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後續反應
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 作者:螢火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直播結束後,玉不識很是鬆了一口氣。她聽著係統報給她的觀看值,很是滿足。
“好了,接下來該準備杜甫的內容了。詩聖啊,需要好好準備一下。”
******
大家看著天幕漸漸模糊了畫麵,慢慢恢複了往常如水般清透。
藍天白雲,悠悠然如常。
但天幕底下尚未完全冷靜,還沉浸在李白那瑰麗夢幻的詩中世界。
唐朝。
作為距離李白生長的朝代,加上時間也近,他們是最能欣賞李白那浪漫俊逸又灑脫豪邁的詩作風格。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李世民迴味天幕上解說過的李白的詩,很是欣賞。“誌氣很好。”
他身邊陪著一同觀看天幕的眾大臣紛紛稱是,也說著自己的理解。
貞觀一朝,上至帝王下至百官,多是卷王,對著王孟兩人清新俊逸的山水田園詩雖然也是很喜歡,但對著李白這樣激昂壯闊的風格更為讚賞。
還是那句話,貞觀開年,受前麵多年戰爭影響,百姓更需要的是恢複生產,帝王和百官們想要的是積極向上的心態,一起卷豈不是更好?隱世退避,尚不在他們考慮的範圍內。
況且李白其他的詩也是寫的極好的。
“也不知道李白是哪一朝的人。”
“我記得,前麵有提到‘玄宗’?”
這句話一出,大家皆是麵麵相覷。
等等,“唐玄宗”?
在場的多是才高八鬥、博聞強識之人。對廟號的選擇也是所知一二的。
廟號為“玄”,玄宗,道也。
李世民心情有些鬱鬱,也不知道這個後輩是怎麽做的,居然得了個“玄”字。
這個廟號意味深長啊。
大家看向自家的陛下。
李世民暗自糾結了一會兒,大手一揮,說道:“算了,不管怎麽說,這個‘唐玄宗’後世評價如何也不是我能管的,況且具體情況如何尚且未知,再看看吧。”
朝廷的重點在詩人作品中透出的信息,而,但街坊四鄰間,討論的重點全在李白和詩詞上了。
“李白是真神仙吧,不然他的詩是怎麽寫出來的?”
“他寫月亮很有一手嘛……”
“他寫景也很厲害啊,《蜀道難》寫的可真是好啊!”
“我倒是對他詩中的美人很好奇。也不知道那個楊貴妃究竟是美到了什麽程度,李白這樣誇耀她的美貌……”
“都是貴妃了,能不好看嗎?”
好的,這個理解角度也很對。
“王右軍確實瀟灑不凡。”
“倒是他前麵提到的秦……秦朝,不是殘暴無道、驕奢淫逸,怎麽看李白寫的好像很是雄偉厲害?”
“他寫這個是為了勸誡他那個聖上吧。迷信仙神對於……不是個好事啊?”
三三兩兩的言論發生在各個地方。
******
漢朝。
劉徹在誌得意滿之餘,也注意到了李白詩中提到的漢朝。
“昭君出塞?”劉徹想起短短帶過的內容,琢磨著,“和親?什麽時候關注這樣高了?”
霍去病等到天幕結束,站起身整理衣服,耳朵靈敏地聽到他的話,下意識迴道:“可能這個昭君是個名人吧。”
劉徹聽了,若有所思。
霍去病向劉徹行禮告退,安分地坐著看了這麽久,他現在有些迫不及待想要去外麵跑跑馬鬆快鬆快了。
劉徹也不欲多拘著他,便讓人走了。
“名人?還是美人?”
“難道我沒能把匈奴打服嗎,後世還需要和親?”
在他之前,沒有叫“昭君”的和親公主,想來應該是後麵的。但前麵和匈奴和親也隻是一時之計,經過文景兩朝的積累,他想要的,是徹底把匈奴打服,洗刷恥辱。
他願意相信有衛青在,他的期望還是很有可能實現的。怎麽後世還迴去了?
******
秦朝,鹹陽宮。
嬴政看著天幕恢複原本的清澈,思索著後麵幾句詩中透露的信息。
李白喜歡俠客?他想到了燕趙之地。俠客多是不安分守己的,他雖然喜歡李白那積極豪邁的風格,但對李白這個愛好嗤之以鼻。
還有,哪怕李白寫得再好,也掩不去他那真實意圖。“以他的求仙不成來規勸自己皇帝不要行迷信之事?”仙神,真的就是虛妄嗎?
