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歲?年紀不大啊……”


    看完王勃簡短的一生,眾人皆有些惘然,英年早逝絕對是人生一大痛。


    有才華的人的逝去,總是令人深感沉痛惋惜。


    此時,王福峙也站在天幕下,呆愣愣的看著天幕。


    雖然現在的他尚且還沒有孩子,但天女這樣鮮明地指出了他的名字,他當然知道這個“王勃”是他的孩子。二十七歲,溺水而亡——這樣簡單的一句話,就潦潦結束了一生。


    他就隻是這樣呆愣的看著,無言無語。


    玉不識卷了卷手中的書卷,捏著紙張,抬眼望向錄製的係統屏幕。


    【王勃的一生,少年得意,兩次被貶,在看望父親迴來後戛然而止,但他給我們留下了璀璨動人、流膾人口的詩詞佳作。他的詩詞流傳千古,他的生命也與我們同在。】


    聽完了王勃的一生,天幕底下的眾人打起精神來。


    前麵鋪墊了這麽多,接下來應該是說他的詩詞作品了。也不知道他的作品中能透露出什麽情況來。


    “接下來應該是王勃的作品吧。他是唐朝人,也不知道能從他的詩作中獲知多少後世的信息。”


    隻見天幕上的青衣女子合上書,話題一轉,輕柔的嗓音緩緩講述起了一個故事。


    【在上元二年秋天,王勃從洛陽出發沿著運河而下,準備去看望他的父親。而在這場探親的旅途中,王勃風塵仆仆地路過洪州,給我們留下了一篇驚豔千古的賦文。那這裏又發生了什麽呢?】


    【《新唐書·文藝傳》記載滕王閣詩會:“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誇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泛然不辭。”


    簡單來說,就是當時的洪州都督閻公在滕王閣大宴賓客,文人雅士雲集。滕王閣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得名,閻都督想著修好了這華美如畫的滕王閣,自然是美事一樁。於是他想讓其婿作序來彰顯其名,順便也能弘揚其德,結果在眾人都配合著謙讓時,“愣頭青”王勃來了,他此時雖然遭遇官場之事有些低沉,但仍不掩少年意氣,他沒有想多,直接表示:“我上了!”】


    聽到這裏,天幕下的眾人都是聽得津津有味,對此也發出一陣善意的笑聲。


    此時的王勃年歲也不大,加之自己也才華出眾,有這樣的表現也很正常。


    而宮中則是一陣沉默。唐太宗李世民?滕王李元嬰?


    【宴會之主閻都督很是惱火,拂袖而去,說著去更衣,實則暗含不快,拂了王勃麵子。但他又吩咐身旁下人及時向他匯報,他為了給女婿造勢揚名,為了多大的勁,結果被個年輕人毀了,他倒要看看,這個年輕人能寫出什麽東西!


    王勃並沒有注意到旁邊的紛紛擾擾,直接拿起筆,行雲流水,筆走龍蛇,錦繡文章慨然而出。】


    【閻都督派去的人沒一會迴去稟報:“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閻公嗤笑:“不過是老生常談而已。”


    沒過多久,又報:“台隍枕夷夏之郊,賓主盡東南之美。”


    閻公聽了,低頭沉吟不語。


    等傳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閻都督不由矍然,讚歎“真乃才子”!於是他坐不住了,走出內室來到王勃身邊。】


    “好!”


    僅僅是念出的幾個單句,便已經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


    待念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更是讚歎不已。


    李世民對著自己的百官說道:“文氣勢恢弘自然,辭采絢麗工整,寫得很好啊!”


    身邊的群臣紛紛點頭稱是。


    而有了李世民開這個口,旁邊的文武百官已經紛紛討論開了。


    “要是能看到全文就好了。”


    “……滕王閣……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豫章、洪都……”


    “現在這個滕王閣應該還沒有建吧?”


    每個人的重點都不一樣。


    伴隨著玉不識的講解,係統也很知趣地在天幕旁邊放上整篇《滕王閣序》。


    底下眾人看得是如癡如醉。


    【不久,一篇傳之不朽的駢文誕生。


    整篇文章沒有塗改,洋洋灑灑,一氣嗬成,滿堂震驚。


    周圍的文人墨客都爭先恐後地品鑒這篇千古駢文,讚歎不已。一時之間,氣氛熱烈,整場宴會沒了之前的僵硬,眾人極歡而罷。】


    【千古第一駢文《滕王閣序》就這樣出世了!


    這似乎是他人生中最閃耀的一刻,但王勃寫完沒有留戀。他按照自己的計劃,告別了滕王閣後,從南昌離開,前往越南,去拜見自己的父親。他本以為他還有著長久而光輝的未來,隻是沒能想到這篇《滕王閣序》成為了絕唱。】


    “所以這是絕唱嗎?我記得王勃是從看望父親迴來的途中落水的吧?”


    應話的人細細品讀這篇賦文後答道:“但不可否認,這篇《滕王閣序》寫的是真的好,怪不得天女稱它為‘千古第一駢文’呢!”


    “說是千古第一是不是有些誇張了,但寫的確實很好。”


    想起王勃寫出這篇駢文的年紀,又想起他逝去的年紀,心中的那一絲絲羨慕突然淡了呢。


    【我們一說起王勃,總是會談起《滕王閣序》,說起他那博大而又淩厲的文氣,說起詩人懷才不遇、困頓不堪,卻又不甘不屈的精神,說起“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絕勝秋景。但王勃不僅擅長駢文,留下了千百年間被傳為佳話的《滕王閣序》,他的詩作也很是有名。】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而整首詩更是送別詩的名作,主要意在慰勉友人在離別之時勿過於悲哀。這首詩便是出自王勃之手,他的這位姓杜的少府朋友將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別時贈送給他這首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


    【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因其詩流利婉暢,宏放渾厚,獨具一格,人稱“詩傑”。】


    天幕下的人讀了又讀這首簡短而雋永的詩篇,似是看到了年少的王勃在長安送別友人時的情景,帶著些許傷感和勸慰。


    “唉,寫的是真的好,怎麽就這麽早就去世了呢?”


    “人家現在還沒出生好吧?”


    玉不識輕撫手中的書,用清脆婉轉的嗓音說道。


    【王勃的故事就講到這裏。我們下期再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螢火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螢火流並收藏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