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玨私下裏向他求助過,希望他能幫一把沈家。
衛老太爺不為所動,後頭沒多久還上書自請致仕,卸下了所有官職。
彼時衛常謙還很疑惑,問他爹何至於此?
衛老太爺道:「旁人看著咱們家一門兩文臣,也算是簡在帝心,錦繡之家。但那有什麽用呢?咱家的這點勢頭、榮寵,跟沈家一比那什麽都不是。可沈家就那樣大廈傾塌了,你不明白嗎?」
衛常謙不明,沈家傾塌是他家謀反,證據確鑿,被數人告發出來。那是咎由自取,他爹不站隊正常,何至於連官都不想當了?
衛老太爺又罵道:「我都說你這人是讀書讀傻了。」
但到底是唯一的親兒子,他還是換了個更通俗易懂的說話,解釋道:「沈家幾代掌管軍隊,祖上和英國公一樣是開國功勳。沈家軍隻認沈家人,不認皇帝,他家要反早就反了,會選在儲君是自家外孫的時候反?吃飽了閑的嗎?」
衛老太爺歇了會兒又說:「你再看看告發他們家的那幾個人,都和沈家過從甚密不假,但都是簡在帝心的文臣。他沈國丈腦子有問題嗎?和文臣說自己商量造反?咋的?還指望謀反了讓文臣給他安排個好名聲啊?」
衛老太爺到底是鄉野出身,不講究的時候遣詞造句有些粗鄙,但也確實通俗易懂。
衛常謙驚道:「爹的意思是,沈家謀反是假,功高蓋主,惹了當今猜忌才是真?今朝事發,是當今安排的?所以爹才堅決不參與?」
衛老太爺沒說話,但是看他的眼神像看傻子似的。
被點醒之後的衛常謙又替沈家惋惜,說:「沈國丈挺好的人,這些年保家衛國,拯救無數黎民百姓。就這樣被汙蔑致死,實在叫人不忍。」
「不忍也得忍著,」衛老太爺說,「沈家那樣根深樹大的,說倒也就倒了。咱家根基淺薄,惹了當今不悅,滿門覆滅不過是眨眼的事情。」
「可我們忍著,沒了沈家,沈家軍軍心渙散,苦的可是百姓啊!」
「這你就不用擔心了,沈家倒了,但沈家軍必不會倒。」衛老太爺老神在在,「你且看著吧,死牢裏的沈二公子那必然是不會死的。」
衛常謙還想問很多,衛老太爺嫌他太笨,不想和他多說了。他真覺得煩的時候,就是親兒子也不給臉的。
那時候衛常謙在翰林院已經當了好些年的官了,但翰林院裏勾心鬥角沒有那麽多,大部分時間大家都在想著怎麽寫好文章,著書立說,爭得最厲害的,也不過是爭一個在皇帝或者太子麵前露臉講經的機會。
而且衛家還有衛老太爺獨當一麵,衛常謙活在其羽翼之下,還真沒怎麽見過官場黑暗,也難怪衛老太爺都說他讀書讀傻了。
也就是後來衛老太爺退下來了,衛常謙支撐門庭,才發現原來自己一直以來的順風順水,都是靠著他爹的庇護,幾年裏他也慢慢地成長起來。
去年開始皇帝開始漸漸給太子放權了,人人都爭著在太子麵前露臉。
衛老太爺卻讓他趕緊以侍病為由退下來,通俗點說就是京城不好待了,咱家快跑吧!
衛常謙也聽他爹的話,不明就裏地就辭官歸鄉了。
如今他知道朝堂局勢要發生大改變,心也不由自主地跟著火熱起來。
不過他也知道辭官容易,起複難,而且他爹當年不站隊不幫忙的,估計在太子心裏也沒落著好,不清算他們家就不錯了,哪裏還會想著再起用他們家。
他兒子倒是跟他爹一樣聰明有天分,走科舉路子必不會差,但是那樣太刻意了,就差直接說:「我們家先後辭官就是為了明哲保身,現在風頭過去了,我們家又迴來了!」
那吃相也太難看了。
而且他兒子是一直跟著他爹讀書的,衛常謙雖然知道自己是三代人裏天資最差的,但是前半生他靠完老子,後半生靠他老子帶出來的兒子,到底也有些沒麵子。
所以衛常謙就希望薑楊能在恩科中嶄露頭角。薑楊可是他一手帶出來的學生,等他在科舉中大放異彩,新帝肯定會問啊,你一個寒門舉子能有這種成就,老師是誰呢?
薑楊再一提他老師的名號,現在新帝心裏留下印象,迴頭衛家再起複就容易了,也讓天下人都知道,他衛常謙也是有幾分本事的!
所以當天上課,衛常謙讓下人都離的遠遠的,還把門窗都關了。
在場的幾個都是他學生,榮辱和他這老師綁在一塊兒的,雖有個旁聽生蕭世南,但蕭世南和薑楊又是一家子,不用擔心他們出去亂說。
所以衛常謙直接對他們道:「我得到消息,不久後可能朝廷要像前朝那樣開設恩科,奪情天下舉子。雖不知道真假,但左右阿楊身上的孝期也就二十個月了,準備科舉之事宜早不宜晚,從今天開始,我會給阿楊單獨上課,其他人就還按著自己的進度念書。」
衛老太爺不為所動,後頭沒多久還上書自請致仕,卸下了所有官職。
彼時衛常謙還很疑惑,問他爹何至於此?
