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按常識來說,以黃金一代的身份,還不足以引起整個世界的關注。


    但畢竟昨晚盧幹達首都大學的學生反響過於熱烈——過千名大學生淩晨不睡,在學校裏圍堵偶像科學家,這種事情放在哪裏都是美談。


    外加上如今是龍國主宰的世界。


    任何能展示龍國大國風貌的新聞,都是各大媒體爭相報道的好素材。


    更重要的是,合照裏麵還有莫餘春這等重磅的大佬。


    於是就在周遊等人還未抵達撒哈拉六號監測站的時候,各大論壇上關於他們的討論已經熱火朝天。


    這個組合實在是太讓人浮想聯翩了。


    一位龍國中青代最強的院士莫餘春,一位年青一代第一人周遊,一位絕世化學天才尚秋……這三個人加在一起都能挑戰諾貝爾獎了,忽然現身非洲,定然是有十分重要的項目要做。


    外加上幾人風塵仆仆的,一看就是剛從深山大漠裏麵出來。


    不由讓人聯想到最近各國正在建立的戰略地質區。


    好家夥。


    莫非他們就是那些隻有代號的神秘科學家?


    原本人們對於建立戰略地質區的事情雖然有討論熱情,但也不至於非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結果這一下子冒出來三個讓人耳熟能詳的大佬,疑似和那神秘的戰略地質區有關……頓時,人們的好奇心被徹底激發,開始琢磨這個戰略地質區到底是個什麽玩意兒。


    如此熱潮下,自然有人開始拿著顯微鏡,研究起周遊等人和盧幹達首都大學學生們的合照。


    隻能說,互聯網上還是能人多。


    這張合照足足有上千人,一本書上的署名在整張照片甚至占不到幾個像素點。


    但即便是這樣。


    也頂不住用許多專業設計師用軟件不斷放大再修複……於是,周遊手中那本書封麵上“末日委員會”五個字越發清晰起來。


    ……


    不過此時身為當事人的周遊還不知曉這一切。


    他正從睡眼惺忪中醒來,專機落地於撒哈拉沙漠的中央,幹旱炎熱到了極致,從機艙中看出去,就好像是沒有邊際的外星世界。


    一道炮樓似的白色建築矗立在視野盡頭。


    撒哈拉六號監測站,荒漠地形地心城的技術攻堅區。


    撒哈拉沙漠作為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古老的沙漠,幾乎所有荒漠地形中會遇到的技術難點,在這裏都能找到。


    隻要能夠突破在撒哈拉沙漠中建造地心城的技術難關。


    便能在全世界的所有荒漠與戈壁區域,多修建起碼三十座地心城,也就意味著可以多拯救兩千萬人。


    更重要的是。


    核城也有了可以全麵搬入地下的可能性!


    這張龍國的底牌,也是周遊用的最順手的武器……末日將至,絕不可放棄!


    好消息是,撒哈拉沙漠作為藍星文明的特殊地區,常年都有各國和各科學組織在此修建的科研站,譬如這個六號觀測站,就是曾經燈塔國在此修建的。


    相比於牙怒加陸溝帶,這裏的科研條件要好得多。


    大概率不再需要周遊手搓個曲率聲波輻射設備出來。


    壞消息是,這裏所麵臨的問題也比牙努加陸溝帶更複雜和困難。


    所以周遊可能要手搓一些別的……


    沒辦法,誰讓百億生存計劃是他提出來的,大話已經撂下,天大的困難也得硬著頭皮解決。


    ……


    “其實地質層材質問題倒是不大,雖然現在還沒有獲得全部參數,但是等到勘測設備運送到位就能迎刃而解。現在的主要問題是,我們發現撒哈拉靠近岩漿層的地方,它的密度有類似於沙礫的流動效應,”


    “總指揮,您看,這是數據。”


    一位金發中年人十分恭敬地將電腦推到了周遊麵前。


    周遊此行的全球巡迴采樣,就是盡可能多搜集不同地形,不同深度的地下城修建地址的問題,從而開發出相應的勘測技術。


    比如像非洲這種地方缺少設備,那麽周遊就可以研發出曲率聲波輻射設備。


    這樣一來,全球那些工業不發達的地方,都能做到有效勘測。


    再比如像撒哈拉沙漠,既然發現了地下深處的密度流動現象……那意味著在許許多多的荒漠地形中,也可能麵臨相同的狀況。


    這自然也是周遊需要解決的。


    “怎麽會這樣?”


