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崇禎禦駕返迴軍營,各路人馬安頓妥善,天色已到掌燈時分。


    簡單晚餐使用完畢,範景文、李若鏈及四個軍中大佬來到大帳,小太監泡上幾杯熱茶,一眾人就在行軍桌上討論起兵事來。


    “諸位都說說今日之感受吧。”


    崇禎抿了口茶,雲淡風輕地說道。


    “陛下!”何可綱率先站起身。


    “北麵城牆紅夷炮6門,佛郎機若幹,臣觀其火力,夷炮最大口徑應該為12磅炮,下午試探性進攻,兩道壕溝已不是障礙,俘虜兵死傷四百餘,我方五十餘兒郎受傷,暫無人犧牲。”


    崇禎點了點頭,孫應元隨即起身:


    “陛下,定南門夷炮6門,同為12磅及以下,我部進展與拱北門相差無幾,俘虜兵死傷近600。


    兒郎受傷百餘,十二人犧牲,大部為與城外叛軍對戰導致,叛軍於水門外河道有六七千步卒駐守,水軍於河道遊弋,叛軍暫未摸透我方底細,步卒僅曆經一輪交戰,便各自退兵對峙。”


    “陛下,我部無法與城內密探聯絡,然臣深信下屬必然會於今夜展開相應行動,臣慚愧!”


    李若鏈站了起來,臉上還有一絲愧意。


    崇禎壓了壓手,示意大家都坐下,開口道:


    “李愛卿何出此言,兒郎們身在敵營,這點反應肯定是有的,不然也沒資格呆在錦衣衛。”


    “多謝陛下!”


    “諸位,今日一戰,足以看出我大明軍隊畏戰之心有多嚴峻,恐怕除了禁軍外,守城之軍沒有任何一支敢出城野戰,越畏戰失敗機率反而越大。


    中原剿賊與北方不同,沒有可比性,倘若建奴攻城,但凡不顧傷亡誓死拿下,朕敢保證,城破僅為時間問題而已。


    我軍之所以保得薊遼至宣大一線無虞,一來城池堅固,二來火炮犀利,其三則為建奴兵力偏少,但倘若繼續如此,假以時日,大明雄關都將飛灰湮滅矣!


    建奴以往繞道破關,我大明軍隊眼睜睜看著其燒殺搶掠,建奴班師,各處遠遠歡送,巴不得盡早離開防區,這就是我明軍最真實現狀!


    打仗打仗不行,窩裏橫卻很有手段,各自為政毫無大局觀!實則進攻便乃最好之防禦手段,一味嚴防死守隻能被動挨打,大明絕不可再惡性循環,否則與泥菩薩過河有何區別!”


    崇禎語氣鏗鏘有力,透露著極度不滿與遺憾,同時也有幾分深深的不甘。


    幾個文武沒有吭聲,一場試探性炮灰戰,竟讓天子產生這麽多感慨,看來天子考慮得非常之遠。


    “陛下,我大明兵事要恢複太祖成祖之榮光,任重道遠也,無論如何,臣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範景文聲如洪鍾,堅定地站起來向皇帝表達決心。


    “臣等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一眾大佬全部表態,崇禎滿意地點頭迴應。


    “卿等都坐下吧,今夜朕要試試科學院製造局新物件之功效,讓城內叛賊睡不著安穩覺,範愛卿!”


    “臣在!”


    “討賊檄文是否妥善?”


    “稟陛下,昨日京師運來一萬份傳單!”


    “甚好,今夜是否會刮風?”


    “迴陛下,入秋後北地多為北風與西北風,臣連日來查看皇曆夜觀天象,未來幾日都會有風!”


    “王大伴!”


    “奴婢在!”


    “傳令焦勖、邱時宣,今晚放兩頂熱氣球試試!”


    “奴婢遵旨!”


    “周愛卿!”


    “臣在!”


    “派出兵卒全力配合科學院,務必確保人員周全!”


    “臣遵旨!”


    “諸位,朕之糧米不可白費,那些俘虜兵也該做做事了,卿等都下去安排吧!”


    “臣等告退!”


    ......


    入夜,果真吹起了西北風。


    微風帶來絲絲寒意,最多兩三級,非常適合釋放熱氣球。


    天邊那輪上弦月就快落下,根本沒有多少光芒,到處黑漆漆一片。


    三個方向俘虜兵被強押上前,周邊兵卒警戒,時刻防備可能發生的變故。


    俘虜們收拾著白天留下的同伴屍體,還順道撒上石灰、草木灰之類消毒。


    千百年來的經驗告訴崇禎,瘟疫猛如虎,傳播速度與範圍無法估量,必須把守住源頭。


    “砰砰砰...”


    城牆下出現動靜,守軍胡亂開炮,烏漆八黑的,殺傷效果如何,隻有鬼才知道。


    官軍這個舉動被立即上報給李弘濟,一眾盟友急急忙忙趕上城牆。


    伸手不見五指,為避免被官軍點射,牆上也不敢點火把,睜大眼睛豎著耳朵感受一陣,明顯乃官軍打掃戰場。


    這樣也好,瘟疫意識雙方都有,胡亂開炮意義不大。


    南北兩麵反饋的情況跟西城牆一致,李弘濟下令時刻保持警惕,該睡覺的都睡覺去了,各城牆稀稀拉拉發射幾炮後,陷入死一般寂靜。


    西城牆外。


    等了許久沒再出現炮聲,月牙徹底落下,俘虜們也收拾得差不多了。


    五百步開外出現依稀火光,前方貌似有高大盾車排成的車陣,城牆上隱隱約約能望見,搞不清楚官軍在作啥,又打了幾炮沒啥反應,城牆上再度啞火。


    焦勖與邱時宣有條不紊指揮工匠點火釋放熱氣球,他們以往就演練過,夜間操作上存在一定限製,但並未受到太大影響。


    科學院這個批次共製作四頂,趕幾百年後的大型載人熱氣球小出許多,材料及操作上也較為原始,暫無法追求高大上。


    球囊為一層錦緞加一層麻布疊加而成,纜繩與牽引繩以麻繩為主,采用明鞏反複浸泡晾幹,成了古代的“複合防火纖維”。


    按最新度量衡,熱氣球直徑不超過六丈,也就是20米以內,體積約2500立方米,下方藤條吊籃可容兩人乘座,外加堆放器物,載重量600斤上下,上部火籃以牲畜油脂作為燃料。


    由於熱氣球在空中無法控製方向,即便以幾百年後的技術,也僅能依靠升降高度,來找到各個氣流層風向。


    若非下方百多丈牽引繩徹底釋放後有兩三百斤重,火焰霧化裝置還沒發明出來,其載重及升空高度還會提升。


    不過這玩意兒能跑那麽遠,極限高度可達八十丈上下,在這個時空用於作戰,已經完全足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大明1635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蜀中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蜀中俠並收藏重生大明1635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