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到乾清宮,崇禎換上便服。
為避人耳目,王承恩昨晚就將皇帝行裝收拾妥當。
幾個箱子裏除了衣物等用品外,就隻有印璽與幾麵龍旗,還有張內帑在大明銀行的大額存單。
今日一早還讓幾個幹兒子將八頂華蓋拆分,悄悄送去北郊。
也就是說,天子這次親征,沒有鸞駕沒有儀仗,帶的龍旗與華蓋,還暫時不能用。
而那兩種東西,都隻在需要的時候亮出來,用作鼓舞士氣。
一千錦衣衛分成幾波出城,錢龍錫與王業浩也隻各帶兩名家仆,所有人低調地於燕雲馬場會合。
在軍營中,崇禎召集黃得功、周遇吉、曹變蛟等主要將領議事,而後早早用過晚膳就寢。
除開禁軍主要將領及一些親信外,誰都不知道皇帝會跟著他們一道出征,以為錦衣衛乃保護閣老與侍郎。
......
翌日,崇禎八年七月十一日。
宜嫁娶、祭祀、出行,卯祿子進,乃黃道吉日。
黃曆顯示,卯時添貴氣福祿,地支有前進、上進之意,擇日不如撞日,撞到了一個好日子。
從寅時伊始,軍鼓響徹天地,將士們校場齊聚。
黃得功慷慨陳詞,經過一係列流程,剛進入卯時一刻,隨著他一聲令下,隊伍浩浩蕩蕩走出軍營。
這個地方讓禁軍兒郎脫胎換骨,此刻正迎著朝霞整裝進發。
軍營外,孫應元帶的一個京營騎兵旅4000餘人,早已於草場列隊,隻待皇帝一行三輛馬車出現,他們就將合二為一。
前軍走過,三輛馬車跨出營門,孫應元率隊緊緊跟隨,京營騎兵匯入後,後軍接著跟上。
差不多半個時辰,隊伍全部出盡。
草場的兩三千養馬馬夫,目送戰士離開,之後會作為留守守護軍營。
不過馬夫們並不會寂寞,京營將分出部分兵卒駐守此地,利用草場繼續練兵。
禁軍出征後,有些人肯定迴不來了,而有些人,也不知何時能夠重返。
他們今後或許會向北、向西、向東,在遼闊草原不斷收割蒙金韃子人頭,橫掃一切對大明威脅之敵。
沒有任何儀式,沒有任何朝堂大員相送,一個禦駕親征,盡顯默默無聞。
......
話分兩頭。
在豫襄邊界唐白河流域,正經曆著一場大混戰。
數日前高迎祥從兩河交匯處下方渡河,白杆兵與李重鎮部扼守西岸,於賊軍半渡而擊。
高迎祥約六萬人渡過唐白河,剩下的後軍加上裹挾百姓近五萬人被洪承疇咬住,於東岸四散逃離。
高迎祥不是傻子,分三處渡河,延綿近二十裏河岸,雖將兵力分散,卻讓更多生力軍來到西岸。
盧象升嚴令,東岸官軍不再過河,全力清剿高賊後軍及李自成,之後伺機合圍張獻忠。
而盧象升與秦良玉,將在樊城以北至南陽盆地間絞殺高賊主力。
“報...”
斥候奔至盧象升馬前。
“督憲大人,李參將正緊咬高賊,劉遊擊已扼住西進流賊,秦將軍連夜奔襲,現已迴防樊城。”
“甚好,傳令下去,本部一分為二,分出五千關寧軍增援劉文耀,讓流賊無法西進。
其餘從北麵逼近,雷時聲加快行軍速度,緊跟李重鎮!”
“遵命!”
盧象升意氣風發,自唐白河西岸禦敵,賊軍氣勢洶洶,衝破李重鎮與白杆兵防線。
在渡河戰中賊軍雖慘遭損傷,然截擊人數偏少戰線又長,流賊拚命左右突擊,根本不戀戰。
一人雙馬的陣仗,讓以步軍為主的截擊部隊沒占到多少便宜。
不過盧象升從沒想過在河岸消滅敵軍,他是要擺出四麵楚歌之勢,讓流賊亂起來,一步步消耗有生力量。
現所部機動兵力不足五萬,五萬對六萬,除開劉文耀有部分新卒外,天雄軍、關寧軍、秦良玉部都是久經沙場。
河岸追擊戰中傷亡不大,高迎祥雖兵強馬壯,但已如驚弓之鳥。
流賊隻能打順風仗,遇到頹勢便不堪一擊,盧大總督信心十足。
......
“殺!”