    周遊看向電腦屏幕,上麵測繪著一個用熱成像製作出的畫麵。


    不得不說,燈塔國雖然如今已經沒落,但是在尖端科技上依舊不容小覷。


    像本次的撒哈拉六號監測站內的工作人員,都是末日委員會中的,科學素養自然不用多說……這個熱成像設備也是足夠牛逼。


    竟然能深入到岩漿層來進行測繪,這種技術連龍國都沒有!


    不過此刻不是感慨的時候。


    周遊看著電腦上的畫麵,眉毛不禁擰在了一起:“尚秋,你來看一看,這是不是原子不穩定造成的對流。”


    尚秋湊了過來,反複將這段五秒鍾的畫麵看了數遍,搖頭道:“不是,這些流動的顆粒物並沒有原子特征,不在我的研究範疇內。”


    周遊又扭頭看向莫餘春,還不等後者說話,他便搖了搖頭。


    “你肯定也不知道。”


    很難想象一位龍國的頂尖院士,末日委員會的一級專員,會被人用這樣嫌棄的語氣給否定。


    但莫餘春不僅沒有不悅,反而嘿嘿笑了起來:“顧問還是火眼金睛啊,這些確實不是金屬類物質的成像反應,我派不上用場。”


    “這種時候就別拍馬屁了。”


    周遊苦惱地撓了撓頭。


    按理說如今的他基本上擁有這個世界上絕大部分知識。


    為了這次全球巡迴采樣,他更是狠狠惡補了一波地質類知識。


    從上千種地下伴生物質,和數萬米的常見元素的參數,他都了如指掌……可麵前這個熱成像畫麵中的東西,他竟然沒有見過。


    隻能說,在過去的幾千年,人類對於腳下的這片土地了解還是太少了。


    隻顧著抬頭望向天空。


    卻沒曾想到,求生之路竟在萬米之下。


    “迪爾科博士,是這樣稱唿您吧?”周遊抬頭看向那個金發中年人,六號監測站的站長,出身燈塔國皇家地質院的高級科學顧問。


    金發中年人連忙緊張道:“您直接叫我迪爾科就行。”


    迪爾科博士並不是一級專員,也沒有參加全球科學峰會,隻能算是末日委員會計劃部的普通工作人員,聽到周遊這位總指揮稱唿“您”,自然是渾身不自在。


    周遊擺擺手:“稱唿什麽都不重要,我想知道還有其他資料沒有。”


    “有,但是不多,我現在就給您調出來。”


    很快,一個全新的折線示意圖便出現在屏幕上。


    周遊愣了一下,問道:“這不是地震波應力圖嗎,跟熱成像畫麵中的流動物質有什麽關係?”


    迪爾科博士連忙道:“我也不知道有沒有關係,不過我們發現,每次觀測到流動效應物質時,地震波應力圖上就會出現上浮點。”


    說著他指向折線上的一個個凸起。


    上麵還標注了極為詳細的變化參數,顯然是經過一番詳細計算的。


    “一,二,三……一共有九個。”


    周遊盯著那折線圖上的九個浮點,又打開熱成像畫麵仔細觀察著,依舊沒有找出兩者之間的任何聯係。


    但不知為何,看著這個折線圖時,總有一股極為奇怪的感覺。


    說不清道不明。


    以他過目不忘的能力,腦海中存儲的地震波應力圖起碼上千張,但那些基本上都是呈輻射放大狀,沒有一個會表現出如此有規律且細微的波動。


    而且,隱隱之中。


    總感覺這張折線示意圖有些熟悉。


    應該說,是這九個浮點的數值區間有些熟悉。


    嗯?!


    周遊忽然眼睛一瞪,驚訝出聲:“不對,這不是地震波……這是核聚變裝置的熱能衰減周期參數差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考場搞科研,我被軍方連夜帶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禿頭正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禿頭正太並收藏考場搞科研,我被軍方連夜帶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