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選拔官員會考詩、書、禮、易、春秋、孝經、論語、孟子等等。
這些學術教人禮義廉恥,忠君愛國。大多官員有較好的社會觀,最起碼初期還是比較正直的。
不過官場是個大染缸,特別是人的身份地位發生大的改變以後,過上個三五年還有多少不忘初心的就不得而知了。
這幾天,每到飯點之前,武大郎都會親自往高世德這裏送一些饅頭,畢竟這位爺說喜歡吃他的炊餅。
他的生意也托高世德的福,變的十分興隆,他現在天天樂的嘴巴都咧到後腦勺了。
“武大郎,聽說你還有個兄弟叫武鬆?”
武大郎的神情有些緊張,“小人是有個胞弟,一年前他失手傷人,出去避禍了,如今在哪,我也不知道?大人明鑒,該賠的我都已經賠過了,傷者也不追究二郎的過失了。”
“你不必如此緊張,我是聽說他身手不錯,想讓他做我的護衛而已。”
聽高世德這麽說,武大郎轉憂為喜,‘真是如此那二郎算是抱上大腿了。’
隻是他還沒開心起來又著急了,如今他真不知道武鬆躲去哪了?‘這潑天的富貴怕是要與二郎無緣了。’
“多謝大人瞧得起,隻是小人確實不知道二郎現在身在何處。倘若日後有他的消息,我定通知他前去追隨大人。”
武鬆這個人怎麽說呢,他的性格有些莽有些直。
他的人生會有四次大的蛻變經曆,第一次是遇宋江,第二次是打虎,第三次是血濺鴛鴦樓。
以前武鬆每個月都會跟人幹架,然後被抓到縣衙蹲幾天,武大郎深受其害,不但要去牢房給他送飯還得花錢上下打點。
高世德知道武鬆應該是在柴進的莊上躲著,他並沒有去打擾的意思。
隻有在經過宋江點撥,性子得到收斂,成為打虎英雄後的武鬆才是水滸裏最好用的刀子。
不管是從他大鬧快活林,還是後麵在張都監府上的表現來看,隻要對武鬆好點再給他點麵子,他就會表現的很忠誠,能替人賣命的那種。
高世德是不缺手下,但他也有心把那樣的武鬆收到麾下,現在還不是時候,“嗯,我這裏會給他留著差事。”
“多謝大人抬舉。”
高世德打趣道:“聽說你最近的生意很興隆啊。”
世上哪有傻人啊,武大郎也精明著呢,畢竟高世德的名頭簡直不要太好用,他本來是想在招牌上標明的,可又不敢那樣做。
如今被高世德提及他有些惶恐,“那個,那個,都是托大人洪福。”
“嗬嗬,無妨!若以後武鬆來我這裏做事,我們也算是自家人。”
高世德提這一嘴,既是警告他不要濫用自己的名頭,也算是默許他現在的做法。
“嘿嘿,謝大人厚愛。”
“好了,你下去吧!”
“小人告退。”
武大郎兄弟倆從小相依為命,多年前清河縣的大街小巷時常能看到一個瘦小的身影挑著兩個籠屜,其中一個裏麵裝的是饅頭,另一個裏麵坐著幼小的武鬆。
他們兄弟二人無依無靠,時常受地痞無賴欺負,在幼小的武鬆眼裏被欺負的往往都是老實人,慢慢的他心裏豎起了人善被人欺的理念,也養成了他好勇鬥狠的性格。
武大郎覺得就他這個樣子,怕是沒女子能看的上他,不過武鬆卻長得高大魁梧,為了不讓武家絕後,他就想著攢些錢將來給武鬆討個婆娘。
武鬆覺得武大的身高是受他的連累,在有人嘲笑武大時,武鬆也格外維護,他和別人發生爭執打架,大多也是替武大出頭。
武大是既感動又無奈,武鬆是打的爽了,可無論輸贏最後他都得花錢呀,武鬆坐牢需要打點,傷者那邊則需要賠錢。
他時常勸武鬆不要生事,可武鬆性子急,他根本勸不住,兩人的生活一直都過得很窮苦。
一年前,武鬆又與人爭執,他三兩拳下去,那人許久沒有爬起來,武鬆有些心虛,他上前查探發現對方沒了鼻息。
武鬆以為自己失手將人打死了,他跟武大郎說明情況,武大郎也嚇了一跳,他想讓武鬆去自首。
武鬆說這次是殺人,殺人需償命,武鬆償命,那武家豈不是要絕後了?武大郎也沒了主意,之後武鬆向他索要一些盤纏,倉惶逃離了清河縣。