樊城東北三十餘裏處。
李重鎮又追上一股賊軍,先前將高賊近千兵卒殺盡,士氣無比高昂。
他這不到四千騎兵,可是天雄軍騎兵翹楚,乃精銳中的精銳。
幾天圍追堵截,流賊並未向西挪動多少,相反左突右竄中,讓官軍能夠從容合圍。
這股流賊起碼萬餘,李重鎮毫無懼意,天雄軍沒有一個孬種,全都嗷嗷直叫向前衝。
“殺!”
天雄軍很疲憊,流賊同樣好不了多少,比的就是士氣與耐力。
一陣衝鋒,流賊慌忙亂竄,天雄軍就像戰場收割機,隻管追殺,一律不收俘虜。
李重鎮粗氣直喘,連砍十餘流賊,甲胄上血汙又增添一層。
“督憲大人急令...”
插著小旗子的十餘傳令兵,快馬奔至將旗所在位置。
“李參將!”
“說!”
李重鎮將大刀刀尖置於地麵,勒住韁繩,一副威風凜凜。
盡管累得夠嗆,卻不願在盧督憲親兵麵前露出任何不堪。
“參將大人,劉遊擊已與高賊接觸,督憲正朝北麵而來,距此不足四十裏,雷參將在將軍後方不遠,督憲大人令你部向樊城逼近!”
“請迴稟洪督憲,末將定不辱使命!”
“告辭!”
傳令兵拱手而去,幾個迴去複命,另幾個繼續奔往樊城。
前方流賊沒多久功夫已不見蹤影,往南、往北、往西均有,已三麵逃離。
李重鎮清楚,按盧總督這番籌劃,大部流賊往樊城跑的概率更大了,秦將軍那不到兩萬兒郎的壓力可不小。
“傳令下去,原地小歇,人畜吃飽,朝樊城進軍!”
“遵命!”
李重鎮跳下戰馬,拉住韁繩席地而躺。
......
樊城秦良玉大帳。
前方探馬不斷迴報敵情,剛剛又接到盧總督最新軍令,秦良玉一副躍躍欲試。
現所部於樊城西北一線布防,呈斜向把守,綿延十餘裏。
副總兵何維章領著四川兵沿周邊小丘陵設伏,八千白杆兵處於正麵,樊城與漢江就在身後。
秦部已以逸待勞大半日,步軍跑不過吃草的四條腿,但列陣迎戰,白杆兵絕不是擺設。
隻要流賊朝她這方來,定要讓其傷筋動骨。
為避人耳目,王承恩昨晚就將皇帝行裝收拾妥當。
幾個箱子裏除了衣物等用品外,就隻有印璽與幾麵龍旗,還有張內帑在大明銀行的大額存單。
今日一早還讓幾個幹兒子將八頂華蓋拆分,悄悄送去北郊。
也就是說,天子這次親征,沒有鸞駕沒有儀仗,帶的龍旗與華蓋,還暫時不能用。
而那兩種東西,都隻在需要的時候亮出來,用作鼓舞士氣。
一千錦衣衛分成幾波出城,錢龍錫與王業浩也隻各帶兩名家仆,所有人低調地於燕雲馬場會合。
在軍營中,崇禎召集黃得功、周遇吉、曹變蛟等主要將領議事,而後早早用過晚膳就寢。
除開禁軍主要將領及一些親信外,誰都不知道皇帝會跟著他們一道出征,以為錦衣衛乃保護閣老與侍郎。
......
翌日,崇禎八年七月十一日。
宜嫁娶、祭祀、出行,卯祿子進,乃黃道吉日。
黃曆顯示,卯時添貴氣福祿,地支有前進、上進之意,擇日不如撞日,撞到了一個好日子。
從寅時伊始,軍鼓響徹天地,將士們校場齊聚。
黃得功慷慨陳詞,經過一係列流程,剛進入卯時一刻,隨著他一聲令下,隊伍浩浩蕩蕩走出軍營。
這個地方讓禁軍兒郎脫胎換骨,此刻正迎著朝霞整裝進發。
軍營外,孫應元帶的一個京營騎兵旅4000餘人,早已於草場列隊,隻待皇帝一行三輛馬車出現,他們就將合二為一。
前軍走過,三輛馬車跨出營門,孫應元率隊緊緊跟隨,京營騎兵匯入後,後軍接著跟上。
差不多半個時辰,隊伍全部出盡。
草場的兩三千養馬馬夫,目送戰士離開,之後會作為留守守護軍營。
不過馬夫們並不會寂寞,京營將分出部分兵卒駐守此地,利用草場繼續練兵。
禁軍出征後,有些人肯定迴不來了,而有些人,也不知何時能夠重返。
他們今後或許會向北、向西、向東,在遼闊草原不斷收割蒙金韃子人頭,橫掃一切對大明威脅之敵。
沒有任何儀式,沒有任何朝堂大員相送,一個禦駕親征,盡顯默默無聞。
......
