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龍錫沉思片刻,開口道:
“陛下,為一己之私勾結建奴,臣...臣以為是否過於牽強?”
錢龍錫不敢相信,壯著膽子表達觀點。
“陛下,稚文先生所言極是,大明官紳確實極度自私,然膽子是否太大,恕臣直言,臣有點難以置信。”
李邦華拱手。
殿中再度陷入沉寂,在兩人眼裏,這種假設似乎存在強搬硬套。
朝中有間諜之事,沒給內閣提過,可種種跡象表明,關聯的可能性極大,也不方便透露。
崇禎隻得說道:
“不要把那幫人想得那般完美,爾等跟隨朕之腳步,在朝臣眼中早已成為另類。
那幫人不單針對新政,更是想將諸公搞下台,甚至把朕的皇位搞掉也在所不惜。
借助外部勢力算個啥,每個王朝衰落,或者說觸及其利益之時,壞人還有什麽不敢幹!”
二人終於被這番話震撼。
金兵滅北宋,蒙元橫掃南宋,跪舔派與漢奸層出不窮。
拿本朝來說,嘉靖修道不理世事,萬曆靠奏章治天下,都是君臣對抗的結果。
武宗落水,光宗服紅丸,天啟帝也是落水,這些懸案究竟有何隱情,多年來版本不一。
然一切的苗頭都指向一個中心,那就是壞人無處不在,且力量非常強大!
“諸位安心,朕心中有數,禁衛軍已戰備多日,朕決意後日就向宣府進發!
新稅製推行就靠在場諸公了,建奴要來,朕必須禦駕親征!”
什麽?四個近臣聞言倒反應不大。
閣臣們及何可綱、孫應元則大驚失色,站起身悉數跪地,害得近臣也跟著跪了。
“陛下,大明處於內憂外患,新稅製又麵臨惡仗,陛下切不可以身試險啊!”
錢龍錫高唿。
“陛下萬萬不可!陛下!”
李邦華痛心疾首。
“陛下...”
諸臣此種反應,早已在預料之中。
太祖成祖橫刀立馬,他們要打天下,自然再正常不過。
英宗搞出讓大明走向衰敗的“土木堡之變”,武宗興衝衝北征,弄個了天怒人怨。
皇帝要禦駕親征,此事絕對比天大,萬一有個閃失,大明恐大廈將傾也。
“陛下,親征絕非易事,倘若朝堂出現動蕩,大明如何是好!”
畢自嚴眼中飽含淚花。
這群人都是最信任的人,隻有黃得功周遇吉沒有在,皇帝心中同樣波瀾陣陣。
若沒有他們,自己孤掌難鳴,某天來場落水也不是不可能。
數月來很多事做得都太順,雖眼前僅僅顯現出苗頭,卻也讓他真正感到了危機。
所有症結,說不定都在這個點等著他,隨時就將引爆。
狂妄的穿越者或者說改革者,不可能凡事一帆風順。
君王需要樹立絕對權威,文治非一日之功,要想文治長久且健康,唯有靠武功來催化。
開國初期君王說一不二,能做後代帝王做不到的事,無不與戰功息息相關。
要將大明從泥潭中拖出,必須去冒險。
勝了,一切皆有可為,若敗了,四大皆空。
不過崇禎不是一點底氣沒有,他深信禁衛軍絕對具備一戰之力。
而且為戰備,在十天前便已命製造局征調民夫,禁軍派輜重兵協助向宣府運兵器。
還要在那邊搞一個製造局分廠,保證兵器彈藥補給。
自己去親征,朝堂由內閣六部打理,對他們來說是一場挑戰,更是一次機遇。
當初將溫黨及部分勳貴拿下,雖其它黨派也有殃及,不過還是引發一定的權利失衡。
之所以隻殺劉宇亮與幾個京營武將,其他人勞改,存在有平衡方麵的考量。
溫體仁和身為宣黨的陳奇瑜重新啟用,同樣也是如此。
但為此也帶來負麵影響,那就是都留了希望,諸黨都想拚一拚,讓勢力重迴巔峰。
自己把內閣六部緊緊抓在手中,有點像天啟帝使用閹黨的味道。
內閣沒問題,六部尚書全部發文登報,已經將他們推到懸崖邊緣。
讓他們與朝臣鬥狠,自己才能進退自如。
當年魏忠賢心狠手辣,導致朝堂敗壞,卻也是堅定的保皇黨。
現在想起來,便宜哥哥應該是不得已而為之,也終於領會了“忠賢可用”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如今自己變相這樣做,嚴格意義上比當初天啟帝更好,至少脫離了純粹依靠太監。
當下內閣就剩孫承宗、範景文沒有發言,崇禎問道:
“二位軍機。”
“臣在。”
“不知兩位意下如何?”
