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天時間,與宋應星聊了很多,午膳後還與他去看了試驗田。


    試驗田足足一千畝,隻搶播了部分春小麥,剩餘的大片正在清理溝壑。


    據宋應星稟報,準備用來栽植玉米和土豆。


    近期一些莊戶分的地,都在宋副院長的指導下,將未搶播小麥的田土種植玉米土豆。


    宋應星給莊戶灌輸的理念很超前,土豆玉米竟然要翻出溝壑後才能栽植。


    而且一個土豆可分成好幾份種子,玉米苗也需進行移栽,可謂刷新莊戶三觀。


    反正宋大人叫怎麽做就怎麽做,他可是皇帝派來的,莊戶們對他期望值非常之高。


    聯想到番薯,福建那邊的番薯種子還未運迴京師,又問了宋應星一些番薯的問題。


    宋應星有些尷尬,他隻是聽說過,並未親眼所見。


    前世崇禎在農村呆過,清楚此類作物的時節,便將知道的和盤托出。


    番薯與土豆的性質差不多,在春夏之際栽植最為恰當,隻不過冬天就得將種子埋入地裏,用長出的藤苗次年進行栽植。


    當下已經錯過最佳時節,隻能試試看。


    通過接觸,宋應星對當今天子佩服得五體投地。


    身在深宮裏的帝王,居然對人間煙火如此了解,讓他不禁豎起大拇指。


    與宋應星告別,想到這兒離西山近,崇禎打算去煤礦看看。


    一行人沿著永寧河上遊行進,沒多久就進入山區。


    皇帝騎著馬,想必龍屁股被顛得不輕,方正化指著前方一座大山:


    “皇爺,再走兩三裏就到廖灣煤礦了,此處便是駙馬之前的煤礦。”


    “嗯,甚好,”崇禎點了點頭。


    不一會兒,從小路插到西山通往京師的大道,路倒是挺寬,就是車轍印不少。


    整條路黑漆漆的,到處都是散落的小煤渣,坑坑窪窪行走極其不便。


    龍屁股還真被顛得更加生疼。


    “臣鞏永固拜見陛下!”


    簡易的草棚中,鞏永固向舅哥行禮。


    見他腳下髒兮兮,衣服和臉上都有不少煤灰,人也瘦了些,不過卻比以前更加精神。


    崇禎問道:


    “駙馬你曾下過礦洞?”


    “迴陛下,臣今日去過。”


    鞏永固的家仆端來凳子,崇禎一屁股坐下。


    “那駙馬給朕說說西山的情況吧,快坐,坐下說。”


    “遵旨!”


    鞏永固清了清嗓子:


    “陛下,此地向西北方圓二十餘裏範圍,正在開采的礦洞有十餘個,臣讓人尋覓新的開采點,正常情況下西山可年產4000萬斤。”


    “嗯,京師人口近200萬,這點產量朕覺得還是太少了,”崇禎陷入沉思。


    鞏永固微愣,支支吾吾沒有開口,不知如何作答。


    “陛......陛下,西山儲煤豐富,然地下水更甚,很多礦洞隻能開采一二十丈深,有的甚至僅幾丈便遇到積水,不得已隻得放棄。”


    “朕深以為然,”崇禎點頭。


    他雖沒下過煤井,但前世新聞報道看過不少。


    煤礦最惱火的就是瓦斯、積水滲透及礦洞坍塌。


    在這個全靠人力的時代,礦洞積水顯然就是最大的難題,大大限製了開采量,要是有抽水機就好了。


    崇禎想到了很多,看來近日得與王徵聊聊。


    記得前世資料上說,歐洲在四十年後將誕生真正的蒸汽機。


    六十年後將用於工業,到了十九世紀初,更是直接用到了輪船和火車上。


    而催生出這個發明的,正是源自於解決礦井積水。


    王徵在十多年前好像就寫了本書,專門介紹西洋的一些先進科學理論及產物。


    估計那書早已被視為“奇淫技巧”,迴去得找他拿出來翻翻。


    現如今煤礦提高產量明顯無望,隻能從其它方麵想法子,方能惠及大明百姓,也才能將企業做大做強。


    崇禎由此想到了蜂窩煤,那東西簡單,他相信隻要點撥一下,就連鞏永固都可發明出來。


    “駙馬。”


    “臣在!”


    “煤炭雖乃平常物,但價格卻有點高,朕前些日讓你降價至少三成,目的就是為讓更多人用得起。


    然即使價格奇低,京師人口眾多,顯然也會供不應求。


    為此朕想到一個法子,即可少用煤,還能將煤變得更便宜,同時還會增加收入。”


    “喔?”


    鞏永固懵懵的,天下哪有這等好事?皇上在信口開河吧?


    不容他多想,崇禎又道:


    “速速筆墨伺候!”


    “遵旨!”


    鞏永固讓仆人找來筆墨,崇禎就在簡陋的桌案上寫畫起來。


    一刻多鍾後,畫了兩張紙,一個是後世蜂窩灶,一個是蜂窩煤球。


    鞏永固接過一看,頭上頂著個大大的問號。


    見他那樣,崇禎笑嘻嘻說道:


    “此物乃簡易煤灶,外麵可用鐵皮包裹,內置粘土灶芯。


    也可用陶土燒製灶身,簡單且適用。”


    說完指著另一張紙:


    “此乃蜂窩煤球,形狀似蜂窩,乃采用煤炭搗碎成粉末狀,再加粘土拌合壓製而成。


    此物需比灶芯略小,就像飯碗一般大小即可。”


    鞏永固翻來覆去查看圖紙,從開始的疑惑到眼睛變得明亮,最後還露出一絲驚喜。


    此人飽讀詩書,祖上都是行商之人,雖不是工科男,但懂經商的人顯然都不笨。


    “敢問陛下,此煤球火力如何?”


    崇禎略微想了想,說道:


    “駙馬要配製出煤土最佳摻和用量,要讓煤球耐燃且造價便宜。


    若朕預料不差,一個煤球熬四五個人吃的米粥毫無問題,比用煤炭至少便宜一半。”


    “妙啊,看這煤球大小估計也就一斤多,竟能熬出一鍋米粥,實在大善!”


    “那駙馬就加緊試製,朕等你的好消息!”


    “臣遵旨!”


    鞏永固像得到了曠世珍寶一般。


    雖搞不清楚皇上咋會懂得這麽多,讓他很是狐疑。


    不過商人嘛,這東西的作用與價值,他可是一點就通。


    接下來崇禎問了些煤礦事務,礦工待遇如何,被勳貴文官欺淩的礦主如何安置等等,鞏永固一一稟報。


    與鞏永固談話的同時,方正化早都去周邊了解情況去了,量鞏永固也不敢說謊。


    崇禎很滿意,呆了約莫一個時辰後,於申時打道迴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大明1635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蜀中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蜀中俠並收藏重生大明1635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