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了小半個時辰,迴到軍營外。
這一趟對草場了解不少,草原能養馬,還能操練騎兵,在冷兵器時代就是先天優勢。
但自己想要的,並非傳統意義騎兵,而是上馬能砍大刀,下馬能操火銃的步騎方陣。
崇禎脫掉便裝交給王承恩,露出一身龍袍,將天子劍重新係於腰間,大步走進營門。
校場上鼓聲陣陣,一個大漢正敲著大鼓,顯然是在聚兵。
營房擺布於周圍三方,點將台處於一側,中部校場無比寬敞。
徑直走到點將台,黃得功、周遇吉四人跟在後麵,魚貫而入,崇禎坐於擺著的椅子之上,幾人分立左右。
隨行百餘護衛以及黃周帶的隨從,快步繞台於下方站立,將台子圍得水泄不通。
場內士兵黑壓壓一片,小跑入場列隊,隊伍顯得非常雜亂。
有的還不慎摔倒,自然迎來小軍官一陣皮鞭,先前那幾大營武將,還有十餘個禦馬監管事,不斷罵罵咧咧。
很明顯,這群兵卒丟了他們的臉麵,過了好一陣,列隊才基本完成。
崇禎放眼一看,軍裝尚算齊整,沒有老弱,都是年輕人及壯年。
少數兵卒站得筆直,更多則歪歪斜斜,拿武器的樣子很是隨意。
拋開衣衫不提,用三個字來形容,那就是:
“兵油子!”
如此軍容,拉到戰場,保準建奴一個衝鋒,就將灰飛煙滅。
這時,台下一太監高舉雙手,看樣子乃禦馬監值星官。
一聲令下後,全場士卒陸續下跪,口中高唿: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崇禎抬手,王承恩隨即扯著嗓子喊道:
“皇上口諭,眾將士平身!”
“謝陛下!”
聲音很不齊整,下跪動作雜亂無章。
崇禎側過頭,望向方正化,小方有些難堪,也有絲懼色,臉龐通紅垂頭不語。
值星官跨前兩步,邁到台前跪地,大聲道:
“啟稟皇爺,騰驤左衛、騰驤右衛、武驤左衛、武驤右衛四大營,共計一萬五千八百二十六人。
除值守人員外全部到齊,請皇爺訓示!”
又望了眼方正化,方秉筆靠了過來,小聲稟報:
“皇爺,本次裁撤老弱4000餘人,每人發放3兩銀子歸鄉,昨日便已完善。
另外近2000尚具一定勞力者,已全部歸入各草場養馬養牲畜,目前僅剩在場人等。”
崇禎暗吸一口涼氣,這個數據,著實令人抓狂。
禁軍四個衛一共兩萬兩千多人,減員六千多,相當於一口氣裁減近百分之三十。
這還是天子親軍,那糜爛的京營,那些營兵及地方衛所,該是何般熊樣?
唯一欣慰之處,便是沒有吃空餉者,除此以外,到處都透露著“雜牌軍”跡象。
“平身!”
“謝皇爺!”
崇禎站起身,走到台沿,聲音高亢明亮:
“兒郎們,爾等乃朕之親軍,然八年來,朕從未到此視察軍營。
不想整個四衛營,竟高達三成老弱,軍姿軍容如此不堪,朕深感痛心!”
禦馬監幾個管事,將聖上所言向後方一一傳遞,保管每個將士都能聽清。
台下武將們麵麵相覷,再次下跪直唿有罪。
兵卒稀稀拉拉,全都跟著跪了。
真特麽煩人,跪來跪去有意思嗎?
“都起來吧!”
“謝陛下!”
過了一二十息功夫,場麵重新恢複肅靜,崇禎很不爽,高聲道:
“想當年太祖創建禁軍,四十八衛將士何等英姿,成祖擴充至七十二衛,一度達到三十萬兒郎。
禁軍與京營一道,隨成祖數次北征草原,將蒙元蠻夷殺得丟盔棄甲,立下不朽戰功!
可經曆兩百餘年,撤的撤,散的散,規模縮小十餘倍,按理精髓仍在。
然平日營中操練幾何?有無戰力?爾等心知肚明!
朕就想問一句,當下可還有衝鋒陷陣之兒郎!?”
全場鴉雀無聲,武將及禦馬監眾監將頭埋得很低。
有些士卒,也慚愧地低下頭。
禁軍是何景象,在普遍意識形態中,早都習以為常。
皇上這般說辭,明顯極度不滿,令他們無地自容。
掃視全場一圈,崇禎接著道:
“爾等身為親軍,就該有親軍樣子,朕宣布,即日起朕將大力整軍練兵,所有軍製都將革新。
於爾等最貼切一項,便是凡四衛營將士,取消軍戶身份!