話分兩頭。
在豫襄邊界唐白河流域,正經曆著一場大混戰。
數日前高迎祥從兩河交匯處下方渡河,白杆兵與李重鎮部扼守西岸,於賊軍半渡而擊。
高迎祥約六萬人渡過唐白河,剩下的後軍加上裹挾百姓近五萬人被洪承疇咬住,於東岸四散逃離。
高迎祥不是傻子,分三處渡河,延綿近二十裏河岸,雖將兵力分散,卻讓更多生力軍來到西岸。
盧象升嚴令,東岸官軍不再過河,全力清剿高賊後軍及李自成,之後伺機合圍張獻忠。
而盧象升與秦良玉,將在樊城以北至南陽盆地間絞殺高賊主力。
“報...”
斥候奔至盧象升馬前。
“督憲大人,李參將正緊咬高賊,劉遊擊已扼住西進流賊,秦將軍連夜奔襲,現已迴防樊城。”
“甚好,傳令下去,本部一分為二,分出五千關寧軍增援劉文耀,讓流賊無法西進。
其餘從北麵逼近,雷時聲加快行軍速度,緊跟李重鎮!”
“遵命!”
盧象升意氣風發,自唐白河西岸禦敵,賊軍氣勢洶洶,衝破李重鎮與白杆兵防線。
在渡河戰中賊軍雖慘遭損傷,然截擊人數偏少戰線又長,流賊拚命左右突擊,根本不戀戰。
一人雙馬的陣仗,讓以步軍為主的截擊部隊沒占到多少便宜。
不過盧象升從沒想過在河岸消滅敵軍,他是要擺出四麵楚歌之勢,讓流賊亂起來,一步步消耗有生力量。
現所部機動兵力不足五萬,五萬對六萬,除開劉文耀有部分新卒外,天雄軍、關寧軍、秦良玉部都是久經沙場。
河岸追擊戰中傷亡不大,高迎祥雖兵強馬壯,但已如驚弓之鳥。
流賊隻能打順風仗,遇到頹勢便不堪一擊,盧大總督信心十足。
......
“殺!”
樊城東北三十餘裏處。
李重鎮又追上一股賊軍,先前將高賊近千兵卒殺盡,士氣無比高昂。
他這不到四千騎兵,可是天雄軍騎兵翹楚,乃精銳中的精銳。
幾天圍追堵截,流賊並未向西挪動多少,相反左突右竄中,讓官軍能夠從容合圍。
這股流賊起碼萬餘,李重鎮毫無懼意,天雄軍沒有一個孬種,全都嗷嗷直叫向前衝。
“殺!”
天雄軍很疲憊,流賊同樣好不了多少,比的就是士氣與耐力。
一陣衝鋒,流賊慌忙亂竄,天雄軍就像戰場收割機,隻管追殺,一律不收俘虜。
李重鎮粗氣直喘,連砍十餘流賊,甲胄上血汙又增添一層。
“督憲大人急令...”
插著小旗子的十餘傳令兵,快馬奔至將旗所在位置。
“李參將!”
“說!”
李重鎮將大刀刀尖置於地麵,勒住韁繩,一副威風凜凜。
盡管累得夠嗆,卻不願在盧督憲親兵麵前露出任何不堪。
“參將大人,劉遊擊已與高賊接觸,督憲正朝北麵而來,距此不足四十裏,雷參將在將軍後方不遠,督憲大人令你部向樊城逼近!”
“請迴稟洪督憲,末將定不辱使命!”
“告辭!”
傳令兵拱手而去,幾個迴去複命,另幾個繼續奔往樊城。
前方流賊沒多久功夫已不見蹤影,往南、往北、往西均有,已三麵逃離。
李重鎮清楚,按盧總督這番籌劃,大部流賊往樊城跑的概率更大了,秦將軍那不到兩萬兒郎的壓力可不小。
“傳令下去,原地小歇,人畜吃飽,朝樊城進軍!”
“遵命!”
李重鎮跳下戰馬,拉住韁繩席地而躺。
......
樊城秦良玉大帳。
前方探馬不斷迴報敵情,剛剛又接到盧總督最新軍令,秦良玉一副躍躍欲試。
現所部於樊城西北一線布防,呈斜向把守,綿延十餘裏。
副總兵何維章領著四川兵沿周邊小丘陵設伏,八千白杆兵處於正麵,樊城與漢江就在身後。
秦部已以逸待勞大半日,步軍跑不過吃草的四條腿,但列陣迎戰,白杆兵絕不是擺設。
隻要流賊朝她這方來,定要讓其傷筋動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