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太苛刻了吧
重生79,離婚後知青老婆她後悔了 作者:北方挽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識字?這也太難了吧!”
“是啊,我們都沒讀過書,怎麽識字啊?”
“這條件也太苛刻了吧!”
江陽知道,對於這些沒讀過書的村民來說,識字確實是一道坎。
“我知道,識字對大家來說不容易,但為了咱們江家村的未來,我希望大家都能克服困難。而且,工廠的工資待遇很好,還會提供免費的午餐,工作地點也離家近。”
江陽開出的條件的確誘人,在1979年,這樣的待遇可以說是非常優厚了。
不少村民心動了。
“江陽,我報名!”一個年輕的村民大聲說道。
“我也報名!”
“還有我!”
越來越多的人舉手報名,就連一些年紀大的村民也躍躍欲試。
江陽安排妥當了學堂的事情,長舒了一口氣。
他心裏盤算著接下來的事情,先得把工廠的管理人員定下來。張能夫婦老實本分,做事認真負責,是最好的人選。
江陽徑直朝著張能家走去。還沒進門,就聽到院子裏傳來張能爽朗的笑聲。
他推門進去,看到張能正和周青青在院子裏剝玉米。
“張能叔,青青嬸。”江陽笑著打招唿。
兩口子看到江陽,都有些意外。
“江陽啊,快進來坐。”張能熱情地招唿著。
周青青也起身去倒水。
江陽接過水,道了謝,說明了來意:“張能叔,青青嬸,我這次來是想請你們兩位到我的服裝廠幫忙。”
張能夫婦愣住了,一時沒反應過來。
“你說啥?請我們去服裝廠?”張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是啊,”江陽肯定地點了點頭,“服裝廠的監工和財務,我都想交給你們負責。”
周青青緊張地搓著手:“江陽,我們沒做過這,怕做不好啊。”
江陽看出他們的顧慮,笑著寬慰道:“放心,我會教你們。而且,工資待遇方麵,絕對不會虧待你們。”
張能兩口子對視一眼,眼眶都有些濕潤。
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是多麽難得的事情。
“江陽,你真的願意相信我們?”張能哽咽著問道。
“當然,”江陽拍了拍張能的肩膀,“我相信你們的能力,也相信你們的為人。”
張能激動地站起身,一把握住江陽的手:“江陽,我們一定盡心盡力,絕不辜負你的信任!”
江陽離開張能家後,又馬不停蹄地趕往縣城。
他要去找文化局局長陳誌剛,商量學堂老師的事情。
到了文化局,江陽說明了來意。
陳誌剛聽完江陽的計劃,連連點頭:“江陽啊,你這個想法好啊!現在國家也正提倡掃盲,你這是響應國家號召啊!”
陳誌剛扶了扶眼鏡,繼續說道:“還是你們年輕人有想法,有幹勁!我一定全力配合你,幫你找幾個合適的老師。”
江陽感激地說道:“那就麻煩陳局長了。”
“不麻煩,不麻煩,”陳誌剛笑著擺了擺手,“我這就去跟幾位老師溝通,爭取盡快讓他們到位。”
江陽和陳誌剛又聊了一些細節,便起身告辭。
接下來的幾天,江陽和艾米麗等合夥人一起忙著服裝店的裝修和工廠的搭建。
李雯也一刻不停地投入到服裝設計中。
江陽則幫著認真地審核著每一張設計圖,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
幾日後。
江陽看著裝修一新的店麵,紅底金字的“江安服裝”四個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心裏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滿足感。
今天是服裝店開業的日子,他特意起了個大早,將一切打點妥當。
沒過多久,鞭炮聲劈裏啪啦地響了起來,震耳欲聾。
艾米麗穿著一條自己設計的碎花連衣裙,金發碧眼,格外引人注目。
她笑著給了江陽一個擁抱:“祝賀你,你的夢想終於實現了!”
“也謝謝你,艾米麗,沒有你的幫助,我不會這麽快就走到今天。”
賀縣長帶著幾個幹部也來了,他滿麵紅光地握住江陽的手,用力地搖晃著:“江陽同誌,你可是我們江安縣的驕傲啊,成為我們江安縣第一家個體戶,這可是標誌性的大事!”