兩人對望一眼。
皇帝很多時候決定的事,九頭牛,哦不,九點五頭牛都拉不迴來。
範景文率先說道:
“陛下意禦駕親征,想必已作出計較,君王安危關乎社稷,臣不得不勸諫,倘若陛下執意前往,臣隻能遵從。”
另外三人向他投來異樣的目光。
“陛下,按軍情處傳迴情報,征林丹汗部建奴萬餘人,臨近蒙古諸部四五萬之眾。
臣與夢章賢弟之作戰計劃中,已考慮禁衛軍全體出動。
宣大兵卒七萬,可用於機動之兵三萬餘,晉商留下之糧草充足,製造局又在籌備建廠,後勤方麵無需多慮。
宣大總兵尤世威及尤家兄弟勇猛異常,可保宣大無憂,陛下執意親征,士氣必定高漲。
禁衛軍武器精良訓練有素,也需要戰場曆練,臣以為大事可成!”
孫承宗眼神堅定,明確支持皇帝。
天子心頭舒服不少,自己想跑出去,不外乎有置死地而後生之意。
要改變王朝失速跌落,若君王不好戰,不可能強扭乾坤。
孫承宗太懂他了,不枉滿腹經綸,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戰略眼光。
“陛下,京營諸將也可為之,臣定不辱使命!”
何可綱、孫應元作揖請戰,兩人興致極高。
天子向他們點了點頭。
“陛下...”
錢龍錫欲開口,崇禎揮手打斷。
“卿等之擔心朕何嚐不知,若朕戰死沙場,就當朕命該如此!
若朕有閃失,爾等均為輔政大臣,務必助太子茁壯成長!
隻要遏製黨爭,學會變通與務實革新,大明不可能灰飛煙滅!”
“陛下...”
諸臣全部俯身叩首,包括孫承宗也跪了。
皇帝顯然已考慮得很長遠,竟然安排了托孤這種大事。
天子決心讓人動容,可若發生最壞之事,他們真能應付得過來嗎?
“陛下,為一己之私勾結建奴,臣...臣以為是否過於牽強?”
錢龍錫不敢相信,壯著膽子表達觀點。
“陛下,稚文先生所言極是,大明官紳確實極度自私,然膽子是否太大,恕臣直言,臣有點難以置信。”
李邦華拱手。
殿中再度陷入沉寂,在兩人眼裏,這種假設似乎存在強搬硬套。
朝中有間諜之事,沒給內閣提過,可種種跡象表明,關聯的可能性極大,也不方便透露。
崇禎隻得說道:
“不要把那幫人想得那般完美,爾等跟隨朕之腳步,在朝臣眼中早已成為另類。
那幫人不單針對新政,更是想將諸公搞下台,甚至把朕的皇位搞掉也在所不惜。
借助外部勢力算個啥,每個王朝衰落,或者說觸及其利益之時,壞人還有什麽不敢幹!”
二人終於被這番話震撼。
金兵滅北宋,蒙元橫掃南宋,跪舔派與漢奸層出不窮。
拿本朝來說,嘉靖修道不理世事,萬曆靠奏章治天下,都是君臣對抗的結果。
武宗落水,光宗服紅丸,天啟帝也是落水,這些懸案究竟有何隱情,多年來版本不一。
然一切的苗頭都指向一個中心,那就是壞人無處不在,且力量非常強大!
“諸位安心,朕心中有數,禁衛軍已戰備多日,朕決意後日就向宣府進發!
新稅製推行就靠在場諸公了,建奴要來,朕必須禦駕親征!”
什麽?四個近臣聞言倒反應不大。
閣臣們及何可綱、孫應元則大驚失色,站起身悉數跪地,害得近臣也跟著跪了。
“陛下,大明處於內憂外患,新稅製又麵臨惡仗,陛下切不可以身試險啊!”
錢龍錫高唿。
“陛下萬萬不可!陛下!”
李邦華痛心疾首。
“陛下...”
諸臣此種反應,早已在預料之中。
太祖成祖橫刀立馬,他們要打天下,自然再正常不過。
英宗搞出讓大明走向衰敗的“土木堡之變”,武宗興衝衝北征,弄個了天怒人怨。
皇帝要禦駕親征,此事絕對比天大,萬一有個閃失,大明恐大廈將傾也。
“陛下,親征絕非易事,倘若朝堂出現動蕩,大明如何是好!”