一旁的李斯規矩地整理好記下的內容,輕聲喚了一聲:“陛下?”
嬴政瞥了一眼他身邊的記錄,揮揮手,示意放到殿內。
他看著小侍走了進去,看向身邊的眾位一臉想要說些什麽的諸大臣。
“怎麽?想說什麽?”
李斯搶先說道:“還未恭喜陛下,六合之內,皆是秦土。”
嬴政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並未說話。
在場的齊魯儒生對著嬴政銳利的目光,依舊舊事重提。
泰山封禪,勞力傷財,他們還是秉持反對的態度。
“此等異象,是為不吉之兆啊。”
旁邊的李斯聽了臉色一黑,說這天幕不吉利,那他之前恭祝陛下算什麽?
嬴政:“哦?”
“這天幕言辭間明顯對陛下不利,此時更應該仁政愛民啊……”
李斯很快恢複了臉色,沒有理會他們的嘰嘰歪歪,對秦始皇正色道:“陛下,這哪是什麽不吉之兆啊,這分明是天上降下的福祉啊。天幕之初的那場金色流光雨,雖說不清楚範圍多大,但大家總能切身體會它帶來的好處啊?這等飽滿結實的穀物此時還在陛下手中,怎麽能憑空打成不利呢?我覺得這不妥吧?”
這幾乎就是直接貼臉的陰陽怪氣,說得在場勸誡的人麵紅耳赤。
嬴政垂眸看了眼一直握在手中的金色麥穗,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在秦始皇的安靜下,說話聲也漸漸低了下來。
嬴政抬頭,神色冷靜地說道:“天幕如何,也不是我們能左右的,是機緣還是災禍,端看如何處理。”
李斯依舊是一馬當先,連聲應諾。目前也才說了一個後世的李白,究竟如何運作,當然是看他們如何做的了。
“現在是‘第四期’,看來前麵有我們所不知道的內容,後續應該還有這所謂的‘直播’。”
“先看著吧。”
“好了,接下來該準備杜甫的內容了。詩聖啊,需要好好準備一下。”
******
大家看著天幕漸漸模糊了畫麵,慢慢恢複了往常如水般清透。
藍天白雲,悠悠然如常。
但天幕底下尚未完全冷靜,還沉浸在李白那瑰麗夢幻的詩中世界。
唐朝。
作為距離李白生長的朝代,加上時間也近,他們是最能欣賞李白那浪漫俊逸又灑脫豪邁的詩作風格。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李世民迴味天幕上解說過的李白的詩,很是欣賞。“誌氣很好。”
他身邊陪著一同觀看天幕的眾大臣紛紛稱是,也說著自己的理解。
貞觀一朝,上至帝王下至百官,多是卷王,對著王孟兩人清新俊逸的山水田園詩雖然也是很喜歡,但對著李白這樣激昂壯闊的風格更為讚賞。
還是那句話,貞觀開年,受前麵多年戰爭影響,百姓更需要的是恢複生產,帝王和百官們想要的是積極向上的心態,一起卷豈不是更好?隱世退避,尚不在他們考慮的範圍內。
況且李白其他的詩也是寫的極好的。
“也不知道李白是哪一朝的人。”
“我記得,前麵有提到‘玄宗’?”
這句話一出,大家皆是麵麵相覷。
等等,“唐玄宗”?
在場的多是才高八鬥、博聞強識之人。對廟號的選擇也是所知一二的。
廟號為“玄”,玄宗,道也。
李世民心情有些鬱鬱,也不知道這個後輩是怎麽做的,居然得了個“玄”字。
這個廟號意味深長啊。
大家看向自家的陛下。
李世民暗自糾結了一會兒,大手一揮,說道:“算了,不管怎麽說,這個‘唐玄宗’後世評價如何也不是我能管的,況且具體情況如何尚且未知,再看看吧。”
朝廷的重點在詩人作品中透出的信息,而,但街坊四鄰間,討論的重點全在李白和詩詞上了。
“李白是真神仙吧,不然他的詩是怎麽寫出來的?”