江陽謙虛道:“賀縣長過獎了,我隻是想為江安縣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楊芬也來了,穿著一身幹練的西裝,顯得格外精神。
她遞給江陽一個紅包,笑著說:“江陽,恭喜你!祝你生意興隆!”
江陽接過紅包,道了謝。
周圍的街坊鄰居也都來湊熱鬧,他們好奇地打量著這家新開的服裝店,議論紛紛。
“這衣服真好看啊!”
“是啊,以前都沒見過這種款式。”
“聽說這老板是從大城市迴來的,可有本事了!”
賀縣長清了清嗓子,開始致辭:“今天,我們江安縣第一家個體經營商戶——江安服裝店正式開業了!這標誌著我們江安縣將走向更加美好的將來!讓我們一起祝賀江陽同誌!”
熱烈的掌聲響起,經久不息。
開業儀式結束後,顧客們紛紛湧進店裏。
江陽特意請了幾個年輕姑娘當導購,她們熱情地為顧客介紹著各種款式的服裝。
李雯穿著一條紅色的連衣裙,在店裏穿梭著,她優雅的氣質和姣好的身材,將衣服襯托得更加美麗動人。
江陽看著店裏絡繹不絕的顧客,心裏樂開了花。
為了防止自己的設計被抄襲,江陽在每件衣服上都用特殊的材料和手法刻印了獨有的商標。
這是他從後世帶來的經驗,他知道,在這個年代,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還很薄弱,必須提前做好防範措施。
江安服裝店的衣服款式新穎,質量上乘,加上艾米麗和李雯的“模特效應”,很快就吸引了大量顧客,甚至連鄰縣的百姓都慕名而來。
盡管價格不低,但仍然供不應求。
一個月後。
江陽站在縣城新建的三層小樓前,深吸一口氣,磚紅色的外牆在陽光下顯得格外喜慶。
一個月前,這兒還是一片荒地,現在卻成了他在這個時代的第一個家。
他知道父母肯定舍不得離開老宅,但縣城的生活條件更好,教育資源也更豐富,對江雪的未來發展更有利。
“是啊,我們都沒讀過書,怎麽識字啊?”
“這條件也太苛刻了吧!”
江陽知道,對於這些沒讀過書的村民來說,識字確實是一道坎。
“我知道,識字對大家來說不容易,但為了咱們江家村的未來,我希望大家都能克服困難。而且,工廠的工資待遇很好,還會提供免費的午餐,工作地點也離家近。”
江陽開出的條件的確誘人,在1979年,這樣的待遇可以說是非常優厚了。
不少村民心動了。
“江陽,我報名!”一個年輕的村民大聲說道。
“我也報名!”
“還有我!”
越來越多的人舉手報名,就連一些年紀大的村民也躍躍欲試。
江陽安排妥當了學堂的事情,長舒了一口氣。
他心裏盤算著接下來的事情,先得把工廠的管理人員定下來。張能夫婦老實本分,做事認真負責,是最好的人選。
江陽徑直朝著張能家走去。還沒進門,就聽到院子裏傳來張能爽朗的笑聲。
他推門進去,看到張能正和周青青在院子裏剝玉米。
“張能叔,青青嬸。”江陽笑著打招唿。
兩口子看到江陽,都有些意外。
“江陽啊,快進來坐。”張能熱情地招唿著。
周青青也起身去倒水。
江陽接過水,道了謝,說明了來意:“張能叔,青青嬸,我這次來是想請你們兩位到我的服裝廠幫忙。”
張能夫婦愣住了,一時沒反應過來。
“你說啥?請我們去服裝廠?”張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是啊,”江陽肯定地點了點頭,“服裝廠的監工和財務,我都想交給你們負責。”
周青青緊張地搓著手:“江陽,我們沒做過這,怕做不好啊。”
江陽看出他們的顧慮,笑著寬慰道:“放心,我會教你們。而且,工資待遇方麵,絕對不會虧待你們。”
張能兩口子對視一眼,眼眶都有些濕潤。
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是多麽難得的事情。
“江陽,你真的願意相信我們?”張能哽咽著問道。
“當然,”江陽拍了拍張能的肩膀,“我相信你們的能力,也相信你們的為人。”
張能激動地站起身,一把握住江陽的手:“江陽,我們一定盡心盡力,絕不辜負你的信任!”