也就是說,往後爾等及後代,無需世代從軍,均可自由擇業!”
全場啞然,幾息功夫後,嗡嗡聲四起,到處都在交頭接耳。
其它倒沒啥,取消世襲軍戶,無疑重磅炸彈。
兩百多年世襲,說取消就取消,著實讓人意外。
太監武將出聲嗬斥,好一會兒才安靜下來。
兵油子就是兵油子,紀律真差,崇禎非常鄙夷,清了清嗓子,繼續道:
“往後訓練將無比艱辛,爾等不再是菩薩兵,要時刻準備親上戰場!
從下月起,所有兵卒加餉至少三成,按新規投入整訓!
今日特例,凡選擇棄軍歸家,朕發放遣散費5兩,受不了訓練之苦者,擔心戰場喪命者,家中獨子者,出列站至一旁!
但今日若不抉擇,留下就得麵臨嚴格軍規,將來還可能戰死沙場!
是去是留全憑自願,君無戲言,朕絕不治罪!”
說完指向一側空地。
校場瞬間炸鍋,皇帝接二連三拋出大雷,就連黃得功周遇吉,都滿臉不可思議。
當下衛所早已無法提供兵源,各地都為自主募兵,所得兵源參差不齊。
在他們眼裏,麵前這群禁軍,已經算出類拔萃了。
皇上提高軍餉倒沒啥,要將人員再度解散,還發錢不治罪,實在難以理解。
不過轉念一想,聖上有革新之意,心中也就釋然了。
其實崇禎這樣做,乃出於多方麵考量。
四衛營盡管已進行瘦身,但眼前這群人,有多少鐵骨硬漢,真不敢保證。
除開家中獨子者,思想渙散混吃等死之人必定不少。
與其讓兵油子打爛一鍋湯,不如讓他們返鄉,缺員由新兵補充,一切推倒重來。
他目前不敢過份追求數量,隻能注重質量,在大明軍隊糜爛狀況下,若不先除病灶,終究是個隱患。
唯有斷臂求生,那些新的理念,推行起來才會得心應手。
這一趟對草場了解不少,草原能養馬,還能操練騎兵,在冷兵器時代就是先天優勢。
但自己想要的,並非傳統意義騎兵,而是上馬能砍大刀,下馬能操火銃的步騎方陣。
崇禎脫掉便裝交給王承恩,露出一身龍袍,將天子劍重新係於腰間,大步走進營門。
校場上鼓聲陣陣,一個大漢正敲著大鼓,顯然是在聚兵。
營房擺布於周圍三方,點將台處於一側,中部校場無比寬敞。
徑直走到點將台,黃得功、周遇吉四人跟在後麵,魚貫而入,崇禎坐於擺著的椅子之上,幾人分立左右。
隨行百餘護衛以及黃周帶的隨從,快步繞台於下方站立,將台子圍得水泄不通。
場內士兵黑壓壓一片,小跑入場列隊,隊伍顯得非常雜亂。
有的還不慎摔倒,自然迎來小軍官一陣皮鞭,先前那幾大營武將,還有十餘個禦馬監管事,不斷罵罵咧咧。
很明顯,這群兵卒丟了他們的臉麵,過了好一陣,列隊才基本完成。
崇禎放眼一看,軍裝尚算齊整,沒有老弱,都是年輕人及壯年。
少數兵卒站得筆直,更多則歪歪斜斜,拿武器的樣子很是隨意。
拋開衣衫不提,用三個字來形容,那就是:
“兵油子!”
如此軍容,拉到戰場,保準建奴一個衝鋒,就將灰飛煙滅。
這時,台下一太監高舉雙手,看樣子乃禦馬監值星官。
一聲令下後,全場士卒陸續下跪,口中高唿: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崇禎抬手,王承恩隨即扯著嗓子喊道:
“皇上口諭,眾將士平身!”
“謝陛下!”
聲音很不齊整,下跪動作雜亂無章。
崇禎側過頭,望向方正化,小方有些難堪,也有絲懼色,臉龐通紅垂頭不語。
值星官跨前兩步,邁到台前跪地,大聲道:
“啟稟皇爺,騰驤左衛、騰驤右衛、武驤左衛、武驤右衛四大營,共計一萬五千八百二十六人。
除值守人員外全部到齊,請皇爺訓示!”