被武鬆打的人並沒有死,隻是暈了過去,武大郎拿出平生積蓄賠償,才讓傷者一家放棄狀告武鬆。
民不告官不究,武大郎想告訴武鬆身上沒官司了,可他也不知道武鬆躲到哪去了。
武鬆一路北逃至滄州,盤纏早就在路上用完了,他沒有生財之道,也不屑搶他人財物,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是以山間野果充饑。
他恰巧聽說柴大官人喜歡結交各路好漢,凡是路過或投身莊上做莊客的都會被他熱情招待,贈送銀兩。
出來混講究一個名聲在外,武鬆在清河縣好勇鬥狠是有些名氣,可清河縣離滄州那麽遠,哪還有他的名聲了。
武鬆起初受到了熱情款待,可他性子直,並不會說恭維話,在柴進莊上落腳後,慢慢的就被遺忘了。
日子久了,他更發現莊上接待客人的檔次也分三六九等,而他隻能算中等。
上等莊客自然是柴進親自接待並設宴作陪,中等是柴進接待管事設宴作陪,下等都見不到柴進本人,而且根據接待等級不同,在莊上受到的待遇也不一樣。
武鬆年輕氣盛最好麵子,不然他也不會因為別人的嘲笑就經常和人幹仗。
他看著很多莊客沒什麽實力卻能成為座上賓,心裏也算憋了一口悶氣吧,人就是這樣,不患寡而患不均。
武鬆借醉酒挑釁那些受柴進看重的莊客,一言不合他就開始揍人了,他想以此來展現自己的實力,然後受到柴進的關注,再受到眾莊客的恭維,成為焦點人物。
武鬆找事,柴進收留在莊上的人誰身上還沒個命案啊?哪有善茬啊?他們自然不會慣著武鬆,可踏馬的實在打不過啊!
之後武鬆再醉酒鬧事,莊客們也不和他打了,都做鳥獸散躲的遠遠的,武鬆的目的沒有達到,自然不依不饒。
對於這個打不過也躲不過的滾刀肉,莊客們的對策是直接找柴進投訴。
柴進趕去看到的景象是武鬆踩著六親不認的步伐,把一群莊客追的上躥下跳,滿院子亂跑,他所過之處完全是雞飛狗跳的場景。
莊客們都裝出不和醉酒武鬆一般見識的假象,表現的相當謙讓,都被追著打了,愣是沒有一個還手的。
和武鬆打?別開玩笑了,那不是找打,找丟人嗎?
武鬆一看柴進出來了,這不是表現時刻嗎?他追的就更來勁了,胡亂拉住一個三兩拳先幹翻再說,嘿嘿,我武鬆就是這莊上最靚的仔。
在柴進看來莊客們都那樣避讓了,真的是打不還手啊,可武鬆卻依舊對莊客拳打腳踢,把莊子弄的雞飛狗跳,他開口都喊不住,這不是不給他這個莊主麵子嗎。
如此幾次,他認為武鬆酒品差,人品也好不到哪兒去。
殊不知武鬆展現自己實力的做法,在柴進眼裏完全成了做人做事沒有分寸,柴進也對他更不喜了,還把他在莊上的待遇降成了下等。
武鬆展現自己反而弄巧成拙了,就算他清醒時別的莊客們也都對他敬而遠之,完全成了人厭狗嫌的存在。
人是群居動物,一個人待著會覺得孤獨,武鬆也嚐試接近別的莊客,可他走過去人群立馬散場,留給他一片空地。
他走到哪裏,哪裏就變成真空,他嚐試了幾次都是如此,他實在拉不下臉再去貼冷屁股了。
武鬆在莊上待的有些窩火,他甚至想要一走了之,可他又實在沒地方可去,也不想再次過上忍饑挨餓的生活,他雖然好麵子,但有時候也不得不向生活低下他那高傲的頭顱。
自此柴進莊上熱鬧景象中卻有一個孤零零的人影。
武鬆沒有徹底擺爛,他在默默觀察,有時候也會豎起耳朵聽莊客們談話,他在慢慢學習,這是他的成長過程。
……
這些學術教人禮義廉恥,忠君愛國。大多官員有較好的社會觀,最起碼初期還是比較正直的。
不過官場是個大染缸,特別是人的身份地位發生大的改變以後,過上個三五年還有多少不忘初心的就不得而知了。
這幾天,每到飯點之前,武大郎都會親自往高世德這裏送一些饅頭,畢竟這位爺說喜歡吃他的炊餅。
他的生意也托高世德的福,變的十分興隆,他現在天天樂的嘴巴都咧到後腦勺了。
“武大郎,聽說你還有個兄弟叫武鬆?”