江陽離開張能家後,又馬不停蹄地趕往縣城。
他要去找文化局局長陳誌剛,商量學堂老師的事情。
到了文化局,江陽說明了來意。
陳誌剛聽完江陽的計劃,連連點頭:“江陽啊,你這個想法好啊!現在國家也正提倡掃盲,你這是響應國家號召啊!”
陳誌剛扶了扶眼鏡,繼續說道:“還是你們年輕人有想法,有幹勁!我一定全力配合你,幫你找幾個合適的老師。”
江陽感激地說道:“那就麻煩陳局長了。”
“不麻煩,不麻煩,”陳誌剛笑著擺了擺手,“我這就去跟幾位老師溝通,爭取盡快讓他們到位。”
江陽和陳誌剛又聊了一些細節,便起身告辭。
接下來的幾天,江陽和艾米麗等合夥人一起忙著服裝店的裝修和工廠的搭建。
李雯也一刻不停地投入到服裝設計中。
江陽則幫著認真地審核著每一張設計圖,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
幾日後。
江陽看著裝修一新的店麵,紅底金字的“江安服裝”四個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心裏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滿足感。
今天是服裝店開業的日子,他特意起了個大早,將一切打點妥當。
沒過多久,鞭炮聲劈裏啪啦地響了起來,震耳欲聾。
艾米麗穿著一條自己設計的碎花連衣裙,金發碧眼,格外引人注目。
她笑著給了江陽一個擁抱:“祝賀你,你的夢想終於實現了!”
“也謝謝你,艾米麗,沒有你的幫助,我不會這麽快就走到今天。”
賀縣長帶著幾個幹部也來了,他滿麵紅光地握住江陽的手,用力地搖晃著:“江陽同誌,你可是我們江安縣的驕傲啊,成為我們江安縣第一家個體戶,這可是標誌性的大事!”
江陽謙虛道:“賀縣長過獎了,我隻是想為江安縣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楊芬也來了,穿著一身幹練的西裝,顯得格外精神。
她遞給江陽一個紅包,笑著說:“江陽,恭喜你!祝你生意興隆!”
江陽接過紅包,道了謝。
周圍的街坊鄰居也都來湊熱鬧,他們好奇地打量著這家新開的服裝店,議論紛紛。
“這衣服真好看啊!”
“是啊,以前都沒見過這種款式。”
“聽說這老板是從大城市迴來的,可有本事了!”
賀縣長清了清嗓子,開始致辭:“今天,我們江安縣第一家個體經營商戶——江安服裝店正式開業了!這標誌著我們江安縣將走向更加美好的將來!讓我們一起祝賀江陽同誌!”
熱烈的掌聲響起,經久不息。
開業儀式結束後,顧客們紛紛湧進店裏。
江陽特意請了幾個年輕姑娘當導購,她們熱情地為顧客介紹著各種款式的服裝。
李雯穿著一條紅色的連衣裙,在店裏穿梭著,她優雅的氣質和姣好的身材,將衣服襯托得更加美麗動人。
江陽看著店裏絡繹不絕的顧客,心裏樂開了花。
為了防止自己的設計被抄襲,江陽在每件衣服上都用特殊的材料和手法刻印了獨有的商標。
這是他從後世帶來的經驗,他知道,在這個年代,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還很薄弱,必須提前做好防範措施。
江安服裝店的衣服款式新穎,質量上乘,加上艾米麗和李雯的“模特效應”,很快就吸引了大量顧客,甚至連鄰縣的百姓都慕名而來。
盡管價格不低,但仍然供不應求。
一個月後。
江陽站在縣城新建的三層小樓前,深吸一口氣,磚紅色的外牆在陽光下顯得格外喜慶。
一個月前,這兒還是一片荒地,現在卻成了他在這個時代的第一個家。
他知道父母肯定舍不得離開老宅,但縣城的生活條件更好,教育資源也更豐富,對江雪的未來發展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