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皇極殿。


    自從陳演等人被坑後,崇禎幹脆將早朝改成每五日一上。


    盡管仍有反對聲,不過卻沒人再叩闕了,那些勸諫奏本,自然都被留中不發。


    崇禎去北郊軍營呆了幾日,白天與士卒一起操練,歇息時還教給他們一些21世紀軍歌,灌輸忠君愛國理念。


    各地監軍已陸續迴京,全部丟在了軍營裏,被皇帝不停洗腦。


    監軍都有文化,天子命他們教丘八們識字,再將領悟的新理念教授給將士。


    餘下幾日,所有京師重要衙門都被皇帝逛了個遍,不是指導事務,就是與官員噓寒問暖,尤其讓低級官員們甚感皇恩浩蕩。


    天子所作所為,被華夏日報大肆渲染,普通百姓都知道了天子近況,大明的天似乎變得更加明朗。


    關於田賦一稅製及永不加賦、官員加薪的聖旨,已發往大明各地。


    加薪下月就會執行,至於新田稅隻是先下一紙詔令,等待相應配套律法完善,於夏稅時再實施,商稅則先於田稅,並先從京師開始拓展。


    華夏日報還發布號外,有兩篇評論員文章,隨篇針對此舉進行深度解讀。


    一篇乃內閣首輔所寫,竭力歌頌聖上品德,並對永不加賦、官員加薪、新稅製進行係統性闡述。


    一篇則由署名為秦天的評論員文章,詳細論述稅收的重要性,皇帝乃一國之君,更應帶個頭雲雲。


    百姓們歡天喜地,有些精明商賈與家大業大的官員,則感到山雨欲來,全身的肉都在喊疼。


    近些時日皇帝不是抄家就是所謂革新,不怕步子太大扯著蛋蛋嗎?


    一係列事宜讓很多官員意識到,叩闕及上書沒啥卵用,得從長計議搞事情。


    那啥新稅製不是要待夏稅才全麵鋪開嗎?時間還長呢,可以好生謀劃謀劃。


    你天子不仁,那就別怪臣子不義,老子的利益才最重要,要幹就幹番驚天動地的。


    官紳們各懷鬼胎,而天子在百姓心中威望,卻實實在在提高不少。


    ......


    早朝開始,今日崇禎宣布隻議兩件事。


    一則畢懋康、吳又可已經來京,畢懋康已經投入工作狀態,得給他們封個官。


    二則五軍都督府就剩下定國公、英國公、定西侯、新樂侯四人未被禁足,看看若動一下衛所,會遇到多大難處。


    向王承恩遞了個眼色,王承恩將兩封聖旨取出。


    “南京兵部侍郎畢懋康接旨!”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原南京兵部右侍郎畢懋康,去歲進獻自生火銃,朕心甚慰。


    著其接任工部左侍郎一職,領銜工部、兵部火器局、內廷火器廠,專攻火銃研究,欽此!”


    “臣領旨謝恩!”


    崇禎望向畢懋康,給了他一個微笑。


    這封聖旨除了封官,還要明確告訴臣子們,大明要大力發展火器,火器機構也要重組。


    “吳又可接旨!”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吳又可很緊張,連忙下跪。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吳江縣醫者吳又可,數十年救死扶傷,醫術精湛品德高尚,著擔任大明科學院院副,官銜從三品,專攻醫學研究,欽此!”


    “草民...臣領旨謝恩!”


    吳又可背心直冒汗。


    自己從醫三十餘年,方圓百裏倒名聲在外,可咋就被皇帝看重了,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十來天前接到手諭,帶著家人徒弟隨傳令太監匆匆來京,一下子從平民變成從三品高官,心中泛起滔天巨浪。


    就在吳又可誠惶誠恐間,一個聲音傳來。


    “啟奏陛下,臣有事啟奏!”


    崇禎尋聲望去,見是去歲狀元郎劉理順出班。


    “準奏!”


    “陛下,吳又可一介草民,怎能榮登從三品大員,臣倍感不解!”


    崇禎淺笑,搞不清楚他的意圖,便問道:


    “劉翰林,你是否患過傷風著涼,是否見識過醫者讓病人起死迴生?”


    “迴...迴稟陛下,臣有之!”


    “那就好,自隋文帝科舉取仕以來,讀書人為博得功名孜孜不倦,即便考到老絕大多數也僅乃童生。


    朕問你,此種老童生若去社學教書,尚有教化孩童之功,然整日在家中知乎則也者,於大明可有實際之用?”


    “這...”


    “治大國如烹小鮮,此話常被士大夫掛在嘴邊,劉愛卿可曾深切領悟其中含義?”


    劉理順慌忙作揖:


    “請吾皇示下!”


    崇禎望了眼全場官員,很輕蔑地說道:


    “卿等恐怕隻理解此話皮毛,最精華之處或許並未參透。”


    很多人微愣,你皇帝又想作甚?


    崇禎接著道:


    “烹飪小鮮,鍋碗瓢盆食材輔料缺一不可,朝中文武好比炭火,朕好比那掌勺廚娘,而士農工商七十二行,便為食材佐料,缺之其一均不可為之!”


    這句話本為如履薄冰、謹小慎微之意,很多人還真沒去想過另一層。


    話糙理不糙,有些人微微點頭,有的則不以為然,你皇帝咋說我也懶得理,你老人家就等著吧。


    “臣愚鈍,聞陛下論述,臣已解得心中所惑。”


    “孺子可教!”


    “謝陛下!”


    劉理順到底是9年後的錚錚鐵骨,看來並非反對,而是沒弄明白皇帝咋封平民這麽大的官,示意他迴班,崇禎繼續道:


    “吳又可替朕濟世萬民,醫德高尚,朕隻注重實用之才!書讀得再多,拖大明後退者,朕寧願棄之不用!”


    “陛下英明!”


    孫承宗帶頭高唿,吳又可被感動得熱淚盈眶。


    很多朝臣嘴上應付,心中卻很是不滿,僅做做樣子。


    當然,也有很多人覺得,此便乃皇帝所謂的經世致用之道,不禁對天子又多出幾分敬畏。


    這個事兒暫告一段落,給了孫承宗一個眼神,孫承宗會意,開口道:


    “啟稟陛下,臣有本啟奏!”


    “準奏!”


    “五軍都督府自英宗以後,主要事務僅剩下管轄衛所,其餘職權實則已被兵部代之,自世宗朝起衛所愈加頹廢不堪。


    故臣以為,都督府應施其職能,將衛所從京畿地區開始,徐徐改之!”


    崇禎沒有接話,仿佛在思考。


    倒是殿中朝臣如聞平地驚雷,知道這皇帝又要搞事情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大明1635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蜀中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蜀中俠並收藏重生大明1635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