻是曆史比他猜測的更加殘忍。
五口通商,是被強迫打開的。
雍正帝胤禛抬眸看向水幕,眸色深邃,半是自言自語半是理清自己的思緒,輕聲說道:“我朝既然關閉了口岸,為何又要行這‘五口通商’之舉?可是有何好處?”
胤祥聽了笑著說了一聲:“後輩這樣做,想來也是有他們的道理在的。”
胤禛眉頭皺得更深了,“更改的命令不是這麽容易下的,我擔心的是後來會不會是發生了什麽。”
胤祥看著他,認真地想了一會兒,也說道:“確實有這個可能。”
他看迴水幕,看著玉不識笑容緩緩,神色不變的結束這次直播,迴過頭來說道:“說不定可以先放一放是否要關閉通商口岸的決定,等等天女的意見,畢竟她是後世之人,知道的肯定更多。”
雍正讚賞地看了自己的十三弟一眼,聲音:“也是。”
天女最開始說了這次要介紹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這四大發明,指南針和前麵出現的航海,一下子就讓他想到了明朝的三保太監七下西洋的事情,港口通商,應該會帶到清朝的吧?
他看天女對表現,好像對通商沒什麽意見?
當他仔細盯著水幕的一部分時,那一部分在他眼中會自然地放大,他仔細端詳玉不識的神情,好像沒什麽變化?
那些外邦人,是有什麽特殊的地方嗎?
對於近代史,不僅僅是曆史學,而是所有華夏兒女都應該銘記的。
清朝的閉關鎖國,在當時的他們看來,是保了一時的安寧,但後世的他們知道,這一舉動卻讓大清逐漸落後於世界,最後被外來的堅船炮火強硬地轟開了國門,開啟了屈辱的百年曆史。
雍正微微皺眉,心中心思不定,確實應該等等看天女的說法。
【曆史長河流淌,泛黃的史書中記載了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這些都依托在“紙”上。
歲月悠悠,一切都在變。而紙業千年,匠心是唯一的。】
【那麽今天就講到這裏,我們下期見——】
乾隆看著“五口通商”自然也有自己的思考。
後世子孫就這樣罔顧祖宗之法,又開了海貿?他是不會去想還有被迫打開這種可能的,在他的觀念裏,他大清是天朝上國,哪裏是那些外邦國家能比的。
他按捺下心中的不安,沉迷在康乾盛世之中,不是很想去改變剛定下的政令。
朝令夕改,正是大忌。他這樣說服自己。
眾臣見皇上這般無動於衷的模樣,雖心中疑惑,但也不敢多問。
這時,一位老臣站出,恭敬地說:“陛下,這天女所講之事頗為神奇,而且關乎國家大事也需謹慎對待,這海禁一事是否再議?”
乾隆聽了老臣的話,臉上飛快地閃過一絲不悅,但他想了想,又收迴了之前的想法,順著他的話說道:“此事先緩一緩,再議吧。”
老臣低頭稱是,退迴隊列。
海禁與否,牽涉頗大,還是暫且再看看吧。
******
“天女好像很注重底層百姓。”
雖然沒有明說,但言辭間的那份重視依舊被他們捕捉到了。
李世民先是微一皺眉,而後很快鬆開。
百姓的重要,他也是知道的。
隋煬帝那般造作,他也是見過黔首的慘狀,加上文武百官離心離德,隋文帝留下的基業都被造沒了,隋朝的顛覆也是可以預見的。
他不是什麽都不懂的少年郎,有了隋朝的前車之鑒,他夜裏也會擔心唐朝能不能走的長遠,帶著這份隱隱的擔憂,他就想要做的更好,也想讓唐朝過的更好。
李世民抬眼看向眾人,緩緩開口:“這天女所說之事,先安排下去吧。”
能來殿內一起看的,都是他的心腹重臣,雙方的心思哪怕不一致也都是知曉認可的。對於李世民的話他們也便紛紛應是。
造紙一業,確實有可為,他也是看世家門閥不爽很久了。
等天女全部講完,他相信,整個唐朝,都能有個新氣象。
什麽世家門閥,都得給他乖乖聽話。
眾臣退下後,李世民獨自坐在龍椅上沉思。天女這次叫做“直播”的內容,帶來的既是舊事物也是新奇的事物,造紙術不少見,一代代都有改良,但這些技術更多的還是掌握在世家手中。她的話,也是打破朝堂平衡的一股力量。
對百姓的重視和尊重嗎?
他反複咀嚼著“匠心”這個詞,能對工匠這般讚揚和尊重,她的立場,又是站在哪裏呢?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他確實應該好好想一想。
******
玉不識關上直播間,然後伸了個懶腰,她看著眼前的模擬屏化為一道藍光消失,默不作聲地聽著係統的播報。
係統:【累計觀看值……】
【係統三次充能進度已解鎖,正在充能中。】
玉不識看著腦海中顫顫巍巍開始往前爬的進度條,鬆了一口氣。
好歹開始最後一次充能了。等這次充能完成,就能解鎖人物了。
她看著係統一條條地播報完,最後留下一句【請宿主認真利用所學,精進直播內容】後也安靜了下去。
玉不識理了理放在直播間之外的資料,起身離開書房。
這次講完了“造紙術”,接下來還有三個呢,加上她打算把農桑一事也放在這個模塊,接下來她也得好好準備。
五口通商,是被強迫打開的。
雍正帝胤禛抬眸看向水幕,眸色深邃,半是自言自語半是理清自己的思緒,輕聲說道:“我朝既然關閉了口岸,為何又要行這‘五口通商’之舉?可是有何好處?”