“他寫月亮很有一手嘛……”
“他寫景也很厲害啊,《蜀道難》寫的可真是好啊!”
“我倒是對他詩中的美人很好奇。也不知道那個楊貴妃究竟是美到了什麽程度,李白這樣誇耀她的美貌……”
“都是貴妃了,能不好看嗎?”
好的,這個理解角度也很對。
“王右軍確實瀟灑不凡。”
“倒是他前麵提到的秦……秦朝,不是殘暴無道、驕奢淫逸,怎麽看李白寫的好像很是雄偉厲害?”
“他寫這個是為了勸誡他那個聖上吧。迷信仙神對於……不是個好事啊?”
三三兩兩的言論發生在各個地方。
******
漢朝。
劉徹在誌得意滿之餘,也注意到了李白詩中提到的漢朝。
“昭君出塞?”劉徹想起短短帶過的內容,琢磨著,“和親?什麽時候關注這樣高了?”
霍去病等到天幕結束,站起身整理衣服,耳朵靈敏地聽到他的話,下意識迴道:“可能這個昭君是個名人吧。”
劉徹聽了,若有所思。
霍去病向劉徹行禮告退,安分地坐著看了這麽久,他現在有些迫不及待想要去外麵跑跑馬鬆快鬆快了。
劉徹也不欲多拘著他,便讓人走了。
“名人?還是美人?”
“難道我沒能把匈奴打服嗎,後世還需要和親?”
在他之前,沒有叫“昭君”的和親公主,想來應該是後麵的。但前麵和匈奴和親也隻是一時之計,經過文景兩朝的積累,他想要的,是徹底把匈奴打服,洗刷恥辱。
他願意相信有衛青在,他的期望還是很有可能實現的。怎麽後世還迴去了?
******
秦朝,鹹陽宮。
嬴政看著天幕恢複原本的清澈,思索著後麵幾句詩中透露的信息。
李白喜歡俠客?他想到了燕趙之地。俠客多是不安分守己的,他雖然喜歡李白那積極豪邁的風格,但對李白這個愛好嗤之以鼻。
還有,哪怕李白寫得再好,也掩不去他那真實意圖。“以他的求仙不成來規勸自己皇帝不要行迷信之事?”仙神,真的就是虛妄嗎?
一旁的李斯規矩地整理好記下的內容,輕聲喚了一聲:“陛下?”
嬴政瞥了一眼他身邊的記錄,揮揮手,示意放到殿內。
他看著小侍走了進去,看向身邊的眾位一臉想要說些什麽的諸大臣。
“怎麽?想說什麽?”
李斯搶先說道:“還未恭喜陛下,六合之內,皆是秦土。”
嬴政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並未說話。
在場的齊魯儒生對著嬴政銳利的目光,依舊舊事重提。
泰山封禪,勞力傷財,他們還是秉持反對的態度。
“此等異象,是為不吉之兆啊。”
旁邊的李斯聽了臉色一黑,說這天幕不吉利,那他之前恭祝陛下算什麽?
嬴政:“哦?”
“這天幕言辭間明顯對陛下不利,此時更應該仁政愛民啊……”
李斯很快恢複了臉色,沒有理會他們的嘰嘰歪歪,對秦始皇正色道:“陛下,這哪是什麽不吉之兆啊,這分明是天上降下的福祉啊。天幕之初的那場金色流光雨,雖說不清楚範圍多大,但大家總能切身體會它帶來的好處啊?這等飽滿結實的穀物此時還在陛下手中,怎麽能憑空打成不利呢?我覺得這不妥吧?”
這幾乎就是直接貼臉的陰陽怪氣,說得在場勸誡的人麵紅耳赤。
嬴政垂眸看了眼一直握在手中的金色麥穗,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在秦始皇的安靜下,說話聲也漸漸低了下來。
嬴政抬頭,神色冷靜地說道:“天幕如何,也不是我們能左右的,是機緣還是災禍,端看如何處理。”
李斯依舊是一馬當先,連聲應諾。目前也才說了一個後世的李白,究竟如何運作,當然是看他們如何做的了。
“現在是‘第四期’,看來前麵有我們所不知道的內容,後續應該還有這所謂的‘直播’。”
“先看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