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眉頭緊鎖,高聲道:
“朕讓滿朝文武助力,文官當中不凡大戶者,也不凡生活窘迫者,成百上千兩,對於很多人來說不值一提。
然可能數兩銀子,卻是某些愛卿全部積蓄,他們捐了錢,難道就不再上值了嗎?難道就不再為大明出力了嗎?”
“臣......臣......”
朱純成支支吾吾。
皇帝這兩句話,還真找不出漏子。
“你成國公一脈享受皇恩兩百餘年,家中產業無數,愛卿該不是沒錢吧?”
“臣......臣家中......現銀確實不多......”
“有多少?”
“一......一百兩!”
“哈哈哈......”崇禎大笑。
滿朝文武心思各異,有的皺眉,有的埋頭偷笑,有的暗自腹誹。
勳貴們不主動,看樣子聖上可能要“明搶”。
誰都知道勳貴有錢,可這不是陛下風格啊,至於那朱純成,也確實有點扯蛋。
“嘉定伯何在?”
“臣在!”
周奎顫顫巍巍出班,女婿你教訓成國公,喊老丈人幹嘛啊。
“嘉定伯,朕問你,你願募捐幾何?”
“啟稟陛下,老臣家中僅有現銀5兩,臣願一並捐出!”
什麽?崇禎直想罵娘,這苟日的的吝嗇鬼,還真特麽如假包換!
“人家大宗伯府上現銀不足,都知道去賣字畫,一個國公僅有百兩,一個伯爵甚至隻有5兩,爾等當朕是傻癡嗎?”
“臣句句屬實!”
兩人猛地跪下,幾乎異口同聲:
“爾等沒有欺騙朕?”
“臣不敢!”
“臣也不敢啊!”
“很好,若朕搜出你等家中不止所說數額,朕是不是可以治你等欺君之罪呢?”
“臣......”
“臣......”
根本不給他們反應時間,崇禎大手一揮:
“李指揮使何在?”
“臣在!”
“著你派兩隊人馬,即刻趕往二人府上,不得損壞器物,不得騷擾家眷,隻搜查現銀,朕給你三刻鍾複命!”
“臣遵旨!”
李若鏈使喚班中武將,帶著數十錦衣衛,匆匆離朝。
朱純成周奎大感不妙,很想出言阻止,卻找不到任何理由,都在那兒戰戰兢兢,欺君之罪顯然是坐定了。
“啟稟陛下,臣願助銀1000兩!”
英國公張之極出班。
嗬嗬,這個倒數第二代英國公,出手還真“大方”。
要不是屁股尚算幹淨,他爹張維賢又親自扶原主上位,真想當場訓斥。
“臣助銀1000兩!”
定國公徐允禎作揖。
崇禎望向他們,眼裏全是鄙夷。
曆史上徐允禎比朱純成還富,可當下掌握的一切證據,預示此人屁股幹淨得很。
至於是啥原因,崇禎也懶得去想,反正隻要是壞蛋,總會被逮住尾巴。
“臣願助銀700兩!”
“臣出500兩!”
“......”
在京40來個公侯伯,陸陸續續出列,全都募捐幾百到一千兩不等。
崇禎不禁為原主老哥默哀一秒鍾。
這群勳貴家產加起來起碼幾千萬,現銀至少也在千萬以上。
離明朝滅亡還有九年,尚未達到富裕頂點,但就當下仍舊富可敵國,全特麽一群混賬!
“王大伴,看看一共有了多少?”
不多時,王承恩迴稟:
“皇爺,共計二十三萬四千五百八十七兩!”
崇禎起身,於金台踱步,片刻後望向諸臣,臉色鐵青:
“都是朕的好官啊,都是朕的好勳貴啊,等流寇攻破京師,爾等的家產,就全部留給流賊吧!一個個腰纏萬貫,卻如此吝嗇,荒唐!荒唐!”
“陛下息怒......”
全場跪倒。
這時曹化淳雙膝挪了挪:
“皇爺,奴婢願捐出養老錢7萬兩,請陛下息怒!”
“奴婢捐銀2300兩!”王承恩叩首。
“奴婢助餉800兩!”方正化匍匐。
聞言,崇禎心頭舒服了些。
曹化淳還是挺明事理,在勳貴那兒收了2萬兩,看來其他方麵也搞得不少,估計已經清空錢包了,至於王承恩方正化,顯然已經盡力。
算了算,還差近70萬兩。
李若鏈還有會兒才能迴來,看來自己隻能先把銀子湊足,免得認為老子是鐵公雞,反正早遲都要從朝臣身上刮迴來。
“曹化淳、孫閣老、大司農!”