武大郎的神情有些緊張,“小人是有個胞弟,一年前他失手傷人,出去避禍了,如今在哪,我也不知道?大人明鑒,該賠的我都已經賠過了,傷者也不追究二郎的過失了。”
“你不必如此緊張,我是聽說他身手不錯,想讓他做我的護衛而已。”
聽高世德這麽說,武大郎轉憂為喜,‘真是如此那二郎算是抱上大腿了。’
隻是他還沒開心起來又著急了,如今他真不知道武鬆躲去哪了?‘這潑天的富貴怕是要與二郎無緣了。’
“多謝大人瞧得起,隻是小人確實不知道二郎現在身在何處。倘若日後有他的消息,我定通知他前去追隨大人。”
武鬆這個人怎麽說呢,他的性格有些莽有些直。
他的人生會有四次大的蛻變經曆,第一次是遇宋江,第二次是打虎,第三次是血濺鴛鴦樓。
以前武鬆每個月都會跟人幹架,然後被抓到縣衙蹲幾天,武大郎深受其害,不但要去牢房給他送飯還得花錢上下打點。
高世德知道武鬆應該是在柴進的莊上躲著,他並沒有去打擾的意思。
隻有在經過宋江點撥,性子得到收斂,成為打虎英雄後的武鬆才是水滸裏最好用的刀子。
不管是從他大鬧快活林,還是後麵在張都監府上的表現來看,隻要對武鬆好點再給他點麵子,他就會表現的很忠誠,能替人賣命的那種。
高世德是不缺手下,但他也有心把那樣的武鬆收到麾下,現在還不是時候,“嗯,我這裏會給他留著差事。”
“多謝大人抬舉。”
高世德打趣道:“聽說你最近的生意很興隆啊。”
世上哪有傻人啊,武大郎也精明著呢,畢竟高世德的名頭簡直不要太好用,他本來是想在招牌上標明的,可又不敢那樣做。
如今被高世德提及他有些惶恐,“那個,那個,都是托大人洪福。”
“嗬嗬,無妨!若以後武鬆來我這裏做事,我們也算是自家人。”
高世德提這一嘴,既是警告他不要濫用自己的名頭,也算是默許他現在的做法。
“嘿嘿,謝大人厚愛。”
“好了,你下去吧!”
“小人告退。”
武大郎兄弟倆從小相依為命,多年前清河縣的大街小巷時常能看到一個瘦小的身影挑著兩個籠屜,其中一個裏麵裝的是饅頭,另一個裏麵坐著幼小的武鬆。
他們兄弟二人無依無靠,時常受地痞無賴欺負,在幼小的武鬆眼裏被欺負的往往都是老實人,慢慢的他心裏豎起了人善被人欺的理念,也養成了他好勇鬥狠的性格。
武大郎覺得就他這個樣子,怕是沒女子能看的上他,不過武鬆卻長得高大魁梧,為了不讓武家絕後,他就想著攢些錢將來給武鬆討個婆娘。
武鬆覺得武大的身高是受他的連累,在有人嘲笑武大時,武鬆也格外維護,他和別人發生爭執打架,大多也是替武大出頭。
武大是既感動又無奈,武鬆是打的爽了,可無論輸贏最後他都得花錢呀,武鬆坐牢需要打點,傷者那邊則需要賠錢。
他時常勸武鬆不要生事,可武鬆性子急,他根本勸不住,兩人的生活一直都過得很窮苦。
一年前,武鬆又與人爭執,他三兩拳下去,那人許久沒有爬起來,武鬆有些心虛,他上前查探發現對方沒了鼻息。
武鬆以為自己失手將人打死了,他跟武大郎說明情況,武大郎也嚇了一跳,他想讓武鬆去自首。
武鬆說這次是殺人,殺人需償命,武鬆償命,那武家豈不是要絕後了?武大郎也沒了主意,之後武鬆向他索要一些盤纏,倉惶逃離了清河縣。
被武鬆打的人並沒有死,隻是暈了過去,武大郎拿出平生積蓄賠償,才讓傷者一家放棄狀告武鬆。
民不告官不究,武大郎想告訴武鬆身上沒官司了,可他也不知道武鬆躲到哪去了。