畢自嚴眼中飽含淚花。
這群人都是最信任的人,隻有黃得功周遇吉沒有在,皇帝心中同樣波瀾陣陣。
若沒有他們,自己孤掌難鳴,某天來場落水也不是不可能。
數月來很多事做得都太順,雖眼前僅僅顯現出苗頭,卻也讓他真正感到了危機。
所有症結,說不定都在這個點等著他,隨時就將引爆。
狂妄的穿越者或者說改革者,不可能凡事一帆風順。
君王需要樹立絕對權威,文治非一日之功,要想文治長久且健康,唯有靠武功來催化。
開國初期君王說一不二,能做後代帝王做不到的事,無不與戰功息息相關。
要將大明從泥潭中拖出,必須去冒險。
勝了,一切皆有可為,若敗了,四大皆空。
不過崇禎不是一點底氣沒有,他深信禁衛軍絕對具備一戰之力。
而且為戰備,在十天前便已命製造局征調民夫,禁軍派輜重兵協助向宣府運兵器。
還要在那邊搞一個製造局分廠,保證兵器彈藥補給。
自己去親征,朝堂由內閣六部打理,對他們來說是一場挑戰,更是一次機遇。
當初將溫黨及部分勳貴拿下,雖其它黨派也有殃及,不過還是引發一定的權利失衡。
之所以隻殺劉宇亮與幾個京營武將,其他人勞改,存在有平衡方麵的考量。
溫體仁和身為宣黨的陳奇瑜重新啟用,同樣也是如此。
但為此也帶來負麵影響,那就是都留了希望,諸黨都想拚一拚,讓勢力重迴巔峰。
自己把內閣六部緊緊抓在手中,有點像天啟帝使用閹黨的味道。
內閣沒問題,六部尚書全部發文登報,已經將他們推到懸崖邊緣。
讓他們與朝臣鬥狠,自己才能進退自如。
當年魏忠賢心狠手辣,導致朝堂敗壞,卻也是堅定的保皇黨。
現在想起來,便宜哥哥應該是不得已而為之,也終於領會了“忠賢可用”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如今自己變相這樣做,嚴格意義上比當初天啟帝更好,至少脫離了純粹依靠太監。
當下內閣就剩孫承宗、範景文沒有發言,崇禎問道:
“二位軍機。”
“臣在。”
“不知兩位意下如何?”
兩人對望一眼。
皇帝很多時候決定的事,九頭牛,哦不,九點五頭牛都拉不迴來。
範景文率先說道:
“陛下意禦駕親征,想必已作出計較,君王安危關乎社稷,臣不得不勸諫,倘若陛下執意前往,臣隻能遵從。”
另外三人向他投來異樣的目光。
“陛下,按軍情處傳迴情報,征林丹汗部建奴萬餘人,臨近蒙古諸部四五萬之眾。
臣與夢章賢弟之作戰計劃中,已考慮禁衛軍全體出動。
宣大兵卒七萬,可用於機動之兵三萬餘,晉商留下之糧草充足,製造局又在籌備建廠,後勤方麵無需多慮。
宣大總兵尤世威及尤家兄弟勇猛異常,可保宣大無憂,陛下執意親征,士氣必定高漲。
禁衛軍武器精良訓練有素,也需要戰場曆練,臣以為大事可成!”
孫承宗眼神堅定,明確支持皇帝。
天子心頭舒服不少,自己想跑出去,不外乎有置死地而後生之意。
要改變王朝失速跌落,若君王不好戰,不可能強扭乾坤。
孫承宗太懂他了,不枉滿腹經綸,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戰略眼光。
“陛下,京營諸將也可為之,臣定不辱使命!”
何可綱、孫應元作揖請戰,兩人興致極高。
天子向他們點了點頭。
“陛下...”
錢龍錫欲開口,崇禎揮手打斷。
“卿等之擔心朕何嚐不知,若朕戰死沙場,就當朕命該如此!
若朕有閃失,爾等均為輔政大臣,務必助太子茁壯成長!
隻要遏製黨爭,學會變通與務實革新,大明不可能灰飛煙滅!”
“陛下...”
諸臣全部俯身叩首,包括孫承宗也跪了。
皇帝顯然已考慮得很長遠,竟然安排了托孤這種大事。
天子決心讓人動容,可若發生最壞之事,他們真能應付得過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