“臣(奴婢)在!”
“著東廠派出專人,監督此次軍餉護送發放,每一分錢,務必發往每個將士手中,各級衙門武官膽敢截留貪墨者,殺無赦!”
曹化淳領命,滿腹不解,轉念又徹底釋然。
以往無論軍餉還是賑災銀,出了京師可能就隻剩一半。
拿到地方再截留再貪汙,真正落到實處的,已經所剩無幾,皇帝這樣做,明顯有撥亂反正之意。
“大宗伯!”
“臣在!”
“賑災銀尚差70萬兩,由內帑湊足,督察院全程監督使用!
記住,乃全程監督,並非敷衍了事,膽敢截流貪墨者,膽敢敷衍了事者,殺無赦!”
劉宗周遲疑片刻,似乎聽懂了皇帝所指,試探性問道:
“陛下,督察院每省僅一名巡按禦史,要做到全程監督,恐怕......”
崇禎心頭嗬嗬,這劉宗周很會來事兒啊,有點意思。
“好辦啊,你把十三道每道僅留一人於京,其餘全部給朕派出去!
領了朕的俸祿就要替朕辦事,各省州府眾多,光靠一地巡案哪裏能明察秋毫?
無論所在省份有災無災,都給朕睜大眼睛,履行爾等職責!”
劉宗周淺笑,隨即領旨。
有的禦史想出班反對,皇帝這樣做有違祖製,可皇帝破天荒從內帑拿出70萬,實在不好潑冷水。
想想幾日前的光時亨,今日的溫體仁等,陛下又在火頭上,最終還是忍住。
參考消息:
大明十三個省,每省設一個道,禦史須輪換下放地方,稱為“巡按禦史”。
其任職時間並不固定,督察院單十三道就有一百多人,未輪到者都常駐京師。
看似製度健全,到了明朝中後期,實則多出一層貪汙腐敗環節。
……
幾日前皇帝新定出製度,禦史及六科彈劾需要主官畫押,但那僅僅指書麵奏本,並不能管住嘴巴。
崇禎看著這群人就來氣,就是要讓禦史滾到地方去,別特麽一天到晚瞎嚷嚷。
“朕讓滿朝文武助力,文官當中不凡大戶者,也不凡生活窘迫者,成百上千兩,對於很多人來說不值一提。
然可能數兩銀子,卻是某些愛卿全部積蓄,他們捐了錢,難道就不再上值了嗎?難道就不再為大明出力了嗎?”
“臣......臣......”
朱純成支支吾吾。
皇帝這兩句話,還真找不出漏子。
“你成國公一脈享受皇恩兩百餘年,家中產業無數,愛卿該不是沒錢吧?”
“臣......臣家中......現銀確實不多......”
“有多少?”
“一......一百兩!”
“哈哈哈......”崇禎大笑。
滿朝文武心思各異,有的皺眉,有的埋頭偷笑,有的暗自腹誹。
勳貴們不主動,看樣子聖上可能要“明搶”。
誰都知道勳貴有錢,可這不是陛下風格啊,至於那朱純成,也確實有點扯蛋。
“嘉定伯何在?”
“臣在!”
周奎顫顫巍巍出班,女婿你教訓成國公,喊老丈人幹嘛啊。
“嘉定伯,朕問你,你願募捐幾何?”
“啟稟陛下,老臣家中僅有現銀5兩,臣願一並捐出!”
什麽?崇禎直想罵娘,這苟日的的吝嗇鬼,還真特麽如假包換!
“人家大宗伯府上現銀不足,都知道去賣字畫,一個國公僅有百兩,一個伯爵甚至隻有5兩,爾等當朕是傻癡嗎?”
“臣句句屬實!”
兩人猛地跪下,幾乎異口同聲:
“爾等沒有欺騙朕?”
“臣不敢!”
“臣也不敢啊!”
“很好,若朕搜出你等家中不止所說數額,朕是不是可以治你等欺君之罪呢?”
“臣......”
“臣......”
根本不給他們反應時間,崇禎大手一揮:
“李指揮使何在?”
“臣在!”
“著你派兩隊人馬,即刻趕往二人府上,不得損壞器物,不得騷擾家眷,隻搜查現銀,朕給你三刻鍾複命!”
“臣遵旨!”