又望了眼方正化,方秉筆靠了過來,小聲稟報:
“皇爺,本次裁撤老弱4000餘人,每人發放3兩銀子歸鄉,昨日便已完善。
另外近2000尚具一定勞力者,已全部歸入各草場養馬養牲畜,目前僅剩在場人等。”
崇禎暗吸一口涼氣,這個數據,著實令人抓狂。
禁軍四個衛一共兩萬兩千多人,減員六千多,相當於一口氣裁減近百分之三十。
這還是天子親軍,那糜爛的京營,那些營兵及地方衛所,該是何般熊樣?
唯一欣慰之處,便是沒有吃空餉者,除此以外,到處都透露著“雜牌軍”跡象。
“平身!”
“謝皇爺!”
崇禎站起身,走到台沿,聲音高亢明亮:
“兒郎們,爾等乃朕之親軍,然八年來,朕從未到此視察軍營。
不想整個四衛營,竟高達三成老弱,軍姿軍容如此不堪,朕深感痛心!”
禦馬監幾個管事,將聖上所言向後方一一傳遞,保管每個將士都能聽清。
台下武將們麵麵相覷,再次下跪直唿有罪。
兵卒稀稀拉拉,全都跟著跪了。
真特麽煩人,跪來跪去有意思嗎?
“都起來吧!”
“謝陛下!”
過了一二十息功夫,場麵重新恢複肅靜,崇禎很不爽,高聲道:
“想當年太祖創建禁軍,四十八衛將士何等英姿,成祖擴充至七十二衛,一度達到三十萬兒郎。
禁軍與京營一道,隨成祖數次北征草原,將蒙元蠻夷殺得丟盔棄甲,立下不朽戰功!
可經曆兩百餘年,撤的撤,散的散,規模縮小十餘倍,按理精髓仍在。
然平日營中操練幾何?有無戰力?爾等心知肚明!
朕就想問一句,當下可還有衝鋒陷陣之兒郎!?”
全場鴉雀無聲,武將及禦馬監眾監將頭埋得很低。
有些士卒,也慚愧地低下頭。
禁軍是何景象,在普遍意識形態中,早都習以為常。
皇上這般說辭,明顯極度不滿,令他們無地自容。
掃視全場一圈,崇禎接著道:
“爾等身為親軍,就該有親軍樣子,朕宣布,即日起朕將大力整軍練兵,所有軍製都將革新。
於爾等最貼切一項,便是凡四衛營將士,取消軍戶身份!
也就是說,往後爾等及後代,無需世代從軍,均可自由擇業!”
全場啞然,幾息功夫後,嗡嗡聲四起,到處都在交頭接耳。
其它倒沒啥,取消世襲軍戶,無疑重磅炸彈。
兩百多年世襲,說取消就取消,著實讓人意外。
太監武將出聲嗬斥,好一會兒才安靜下來。
兵油子就是兵油子,紀律真差,崇禎非常鄙夷,清了清嗓子,繼續道:
“往後訓練將無比艱辛,爾等不再是菩薩兵,要時刻準備親上戰場!
從下月起,所有兵卒加餉至少三成,按新規投入整訓!
今日特例,凡選擇棄軍歸家,朕發放遣散費5兩,受不了訓練之苦者,擔心戰場喪命者,家中獨子者,出列站至一旁!
但今日若不抉擇,留下就得麵臨嚴格軍規,將來還可能戰死沙場!
是去是留全憑自願,君無戲言,朕絕不治罪!”
說完指向一側空地。
校場瞬間炸鍋,皇帝接二連三拋出大雷,就連黃得功周遇吉,都滿臉不可思議。
當下衛所早已無法提供兵源,各地都為自主募兵,所得兵源參差不齊。
在他們眼裏,麵前這群禁軍,已經算出類拔萃了。
皇上提高軍餉倒沒啥,要將人員再度解散,還發錢不治罪,實在難以理解。
不過轉念一想,聖上有革新之意,心中也就釋然了。
其實崇禎這樣做,乃出於多方麵考量。
四衛營盡管已進行瘦身,但眼前這群人,有多少鐵骨硬漢,真不敢保證。
除開家中獨子者,思想渙散混吃等死之人必定不少。
與其讓兵油子打爛一鍋湯,不如讓他們返鄉,缺員由新兵補充,一切推倒重來。
他目前不敢過份追求數量,隻能注重質量,在大明軍隊糜爛狀況下,若不先除病灶,終究是個隱患。
唯有斷臂求生,那些新的理念,推行起來才會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