胤祥聽了笑著說了一聲:“後輩這樣做,想來也是有他們的道理在的。”
胤禛眉頭皺得更深了,“更改的命令不是這麽容易下的,我擔心的是後來會不會是發生了什麽。”
胤祥看著他,認真地想了一會兒,也說道:“確實有這個可能。”
他看迴水幕,看著玉不識笑容緩緩,神色不變的結束這次直播,迴過頭來說道:“說不定可以先放一放是否要關閉通商口岸的決定,等等天女的意見,畢竟她是後世之人,知道的肯定更多。”
雍正讚賞地看了自己的十三弟一眼,聲音:“也是。”
天女最開始說了這次要介紹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這四大發明,指南針和前麵出現的航海,一下子就讓他想到了明朝的三保太監七下西洋的事情,港口通商,應該會帶到清朝的吧?
他看天女對表現,好像對通商沒什麽意見?
當他仔細盯著水幕的一部分時,那一部分在他眼中會自然地放大,他仔細端詳玉不識的神情,好像沒什麽變化?
那些外邦人,是有什麽特殊的地方嗎?
對於近代史,不僅僅是曆史學,而是所有華夏兒女都應該銘記的。
清朝的閉關鎖國,在當時的他們看來,是保了一時的安寧,但後世的他們知道,這一舉動卻讓大清逐漸落後於世界,最後被外來的堅船炮火強硬地轟開了國門,開啟了屈辱的百年曆史。
雍正微微皺眉,心中心思不定,確實應該等等看天女的說法。
【曆史長河流淌,泛黃的史書中記載了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這些都依托在“紙”上。
歲月悠悠,一切都在變。而紙業千年,匠心是唯一的。】
【那麽今天就講到這裏,我們下期見——】
乾隆看著“五口通商”自然也有自己的思考。
後世子孫就這樣罔顧祖宗之法,又開了海貿?他是不會去想還有被迫打開這種可能的,在他的觀念裏,他大清是天朝上國,哪裏是那些外邦國家能比的。
他按捺下心中的不安,沉迷在康乾盛世之中,不是很想去改變剛定下的政令。
朝令夕改,正是大忌。他這樣說服自己。
眾臣見皇上這般無動於衷的模樣,雖心中疑惑,但也不敢多問。
這時,一位老臣站出,恭敬地說:“陛下,這天女所講之事頗為神奇,而且關乎國家大事也需謹慎對待,這海禁一事是否再議?”
乾隆聽了老臣的話,臉上飛快地閃過一絲不悅,但他想了想,又收迴了之前的想法,順著他的話說道:“此事先緩一緩,再議吧。”
老臣低頭稱是,退迴隊列。
海禁與否,牽涉頗大,還是暫且再看看吧。
******
“天女好像很注重底層百姓。”
雖然沒有明說,但言辭間的那份重視依舊被他們捕捉到了。
李世民先是微一皺眉,而後很快鬆開。
百姓的重要,他也是知道的。
隋煬帝那般造作,他也是見過黔首的慘狀,加上文武百官離心離德,隋文帝留下的基業都被造沒了,隋朝的顛覆也是可以預見的。
他不是什麽都不懂的少年郎,有了隋朝的前車之鑒,他夜裏也會擔心唐朝能不能走的長遠,帶著這份隱隱的擔憂,他就想要做的更好,也想讓唐朝過的更好。
李世民抬眼看向眾人,緩緩開口:“這天女所說之事,先安排下去吧。”
能來殿內一起看的,都是他的心腹重臣,雙方的心思哪怕不一致也都是知曉認可的。對於李世民的話他們也便紛紛應是。
造紙一業,確實有可為,他也是看世家門閥不爽很久了。
等天女全部講完,他相信,整個唐朝,都能有個新氣象。
什麽世家門閥,都得給他乖乖聽話。
眾臣退下後,李世民獨自坐在龍椅上沉思。天女這次叫做“直播”的內容,帶來的既是舊事物也是新奇的事物,造紙術不少見,一代代都有改良,但這些技術更多的還是掌握在世家手中。她的話,也是打破朝堂平衡的一股力量。
對百姓的重視和尊重嗎?
他反複咀嚼著“匠心”這個詞,能對工匠這般讚揚和尊重,她的立場,又是站在哪裏呢?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他確實應該好好想一想。
******
玉不識關上直播間,然後伸了個懶腰,她看著眼前的模擬屏化為一道藍光消失,默不作聲地聽著係統的播報。
係統:【累計觀看值……】
【係統三次充能進度已解鎖,正在充能中。】
玉不識看著腦海中顫顫巍巍開始往前爬的進度條,鬆了一口氣。
好歹開始最後一次充能了。等這次充能完成,就能解鎖人物了。
她看著係統一條條地播報完,最後留下一句【請宿主認真利用所學,精進直播內容】後也安靜了下去。
玉不識理了理放在直播間之外的資料,起身離開書房。
這次講完了“造紙術”,接下來還有三個呢,加上她打算把農桑一事也放在這個模塊,接下來她也得好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