李若鏈使喚班中武將,帶著數十錦衣衛,匆匆離朝。
朱純成周奎大感不妙,很想出言阻止,卻找不到任何理由,都在那兒戰戰兢兢,欺君之罪顯然是坐定了。
“啟稟陛下,臣願助銀1000兩!”
英國公張之極出班。
嗬嗬,這個倒數第二代英國公,出手還真“大方”。
要不是屁股尚算幹淨,他爹張維賢又親自扶原主上位,真想當場訓斥。
“臣助銀1000兩!”
定國公徐允禎作揖。
崇禎望向他們,眼裏全是鄙夷。
曆史上徐允禎比朱純成還富,可當下掌握的一切證據,預示此人屁股幹淨得很。
至於是啥原因,崇禎也懶得去想,反正隻要是壞蛋,總會被逮住尾巴。
“臣願助銀700兩!”
“臣出500兩!”
“......”
在京40來個公侯伯,陸陸續續出列,全都募捐幾百到一千兩不等。
崇禎不禁為原主老哥默哀一秒鍾。
這群勳貴家產加起來起碼幾千萬,現銀至少也在千萬以上。
離明朝滅亡還有九年,尚未達到富裕頂點,但就當下仍舊富可敵國,全特麽一群混賬!
“王大伴,看看一共有了多少?”
不多時,王承恩迴稟:
“皇爺,共計二十三萬四千五百八十七兩!”
崇禎起身,於金台踱步,片刻後望向諸臣,臉色鐵青:
“都是朕的好官啊,都是朕的好勳貴啊,等流寇攻破京師,爾等的家產,就全部留給流賊吧!一個個腰纏萬貫,卻如此吝嗇,荒唐!荒唐!”
“陛下息怒......”
全場跪倒。
這時曹化淳雙膝挪了挪:
“皇爺,奴婢願捐出養老錢7萬兩,請陛下息怒!”
“奴婢捐銀2300兩!”王承恩叩首。
“奴婢助餉800兩!”方正化匍匐。
聞言,崇禎心頭舒服了些。
曹化淳還是挺明事理,在勳貴那兒收了2萬兩,看來其他方麵也搞得不少,估計已經清空錢包了,至於王承恩方正化,顯然已經盡力。
算了算,還差近70萬兩。
李若鏈還有會兒才能迴來,看來自己隻能先把銀子湊足,免得認為老子是鐵公雞,反正早遲都要從朝臣身上刮迴來。
“曹化淳、孫閣老、大司農!”
“臣(奴婢)在!”
“著東廠派出專人,監督此次軍餉護送發放,每一分錢,務必發往每個將士手中,各級衙門武官膽敢截留貪墨者,殺無赦!”
曹化淳領命,滿腹不解,轉念又徹底釋然。
以往無論軍餉還是賑災銀,出了京師可能就隻剩一半。
拿到地方再截留再貪汙,真正落到實處的,已經所剩無幾,皇帝這樣做,明顯有撥亂反正之意。
“大宗伯!”
“臣在!”
“賑災銀尚差70萬兩,由內帑湊足,督察院全程監督使用!
記住,乃全程監督,並非敷衍了事,膽敢截流貪墨者,膽敢敷衍了事者,殺無赦!”
劉宗周遲疑片刻,似乎聽懂了皇帝所指,試探性問道:
“陛下,督察院每省僅一名巡按禦史,要做到全程監督,恐怕......”
崇禎心頭嗬嗬,這劉宗周很會來事兒啊,有點意思。
“好辦啊,你把十三道每道僅留一人於京,其餘全部給朕派出去!
領了朕的俸祿就要替朕辦事,各省州府眾多,光靠一地巡案哪裏能明察秋毫?
無論所在省份有災無災,都給朕睜大眼睛,履行爾等職責!”
劉宗周淺笑,隨即領旨。
有的禦史想出班反對,皇帝這樣做有違祖製,可皇帝破天荒從內帑拿出70萬,實在不好潑冷水。
想想幾日前的光時亨,今日的溫體仁等,陛下又在火頭上,最終還是忍住。
參考消息:
大明十三個省,每省設一個道,禦史須輪換下放地方,稱為“巡按禦史”。
其任職時間並不固定,督察院單十三道就有一百多人,未輪到者都常駐京師。
看似製度健全,到了明朝中後期,實則多出一層貪汙腐敗環節。
……
幾日前皇帝新定出製度,禦史及六科彈劾需要主官畫押,但那僅僅指書麵奏本,並不能管住嘴巴。
崇禎看著這群人就來氣,就是要讓禦史滾到地方去,別特麽一天到晚瞎嚷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