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秋,西安古城居民區。


    “老李,您瞧瞧,這青花瓷瓶可是明代的,少說也得值個三塊五,字帖和書畫,我這都給算五塊一斤。”


    李守義望著眼前這位衣著樸素,眼神卻異常銳利的年輕人趙晨,心中不禁泛起嘀咕。


    他早有耳聞,這個趙晨是去年最早一批從鄉下返城的知青,卻幹起了收古董的行當,著實讓人費解。


    按常理,首批返城的知青大多能安排進國營單位。


    可偏偏這小子,國營單位的職位不要,偏偏走街串巷收起了古董。


    這在西安古城裏,可是件稀罕事,大夥兒茶餘飯後都愛議論,覺得這年輕人要麽是特立獨行,要麽就是腦子進水了。


    收古董這行,在當時多數人眼中,與拾荒無異,古董等同於破爛,破爛意味著不值一提。


    即便是真有價值,也鮮有人願意將其視作珍寶,更別說主動送上門賣了。


    多數人更傾向於將家中老舊物件直接丟棄或焚燒,除非家中藏有金銀細軟,否則鮮有人關注。


    但趙晨的出現,卻改變了這一現狀,他挨家挨戶上門收購,不少人家中積壓的老物件因此有了去處。


    身為西安古城博物館副館長的李守義,並未像其他人那樣對趙晨的行為嗤之以鼻,反而心生好奇。


    他總覺得,這個年輕人收古董的目的絕非表麵那麽簡單。


    他渴望探知趙晨背後的真正意圖,是否真有其獨到之處。


    “趙晨啊,你這收古董的本事是從哪兒學的?怎麽好端端的知青不當,幹起了這行?”李守義忍不住問道。


    趙晨嘿嘿一笑:“李館長,您這是哪兒的話,我這不是響應號召,勞動最光榮嘛。我就像一顆革命的種子,哪裏需要就播撒到哪裏。”


    李守義瞪大眼睛笑道:“你小子,我早晚得把你的底細摸清楚。”


    趙晨從兜裏掏出五塊錢:“李館長,您收好,這是這次的貨款,以後有古董盡管找我。”


    “你這價格可是高了,那青花瓷瓶哪值五塊?”


    “對別人或許不值,但對您,那就是無價之寶,我樂意。”


    “你這是在給我下套呢?”李守義故作不悅。


    “哪敢啊,李館長,這樣,您給我打個折,四塊五,行了吧?”趙晨笑眯眯地說。


    李守義拿著四塊五毛錢,望著趙晨將古董小心翼翼地裝進麻袋,綁在自行車後座上,心中暗讚這小子頭腦靈活。


    這讓李守義對趙晨越發感興趣,有這樣靈活的頭腦,卻甘願投身於收古董這一行,其中必有蹊蹺。


    他決定將趙晨的事記錄在日記中,留待日後細細品味。


    ……


    “老王,吃飯沒?”李守義看到路過的文物鑒定專家王教授,打了聲招唿。


    “吃了,那個收古董的小子,下次來了,讓他去我家一趟,我那有幾件老物件。”


    “行,我告訴他。”李守義扶著王教授到一旁的長椅上坐下,張大爺也過來幫忙。


    兩位老者坐在長椅上,聊著天,絲毫不在意春日的微風,或許他們已經曆過無數的春秋,早已習慣。


    ……


    巷子裏,趙晨戴著草帽,騎著自行車,大聲吆喝著:“收古董了~收老物件,收書畫瓷器,收玉器和青銅器~收古董了~”


    天空中飄著柳絮,街道因行人稀少而顯得格外寧靜,自行車自如地穿梭在巷弄間,兩旁的建築古樸典雅,電線杆和電線交織成一幅獨特的畫麵。


    過往的行人若是有古董要賣,便會喊住趙晨,讓他停下。


    收古董這行,過去也叫“尋寶”,分為兩類,一類專收高價值古董,這類人多出沒於富貴人家,行事頗為隱秘。


    他們往往帶著古籍善本,到富貴人家中展示一二,然後靜待魚兒上鉤,再用古董換取更多珍貴之物。


    這類人,隻走富貴巷,不入尋常家。


    而另一類,則專收民間古董,走街串巷,憑的是一雙慧眼和一口好口才。


    後來這行逐漸式微,直至改革開放後,才重新煥發生機,成為“尋寶”的新風尚。


    但即便如此,也鮮有年輕人願意投身其中,都覺得這行當既辛苦又不體麵。


    重生前趙晨本是西安古城博物館的一名六十多歲的老員工,幾乎每年都能看到文物出土或是博物館花幾十上百萬從外麵把文物買迴來。


    而自己這一輩子都是聽從家裏的安排,兢兢業業的拿著那點微薄的死工資,如今重活一世,自然不會浪費腦子裏的知識和記憶,必須先他們一步把古董弄到手。


    在那個年代,很多單位都遵循“子承父業”的傳統,許多迴城無業的青年都會選擇這條路。


    趙晨迴來後被分配到了博物館,比後來那批人占得先機。


    然而,現在。


    他果斷卻放棄了這份所謂體麵的工作,選擇了收古董,氣得父母差點與他斷絕關係。


    要知道,為了讓他能第一批返城,家裏人可是費了不少心思。


    為了讓趙晨能夠順利趕上返城的列車,趙明輝是磨破了嘴皮,文物局局長的門檻都快被他踏平了,連那雕花木門上的銅環都被他的手指磨得發亮。


    誰承想這小子一迴城就搗鼓起收古董的行當,讓趙明輝和周慧蘭在西安古城裏成了笑柄,出門都覺著臉上無光。


    一氣之下,老兩口直接把他轟出了家門,任由他在外頭折騰,別迴來給家裏添堵。


    無奈之下,趙晨四處借錢,在西城的一處偏僻角落開了一家古董店。


    心想著再過幾個月的時間,就會有個從北京來的收藏家張宗憲,專門去找一個明代宣德年間的青花花鳥梅瓶。


    這青花花鳥梅瓶小口短頸,豐肩收腹,圈足外撇,青花發色濃豔深沉,繪有栩栩如生的花鳥圖案,鳥兒姿態各異,花朵嬌豔欲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迴97:你說青花瓷是破爛,三毛一斤賣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大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大順並收藏重迴97:你說青花瓷是破爛,三毛一斤賣不最新章節