武鬆一路北逃至滄州,盤纏早就在路上用完了,他沒有生財之道,也不屑搶他人財物,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是以山間野果充饑。
他恰巧聽說柴大官人喜歡結交各路好漢,凡是路過或投身莊上做莊客的都會被他熱情招待,贈送銀兩。
出來混講究一個名聲在外,武鬆在清河縣好勇鬥狠是有些名氣,可清河縣離滄州那麽遠,哪還有他的名聲了。
武鬆起初受到了熱情款待,可他性子直,並不會說恭維話,在柴進莊上落腳後,慢慢的就被遺忘了。
日子久了,他更發現莊上接待客人的檔次也分三六九等,而他隻能算中等。
上等莊客自然是柴進親自接待並設宴作陪,中等是柴進接待管事設宴作陪,下等都見不到柴進本人,而且根據接待等級不同,在莊上受到的待遇也不一樣。
武鬆年輕氣盛最好麵子,不然他也不會因為別人的嘲笑就經常和人幹仗。
他看著很多莊客沒什麽實力卻能成為座上賓,心裏也算憋了一口悶氣吧,人就是這樣,不患寡而患不均。
武鬆借醉酒挑釁那些受柴進看重的莊客,一言不合他就開始揍人了,他想以此來展現自己的實力,然後受到柴進的關注,再受到眾莊客的恭維,成為焦點人物。
武鬆找事,柴進收留在莊上的人誰身上還沒個命案啊?哪有善茬啊?他們自然不會慣著武鬆,可踏馬的實在打不過啊!
之後武鬆再醉酒鬧事,莊客們也不和他打了,都做鳥獸散躲的遠遠的,武鬆的目的沒有達到,自然不依不饒。
對於這個打不過也躲不過的滾刀肉,莊客們的對策是直接找柴進投訴。
柴進趕去看到的景象是武鬆踩著六親不認的步伐,把一群莊客追的上躥下跳,滿院子亂跑,他所過之處完全是雞飛狗跳的場景。
莊客們都裝出不和醉酒武鬆一般見識的假象,表現的相當謙讓,都被追著打了,愣是沒有一個還手的。
和武鬆打?別開玩笑了,那不是找打,找丟人嗎?
武鬆一看柴進出來了,這不是表現時刻嗎?他追的就更來勁了,胡亂拉住一個三兩拳先幹翻再說,嘿嘿,我武鬆就是這莊上最靚的仔。
在柴進看來莊客們都那樣避讓了,真的是打不還手啊,可武鬆卻依舊對莊客拳打腳踢,把莊子弄的雞飛狗跳,他開口都喊不住,這不是不給他這個莊主麵子嗎。
如此幾次,他認為武鬆酒品差,人品也好不到哪兒去。
殊不知武鬆展現自己實力的做法,在柴進眼裏完全成了做人做事沒有分寸,柴進也對他更不喜了,還把他在莊上的待遇降成了下等。
武鬆展現自己反而弄巧成拙了,就算他清醒時別的莊客們也都對他敬而遠之,完全成了人厭狗嫌的存在。
人是群居動物,一個人待著會覺得孤獨,武鬆也嚐試接近別的莊客,可他走過去人群立馬散場,留給他一片空地。
他走到哪裏,哪裏就變成真空,他嚐試了幾次都是如此,他實在拉不下臉再去貼冷屁股了。
武鬆在莊上待的有些窩火,他甚至想要一走了之,可他又實在沒地方可去,也不想再次過上忍饑挨餓的生活,他雖然好麵子,但有時候也不得不向生活低下他那高傲的頭顱。
自此柴進莊上熱鬧景象中卻有一個孤零零的人影。
武鬆沒有徹底擺爛,他在默默觀察,有時候也會豎起耳朵聽莊客們談話,他在慢慢學習,這是他的成長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