衛老太爺道:「旁人看著咱們家一門兩文臣,也算是簡在帝心,錦繡之家。但那有什麽用呢?咱家的這點勢頭、榮寵,跟沈家一比那什麽都不是。可沈家就那樣大廈傾塌了,你不明白嗎?」
衛常謙不明,沈家傾塌是他家謀反,證據確鑿,被數人告發出來。那是咎由自取,他爹不站隊正常,何至於連官都不想當了?
衛老太爺又罵道:「我都說你這人是讀書讀傻了。」
但到底是唯一的親兒子,他還是換了個更通俗易懂的說話,解釋道:「沈家幾代掌管軍隊,祖上和英國公一樣是開國功勳。沈家軍隻認沈家人,不認皇帝,他家要反早就反了,會選在儲君是自家外孫的時候反?吃飽了閑的嗎?」
衛老太爺歇了會兒又說:「你再看看告發他們家的那幾個人,都和沈家過從甚密不假,但都是簡在帝心的文臣。他沈國丈腦子有問題嗎?和文臣說自己商量造反?咋的?還指望謀反了讓文臣給他安排個好名聲啊?」
衛老太爺到底是鄉野出身,不講究的時候遣詞造句有些粗鄙,但也確實通俗易懂。
衛常謙驚道:「爹的意思是,沈家謀反是假,功高蓋主,惹了當今猜忌才是真?今朝事發,是當今安排的?所以爹才堅決不參與?」
衛老太爺沒說話,但是看他的眼神像看傻子似的。
被點醒之後的衛常謙又替沈家惋惜,說:「沈國丈挺好的人,這些年保家衛國,拯救無數黎民百姓。就這樣被汙蔑致死,實在叫人不忍。」
「不忍也得忍著,」衛老太爺說,「沈家那樣根深樹大的,說倒也就倒了。咱家根基淺薄,惹了當今不悅,滿門覆滅不過是眨眼的事情。」
「可我們忍著,沒了沈家,沈家軍軍心渙散,苦的可是百姓啊!」
「這你就不用擔心了,沈家倒了,但沈家軍必不會倒。」衛老太爺老神在在,「你且看著吧,死牢裏的沈二公子那必然是不會死的。」
衛常謙還想問很多,衛老太爺嫌他太笨,不想和他多說了。他真覺得煩的時候,就是親兒子也不給臉的。
那時候衛常謙在翰林院已經當了好些年的官了,但翰林院裏勾心鬥角沒有那麽多,大部分時間大家都在想著怎麽寫好文章,著書立說,爭得最厲害的,也不過是爭一個在皇帝或者太子麵前露臉講經的機會。
而且衛家還有衛老太爺獨當一麵,衛常謙活在其羽翼之下,還真沒怎麽見過官場黑暗,也難怪衛老太爺都說他讀書讀傻了。
也就是後來衛老太爺退下來了,衛常謙支撐門庭,才發現原來自己一直以來的順風順水,都是靠著他爹的庇護,幾年裏他也慢慢地成長起來。
去年開始皇帝開始漸漸給太子放權了,人人都爭著在太子麵前露臉。
衛老太爺卻讓他趕緊以侍病為由退下來,通俗點說就是京城不好待了,咱家快跑吧!
衛常謙也聽他爹的話,不明就裏地就辭官歸鄉了。
如今他知道朝堂局勢要發生大改變,心也不由自主地跟著火熱起來。
不過他也知道辭官容易,起複難,而且他爹當年不站隊不幫忙的,估計在太子心裏也沒落著好,不清算他們家就不錯了,哪裏還會想著再起用他們家。
他兒子倒是跟他爹一樣聰明有天分,走科舉路子必不會差,但是那樣太刻意了,就差直接說:「我們家先後辭官就是為了明哲保身,現在風頭過去了,我們家又迴來了!」
那吃相也太難看了。
而且他兒子是一直跟著他爹讀書的,衛常謙雖然知道自己是三代人裏天資最差的,但是前半生他靠完老子,後半生靠他老子帶出來的兒子,到底也有些沒麵子。
所以衛常謙就希望薑楊能在恩科中嶄露頭角。薑楊可是他一手帶出來的學生,等他在科舉中大放異彩,新帝肯定會問啊,你一個寒門舉子能有這種成就,老師是誰呢?
薑楊再一提他老師的名號,現在新帝心裏留下印象,迴頭衛家再起複就容易了,也讓天下人都知道,他衛常謙也是有幾分本事的!
所以當天上課,衛常謙讓下人都離的遠遠的,還把門窗都關了。
在場的幾個都是他學生,榮辱和他這老師綁在一塊兒的,雖有個旁聽生蕭世南,但蕭世南和薑楊又是一家子,不用擔心他們出去亂說。
所以衛常謙直接對他們道:「我得到消息,不久後可能朝廷要像前朝那樣開設恩科,奪情天下舉子。雖不知道真假,但左右阿楊身上的孝期也就二十個月了,準備科舉之事宜早不宜晚,從今天開始,我會給阿楊單獨上課,其他人就還按著自己的進度念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